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陳家村發生了這麽大的事,全村幾百口人都成了遊魂的狀態,這要是不驚動城隍,我們有十個膽子也不敢擅作主張讓他們還陽。


    城隍在每個地方都有,不管是城市還是鄉下。


    隻不過現在在很多大城市裏取締了城隍廟,而在鄉下還有許多這樣的廟宇。


    九州文化源遠流長,不同地方祭拜的神仙不一樣,但管理陰魂的第一站都是城隍,不過有些地方的稱唿並不一樣。


    就像渝州這邊,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鄉下還有許多土地廟。


    這種土地廟陳設簡單,就是兩塊青石板堆砌而成,很矮,完全不像一個廟該有的樣子,當地人都稱之為土地廟。


    按照我的推測,應該和城隍廟的作用是一樣。


    隻不過這種城隍很可能是上麵安排的跑腿的,就是正統城隍爺收服的小弟,一些有道行的鬼魅。


    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管理本地陰魂,因為地府和人間是一樣,他們也是有製度的,城隍手裏有一本生死簿,詳細記錄當地的人口數量增加,就和現在的派出所一樣。


    全國各地都有。


    他們統歸地府管理,第一責任人是判官。


    一個地方的生老病死他們手裏都有詳細記錄。


    而且人死之後的第一站就是城隍廟,至於還有一些北方地區則是信奉的五道爺,職責都差不多。


    城隍廟雖說聽起來不咋地,但是很厲害的,都是一些名人大佬死後才能當城隍爺。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縣太爺(是真正專門負責人一生福壽祿和惡罰明的官職,而且不是神,稱唿為城隍、判官等)。


    注意,這裏是大城隍爺,統管一個縣的生死,他手下還有區、鎮、村、一級一級管理,井然有序。


    縣上麵也還有巡撫和總督啊。


    城隍爺並不是神,從某些意義上來講應該還屬於鬼。


    城隍在明清以後,成為一個神的官職,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為省級行政區所奉祀,相當於陽間的巡撫。府城隍相當於陽間的知府,縣城隍相當於陽間的縣令。


    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標準正直聰明的曆史人物。


    比如東南三大城隍:蘇州城隍春申君黃歇、杭州城隍文天祥、浦東二城隍秦裕伯。


    各地城隍一般多由曆史上的忠良賢達來擔任,如福建都城隍廟奉祀的是劉邦的禦史大夫周苛因忠貞不屈,痛斥項羽,而被處烹刑。


    戰國時代的春申君黃歇,封他為大大統領及萬戶候,因連橫抗秦有功,即被奉祀為蘇州城隍。


    也有一些是對當地開化民智,提高民生有很大貢獻的國主或官員,如川蜀縉雲縣城隍就是縉雲縣首任知縣李陽冰。


    浙江紹興城隍廟是供有功於民的龐玉大將,寧化城隍廟城隍為巫羅俊,廣州城隍爺是五代十國時的南漢國皇帝劉龑。


    也有“廉潔奉公,擁政愛民”的“清官”,如杭州城隍周新,明成祖即位時,任之為監察禦史,多所彈劾,貴戚震懼,當時被視為冷麵寒鐵,曾任浙江按察史。


    帝都地區是明朝一代忠良楊繼盛,安徽青陽城隍廟是清官海瑞等等。


    城隍下轄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將/軍、範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


    其中城隍的僚佐為各司,而各司依各廟配置,並不相同,有三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說,且各司名號,也不盡相同,如頭城城隍廟則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為司。唯大抵以陰陽司為諸司之首。陰陽司是城隍爺的第一輔吏,協調諸司,監察諸案後,方陳報於城隍。


    三司:陰陽司、速報司、糾察司。


    七司:陰陽司、速報司、糾察司、獎善司、罰惡司、增祿司、注壽司。


    八司:陰陽司、速報司、糾察司、獎善司、罰惡司、財神司、注壽司、功過司。


    廿四司:陰陽司、速報司、良願司、查過司、文書司、地獄司、功曹司、掌案司、檢簿司、驅疫司、學政司、典籍司、罰惡司、注福司、注壽司、督糧司、巡政司、感應司、保安司、儀禮司、稽查司、賞善司、提刑司、考功司。


    廿四司:陰陽司、速報司、功曹司、功過司、注福司、瘟疫司、感應司、罰惡司、功考司、記功司、事到司、監獄司、巡察司、賞法司、刑法司、察過司、見錄司、來錄司、警報司、賞善司、庫官司、改原司、保健司、人丁司。


    廿四司:陰陽司、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戶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禮部司、祀部司、主客司、膳部司、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門司、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此組廿四司,為采用朝廷六部廿四司而來。


    廿四司:陰陽司、任免司、感應司、差捕司、訊問司、府庫司、科甲司、農嗇司、匠工司、商賈司、錢銀司、幽冥司、糾察司、婚娶司、子孫司、醫藥司、壽命司、功過司、曲直司、監獄司、兵戎司、運途司、文書司、土地司、江海司。此組廿四司,司名皆為對偶,相當駢儷,文藝程度較高;且各司之職稱,皆為民眾所求而設定。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


    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曆史上有唐人張說、李德裕、李陽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獻記載。福州的城隍廟是建於晉朝太康三年(282年),相距僅43年,所以福州城隍廟是全國第二早的廟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了。


    宋代以後,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燕京祀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文天祥,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


    大多城隍廟裏掛有“綱紀嚴明”、“浩然正氣”、“護國庇民”、“我處無私”、“節義文章”、“發揚正氣”等匾額,還有“作事奸邪任爾焚香無益,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善惡到頭終有報,是非結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等楹聯。


    現在還是有很多城隍廟的,去的時候還能看見這些對聯,不過很多以前流傳下來的城隍廟都在破四舊的時候被毀了,現在能看見的多是後來修建的,真是嗚唿哀哉啊。


    城隍廟裏,每年都有錢、米、衣服、棉被、醫藥、棺木等的施舍,府城隍廟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五日為最大的一次施舍活動,每月初一和十五亦有小規模的施舍。


    還有為人主持公道,排解糾紛的活動。在舊社會每年除夕之夜,府城隍廟戲台上例有一場木偶“魯戲”。因那時窮人多,三十晚上因躲債,有家難還,無路可走,隻得進城隍廟看“魯戲”當“守歲“。


    有樂善好施者,派人捎帶“紅包”,悄悄地分別送給那些窮苦人。


    這些東西在以前被斥責為封建毒瘤,但這其實也是九州文化的一部分,就這麽消失在滾滾曆史長河中,也未免太可惜了。


    我們四人退出木屋,隻見蔣嚶嚀十分慎重的朝正東方點了四炷香,敬神三炷香,敬鬼四炷香,千萬別搞錯了,不然不僅僅是貽笑大方,還有可能惹上大麻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命風水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舊時風雨舊時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舊時風雨舊時衣並收藏天命風水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