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馬鞍的秘密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吧!這話你記住了,今攻易京已到關鍵時刻,你當為我死戰,戴罪立功,若稍有懈怠,我必數罪並罰,砍了你的頭。”袁紹打了個手勢:“士兵,上去把繩子解了。”
士兵把文醜的繩子解了,文醜連忙道謝:“謝大將軍。”這事就這麽揭過了,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其實,袁紹也是無奈,他跟陳炎交戰數年,手下的將軍都輪流輸了一茬,要是每個將領都要處罰,他就無將可用了。
這時,田豐從外麵走了進來,向袁紹行了個禮。袁紹看到田豐手裏拿著一個東西,正是高橋馬鞍。
“元皓,此是何物?”
“大將軍,我在那邊營寨,看到士兵拿著這東西很是奇異,便拿過來看。”田豐看到文醜也在,又說:“應該是文將軍的士兵帶迴來的,我想這是馬鞍。”他把手裏的馬鞍舉了起來。
“馬鞍?”袁紹感到疑惑,其他人也看著田豐,不知道他想說什麽。
“我向士兵問了一下,他們說是從戰場撿來的,應該是陳炎的騎兵用的,這馬鞍與我們軍中騎兵的馬鞍大不相同。”
田豐這麽一說,文醜就想起來了,陳炎的騎兵果然是用這玩意,這玩意前後各有一個鞍橋,與眾不同。他似乎記得首戰時,那些傷殘的戰馬也是有這種馬鞍的,當時他還覺得挺奇怪的。
“好奇之下,我把這馬鞍放在馬上,騎了一下,發現坐在上麵時,這前後這兩個東西可把屁股給穩住。”田豐一邊說一邊指著前後兩個鞍橋:“坐著特別舒服,很是省力,陳炎的騎兵很厲害,對陣我軍騎兵,敗少勝多,我想可能與這東西有關。”
“竟有此事?”袁紹連忙下來,從田豐手裏拿過高橋馬鞍,觀察了起來。
“這是什麽?是馬蹬嗎?”
“應該是的,不過,這馬蹬是用鐵製的,我們的馬蹬是用皮革所製,除了材料不同之外,似乎沒有其他不同。”顯然,田豐隻是關注了馬鞍,卻並沒有發現馬蹬的奧秘。
原來,陳炎軍中的高橋馬鞍和馬蹬是固定在一起的。說來也巧,田豐跟士兵要的這個馬鞍,上麵固定的馬蹬本來也是雙馬蹬,但可能在戰時被砍掉了一邊,田豐就以為這是一個單馬蹬。另一個讓他覺得奇怪的地方是,馬鞍和馬蹬是固定在一起的。
“倒是與眾不同,但你說陳炎的騎兵強是因為這東西?恐怕不至於吧?”
“大將軍若有閑暇,可以找來一匹戰馬,把馬鞍放好,騎著試試。”
“好,現在去試一下。”
袁紹有了興趣,帶著眾人到外麵,士兵找來匹馬,把馬鞍放上去。他翻身上了馬,嚐試扭了扭屁股,又做幾個動作,果然覺得很舒服。
“嗯,這馬鞍倒是不錯,屁股下的墊子倒是挺厚的,不過,元皓,隻是坐著舒服而已,你說陳炎的騎兵厲害,是因為這東西,就未必誇大了……對了,這馬鞍我要了。”
“大將軍,士兵坐在上麵,感覺到舒服,騎馬就省勁,如今豈不保持體力?”
“倒也是,但看這馬鞍的材質,裏麵應該是木頭,外包著一層皮革,如此精致,隻怕造價不低,陳炎軍中恐怕也隻是隻有少量馬匹用得起吧?如今我大軍與公孫瓚久戰,最缺糧草,恐怕也無法給騎兵供這種馬鞍。”袁紹話裏暗含不願意推廣這種馬鞍的意思。
“這……”田豐確實沒考慮到造價問題,他又問文醜:“文將軍,陳炎軍中可是每匹戰馬都用這種馬鞍?”
文醜有點想不起來,戰時他隻關心打仗,從沒注意到敵軍的戰馬穿什麽,但他聽出袁紹似乎無意為騎兵裝備這種馬鞍,就順便拍了拍袁紹的馬屁:“正如大將軍所說,陳炎軍確實隻有少量這種馬鞍。”
“哈哈哈哈,果然如此,想必也是因為造價高,此事……就到此為止吧!”
田豐聽了,很是失望。
兩天之後,何茂迴到了袁軍大營,來見袁紹。
“報大將軍,末將於途中設伏襲擊敵軍得手,殺敵三四百人,重創敵軍騎兵,隻是……末將卻又發現敵軍仍有步兵四五千人,末將所率行跡已經泄露,不敢久戰,故引軍撤退。”何茂顯然誇大了他的戰績。
袁紹一聽,皺起眉頭來:“陳炎仍有四五千步兵,他哪來的軍隊?你沒看錯?”
“不會錯的,敵軍騎兵在前開路,步兵在後斷後,末將於林中設伏,隻伏擊到了敵軍騎兵,撤兵之後,斥候才來報敵軍仍有步兵數千。敵軍若仍南下,不日將抵達我軍東側位置,還請大將軍早做應對。”
田豐有了看法:“大將軍,陳炎本就隻有騎兵,今有步兵,多半是公孫瓚資助他兵力,讓他駐軍於我軍東側,牽製我軍,使我軍不能全力攻打易京。如何將軍剛才所言,陳炎騎兵已損失殆盡,大將軍隻需派遣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守住其營寨東側,可阻敵靠近我軍營寨,待我軍攻破易京後,再反擊陳炎。”
袁軍對陣陳炎,屢屢敗北,田豐謹慎了起來,不敢輕易建言主動攻擊。
郭圖卻不以為然:“敵軍騎兵已亡,我軍當出騎兵,以騎兵克步兵,主動破敵,豈不更妙?”
許攸又反駁郭圖:“我軍麵對陳炎,連連戰敗,陳炎幾次破我大軍,皆是行誘敵之計,引誘我軍主動進攻,今又怎知陳炎不是故伎重演呢?以我看,元皓之計比較穩妥,大將軍當分一軍出來,拱衛營寨東側,待破了易京之後,再殲滅陳炎。”
袁紹想了想,仍一時拿不定主意,又看向辛評:“仲治,你以為呢?”
辛評沉吟了一番,有了主意:“陳炎兵力如此孱弱,卻敢主動靠近,皆因我軍連敗於其手下,其軍中士氣高昂,又乘勝追擊,且有所倚仗。我軍連敗,何將軍雖一時伏擊得手,卻草率退兵,反使我軍士氣不振,若我軍主動攻擊,隻怕容易為敵所乘,不如再派一軍駐於營寨東側,以擋陳炎,待攻破易京後,再挾勝而攻,屆時必破陳炎。”
“好,就依子遠和仲治之言。”
袁紹看到四個謀士中,有三人支持出兵堅守,以擋住陳炎軍隊,隻有一人支持主動攻擊,就同意了以守為主的策略,這是典型的輸怕了的表現。
……
士兵把文醜的繩子解了,文醜連忙道謝:“謝大將軍。”這事就這麽揭過了,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其實,袁紹也是無奈,他跟陳炎交戰數年,手下的將軍都輪流輸了一茬,要是每個將領都要處罰,他就無將可用了。
這時,田豐從外麵走了進來,向袁紹行了個禮。袁紹看到田豐手裏拿著一個東西,正是高橋馬鞍。
“元皓,此是何物?”
“大將軍,我在那邊營寨,看到士兵拿著這東西很是奇異,便拿過來看。”田豐看到文醜也在,又說:“應該是文將軍的士兵帶迴來的,我想這是馬鞍。”他把手裏的馬鞍舉了起來。
“馬鞍?”袁紹感到疑惑,其他人也看著田豐,不知道他想說什麽。
“我向士兵問了一下,他們說是從戰場撿來的,應該是陳炎的騎兵用的,這馬鞍與我們軍中騎兵的馬鞍大不相同。”
田豐這麽一說,文醜就想起來了,陳炎的騎兵果然是用這玩意,這玩意前後各有一個鞍橋,與眾不同。他似乎記得首戰時,那些傷殘的戰馬也是有這種馬鞍的,當時他還覺得挺奇怪的。
“好奇之下,我把這馬鞍放在馬上,騎了一下,發現坐在上麵時,這前後這兩個東西可把屁股給穩住。”田豐一邊說一邊指著前後兩個鞍橋:“坐著特別舒服,很是省力,陳炎的騎兵很厲害,對陣我軍騎兵,敗少勝多,我想可能與這東西有關。”
“竟有此事?”袁紹連忙下來,從田豐手裏拿過高橋馬鞍,觀察了起來。
“這是什麽?是馬蹬嗎?”
“應該是的,不過,這馬蹬是用鐵製的,我們的馬蹬是用皮革所製,除了材料不同之外,似乎沒有其他不同。”顯然,田豐隻是關注了馬鞍,卻並沒有發現馬蹬的奧秘。
原來,陳炎軍中的高橋馬鞍和馬蹬是固定在一起的。說來也巧,田豐跟士兵要的這個馬鞍,上麵固定的馬蹬本來也是雙馬蹬,但可能在戰時被砍掉了一邊,田豐就以為這是一個單馬蹬。另一個讓他覺得奇怪的地方是,馬鞍和馬蹬是固定在一起的。
“倒是與眾不同,但你說陳炎的騎兵強是因為這東西?恐怕不至於吧?”
“大將軍若有閑暇,可以找來一匹戰馬,把馬鞍放好,騎著試試。”
“好,現在去試一下。”
袁紹有了興趣,帶著眾人到外麵,士兵找來匹馬,把馬鞍放上去。他翻身上了馬,嚐試扭了扭屁股,又做幾個動作,果然覺得很舒服。
“嗯,這馬鞍倒是不錯,屁股下的墊子倒是挺厚的,不過,元皓,隻是坐著舒服而已,你說陳炎的騎兵厲害,是因為這東西,就未必誇大了……對了,這馬鞍我要了。”
“大將軍,士兵坐在上麵,感覺到舒服,騎馬就省勁,如今豈不保持體力?”
“倒也是,但看這馬鞍的材質,裏麵應該是木頭,外包著一層皮革,如此精致,隻怕造價不低,陳炎軍中恐怕也隻是隻有少量馬匹用得起吧?如今我大軍與公孫瓚久戰,最缺糧草,恐怕也無法給騎兵供這種馬鞍。”袁紹話裏暗含不願意推廣這種馬鞍的意思。
“這……”田豐確實沒考慮到造價問題,他又問文醜:“文將軍,陳炎軍中可是每匹戰馬都用這種馬鞍?”
文醜有點想不起來,戰時他隻關心打仗,從沒注意到敵軍的戰馬穿什麽,但他聽出袁紹似乎無意為騎兵裝備這種馬鞍,就順便拍了拍袁紹的馬屁:“正如大將軍所說,陳炎軍確實隻有少量這種馬鞍。”
“哈哈哈哈,果然如此,想必也是因為造價高,此事……就到此為止吧!”
田豐聽了,很是失望。
兩天之後,何茂迴到了袁軍大營,來見袁紹。
“報大將軍,末將於途中設伏襲擊敵軍得手,殺敵三四百人,重創敵軍騎兵,隻是……末將卻又發現敵軍仍有步兵四五千人,末將所率行跡已經泄露,不敢久戰,故引軍撤退。”何茂顯然誇大了他的戰績。
袁紹一聽,皺起眉頭來:“陳炎仍有四五千步兵,他哪來的軍隊?你沒看錯?”
“不會錯的,敵軍騎兵在前開路,步兵在後斷後,末將於林中設伏,隻伏擊到了敵軍騎兵,撤兵之後,斥候才來報敵軍仍有步兵數千。敵軍若仍南下,不日將抵達我軍東側位置,還請大將軍早做應對。”
田豐有了看法:“大將軍,陳炎本就隻有騎兵,今有步兵,多半是公孫瓚資助他兵力,讓他駐軍於我軍東側,牽製我軍,使我軍不能全力攻打易京。如何將軍剛才所言,陳炎騎兵已損失殆盡,大將軍隻需派遣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守住其營寨東側,可阻敵靠近我軍營寨,待我軍攻破易京後,再反擊陳炎。”
袁軍對陣陳炎,屢屢敗北,田豐謹慎了起來,不敢輕易建言主動攻擊。
郭圖卻不以為然:“敵軍騎兵已亡,我軍當出騎兵,以騎兵克步兵,主動破敵,豈不更妙?”
許攸又反駁郭圖:“我軍麵對陳炎,連連戰敗,陳炎幾次破我大軍,皆是行誘敵之計,引誘我軍主動進攻,今又怎知陳炎不是故伎重演呢?以我看,元皓之計比較穩妥,大將軍當分一軍出來,拱衛營寨東側,待破了易京之後,再殲滅陳炎。”
袁紹想了想,仍一時拿不定主意,又看向辛評:“仲治,你以為呢?”
辛評沉吟了一番,有了主意:“陳炎兵力如此孱弱,卻敢主動靠近,皆因我軍連敗於其手下,其軍中士氣高昂,又乘勝追擊,且有所倚仗。我軍連敗,何將軍雖一時伏擊得手,卻草率退兵,反使我軍士氣不振,若我軍主動攻擊,隻怕容易為敵所乘,不如再派一軍駐於營寨東側,以擋陳炎,待攻破易京後,再挾勝而攻,屆時必破陳炎。”
“好,就依子遠和仲治之言。”
袁紹看到四個謀士中,有三人支持出兵堅守,以擋住陳炎軍隊,隻有一人支持主動攻擊,就同意了以守為主的策略,這是典型的輸怕了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