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袁紹出兵,大戰在即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嘉借著酒勁,吹起牛逼來:“去年,袁紹數萬大軍攻渡朝陽渡,幾次突襲渡口敗北,後來大舉進攻,想踏冰渡過黃河。我主在朝陽渡隻有兩三千兵,一旦袁軍過了黃河,則袁軍不可阻擋,眾將心急如焚。”
“我主稍稍思考,便想出以鹽破冰之法,將數千石鹽灑於冰麵上,一夜過後,冰竟融化成了水,隨後再讓士兵,沿岸敲擊,將冰沉入河中,幾日努力,百裏河麵上的冰居然全部融化了。袁紹率軍至黃河邊一看,傻眼了,連忙跪倒在地,高唿此乃神仙之術。”
公孫瓚等人一聽,哈哈哈哈大笑起來。
“郭從事,你所說……”
“易侯見笑了,袁紹自然沒有跪倒伏地,隻是確實感到驚駭,明明冰凍的河水,怎能幾天之間就化為水了呢?”
“那就是說,青州牧真用了幾千石鹽?這鹽竟能使河冰融化?”
“確實如此,後我主解釋,天氣寒冷,水的冷度達到一個固定的程度,就會結冰,反之則冰化水,可加了鹽之後,這個固定的程度變得更冷了,稱為冷度下降。也就是說,這個冷度,水會結為冰,但鹽冰則化為水。”
陳炎不能用溫度的概念來解釋,就胡亂解釋了一番,郭嘉也是依樣畫葫蘆。
公孫瓚不懂這些,他很快就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你主竟用了數千石鹽,看來你主的鹽真多。”
“那是,我們青州就產鹽,隻是人口較少,耕種少,缺糧,所以我主常常拿鹽去冀州一帶換糧。”
“郭從事,我軍中倒是缺鹽,我治下鹽量不足,雖有商人在販鹽,但大多數都是些冀州商人,與袁紹是一夥的,我不敢輕信。青州牧若是有鹽,可否售賣給我一些?”
“這自然是可以,我主向來重視商貿,但若是大量購買,隻能用糧來換,不知易侯可有足夠的糧?”
“糧食自然足夠,我屯兵於此,軍民十餘萬,豈會缺糧?若沒糧,我早就敗了。”
“哈哈哈哈,那就好辦,我迴去後告知我主,我主必會派專人洽談此事。”
公孫瓚與郭嘉三言兩語間,就把這事給定了。酒足飯飽之後,郭嘉留宿在易京,次日,他便離開易京,迴到軍中。
陳炎聽了郭嘉此行的結果,用鹽換糧一事談妥了,但易京內部結構卻沒能勘查到。
……
冀州河間國易縣
袁紹主力駐於易城,度過了寒冬,即將再度發兵,攻打易京。去年底,他采取田豐之策,挖土掘進一裏多,預計再挖半裏左右,就能挖到易京之下。公孫瓚卻毫不察覺。
袁紹召集眾臣眾將,想做一次發兵前的動員。
“諸位,我大軍與公孫瓚交戰已有數年,自去年起,屢屢取得勝利,去年中,我大軍大敗公孫瓚一場,使其實力大損,去年底,我大軍設伏,引誘公孫瓚襲營,破其騎兵,據報,公孫瓚的騎兵已是損失殆盡。”
“今,寒冬已過,我大軍將再攻易京,爭取一鼓作氣,拿下易京,否則,張燕大軍將到,支援公孫瓚,又起波瀾,反而不美,眾將,誓要攻破易京。攻破易京後,我重重有賞,斬殺公孫瓚,官升兩級,賞萬金!”
袁紹一番豪言壯語,尤其是最後承諾的獎賞,讓眾將大為高興。
袁紹話音剛落,一個親兵小跑進來:“報……報大將軍,清河孟岱將軍派人傳來消息,陳炎手下大將高順率五千大軍,於半個月前,從平原兵進清河甘陵,正在攻打甘陵。”
“陳炎攻打甘陵?他敢?”袁紹隻要聽到陳炎的名字,就恨得直咬牙。
眾將眾臣聽到士兵的消息,也是一陣驚愕,想不到自己的軍隊還沒進軍易京,敵軍就先攻清河。
郭圖先上前一步:“大將軍,陳炎攻打清河,乃是策應公孫瓚,以此牽製我軍兵力,去年我軍已截獲公孫瓚書信,得到黑山張燕要率軍來支援公孫瓚。張燕裹挾百姓數十萬,今大軍出動,不比去年,必是傾巢而出,聲勢不弱。”
“我軍當盡快攻易京,在張燕大軍到達之時,拿下易京,再對付張燕。否則張燕率軍到,想再破易京就難了。至於清河,陳炎出兵隻為牽製我軍兵力,孟岱將軍隻需固守不出,敵軍決無攻破甘陵的可能。大將軍勿憂。”
郭圖這番話並沒有說服袁紹,袁紹惱怒起來:“陳炎兵力五千,就能攻占渤海,今又是五千攻清河,我豈能放心?若清河丟了,我大軍糧道被斷,我該如何應對?”袁紹輸怕了,第一個念頭就覺得孟岱手裏雖有七八千軍隊,卻未必能擋陳炎五千大軍。
田豐都覺得袁紹有點神經過敏,連忙拱手說:“大將軍勿憂,此次陳炎大軍攻打清河,隻是故作姿勢,並非真的想攻清河。如我所料不差,孟岱將軍隻需堅守不出,那高順必會退兵。敵軍半個月前就出了,這消息正好在我軍兵進易京前,傳到這裏,陳炎多半已有謀劃。”
“什麽謀劃?”
“我暫時想不出,或許陳炎也會出兵易縣,支援公孫瓚?”
“哼!他若敢來,我必會讓他有來無迴。”袁紹瞪了田豐一眼,顯然他並不相信田豐的話。他在易縣集結的軍隊近十萬,自然不把陳炎放在眼裏,也不認為陳炎會進軍易縣,特意來以卵擊石。
這時,辛評也站了出來:“大將軍,清河乃囤糧重地,敵軍來攻,固然攻不下甘陵,亦會影響糧草押運,大將軍不得不有所防範。可若從易縣調兵迴去,萬一真如無皓所說,敵軍不過虛張聲勢,我軍豈不上當?屆時誤了攻易京,則大為不妙。”
“以我看,清河已有七八千兵力,擋高順大軍綽綽有餘,大將軍若是仍不放心,可從鄴城調兩三千兵力,支援清河,可保萬全。且調動兩三千兵力,對鄴城並無影響。”
袁紹一聽,微微點頭:“好,仲治此言正合我意,那以你看,鄴城應由誰來統兵去支援清河?”
“我主稍稍思考,便想出以鹽破冰之法,將數千石鹽灑於冰麵上,一夜過後,冰竟融化成了水,隨後再讓士兵,沿岸敲擊,將冰沉入河中,幾日努力,百裏河麵上的冰居然全部融化了。袁紹率軍至黃河邊一看,傻眼了,連忙跪倒在地,高唿此乃神仙之術。”
公孫瓚等人一聽,哈哈哈哈大笑起來。
“郭從事,你所說……”
“易侯見笑了,袁紹自然沒有跪倒伏地,隻是確實感到驚駭,明明冰凍的河水,怎能幾天之間就化為水了呢?”
“那就是說,青州牧真用了幾千石鹽?這鹽竟能使河冰融化?”
“確實如此,後我主解釋,天氣寒冷,水的冷度達到一個固定的程度,就會結冰,反之則冰化水,可加了鹽之後,這個固定的程度變得更冷了,稱為冷度下降。也就是說,這個冷度,水會結為冰,但鹽冰則化為水。”
陳炎不能用溫度的概念來解釋,就胡亂解釋了一番,郭嘉也是依樣畫葫蘆。
公孫瓚不懂這些,他很快就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你主竟用了數千石鹽,看來你主的鹽真多。”
“那是,我們青州就產鹽,隻是人口較少,耕種少,缺糧,所以我主常常拿鹽去冀州一帶換糧。”
“郭從事,我軍中倒是缺鹽,我治下鹽量不足,雖有商人在販鹽,但大多數都是些冀州商人,與袁紹是一夥的,我不敢輕信。青州牧若是有鹽,可否售賣給我一些?”
“這自然是可以,我主向來重視商貿,但若是大量購買,隻能用糧來換,不知易侯可有足夠的糧?”
“糧食自然足夠,我屯兵於此,軍民十餘萬,豈會缺糧?若沒糧,我早就敗了。”
“哈哈哈哈,那就好辦,我迴去後告知我主,我主必會派專人洽談此事。”
公孫瓚與郭嘉三言兩語間,就把這事給定了。酒足飯飽之後,郭嘉留宿在易京,次日,他便離開易京,迴到軍中。
陳炎聽了郭嘉此行的結果,用鹽換糧一事談妥了,但易京內部結構卻沒能勘查到。
……
冀州河間國易縣
袁紹主力駐於易城,度過了寒冬,即將再度發兵,攻打易京。去年底,他采取田豐之策,挖土掘進一裏多,預計再挖半裏左右,就能挖到易京之下。公孫瓚卻毫不察覺。
袁紹召集眾臣眾將,想做一次發兵前的動員。
“諸位,我大軍與公孫瓚交戰已有數年,自去年起,屢屢取得勝利,去年中,我大軍大敗公孫瓚一場,使其實力大損,去年底,我大軍設伏,引誘公孫瓚襲營,破其騎兵,據報,公孫瓚的騎兵已是損失殆盡。”
“今,寒冬已過,我大軍將再攻易京,爭取一鼓作氣,拿下易京,否則,張燕大軍將到,支援公孫瓚,又起波瀾,反而不美,眾將,誓要攻破易京。攻破易京後,我重重有賞,斬殺公孫瓚,官升兩級,賞萬金!”
袁紹一番豪言壯語,尤其是最後承諾的獎賞,讓眾將大為高興。
袁紹話音剛落,一個親兵小跑進來:“報……報大將軍,清河孟岱將軍派人傳來消息,陳炎手下大將高順率五千大軍,於半個月前,從平原兵進清河甘陵,正在攻打甘陵。”
“陳炎攻打甘陵?他敢?”袁紹隻要聽到陳炎的名字,就恨得直咬牙。
眾將眾臣聽到士兵的消息,也是一陣驚愕,想不到自己的軍隊還沒進軍易京,敵軍就先攻清河。
郭圖先上前一步:“大將軍,陳炎攻打清河,乃是策應公孫瓚,以此牽製我軍兵力,去年我軍已截獲公孫瓚書信,得到黑山張燕要率軍來支援公孫瓚。張燕裹挾百姓數十萬,今大軍出動,不比去年,必是傾巢而出,聲勢不弱。”
“我軍當盡快攻易京,在張燕大軍到達之時,拿下易京,再對付張燕。否則張燕率軍到,想再破易京就難了。至於清河,陳炎出兵隻為牽製我軍兵力,孟岱將軍隻需固守不出,敵軍決無攻破甘陵的可能。大將軍勿憂。”
郭圖這番話並沒有說服袁紹,袁紹惱怒起來:“陳炎兵力五千,就能攻占渤海,今又是五千攻清河,我豈能放心?若清河丟了,我大軍糧道被斷,我該如何應對?”袁紹輸怕了,第一個念頭就覺得孟岱手裏雖有七八千軍隊,卻未必能擋陳炎五千大軍。
田豐都覺得袁紹有點神經過敏,連忙拱手說:“大將軍勿憂,此次陳炎大軍攻打清河,隻是故作姿勢,並非真的想攻清河。如我所料不差,孟岱將軍隻需堅守不出,那高順必會退兵。敵軍半個月前就出了,這消息正好在我軍兵進易京前,傳到這裏,陳炎多半已有謀劃。”
“什麽謀劃?”
“我暫時想不出,或許陳炎也會出兵易縣,支援公孫瓚?”
“哼!他若敢來,我必會讓他有來無迴。”袁紹瞪了田豐一眼,顯然他並不相信田豐的話。他在易縣集結的軍隊近十萬,自然不把陳炎放在眼裏,也不認為陳炎會進軍易縣,特意來以卵擊石。
這時,辛評也站了出來:“大將軍,清河乃囤糧重地,敵軍來攻,固然攻不下甘陵,亦會影響糧草押運,大將軍不得不有所防範。可若從易縣調兵迴去,萬一真如無皓所說,敵軍不過虛張聲勢,我軍豈不上當?屆時誤了攻易京,則大為不妙。”
“以我看,清河已有七八千兵力,擋高順大軍綽綽有餘,大將軍若是仍不放心,可從鄴城調兩三千兵力,支援清河,可保萬全。且調動兩三千兵力,對鄴城並無影響。”
袁紹一聽,微微點頭:“好,仲治此言正合我意,那以你看,鄴城應由誰來統兵去支援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