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紅薯
勇闖皇家,胎穿成團寵福星了 作者:巴塞羅納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寧閣裏歡快聲一片。
參與番花種植的蕭芸棠、蕭芸宜、宋霜凝、蕭奕安、蕭奕軒及陸雲起都得到崇慶帝豐厚的獎勵,大家高興的不得了。
蕭奕淮起身向他們鄭重拱手,“番花是咱們兄妹一同培育而成,如今隻我一人得了官職,為兄實在慚愧。”
“四哥,我們不也得了俸祿嘛。”蕭奕軒不在意擺擺手。
蕭奕安也道:“四皇兄言重了,番花種子本就是你跟九皇妹得來的,我們幾人隻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這顧問一職,四皇兄當之無愧。”
“要我說,父皇是不是忒小氣些,隨口想了個顧問封四哥哥就算了,還隻給了個五品。”蕭芸宜小聲吐槽。
蕭奕淮溫和地笑笑,“我還要去太學,又不能日日點卯上值,自然不能領正式官職,五品已經很好了。”
蕭奕軒咂咂嘴,“可惜番花果子被徐卿正都帶走了,也不知道是個什麽味道,好想嚐一嚐啊。”
宋霜凝這次難得沒有反駁他,跟著點頭,“聞起來甜甜的,肯定很好吃。”
蕭奕軒伸長脖子看了一眼番花地的方向,“還好咱們提了條件,留了兩棵下來,等果子成熟了,蒸來嚐嚐吧。”
“好,到時候一人一個,剩下的再用來做種,繼續種。”蕭芸棠點頭答應下來,她也有些饞紅薯了。
蕭奕軒“嘿嘿”一笑,低頭擺弄著桌上的金元寶,頗有些愛不釋手。
“這些金元寶怎麽看著讓人格外喜歡呢。”
蕭芸宜笑他,“七弟,你外祖家可是南訣第一皇商,還能缺了你的金子?”
蕭奕軒搖搖頭,“六皇姐,你這話可就說錯了,金子我自是不缺的,可那跟咱們親手賺的能一樣嘛?”
蕭芸棠表示肯定,“七哥哥說的對,自己賺來的才更有成就感呢,咱們以後都好好念書,懂更多知識,為南訣多做好事兒,肯定會有更多的金子的。”
蕭芸棠她現在是習慣性勸學,抓住機會就是鼓勵這些小夥伴兒,讓他們不斷積極向上。
“我一定會好好念書的。”蕭奕軒打了雞血一樣,握著拳頭就開始表決心。
其他人看著他們兩個都開始笑起來,從小到大,小棠兒都是懂得如何“鼓勵”她七哥哥的。
另一邊,徐豐年捧著番花果子腳步匆匆,幾乎是小跑著迴到司農寺的。
緊急召來了幾個得力下屬,圍著幾棵果子便是一頓討論之後,為了搞清楚番花的來曆,司農寺上上下下開始查找庫裏的典籍。
一夜未眠,好在有一小官吏在泛黃的古籍上找到了疑似番花的記載。
“土中之薯!” 那小官吏的聲音有些顫抖,似乎是因為疲憊,也因為興奮。
他繼續念道:“其形若土,其味若飴,可充饑,不需多地,便可繁衍生息。”
徐豐年眼中閃著光芒,“這描述與番花的特性頗為吻合。”
在場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如果這番花真如古籍中所說,不僅能夠填飽肚子,還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這將是南訣農業有史以來的第一大突破。
必須要將番花培育成功!
等到蕭奕淮完成太學的早課,來到這裏時,見到的便是眾位眼下青黑、精神亢奮的司農寺官吏。
為首的徐豐年激動地拉過他,大聲宣布,“諸位同僚,這便是四皇子,也是陛下親封的司農寺顧問,就是他,親手種植出了土薯!”
蕭奕淮眼見著,隨著徐豐年的話落地,在場所有人的眼睛朝他聚集過來,那目光炯炯有神,熾熱的燙人。
“咳。”
蕭奕淮被眾人盯得十分不自在,輕咳一聲,“土薯?徐大人可是查到了番花的來曆?”
“顧問大人聰慧過人、料事如神!來來來,您請看這份古籍......”
還是第一次被人如此熱情、熱烈地對待,蕭奕淮有些不適應地摸了摸鼻子,跟在徐豐年身後進了正殿。
“土中之薯...”親眼見到古籍的記載,蕭奕淮也不免激動。
徐豐年握上蕭奕淮的手,目光殷切,“顧問大人,目前的重中之重便是立即著手秧苗培育研究,您在這方麵可有經驗?”
蕭奕淮點頭,“我倒是了解些番花的發芽過程,但如今已是初冬,怕是不合時節吧。”
“沒關係,您來看。”徐豐年引著他來到偏殿的一處屋子,一打開屋門,便湧出了一股潮熱之氣。
“這是?”
“這是咱們司農寺獨有的溫室,微臣不才,年輕時曾到過北方,這溫室是微臣根據當地的火炕研究改造而成,可以人為控製溫度跟濕度。”徐豐年提起這個,神情驕傲。
“徐大人高才。”
蕭奕淮真心實意地讚了一聲。
徐豐年在皇帝麵前可能表現得有些膽小諂媚,但一提起農事方麵卻顯示出了非凡的執著和才華,滿懷熱情。
有些像棠兒說的,狂熱的科學工作者。
蕭奕淮秉著一絲敬意,將他所記錄的番花成長筆記鄭重地交給了徐豐年,還將他跟蕭芸棠所有知道的,番花的育苗方法,都對司農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育苗研究是徐豐年親自帶人做的,他們精心照料著五顆寶貴的番花種子,種植、澆水、施肥、每一個步驟都不敢有絲毫馬虎。
半月後,眾人再次齊聚永寧閣。
此時番花大部分葉片均已變黃,藤蔓成深綠色帶著斑點狀。
崇慶帝眼含期待,朝徐豐年點頭,“挖吧。”
徐豐年帶著司農寺的幾個官員,清理掉表麵已經木質化的藤蔓,小心翼翼地開始挖出地下的果實。
片刻後,眾人愣愣地看著擺在麵前的眾多番花果子。
成熟後的產量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雖然每株仍維持在五、六個果子左右,但體積卻大了一倍不止,最大的一個甚至有成人巴掌大小。
徐豐年沒忍住,抬手撣了撣眼睛,“陛下,番花的高產特性已初步得到證實,微臣懇請陛下為它正式命名。”
崇慶帝點頭,看向蕭奕淮,“番花乃淮兒帶頭培育而成,命名的事情便交由你來決定吧。”
蕭奕淮之前偶然聽蕭芸棠漏嘴稱唿過番花為紅薯,此刻看著滿地的紅褐色果子便有了主意。
“古籍記載它為“土中之薯”,觀其果實乃是紅褐色,紅色,有吉祥、喜慶之意,兒臣鬥膽賦予它“紅薯”之名,願以此名,祝願天下百姓生活安康,願南訣王朝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參與番花種植的蕭芸棠、蕭芸宜、宋霜凝、蕭奕安、蕭奕軒及陸雲起都得到崇慶帝豐厚的獎勵,大家高興的不得了。
蕭奕淮起身向他們鄭重拱手,“番花是咱們兄妹一同培育而成,如今隻我一人得了官職,為兄實在慚愧。”
“四哥,我們不也得了俸祿嘛。”蕭奕軒不在意擺擺手。
蕭奕安也道:“四皇兄言重了,番花種子本就是你跟九皇妹得來的,我們幾人隻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這顧問一職,四皇兄當之無愧。”
“要我說,父皇是不是忒小氣些,隨口想了個顧問封四哥哥就算了,還隻給了個五品。”蕭芸宜小聲吐槽。
蕭奕淮溫和地笑笑,“我還要去太學,又不能日日點卯上值,自然不能領正式官職,五品已經很好了。”
蕭奕軒咂咂嘴,“可惜番花果子被徐卿正都帶走了,也不知道是個什麽味道,好想嚐一嚐啊。”
宋霜凝這次難得沒有反駁他,跟著點頭,“聞起來甜甜的,肯定很好吃。”
蕭奕軒伸長脖子看了一眼番花地的方向,“還好咱們提了條件,留了兩棵下來,等果子成熟了,蒸來嚐嚐吧。”
“好,到時候一人一個,剩下的再用來做種,繼續種。”蕭芸棠點頭答應下來,她也有些饞紅薯了。
蕭奕軒“嘿嘿”一笑,低頭擺弄著桌上的金元寶,頗有些愛不釋手。
“這些金元寶怎麽看著讓人格外喜歡呢。”
蕭芸宜笑他,“七弟,你外祖家可是南訣第一皇商,還能缺了你的金子?”
蕭奕軒搖搖頭,“六皇姐,你這話可就說錯了,金子我自是不缺的,可那跟咱們親手賺的能一樣嘛?”
蕭芸棠表示肯定,“七哥哥說的對,自己賺來的才更有成就感呢,咱們以後都好好念書,懂更多知識,為南訣多做好事兒,肯定會有更多的金子的。”
蕭芸棠她現在是習慣性勸學,抓住機會就是鼓勵這些小夥伴兒,讓他們不斷積極向上。
“我一定會好好念書的。”蕭奕軒打了雞血一樣,握著拳頭就開始表決心。
其他人看著他們兩個都開始笑起來,從小到大,小棠兒都是懂得如何“鼓勵”她七哥哥的。
另一邊,徐豐年捧著番花果子腳步匆匆,幾乎是小跑著迴到司農寺的。
緊急召來了幾個得力下屬,圍著幾棵果子便是一頓討論之後,為了搞清楚番花的來曆,司農寺上上下下開始查找庫裏的典籍。
一夜未眠,好在有一小官吏在泛黃的古籍上找到了疑似番花的記載。
“土中之薯!” 那小官吏的聲音有些顫抖,似乎是因為疲憊,也因為興奮。
他繼續念道:“其形若土,其味若飴,可充饑,不需多地,便可繁衍生息。”
徐豐年眼中閃著光芒,“這描述與番花的特性頗為吻合。”
在場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如果這番花真如古籍中所說,不僅能夠填飽肚子,還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這將是南訣農業有史以來的第一大突破。
必須要將番花培育成功!
等到蕭奕淮完成太學的早課,來到這裏時,見到的便是眾位眼下青黑、精神亢奮的司農寺官吏。
為首的徐豐年激動地拉過他,大聲宣布,“諸位同僚,這便是四皇子,也是陛下親封的司農寺顧問,就是他,親手種植出了土薯!”
蕭奕淮眼見著,隨著徐豐年的話落地,在場所有人的眼睛朝他聚集過來,那目光炯炯有神,熾熱的燙人。
“咳。”
蕭奕淮被眾人盯得十分不自在,輕咳一聲,“土薯?徐大人可是查到了番花的來曆?”
“顧問大人聰慧過人、料事如神!來來來,您請看這份古籍......”
還是第一次被人如此熱情、熱烈地對待,蕭奕淮有些不適應地摸了摸鼻子,跟在徐豐年身後進了正殿。
“土中之薯...”親眼見到古籍的記載,蕭奕淮也不免激動。
徐豐年握上蕭奕淮的手,目光殷切,“顧問大人,目前的重中之重便是立即著手秧苗培育研究,您在這方麵可有經驗?”
蕭奕淮點頭,“我倒是了解些番花的發芽過程,但如今已是初冬,怕是不合時節吧。”
“沒關係,您來看。”徐豐年引著他來到偏殿的一處屋子,一打開屋門,便湧出了一股潮熱之氣。
“這是?”
“這是咱們司農寺獨有的溫室,微臣不才,年輕時曾到過北方,這溫室是微臣根據當地的火炕研究改造而成,可以人為控製溫度跟濕度。”徐豐年提起這個,神情驕傲。
“徐大人高才。”
蕭奕淮真心實意地讚了一聲。
徐豐年在皇帝麵前可能表現得有些膽小諂媚,但一提起農事方麵卻顯示出了非凡的執著和才華,滿懷熱情。
有些像棠兒說的,狂熱的科學工作者。
蕭奕淮秉著一絲敬意,將他所記錄的番花成長筆記鄭重地交給了徐豐年,還將他跟蕭芸棠所有知道的,番花的育苗方法,都對司農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育苗研究是徐豐年親自帶人做的,他們精心照料著五顆寶貴的番花種子,種植、澆水、施肥、每一個步驟都不敢有絲毫馬虎。
半月後,眾人再次齊聚永寧閣。
此時番花大部分葉片均已變黃,藤蔓成深綠色帶著斑點狀。
崇慶帝眼含期待,朝徐豐年點頭,“挖吧。”
徐豐年帶著司農寺的幾個官員,清理掉表麵已經木質化的藤蔓,小心翼翼地開始挖出地下的果實。
片刻後,眾人愣愣地看著擺在麵前的眾多番花果子。
成熟後的產量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雖然每株仍維持在五、六個果子左右,但體積卻大了一倍不止,最大的一個甚至有成人巴掌大小。
徐豐年沒忍住,抬手撣了撣眼睛,“陛下,番花的高產特性已初步得到證實,微臣懇請陛下為它正式命名。”
崇慶帝點頭,看向蕭奕淮,“番花乃淮兒帶頭培育而成,命名的事情便交由你來決定吧。”
蕭奕淮之前偶然聽蕭芸棠漏嘴稱唿過番花為紅薯,此刻看著滿地的紅褐色果子便有了主意。
“古籍記載它為“土中之薯”,觀其果實乃是紅褐色,紅色,有吉祥、喜慶之意,兒臣鬥膽賦予它“紅薯”之名,願以此名,祝願天下百姓生活安康,願南訣王朝繁榮昌盛,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