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封筆歸離恨


    大觀園興廢警世人


    乾隆二十八年冬天,京師、直隸、延慶遭受了一場乾隆朝最大的冰雹災害。當時圓明園大修工程告峻,皇帝大閱暢春園之西廠,命九卿六部侍郎以上人等侍駕從觀。接著又浩浩蕩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軍機大臣傅恆自然要隨駕左右。


    傅恆早就想去看看曹雪芹,聽說曹雪芹一家從西山黃葉村,搬到了通州的張家灣,家庭境況越來越不濟,且《紅樓夢》一書不知寫得怎樣,他很想親自去曹家看看,給這位少年時的朋友一些幫助。


    身為一朝宰相大忙人的傅恆,這個念頭也實現不了,他隻好委托錢度去實現自己的心願。


    剛從南京迴來沒兩天的錢度,這天接到傅六爺來信,信中慎重其事地說道:


    錢度兄如晤:近聞雪芹搬到了通州張家灣,


    家境窘困,也不知《紅樓》是否殺青,本想邀兄


    同去曹府一遊,以遂懸念之情,更願一睹曹兄煌


    煌大著為快。然身不由己,侍駕巡幸不知何日能


    返。特請逍遙君子代去看看雪芹,並轉交銀票一


    百兩略表心意,至囑。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丁卯傅恆


    錢度一直在南京辦差,也有一兩年未見雪芹了,看過傅六爺來信,將那一百兩銀票揣進衣兜,當即決定立即去通州張家灣看望曹雪芹。


    錢度不再迴衙,徑乘轎迴府,取了三十兩散碎銀子,見箱子裏還有從南京帶迴的寧綢,也取出一匹,命家人都塞進馬褡子裏。也不叫隨從,自己換了身便衣便帽,隻對夫人說了聲:


    “我要去看個朋友,天黑前趕迴來。”


    說著,便騎了匹走騾出門向北,急匆匆趕往通州張家灣來訪故友。走了一氣,路過玉皇廟東痘神娘娘廟,在騾子上遠遠看,人山人海的香客擠擁哄嚷,排開半裏多長。在那些賣金銀紙箔的,香燭黃裱的攤子前,人頭攢動,大多是城裏城外遠鄉近廓的老婆子,有許願的、還願的,有愁眉不展的也有眉開眼笑的。嗡嗡嚶嚶的人聲,簡直要把娘娘廟抬走。忽然,一眼看見曹雪芹夫人從痘神廟那邊踉踉蹌蹌過來,錢度停騾子叫聲:


    “芳卿嫂子!”忙下了騾子。


    芳卿冷不防在這種地方會有人招唿她,愣了好一會,抬頭見是錢度,問道:


    “是……是錢老爺啊!聽您家人說,您去了南京,何時迴來了?”說著便蹲了個福兒。


    錢度細細打量,芳卿臉色又青又白,眼泡兒下發淤,仿佛幾夜沒睡,又像是剛哭過。他搭訕道:


    “我從南京迴來沒幾天。嫂子你瘦了許多,怎麽樣,雪芹在家嗎?孩子們還好?我正要去你家呢!”


    錢度見芳卿形容憔悴,凍得嘴唇烏紫手腳僵硬,忙招手叫過一乘轎子,對曹夫人說道:


    “瞧嫂子身子骨兒這麽單弱,走著來了?怎麽弄到這份兒?請上轎,我騎牲口,一道兒走。”


    芳卿瞧了瞧轎子,迴頭對錢度說:


    “我們不會過日子,當家的隻顧寫他的小說,既不願當官差,也不願求朋友,就是賣字賣畫也都沒工夫。”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委實也是走不動了,忸怩地上了轎,邊走邊說,“新搬來張家灣,原想靠曹家老族裏幫扶,誰知沒刁上兔子反丟了鷹。這不,老家上下都得打點,還有左鄰右舍的人情南北……欠人家的也就不少。今非昔比,真的是拮據了……”


    “你跑老遠地進城做什麽?借錢?”


    “唉,”芳卿搖搖頭,歎息一聲,“我昨個兒就來了……大毛、小毛都出痘兒,透不了皰兒,渾身發熱。我……我來痘娘娘這兒許願……”


    錢度一怔:誰不知大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爺的愛妃董鄂妃就是死於“天花”,這才導致順治爺放棄皇位去五台山出家當了和尚。當時年僅八歲的玄燁也患上了“天花”,幸得蘇麻喇姑用一種草藥給他治好,這才有了一代大治的康熙皇帝。順治出家時,隨手寫了一首詩給他的好友弘覺禪師,寄托對董鄂妃的思念。詩曰:


    洞房昨夜春風起,


    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


    行盡江南數千裏。


    這已是人盡皆知的掌故,難道曹雪芹沒聽說過?“天花”在當年是不治之症,他不去想別的法子救人,怎麽叫老婆來求菩薩?他在騾背上擊掌歎道:


    “禍不單行,黃鼠狼專咬――咳!這個雪芹呀,也真是的,他難道還信這個?叫你一個女人跑這麽遠的路,弄這種無益的事!”


    “他不叫我來,”芳卿在轎上偏過頭道,“我說進城找朋友借錢抓藥,這才出來……”


    “噢,別說了,”錢度對兩個抬轎的師傅道:“你們腳下趕緊點,咱們趕緊兒走!”


    一轎一騾緊追慢趕著往通州張家灣而來,錢度原以為不過四五十裏,誰知過了通州一問芳卿,還有二十裏。眼看淡白的日頭已經西斜,快速向西天邊滑去。錢度暗自忖度,怕天黑前坐轎趕不到,便打發轎子迴去,另覓一匹馬自己騎了,把走騾讓芳卿騎著。


    四條腿比兩條腿走得快多了,緊巴巴兒的趕,總算酉初時牌趕到了張家灣。


    芳卿在騾背上,用手一指村北道:


    “錢爺,那就是了!”說著下了騾子。


    錢度算了馬腳錢,緊追著過來,原來凍得鏡麵一樣的通惠河汊上架著一座小石橋,橋麵不寬,且已上淩,那騾馬過橋是很危險的,所以芳卿在橋這頭先下來了。她兀自腳步登登往橋那頭村北走去。


    錢度緊跟其後。


    走近了,樺樹林畔,孤零零地立著三間草房,柴門緊閉著,矮低的草簷下開著個黑洞洞的窗門,房頂上枯幹的苫草在風中瑟瑟發抖。雞不鳴、狗不叫,更無人聲,一片死寂。驀地,一種不祥的預感突然襲上錢度的心頭,看芳卿時,也似有了某種通靈之感,隻見她踉踉蹌嗆一溜小跑地哭著,喊著:


    “大毛……小毛!”


    錢度把騾子拴在一棵樺樹上,也趕急往裏跑。剛跨進院子,便見芳卿“哇”地一聲啜泣,手把著門框軟溜溜癱在地上。急趕著進來,錢度也驚得目瞪口呆。


    這是怎樣的慘景啊!


    冷冰冰三間小茅屋連隔牆也沒有,活脫脫就是一個大草棚,煙熏了的正牆上掛著一幅去年的財神菩薩,那白眼珠子仿佛吃驚地、永久不動地凝視著這個昔日的紈絝今日乞丐不如的家庭:


    裂著隙縫的四壁,一股股冷風灌了進來,在這空蕩蕩一無長物的“家”裏肆虐唿嘯,把北牆下兩口酸菜缸,缸蓋上扣著剩飯的老瓷碗,幾隻空碗,碰得叮當作響。從缸裏散發的酸味裏還微帶著一股黴臭。在那張破板床上,靠牆癡坐著五十七八歲的曹雪芹,短短的花白胡須滿腮,發辮蓬亂如鬃毛,泥塑木雕般一動不動。


    更有令人不忍猝看的是,床靠窗一頭,並排躺著一大一小兩個十歲上下的小男孩,臉上已經蓋了黃紙。小腳趾僵硬地挺翹著……火盆裏的炭早已熄滅,除了床頭兩盞悠忽閃動的長明燈,半點煙火氣也沒有。


    還有一個身穿補丁衣服的女人,一言不語在床邊小凳子上坐著,疊紙箔元寶。她目光呆滯地抬頭看了看錢度,便又埋頭作自己的事。


    “雪芹,雪芹……”


    錢度猛地恍惚從噩夢中醒了過來,又似乎在荒墳野塚間跌跌撞撞喊叫――像是唿喊曹雪芹的遊魂,又像想把自己從地獄中喚迴,連喊了幾聲:


    “雪芹!雪芹……我是錢度,錢度,錢老衡!上天呀,你……你這是怎麽了?”


    一邊喊,一邊拖著半癱的芳卿來到床邊。錢度對那穿補丁衣服的女人道:


    “那位大嫂,是來幫忙的吧?快……想辦法燒一堆火,弄點熱開水……這屋裏太冷,活人也受不……”


    話未說完便止住了。他認了出來,這個衣著襤褸的中年女人是張玉兒!家住在前門外,當年錢度不知踏過多少次她家門檻,吃豬頭肉,和敦敏、曹雪芹就豬肝下酒。敦敏和玉兒失意分手,錢度還曾有意向她提親……這才過去幾年,各人遭際竟如此懸殊!


    在此時,此地、此景之下又複見麵,造化啊,命啊,數啊……老天怎麽能這樣安排?


    “曹哥,這位爺說的是,可不敢這麽苦坐下去。”玉兒站起身,用手支著腰,不勝倦怠地說,“這是前世裏留下的姻緣,是命。您就吞下認了吧。去了的已經去了,活著的還要活,單是張家灣,這一劫就走了二十多個孩子,天意這樣兒,人有什麽法子?”


    “村子裏死了二十多個孩子,竟都是天花?”錢度不甚驚駭地問。


    “是呀,”張玉兒抹著淚水道,“芳卿嫂子,你也不是什麽好身子骨兒,這麽苦熬著,倒不如好好哭一場……你就哭吧,哭出來好受些。唉,是得生火,我迴家給您弄點幹柴,提壺熱水來……”


    說罷,張玉兒冷漠孤寂地看一眼芳卿和錢度,踏著殘雪咯吱咯吱去了。


    玉兒的家離雪芹家隻有幾十步路,她一進門就從缸裏向鍋裏舀水,默不言聲抽柴、引火。她的丈夫是個老實巴交的賣若力的粗人,這陣,丈夫正蹲坐在炕桌邊叭嗒叭嗒抽著煙,說道:


    “瞧見曹爺門口有騾子,怕是來客了吧?我剛去東家挑水,掌櫃的給了幾塊糕,你送開水時拿去吧――別生嫂子的氣,她也是大家子出身。跟曹爺一樣,有錢了就使,不懂細水長流過日子……這麽冷的天兒,跑北京城,她個婦道人家,不心疼男人、孩子?你先去,我在家把豬圈兒起起,也過去幫著料理。”


    張玉兒仿佛從心底裏透出一口長氣,陰鬱的臉色和緩過來,在劈啪作響的柴爆聲中,說道:


    “我也氣芳卿嫂子,也氣曹家三爺。那幹子‘爺’,總是一族兄弟,一個祖墳,芹爺到了這一步兒,連一分照應也沒有。芹爺來時少給了他們東西了?他奶奶的,這是什麽世道啊!”


    水開了,張玉兒提著開水,抱了一捆幹柴來雪芹家,遠遠便聽芳卿哀哀慟哭,雪芹也發出斷斷續續的嚎啕聲,進門見錢度正在安慰,說道:


    “這一哭出來,我就放心了,就怕慪著在心裏,那要慪出病來的。唉……大毛小毛啊,多好的兩個孩子……一轉眼就去了……老天怎麽這麽不開眼呐……”


    張玉兒給三人泡了一碗熱茶,就在床坎下兩步之遙生起了一堆火,接著坐下陪著抹眼淚。


    “雪芹,聽夫人說外頭還欠著不少饑荒。”錢度心裏有事,急著當天要趕迴去。眼下這情形兒也不宜留客,遂把傅恆的一百兩銀票和自己身上所有碎銀掏了出來,一起擱在曹雪芹身邊床墊上,說道:


    “這是六爺要小弟帶給你的,這點子錢,先不還帳,先把孩子入了土。我迴去,恐怕還要走一趟南方,再從張宜泉那裏要一點。現在我雖在衙門,卻是一點油水也沒有――不要緊,總包在我身上就是。你看你,連淚都幹了,你再有個三災兩病,叫芳卿怎麽辦?我得迴去了。敦誠兄弟年前好象也迴來了,脂硯齋他們不準還在西郊,叫他們也來瞧你。過這一陣,要六爺再給你謀個閑差,慢慢就又活泛起來了……”


    見雪芹一家如此淒惶,錢度動了情腸,陪著抹了一把眼淚,忙又安慰幾句,出門打著騾子,黑天黑地逃跑似地離開了張家灣。


    敦誠從江寧趕迴北京,已是將近年關。北京人最重過年節,自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祭灶神起始,無論貧富家家忙年兒,鬧得不亦樂乎。直等會見幾位京城文友,方聽說曹雪芹兩個兒子,不幸出天花死了,他這才忙著趕在除夕前一天到張家灣來看曹雪芹。


    一見曹雪芹的模樣,敦誠暗暗吃了一驚:原來自大毛小毛死後,曹雪芹就身子發熱,不思飲食,一直臥床不起,最近又添了咯血的症狀。


    “雪芹呀,你得保重自己的身子。”敦誠在床頭邊坐了下來,拉著雪芹枯瘦的手說,“咱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保養是最重要的。你可最不敢拚命去寫那部書了。《石頭記》已寫到八十迴,看過書稿的都拍案叫絕,你卻還在一遍又一遍修改,改了四遍了吧!”


    “不,已經五遍。”


    “世上沒有盡善盡美的文字,你何必自苦來著?”


    “誠兄呀,”曹雪芹把瘦豆棍似的胳膊從被窩裏伸了出來,晃了晃道,“你難道忘了在黃葉村寫給我的那首詩?我可不敢忘哪。”


    “哪首詩?”


    曹雪芹半合著眼睛吟道:


    勸君莫彈食客鋏,


    勸君莫扣富兒門。


    殘杯冷炙有德色,


    不如著書黃葉村。


    “我正是按老兄的話做的呀,”曹雪芹苦笑著道,“我從一個富甲江南的織造府紈絝公子,淪落到今日乞丐不如的境地,身無一物,唯有《石頭記》一部未完之稿。其中字字句句,都是我曹某親身經曆的大家族、大清朝由極盛到沒落、衰敗的血淚鑄成。我怎敢不仔細批閱,修改,求其盡善盡美,流傳後世呢?”


    “可是你老改前麵,不往後麵寫,還有後四十迴那要等到何年何月告峻?”


    “這也正是我所擔心的,”曹雪芹撫了撫累在床頭的厚厚一迭稿本道,“我身子骨……隻怕老天不肯再多給些時日……竟是寫不完它了。”


    “你別擔心,”敦誠安慰說,“聽來看過你的錢度說,你氣色不大好,心裏還著實有點怕。今兒看,你的精神好多了,臉上有了血色,說話也有了神勁兒。可見這是一時之災,你就安安心心養著吧。”


    說罷,他把一個褡褳包兒放到曹雪芹的枕邊,輕輕一拍慎重其事地說道:


    “這裏麵是《石頭記》八十迴全本,連脂硯齋和我們的批評一字不缺。我抄的那一本留在南京劉嘯林老爺處,永茂書店賈老板很看重這書,叫我連批語都謄了上去,說要精精致致印出來,爺能揚名,他也能掙一筆。”


    “聽說,現在到處都在收書,”曹雪芹擔心地道,“幾個省的巡撫都出告示,一般小說稗史都很難印,賈老板真還有膽子印出來嗎?”


    “沒問題,賈老板在那邊有人緣。隻是印這麽大一部書,要得三千串製錢,一時也籌不起來,所以要稍等一下。你一點不用犯急,來年春暖花開,等你病好了,我準叫你看一部齊齊整整的樣書!”


    曹雪芹微微頷首道:


    “我心裏清亮著呐……難為你走這一趟南京。錢不夠……原是料得的,還有許多料不到的事,我也心裏亮堂。記得宜泉的詩麽?”


    “哪一首?”


    “就是《題芹溪居士》那首。”


    “啊,記得,好象有這樣兩句:‘愛將筆墨逞風流,廬結西郊別樣幽。’是不是這首?”


    曹雪芹吃力地點點頭,淡淡地道:


    “其實,廬結西郊也好,再遷張家灣也好,並非自願,乃是不得已而為之,全都為了這部書啊!”


    “是呀,是呀……”敦誠陷入了深長的思索之中,他也曾為此寫過一道詩:


    滿徑蓬蒿老不華,


    舉家食粥酒常賒。


    尋詩人去留僧舍,


    賣畫錢來付酒家。


    曹雪芹為了這部能傳之後世的《石頭記》,吃過多少苦頭,別人不知道天知道,他也知道。想到這裏,見曹雪芹一臉倦容,便道:


    “天晚了,我得去了。”


    敦誠沒趕著迴城,在通州驛住了一宿,第二天,他買了些糧食、魚肉再一次來到曹家,又聊了半天《石頭記》寫作之事,吃過午飯,這才跟曹雪芹告別道:


    “雪芹,等你身子好了,你隻管繼續寫你的書稿,旁的恁也不用管。至於欠他們那一百幾十兩銀子,芳卿隻管擋著,那點銀子還不至弄窮了我。過十天半月,我約上脂硯齋畸笏翁一道再來看你,順便把銀子帶上。”


    曹雪芹雙目深陷,瘦骨嶙峋的胳臂搭在被外,幹涸得沒有光澤的眼盯著敦誠,用渾濁的聲氣說道:


    “這裏不要費心了吧,有芳卿照料,那邊玉兒兩口子還不時過來陪陪。不過這都是窮朋友罷了。有了這些窮朋友我不寂寞,不難過……這麽遠道兒,天又時不時下雪,叫……叫城裏朋友們別來。開春我要不死,還迴城裏,咱們桃花詩社還要辦下去……林黛玉是林黛玉,曹雪芹是曹雪芹,總不能就把個‘花’真葬了。”


    恰好玉兒提著一筐子凍梨進來,把筐子往小四方桌兒上一擱,說道:


    “嫂子,我拿來的梨放在小桌兒上,梨下麵還有風幹茄子蒂兒,炒臘肉是盤好菜。外頭又在飄雪,今年的冬雪下得真黑虎,下個不停――我說曹爺,你本該去中狀元當翰林的,你們就不能揀著吉利的說?什麽死呀活呀,赤口白牙的,是什麽話?”


    “玉兒說的是,咱們不說這些了!”敦誠也和玉兒相熟的,笑道,“今兒是大年三十,你和芳卿好好過個年吧。‘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你就撿好事兒想想,說不定身體恢複就快了。”


    “羹調未羨青蓮寵,苑召難忘立本羞,這是宜泉寫給我的一首詩中之句。”曹雪芹像熱病患者一樣,紮得一臉通紅地說道,“我曹雪芹生不逢時,脾氣又怪又倔,誰能體諒我一片苦心啊!我是從汙泥濁水中長出來的,就像一杆亭亭玉立的荷花。惟其深知我們曾經生活過的大家族、所耳濡目染的皇室宮廷,看似繁華,實際上全都是沆髒腐敗的汙泥濁水;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全都扒灰的扒灰,**的**,奸殺的奸殺,可憐‘大觀園’‘小觀園’裏那些貧弱無力的紅顏少女,可恨煞那些大大小小的奴才,奴才的奴才,織成了一張扼殺人性、良知的網,我們都在這張網裏不能自拔。”


    “是呀,你說的是。”


    “敦誠,你是最知我的了……”


    “雪芹兄,”敦誠見雪芹迴光返照般地激動,怕他說話太多傷神,勸道,“你就安心養著吧。”


    “說這些,是讓你懂我的《石頭記》,懂我為什麽連皇帝畫苑的召請,我都不屑一顧。‘琴裹囊聲聲漠漠,劍橫破匣影徐徐’,那也徒作‘易水之吟’了。我是怕,一時我有什麽……”他看一眼正往神案上擺果子的玉兒,放低聲音道,“我是怕有不測之事,這一腔多情,就隻好‘翠疊空山晚照涼了’,連我的書稿都成殘本。”


    敦誠苦笑一聲,說道:


    “我比你大,還不肯這麽胡思亂想呢,好生養著,我不久就來的。”又勸慰幾句,便告辭出門。


    臨走時,曹雪芹抖抖索索,從胸前衣兜裏摸出一張紙條塞給他,他來不及看,就乘車而去。


    敦誠怎麽也想不到,他這一走,竟與幾十年的摯友曹雪芹成了永別。雪芹關於《石頭記》的那番話,也成了他的臨終遺言。迴光返照,迴光返!看著敦誠出了門,傳來大車軲轆壓在雪地上的吱嘎吱嘎聲,曹雪芹便輕輕合上了沉重而疲憊的眼皮……


    眼前一片漆黑,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透心兒涼,接著便覺是全身發冷。這種冷,冷得像被浸在冰河裏,像赤身裸體被拋在空曠無人的冰窖裏。他極力掙紮著,想動動身子,想說話,但那冷氣似乎灌注進了四肢百骸。那冷酷的世界冷酷的人心,像瘟疫,像在村子裏肆瘧漫延的天花病毒,浸入他的五髒六腑,把他的心也凍結起來。眼前的一切變得愈來愈模糊縹緲,壁上的灶神、門上的鍾馗,案上的墨硯紙筆和被他視如生命的《石頭記》殘稿,全都飄了起來,似一縷輕煙,飄出窗外,在白茫茫一片荒墳野塚間跌跌撞撞地飄啊,飄啊……


    他自己也飄了起來,隨冷酷的世界冷酷的人心像瘟疫像在村子裏肆瘧的天花飄了起來,如一縷雲彩,飄向冰凍的天空,黑暗的世道,混沌的地獄……他飄累了,微微歎息一聲,喃喃說道:


    “好冷啊……”


    飄呀,飄……


    梵音寺的鍾聲響了,悠揚而又渾濁,在匝天的雪幕中迴蕩震響。宣告乾隆二十八年的結束,二十九年的到來,通濟河凍暈了的白樺林子處,從那三間茅屋連界牆也沒有的空蕩蕩的屋子裏,傳出悲天搶地的嚎哭聲……


    曹雪芹死了,一代文豪悲慘地默默地死了。但是他用心血疑鑄成的厚厚的《石頭記》(後改名《紅樓夢》),注定要像一塊深重的石頭,砸向當朝,砸向遙遠的未來,砸向封建皇朝的心窩!


    敦誠迴到家,在燭光下,方展視曹雪芹臨行時塞給他的那張紙條,原來那是雪芹自題畫石詩一首:


    愛此一拳石,


    玲瓏出自然。


    溯源應太古,


    墮世又何年?


    有誌歸完璞,


    無才去補天。


    不求邀眾賞,


    瀟灑做頑仙。


    曹雪芹走了,永遠地走了。他的不朽煌煌巨著,經過敦誠兄弟、錢度、劉嘯林、脂硯齋等朋友的斡旋,終於在南京得以問世。


    由於《紅樓夢》以賈、史、王、薜四大家族的衰亡史為主線,全麵深刻地概括了大清朝康、雍、乾三代由所謂盛世轉衰落,最終必然走向敗亡的曆史,既震撼了當代,也震撼了未來。


    乾隆聽說有這樣一部書,立即派欽差大臣去南京收繳銷毀,清查參予《紅樓夢》刻印、出版、分發等方麵的有關人員,又製造了乾隆年間一次空前的文字獄。曹雪芹的遺孀方卿,幸得在諸多朋友照應下,離開了張家灣,才得以免遭其難。


    但是,《紅樓夢》以它警世駭俗的思想內含和無比藝術魅力,還是在民間流傳開來。當年雍正政治上的死敵允禵的孫子永忠,在曹雪芹死後,讀到《紅樓夢》,心情十分激動地寫下一首悲悼詩:


    傳神文筆足千秋,


    不是情人不淚流。


    可恨同時不相識,


    幾迴掩卷哭曹侯。


    而另一位清皇室宗人、乾隆的堂兄弟弘旿說:“《紅樓夢》非傳世小說,餘聞之久矣,而終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也。”從皇室成員不同的反響足可看出,《紅樓夢》中四大家族的興敗,確乎濃縮了大清朝康、雍、乾三代的社會現實,才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衝擊力。


    《紅樓夢》在乾隆統治時期出現不是偶然的,它如一麵鏡子,折射出曹雪芹所生活的康、雍、乾三朝的卑汙、奸惡、虛偽、腐敗的皇權,必定由盛至衰,最後敗亡,“白茫茫一片真幹淨”。


    且看《紅樓夢》第四迴《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其中有一節文字,形象地描繪了清皇朝各級臣工官吏的所謂“護官符”,文曰:


    凡做地方官的都有一個私單,上麵寫的是本省


    最有權勢極富貴的大鄉紳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


    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隻怕邊性


    命也難保呢!――所以叫“護官符”。


    這話雖出自葫蘆僧之口,但對剛剛靠“賈府王府之力”補升了“金陵應天府”府尹的賈雨村來說,卻是活生生的現實。因為他上任遇到的“歐傷人命”的“葫蘆案”的主犯,就恰恰是“四大家族”之一的薜府子弟、“呆霸王”薜蟠。對金陵賈、史、王、薜四大家族,“護官符”記載著這樣的俗諺口碑: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這四大家族,也折射出大清朝財富是如何聚斂在皇帝和皇帝的各級奴才走狗手中。當年康熙爺南巡、乾隆爺南巡,所耗斁的名義上是國庫和大貴族供奉的銀子,實際上都是從“千裏餓殍”身上刮去的民脂民膏。


    皇帝是家天下,各級官吏皆是他的奴才,皇族和奴才在朝廷、地方為官,連成一張無所不容的大網,黨連親伐,一損皆損,一榮俱榮,橫霸一方,無人敢惹。薜蟠打死了人,可以沒事人一樣揚長而去,“這人命些些小事,自有他弟兄奴仆在此料理”。而貪贓枉法的官吏,卻“徇私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殺人者薜蟠也就逍遙法外,到京城繼續作惡去了。


    這短短一節文字,曹雪芹就深刻揭露了封建皇權政治的黑暗、非人道人性的本質,揭露了所謂“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的殘酷血腥真麵貌了。


    故《紅樓夢》是警世的呐喊,是人性人道的唿喚,數百年後依然是中國文學中的瑰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石賢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石賢著並收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