第166章 梁王劉駿
神鴉社鼓楊小瓜的穿越人生 作者:老羅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梁州刺史府,新任的梁王,也就是武陵王劉駿,端然穩坐在內堂,輕輕地喝著茶,這時候有手下來報,“報!啟稟梁王,有一個身份不明的年輕人說有要事求見你,他手裏拿著的是太子側妃北魏公主拓跋藍的信物。”
“啥?”劉駿雖然已經二十多歲了,為人也成熟了很多,但是聽見這話依舊是張大了嘴巴,一臉驚愕的神色,“拓跋藍?太子側妃?俺可是清白的,和什麽太子家的女人素無來往呀。”他衝著身邊的老將軍沈慶之和柳元景解釋道。
“哈哈哈,好啦,殿下不要開玩笑了,我們知道殿下的操守,這人既然如此急切,想來是京裏出了什麽大事兒,還是趕快接見一下的好。”老將軍沈慶之很有政治頭腦,立刻想到了應該是建康城出了什麽變故。
“好的,叫他進來。”劉駿從善如流,立刻叫人把那個人叫進來,他本身武功不算差,還有很多來自南疆的高手保護,並不擔心會有人暗害自己。
“小人公主府侍衛隊長黃庚見過梁王殿下。”進來的是一個青年人,身材略有些佝僂,但是可以很明顯看出來身材勻稱相貌順眼,再看臉上,一臉的風塵之色,身上的華服也沾了不少塵土,看來是一路疾行奔馳而來的,連洗漱都沒有就來見自己了,應該是真的有大事發生了。
“你叫黃庚?請先起來說話,黃庚呀,你來找本王有什麽事嗎?”劉駿緩和了一下語氣問道。
黃庚站起身來,眼珠子滴溜溜的一陣旋轉,把在場的人都暗暗掃視了一遍,然後說道,“啟稟殿下,南京出大事了,請殿下屏退左右。”
劉駿深深地看了對方一眼,點了點頭,不怒自威,經過十多年的磨礪,他已經不再是少年,也是一個充滿王八之氣的上位者了,他掃視周圍,沉聲吩咐道,“兩位將軍留下,其餘的閑雜人等去大廳外守著。”
等諸人散去,劉駿盯著黃庚說道,“現在你可以說了,出了什麽大事?”
黃庚跪伏於地說道,“啟稟殿下得知,太子殿下勾結東陽公主意圖巫蠱陛下,這事情您應該知道了,半個月前,陛下發現太子仍然有不臣之心,就打算易儲,太子大恐,帶兵入宮,弑君篡位了!”
“啊?!”劉駿和柳元景沈慶之都坐不住了,一個個驚唿失聲。這怎麽可能呀,那麽一個英明神武的陛下就這麽給殺了?太子還篡位了?這也太離譜了吧。
沈慶之衝過去一把抓住了黃庚的衣領,幾乎把他揪了起來,厲聲喝問,“你說的可是真的?陛下被殺了?你是怎麽知道的?”他和皇帝的關係最為親密。一向覺得皇帝有知遇之恩,一聽到皇帝死了,自然是情緒失控了,手勁很大,如果不是黃庚武功卓越,恐怕就這一下子就給沈慶之勒死了。黃庚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口中“嗬嗬”的,用手緊抓自己的脖子,樣貌極為淒慘。
“沈老將軍住手!”劉駿趕忙出聲喝止,柳元景大步上前拉開沈慶之鐵鉗一樣的雙手,埋怨道,“老將軍,又不是他害死了陛下,你用這麽大力,是要殺死他麽!”
沈慶之這才醒悟過來,一臉尷尬的看著瘋狂喘息的黃庚,古代人講究階級概念,所以倒不會向對方道歉,不過經這樣一鬧,氣氛就緩解了過來,大家開始恢複冷靜。劉駿就問黃庚,“黃先生,”他是貴族,必須講究禮節,哪怕對方是平民也需要以禮相待,修養比那些世家要好很多,“黃先生,多謝你不遠千裏來此報訊,我父皇的事情你是親眼得見麽?”
黃庚搖頭,“我知道太子的陰謀,但是無力阻止,就提前逃出了建康,自然不會親眼見到太子弑君,但是我家公主的身份在那裏了,對太子的奸謀也是了如指掌,隻是無法揭穿,這一點王爺應當知道,我在城外看到建康封了城,而且到處都是太子的人馬,自然就能知道太子得手了,不敢耽擱,帶著公主逃出生天,這是路過王爺的領地,想到王爺乃是我大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不想王爺被小人害死,就順便來給王爺送個信。”
劉駿和沈慶之柳元景三個人對視一眼,心中了然。他們幾個平時是不聚在一起的,但是最近幾天他們忽然都收不到建康的消息了,這些官僚樹大根深,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現在很久都沒有消息,這本身就是壞消息,正在一起商量對策的時候,黃庚就來報訊了,也就解釋了他們收不到消息的真相,建康封城了,自然沒有細作送信出來,一切一切就很明白了,看來這個黃庚說的沒錯,南京出大事了,就算皇帝沒死估計也差不多了,政權落入太子的手裏,自己一方要做好準備了。
劉駿重金感謝了黃庚,把他打發走,自己關上門,商量對策。轉過身來的劉駿一臉嚴肅,沈、柳二人也是表情緊張,他們知道一個人生很重要的關口出現了。
如果劉劭按部就班接位劉義隆,他們什麽也說不出來,乖乖的做自己的王爺、將軍就好了,可是現在關於太子巫蠱陛下的事情天下皆知,那麽再進一步弑君篡位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黃庚說的話他們不說全信,至少相信了八九成,很明顯劉劭殺了劉義隆篡位是真的了,那麽首先來說,劉劭不會放過對自己有威脅的兄弟們,比如劉誕,再比如劉駿,一定會弄進南京找個理由廢黜甚至殺死,天家無父子,自然也就沒有兄弟。坐以待斃不是劉駿的風格,別說劉劭了,就算是劉義隆活著,想要收拾劉駿,劉駿也必然會起兵反抗。退一萬步講,就算是劉駿肯忍耐,那些將領們也不會忍耐,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現在既然太子弑君篡位,沒有了大義名分,單憑他的實力,這兄弟幾個誰也不會服他,自然會群雄逐鹿,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力強者勝,劉駿從十幾歲被轟出南京,就暗暗埋下了一顆野心的種子,這十多年隨著實力的增長生根發芽,已經變成了一棵參天大樹,無法遏製。
三個人半晌無言,最後還是柳元景打破了沉默,他看向沈慶之,“沈老將軍,如果太子真的弑君篡位了,你會怎麽做?”他知道劉駿現在不能說多了,自己必須打破沉寂,開第一槍,才能作為投名狀,正式效忠劉駿,自己雖然出身劉義恭的門下,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現在太子失鹿,天下共逐之,最有希望的就是眼前這個少年王爺,作為王叔的劉義恭是沒有可能的,效忠可能的未來天子才是正確的抉擇。
沈慶之臉色鐵青,呆坐半晌,終於很艱難的張開嘴,很艱難的說出話來,“太子弑君篡位是大逆不道,沈某自然要為陛下報仇,出兵討逆。”他轉向劉駿,單膝下跪說道,“請王爺下令,沈某願為前驅,直搗建康,為陛下報仇雪恨。”他並沒說出來要擁戴劉駿的話,但是既然要劉駿下令,自然就是承認自己是劉駿的手下了。
“老將軍請起!”劉駿走過來攙扶起了沈慶之,溫言撫慰道,“老將軍赤膽忠心天日可鑒,不過,本王需要老將軍做另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比作前鋒艱險百倍,也重要百倍,不知道老將軍可願意?”
“王爺有命,沈某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沈慶之拱手表示了臣服。
“是這樣的,我們大軍在外,各位將軍的家屬卻被當作人質留在建康,如果太子把這些家眷抓起來,恐怕三軍會動搖軍心,士氣大落。”劉駿很冷靜的說道,柳元景聽到大點其頭,心說這位王爺果然非同小可,一眼看出了己方的弱點,然後就很適當的捧哏道,“王爺所言極是,然而計將安出?”
“這事就著落在沈老將軍身上了,沈老將軍出身禁軍,在京城裏一唿百應,人脈極廣,如果沈老將軍能夠潛迴南京,暗中保護住那些家眷,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討逆了,隻是此行事關重大危機重重,不知道老將軍可願前往龍潭虎穴一行?”劉駿目光懇切。
“此事包在我身上!”沈慶之對政治很有一套,並不是表麵上那種隻知道打仗的武勇之輩,對他來說,拍拍胸脯吹吹牛可以,真要是衝鋒陷陣,殺的可都是劉宋自己的人,會結怨的,能躲開就躲開的好,現在叫他去保護家屬,就不用去做惡人了,相反做的是善事,自然是百利無一害,雖然錯綜複雜,但是對他來說還是真的沒什麽挑戰,自然是欣然前往,而且讓他迴去,也正好可以親自打聽消息,確認了南京到底發生了什麽,不會被人忽悠的做了傻事兒。
就這樣,沈慶之立刻動身,飛馬向著南京馳去,他要親眼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要是劉劭真的做出了天怒人怨的事情來,他也不吝於拚盡全力來挽救帝國。
劉駿打發走了沈慶之,繼續跟柳元景說道,“柳將軍,你負責整頓帥府的軍隊,安排糧草軍械,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柳元景這一段時間以來已經投靠了劉駿,儼然成了王府的大管家,劉駿也很信任他,把重要的中樞職責全交給他負責,至少表麵上是這樣的。
等柳元景也離開了,劉駿迴到內堂,冼琳兒早就等在那裏,她現在名義上仍然是劉駿的側妃,實際上則是內廷的總管和真正的後宅話事人,同時還負責劉駿的安保工作,為什麽劉駿敢相信柳元景,就是因為冼琳兒和一眾壯族人親衛的忠誠護衛,叫他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內部會給人侵入。夫妻兩個人交換一個眼神,進入了書房,這裏是劉駿真正辦公的地方,全都是交州的蠻族守衛的,可以說密不透風,連一隻蚊子都飛不進來(苗疆的大巫師都在那裏了,還會有蚊蟲麽)。兩個人坐定,冼琳兒劈頭就問,“王爺,出了什麽事了,看你的表情很奇怪。”
“唉,”劉駿長歎一聲,“父皇給太子殺死了,天下就要亂了。”他和冼琳兒一直很貼心,冼琳兒出身壯族,對於勾心鬥角什麽的沒興趣,而且也沒有什麽利益訴求,不會像中原大族的女子一樣,整天想著烏七八糟的東西,讓劉駿很安心,不會遭到背刺,所以有事情也從來不瞞著對方。
“啊?皇帝死了?太子殺了皇帝?那,那你該怎麽辦呢?”冼琳兒雖然很聰明,但是對於中原人的一套規則不很了解,所以很少插手政務,隻是睜大了水汪汪的眼睛瞪著劉駿。
“太子謀逆,我們不可能幹看著,否則下一個就是我們死了,所以我要起兵為父皇報仇。”劉駿理所當然的迴答。
“會不會打不過?”冼琳兒問的很直接。
“如果我一個人和他打,還真有可能打不過,他畢竟是全國的力量,不過嘛,”劉駿沉吟著,“我想全國的官員們不會支持他的,他是弑君篡位,而且其他兄弟們也會為了自保起兵反對他的。”
“他們知道了這件事嗎?”冼琳兒又問。
“我不知道他們知不知道。想來,也許他們會知道的吧?”劉駿很不確定。
“不管他們知不知道,你派人告訴他們,他們就知道了。”冼琳兒說。
“好有道理呀!”一語驚醒夢中人,由於多年來這些人習慣於自行其是,劉駿還真沒想起來要聯合這些人,隻想著自己該怎麽做,忽然就想明白了,為什麽自己不站出來做這次平亂的發起人呢,如果那樣的話,自己就是群龍之首,自然,事後,皇帝的位置,額,想得有點遠。
“夫人所言極是!”劉駿不喜歡叫對方什麽愛妃之類的,更喜歡像老百姓那樣叫夫人,親切沒有地位造成的差距,他興奮的站起來,馬上吩咐道,“來人!”
霎時間一名黑衣人出現在門外,不言不語的站著等他吩咐。劉駿拿起筆寫了一個字條,用蠟丸封好,蓋上火漆,交給黑衣人,“你立刻送去廣陵王劉誕那裏,不得延誤。”黑衣人收起來蠟丸,悄無聲息的消失在黑暗處。
然後劉駿又找來了蒼梧營統領沈明,這個沈明自從在交州的時候就跟著他,已經十多年了,忠心耿耿,同期的人早就做了郡縣的長官,隻有沈明不肯離開,情願隻做一個小統領,劉駿也就隨了他的心意,不斷擴充蒼梧營,已經把那個幾千人的部隊變成了兩萬人的精銳,沈明自己也不知不覺的做了關內侯,揚威將軍,官高爵顯,隻是此人一直低調,總是以親衛隊長自居。
“沈明呀,你馬上去一趟冀州,找楊茁大人,他是你的老長官,你們自然是很熟悉的。”劉駿拿出一封密信交給沈明,他說的沒錯,蒼梧營是楊小瓜一手建立的,沈明自然熟悉這個年輕的老長官。“把這封信交給楊大人,聽從他的命令。”
沈明一點也不好奇,一向是唯命是從的他,答應一聲,立刻收拾東西,悄然奔向冀州。
這些信自然是告知南京發生的消息,聯絡各路諸侯,商量起兵的事情的,每一個封疆大吏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但是畢竟能力不同,消息準確度和效率也不同,現在劉駿的信件一來,就證實了他們的疑惑,這些人都不笨,立刻迴信響應劉駿的號召,公推劉駿為首領,等待時機起兵平叛。
而這時候,劉劭繼位的消息才姍姍來遲的傳到了各地,隨之而來的還有來自京城的密信和劉劭頒布的叫各路親王進京述職的聖旨。派到梁州的是南中郎將董元嗣,一個原來就隸屬於劉駿的官員。
董元嗣一看到劉駿,立刻跪地放聲大哭,把親眼看到的聽到的劉劭弑君篡位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劉駿,末了還說,自己的家屬被劉劭軟禁了,逼迫自己騙劉駿迴京,隻要劉駿迴去,就會被貶為庶人。
劉駿大驚失色,反複確認之後這才相信(裝的很像),於是乎檄文天下,起兵反劭。檄文傳遍天下,天下響應,其中徐州總督劉義宣也發了迴應,說以子弑父,弑君奪位是自古以來所沒有過的大逆不道之舉,天下共討之。
劉駿自封為大將軍,起梁州兵馬十萬東進建康,廣陵王劉誕起兵十萬響應,劉義宣起兵五萬,冀州刺史楊茁發文響應,但是沒有親自出馬,而是宣布服從劉駿的統一指揮,按照劉軍的命令擔任鎮北將軍,統一指揮薛安都、馬鍾、裴方明諸路人馬,彈壓北方,防止北魏軍隊趁機南下,原來劉駿給他的密信也是顧及到北方的安定,生怕北魏趁機搗亂,所以才留下楊小瓜鎮守,反正劉駿南下有一眾南朝老臣的支持就差不多了,真的把北方精銳帶去反而會製造不安,此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太鋒芒畢露了對劉駿並不好,從這方麵講,劉駿已經成功的從一個將帥轉型成了政治家。
三路大軍二十五萬在合肥匯合,三個人在合肥城登壇祭天,向上天公布了劉劭的罪惡,公推劉駿為大將軍,宣布服從劉駿的指揮,討伐大兇劉劭和劉浚。
劉劭聽說以後大驚失色,封劉浚為驃騎大將軍,命令劉義恭和劉義季為丞相輔佐自己,同時宣布征發大軍五十萬要蕩平劉駿的軍隊。
劉駿的前鋒大將柳元景帶五萬人和劉浚的十萬人馬在長江邊上遙遙對峙。
“啥?”劉駿雖然已經二十多歲了,為人也成熟了很多,但是聽見這話依舊是張大了嘴巴,一臉驚愕的神色,“拓跋藍?太子側妃?俺可是清白的,和什麽太子家的女人素無來往呀。”他衝著身邊的老將軍沈慶之和柳元景解釋道。
“哈哈哈,好啦,殿下不要開玩笑了,我們知道殿下的操守,這人既然如此急切,想來是京裏出了什麽大事兒,還是趕快接見一下的好。”老將軍沈慶之很有政治頭腦,立刻想到了應該是建康城出了什麽變故。
“好的,叫他進來。”劉駿從善如流,立刻叫人把那個人叫進來,他本身武功不算差,還有很多來自南疆的高手保護,並不擔心會有人暗害自己。
“小人公主府侍衛隊長黃庚見過梁王殿下。”進來的是一個青年人,身材略有些佝僂,但是可以很明顯看出來身材勻稱相貌順眼,再看臉上,一臉的風塵之色,身上的華服也沾了不少塵土,看來是一路疾行奔馳而來的,連洗漱都沒有就來見自己了,應該是真的有大事發生了。
“你叫黃庚?請先起來說話,黃庚呀,你來找本王有什麽事嗎?”劉駿緩和了一下語氣問道。
黃庚站起身來,眼珠子滴溜溜的一陣旋轉,把在場的人都暗暗掃視了一遍,然後說道,“啟稟殿下,南京出大事了,請殿下屏退左右。”
劉駿深深地看了對方一眼,點了點頭,不怒自威,經過十多年的磨礪,他已經不再是少年,也是一個充滿王八之氣的上位者了,他掃視周圍,沉聲吩咐道,“兩位將軍留下,其餘的閑雜人等去大廳外守著。”
等諸人散去,劉駿盯著黃庚說道,“現在你可以說了,出了什麽大事?”
黃庚跪伏於地說道,“啟稟殿下得知,太子殿下勾結東陽公主意圖巫蠱陛下,這事情您應該知道了,半個月前,陛下發現太子仍然有不臣之心,就打算易儲,太子大恐,帶兵入宮,弑君篡位了!”
“啊?!”劉駿和柳元景沈慶之都坐不住了,一個個驚唿失聲。這怎麽可能呀,那麽一個英明神武的陛下就這麽給殺了?太子還篡位了?這也太離譜了吧。
沈慶之衝過去一把抓住了黃庚的衣領,幾乎把他揪了起來,厲聲喝問,“你說的可是真的?陛下被殺了?你是怎麽知道的?”他和皇帝的關係最為親密。一向覺得皇帝有知遇之恩,一聽到皇帝死了,自然是情緒失控了,手勁很大,如果不是黃庚武功卓越,恐怕就這一下子就給沈慶之勒死了。黃庚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口中“嗬嗬”的,用手緊抓自己的脖子,樣貌極為淒慘。
“沈老將軍住手!”劉駿趕忙出聲喝止,柳元景大步上前拉開沈慶之鐵鉗一樣的雙手,埋怨道,“老將軍,又不是他害死了陛下,你用這麽大力,是要殺死他麽!”
沈慶之這才醒悟過來,一臉尷尬的看著瘋狂喘息的黃庚,古代人講究階級概念,所以倒不會向對方道歉,不過經這樣一鬧,氣氛就緩解了過來,大家開始恢複冷靜。劉駿就問黃庚,“黃先生,”他是貴族,必須講究禮節,哪怕對方是平民也需要以禮相待,修養比那些世家要好很多,“黃先生,多謝你不遠千裏來此報訊,我父皇的事情你是親眼得見麽?”
黃庚搖頭,“我知道太子的陰謀,但是無力阻止,就提前逃出了建康,自然不會親眼見到太子弑君,但是我家公主的身份在那裏了,對太子的奸謀也是了如指掌,隻是無法揭穿,這一點王爺應當知道,我在城外看到建康封了城,而且到處都是太子的人馬,自然就能知道太子得手了,不敢耽擱,帶著公主逃出生天,這是路過王爺的領地,想到王爺乃是我大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不想王爺被小人害死,就順便來給王爺送個信。”
劉駿和沈慶之柳元景三個人對視一眼,心中了然。他們幾個平時是不聚在一起的,但是最近幾天他們忽然都收不到建康的消息了,這些官僚樹大根深,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現在很久都沒有消息,這本身就是壞消息,正在一起商量對策的時候,黃庚就來報訊了,也就解釋了他們收不到消息的真相,建康封城了,自然沒有細作送信出來,一切一切就很明白了,看來這個黃庚說的沒錯,南京出大事了,就算皇帝沒死估計也差不多了,政權落入太子的手裏,自己一方要做好準備了。
劉駿重金感謝了黃庚,把他打發走,自己關上門,商量對策。轉過身來的劉駿一臉嚴肅,沈、柳二人也是表情緊張,他們知道一個人生很重要的關口出現了。
如果劉劭按部就班接位劉義隆,他們什麽也說不出來,乖乖的做自己的王爺、將軍就好了,可是現在關於太子巫蠱陛下的事情天下皆知,那麽再進一步弑君篡位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黃庚說的話他們不說全信,至少相信了八九成,很明顯劉劭殺了劉義隆篡位是真的了,那麽首先來說,劉劭不會放過對自己有威脅的兄弟們,比如劉誕,再比如劉駿,一定會弄進南京找個理由廢黜甚至殺死,天家無父子,自然也就沒有兄弟。坐以待斃不是劉駿的風格,別說劉劭了,就算是劉義隆活著,想要收拾劉駿,劉駿也必然會起兵反抗。退一萬步講,就算是劉駿肯忍耐,那些將領們也不會忍耐,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現在既然太子弑君篡位,沒有了大義名分,單憑他的實力,這兄弟幾個誰也不會服他,自然會群雄逐鹿,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力強者勝,劉駿從十幾歲被轟出南京,就暗暗埋下了一顆野心的種子,這十多年隨著實力的增長生根發芽,已經變成了一棵參天大樹,無法遏製。
三個人半晌無言,最後還是柳元景打破了沉默,他看向沈慶之,“沈老將軍,如果太子真的弑君篡位了,你會怎麽做?”他知道劉駿現在不能說多了,自己必須打破沉寂,開第一槍,才能作為投名狀,正式效忠劉駿,自己雖然出身劉義恭的門下,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現在太子失鹿,天下共逐之,最有希望的就是眼前這個少年王爺,作為王叔的劉義恭是沒有可能的,效忠可能的未來天子才是正確的抉擇。
沈慶之臉色鐵青,呆坐半晌,終於很艱難的張開嘴,很艱難的說出話來,“太子弑君篡位是大逆不道,沈某自然要為陛下報仇,出兵討逆。”他轉向劉駿,單膝下跪說道,“請王爺下令,沈某願為前驅,直搗建康,為陛下報仇雪恨。”他並沒說出來要擁戴劉駿的話,但是既然要劉駿下令,自然就是承認自己是劉駿的手下了。
“老將軍請起!”劉駿走過來攙扶起了沈慶之,溫言撫慰道,“老將軍赤膽忠心天日可鑒,不過,本王需要老將軍做另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比作前鋒艱險百倍,也重要百倍,不知道老將軍可願意?”
“王爺有命,沈某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沈慶之拱手表示了臣服。
“是這樣的,我們大軍在外,各位將軍的家屬卻被當作人質留在建康,如果太子把這些家眷抓起來,恐怕三軍會動搖軍心,士氣大落。”劉駿很冷靜的說道,柳元景聽到大點其頭,心說這位王爺果然非同小可,一眼看出了己方的弱點,然後就很適當的捧哏道,“王爺所言極是,然而計將安出?”
“這事就著落在沈老將軍身上了,沈老將軍出身禁軍,在京城裏一唿百應,人脈極廣,如果沈老將軍能夠潛迴南京,暗中保護住那些家眷,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討逆了,隻是此行事關重大危機重重,不知道老將軍可願前往龍潭虎穴一行?”劉駿目光懇切。
“此事包在我身上!”沈慶之對政治很有一套,並不是表麵上那種隻知道打仗的武勇之輩,對他來說,拍拍胸脯吹吹牛可以,真要是衝鋒陷陣,殺的可都是劉宋自己的人,會結怨的,能躲開就躲開的好,現在叫他去保護家屬,就不用去做惡人了,相反做的是善事,自然是百利無一害,雖然錯綜複雜,但是對他來說還是真的沒什麽挑戰,自然是欣然前往,而且讓他迴去,也正好可以親自打聽消息,確認了南京到底發生了什麽,不會被人忽悠的做了傻事兒。
就這樣,沈慶之立刻動身,飛馬向著南京馳去,他要親眼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要是劉劭真的做出了天怒人怨的事情來,他也不吝於拚盡全力來挽救帝國。
劉駿打發走了沈慶之,繼續跟柳元景說道,“柳將軍,你負責整頓帥府的軍隊,安排糧草軍械,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柳元景這一段時間以來已經投靠了劉駿,儼然成了王府的大管家,劉駿也很信任他,把重要的中樞職責全交給他負責,至少表麵上是這樣的。
等柳元景也離開了,劉駿迴到內堂,冼琳兒早就等在那裏,她現在名義上仍然是劉駿的側妃,實際上則是內廷的總管和真正的後宅話事人,同時還負責劉駿的安保工作,為什麽劉駿敢相信柳元景,就是因為冼琳兒和一眾壯族人親衛的忠誠護衛,叫他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內部會給人侵入。夫妻兩個人交換一個眼神,進入了書房,這裏是劉駿真正辦公的地方,全都是交州的蠻族守衛的,可以說密不透風,連一隻蚊子都飛不進來(苗疆的大巫師都在那裏了,還會有蚊蟲麽)。兩個人坐定,冼琳兒劈頭就問,“王爺,出了什麽事了,看你的表情很奇怪。”
“唉,”劉駿長歎一聲,“父皇給太子殺死了,天下就要亂了。”他和冼琳兒一直很貼心,冼琳兒出身壯族,對於勾心鬥角什麽的沒興趣,而且也沒有什麽利益訴求,不會像中原大族的女子一樣,整天想著烏七八糟的東西,讓劉駿很安心,不會遭到背刺,所以有事情也從來不瞞著對方。
“啊?皇帝死了?太子殺了皇帝?那,那你該怎麽辦呢?”冼琳兒雖然很聰明,但是對於中原人的一套規則不很了解,所以很少插手政務,隻是睜大了水汪汪的眼睛瞪著劉駿。
“太子謀逆,我們不可能幹看著,否則下一個就是我們死了,所以我要起兵為父皇報仇。”劉駿理所當然的迴答。
“會不會打不過?”冼琳兒問的很直接。
“如果我一個人和他打,還真有可能打不過,他畢竟是全國的力量,不過嘛,”劉駿沉吟著,“我想全國的官員們不會支持他的,他是弑君篡位,而且其他兄弟們也會為了自保起兵反對他的。”
“他們知道了這件事嗎?”冼琳兒又問。
“我不知道他們知不知道。想來,也許他們會知道的吧?”劉駿很不確定。
“不管他們知不知道,你派人告訴他們,他們就知道了。”冼琳兒說。
“好有道理呀!”一語驚醒夢中人,由於多年來這些人習慣於自行其是,劉駿還真沒想起來要聯合這些人,隻想著自己該怎麽做,忽然就想明白了,為什麽自己不站出來做這次平亂的發起人呢,如果那樣的話,自己就是群龍之首,自然,事後,皇帝的位置,額,想得有點遠。
“夫人所言極是!”劉駿不喜歡叫對方什麽愛妃之類的,更喜歡像老百姓那樣叫夫人,親切沒有地位造成的差距,他興奮的站起來,馬上吩咐道,“來人!”
霎時間一名黑衣人出現在門外,不言不語的站著等他吩咐。劉駿拿起筆寫了一個字條,用蠟丸封好,蓋上火漆,交給黑衣人,“你立刻送去廣陵王劉誕那裏,不得延誤。”黑衣人收起來蠟丸,悄無聲息的消失在黑暗處。
然後劉駿又找來了蒼梧營統領沈明,這個沈明自從在交州的時候就跟著他,已經十多年了,忠心耿耿,同期的人早就做了郡縣的長官,隻有沈明不肯離開,情願隻做一個小統領,劉駿也就隨了他的心意,不斷擴充蒼梧營,已經把那個幾千人的部隊變成了兩萬人的精銳,沈明自己也不知不覺的做了關內侯,揚威將軍,官高爵顯,隻是此人一直低調,總是以親衛隊長自居。
“沈明呀,你馬上去一趟冀州,找楊茁大人,他是你的老長官,你們自然是很熟悉的。”劉駿拿出一封密信交給沈明,他說的沒錯,蒼梧營是楊小瓜一手建立的,沈明自然熟悉這個年輕的老長官。“把這封信交給楊大人,聽從他的命令。”
沈明一點也不好奇,一向是唯命是從的他,答應一聲,立刻收拾東西,悄然奔向冀州。
這些信自然是告知南京發生的消息,聯絡各路諸侯,商量起兵的事情的,每一個封疆大吏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但是畢竟能力不同,消息準確度和效率也不同,現在劉駿的信件一來,就證實了他們的疑惑,這些人都不笨,立刻迴信響應劉駿的號召,公推劉駿為首領,等待時機起兵平叛。
而這時候,劉劭繼位的消息才姍姍來遲的傳到了各地,隨之而來的還有來自京城的密信和劉劭頒布的叫各路親王進京述職的聖旨。派到梁州的是南中郎將董元嗣,一個原來就隸屬於劉駿的官員。
董元嗣一看到劉駿,立刻跪地放聲大哭,把親眼看到的聽到的劉劭弑君篡位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劉駿,末了還說,自己的家屬被劉劭軟禁了,逼迫自己騙劉駿迴京,隻要劉駿迴去,就會被貶為庶人。
劉駿大驚失色,反複確認之後這才相信(裝的很像),於是乎檄文天下,起兵反劭。檄文傳遍天下,天下響應,其中徐州總督劉義宣也發了迴應,說以子弑父,弑君奪位是自古以來所沒有過的大逆不道之舉,天下共討之。
劉駿自封為大將軍,起梁州兵馬十萬東進建康,廣陵王劉誕起兵十萬響應,劉義宣起兵五萬,冀州刺史楊茁發文響應,但是沒有親自出馬,而是宣布服從劉駿的統一指揮,按照劉軍的命令擔任鎮北將軍,統一指揮薛安都、馬鍾、裴方明諸路人馬,彈壓北方,防止北魏軍隊趁機南下,原來劉駿給他的密信也是顧及到北方的安定,生怕北魏趁機搗亂,所以才留下楊小瓜鎮守,反正劉駿南下有一眾南朝老臣的支持就差不多了,真的把北方精銳帶去反而會製造不安,此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太鋒芒畢露了對劉駿並不好,從這方麵講,劉駿已經成功的從一個將帥轉型成了政治家。
三路大軍二十五萬在合肥匯合,三個人在合肥城登壇祭天,向上天公布了劉劭的罪惡,公推劉駿為大將軍,宣布服從劉駿的指揮,討伐大兇劉劭和劉浚。
劉劭聽說以後大驚失色,封劉浚為驃騎大將軍,命令劉義恭和劉義季為丞相輔佐自己,同時宣布征發大軍五十萬要蕩平劉駿的軍隊。
劉駿的前鋒大將柳元景帶五萬人和劉浚的十萬人馬在長江邊上遙遙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