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座之上的元嶽變了臉色,眾臣更是緊張得大氣也不敢出。


    二王子這話裏話外不都在暗示是大王子幹的嘛!


    王庭中一片寂靜,唯有元承醴的聲音依舊清晰:“且當日兒臣讓趙知簡與鍾利恆跑了,不日便傳出西南三部叛亂,兒臣被父王責令調兵前去平亂,還未有機會為自己辯駁。”


    “你想要辯駁什麽?”


    “當日兒臣抓獲趙知簡本已十拿九穩,偏偏冒出一群醉了酒的士兵,生生撞亂了包圍,而這些攪局者,就是王兄手底下的兵!”元承醴站起身,霍然指向了元承軒。


    有大臣低聲議論道:“難道大王子為了打壓二王子,不惜放走趙知簡和鍾利恆?”


    “也是,二王子在與大雍的戰事中戰功卓著,在西風穀之戰前所向披靡,後來又抓了鍾利恆,相比之下大王子就平庸得多,可不得著急嘛!”


    元承軒冷笑道:“王弟連這麽荒謬的話都說得出來?那不過是一隊最低級的士兵,連我的麵都沒見過,王弟是要栽贓我教唆他們搗亂?”


    元嶽重重咳了一聲,元承軒與元承醴立刻看向了元嶽。


    “趙知簡和鍾利恆逃走的事,此前已經調查過,確實沒有找到承軒授意的任何證據。不過,孤聽聞自從孤不再親征之後,軍中紀律日漸混亂,承軒,這便是你治軍不嚴的過失!”


    元承軒趕忙跪地請罪:“父王,兒臣有罪。”


    元嶽沒有立刻處罰,而是轉向元承醴道:“承醴,你平亂有功,但看守鍾利陽本就是你的職責,在你的眼皮底下竟出了這麽大的紕漏,你也有玩忽職守之嫌!”


    元承軒與元承醴各自心中七上八下之際,隻聽元嶽道:“罷了,承醴功過相抵,便按西風穀以前的功勞行賞。承軒,孤不降罰於你,眼下兩國戰事暫歇,但軍隊不可解散,你便暫且將統兵之權交給承醴,由他整肅軍紀。”


    元嶽話落,元承軒的臉色頓時變得煞白。


    不降罰……奪了他的兵權,這還算是不降罰嗎?


    之前便有傳言讓趙知簡和鍾利恆跑了是他想和元承醴搶功,但當時父王並未降罪,今日突然發難,顯然是因元承醴關於三部叛亂的一番攛掇。


    元承軒定了定神道:“兒臣領旨。隻是父王,西南三部的叛亂需要徹查,父王切莫聽信小人之言,妄下論斷!”


    “自然,此事本王會親自派人徹查。”元嶽的麵容不怒自威,“承軒,現在就將兵符交給承醴吧。”


    元承軒咬牙將兵符遞過,元承醴轉身跪謝,高揚的聲音傳遍了王庭的每一個角落:“謝父王,兒臣定不負所托。”


    一眾大臣神色各異,所有人都意識到,二王子經過多年的韜光養晦,第一次在與大王子的博弈中占了上風。


    散朝時,幾位異族官員走在一起,小聲討論著局勢。


    在北狄的朝堂上,異族是邊緣人物,做不到高官,始終是幹髒活累活的角色。哪怕是大王子與二王子處處爭鋒,也不會費勁來拉攏他們。


    這些人有的出自大雍被擄掠而來的家族,有的則是主動從大雍叛逃而來的。北狄雖不予高位,但在俸祿上並不苛待,久而久之,他們也就為了這份安穩而心甘情願為北狄做事了。


    “依我看,這朝堂終有一日是二王子的天下。”


    “是啊,二王子一個生母卑賤的王子,全憑自己的能力贏得君上的青睞,前途不可限量!”


    “那可未必,大王子可是王後所出,王後的背後是鬱氏一族,君上怎麽可能為了二王子而放棄鬱氏的支持呢?”


    “一邊是戰功,一邊是母族,也不知君上會如何選擇。”


    這時,唯一的那位紅衣官員出聲道:“諸位同僚,此事就不要妄議了。像我們這等處境,明哲保身比什麽都重要啊。”


    一位官員應聲道:“姚大人說得是,下官確實得學習姚大人的心境,兩耳不聞窗外事,隻對皇家有求必應,這才是悶聲發大財的路子嘛!”


    這位姚姓官員圓滑一笑,並不在意對方話裏的嘲諷,隻壓低聲音道:“是啊,白大人要也能像我一樣早早想通了,說不定也能早日穿上這朱衣呢。”


    白姓官員對姚姓官員並無太多尊敬,他們二人皆是大雍降臣,但即便失節,降臣彼此之間還是會有五十步笑百步般的蔑視。


    況且這姚大人穿上了朱衣又如何,不過是擠進工部去賣力氣罷了。


    他們都知道,這姚大人本是降將,這次戰爭中還巴巴地參了軍,甚至為二王子做了一次掩護,但還不是沒撈到什麽厚賞。


    如今北狄用他,不過是想讓他修修宮室城牆,又怎麽可能還讓他去爭取戰功?


    像他們這樣的人,冷暖自知。


    一轉眼快到清明,閔嘉音這段時間一直沒閑著。


    她走訪了不少有女兒的人家,闡明利害之後,確實有一部分人家有送女兒去學堂的意願,但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表示,得先看到茶業以及相關產業落地生根,否則怕對女兒的投入打了水漂。


    在如此情形之下,縣學重開,暫時招了二十餘名男童,但僅有包括董小花在內的三名女童。


    雖然堰壩的修建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但閔嘉音做不到安心等待來年,便有了進山采茶的主意。


    她與盧佩文分析過風險與收益之後,組織了一小隊人,進山去采明前茶葉。


    有了品質優良的茶葉,她可以先嚐試售賣,再留下一點進行製作肥皂丸的嚐試。


    根據上一次的經驗,閔嘉音深知遇見薄雲寨的風險,但也想到了應對的辦法。


    所以,這一次選的都是會拳腳功夫的人,且通過了閔嘉音親自的考驗,又向文伯學習了采茶的要領。


    三月初一這天,閔嘉音帶著五個人出發了。


    這五個人中,畢縣尉和郭苗是老熟人,另外三個也都是閔嘉音在夾山堰工地中有所了解的。


    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閔嘉音特意強調了可能遇到的危險,但五個人還是決意跟隨。


    尤其是郭苗,閔嘉音最想勸阻他,他卻一心要跟夫人去幹一番大事業,最後都求到了盧佩文那裏,閔嘉音隻得點了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韶音無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柚浮元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柚浮元子並收藏韶音無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