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撥雲相伴隨,更憐風雪浸月身’,這是我前些日子寫下的一首和歌中的兩句。
和歌,自不必多說,同樣是貴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一環,是俳句的起源之一。
我今天提到這兩句和歌,是因為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若是有貴國友人跟我索書,我該給ta寫點什麽好?
寫我們華夏的東西,很顯然是不合適的。
ta可不一定懂漢語。
隨手寫兩句,則顯得很沒有誠意。
思來想去,我突然想起了前幾日寫的那首和歌,便恍然驚覺——‘冬月撥雲相伴隨,更憐風雪浸月身’,豈不正合適?
……”
五站簽售會已經全部結束了,葉予一行人再次迴到了東京。
從京東開始,也在東京結束。
再過幾天,他們就會坐上從東京飛往華夏閑水市的飛機,踏上迴國的行程。
因而,這兒自然不可能是簽售會,更不可能是什麽現場表演。
這兒是東京大學的大禮堂。
這是葉予最後離開島國前的演講——《我在美麗的島國》,目的是為了重拾島國人的信心。
是的,你沒看錯。
重拾島國人的信心。
經過這些日子,有些島國人對自己的文化真的快沒信心了。
寫俳句,一眾文學大師、頂尖作家居然寫不過一個現學現賣的華夏人。
“隻要把華夏的古詩詞寫好了,再加精通島國語,俳句什麽的隻是小菜一碟,隨手就能寫出好句來。”就算心裏很不願意。不少島國人腦中還是浮現出了這樣的想法。
而後來,好不容易出現了曙光,出現了希望——“一個旅人”的《雪國》。
那時候,整個島國文壇的希望都在“一個旅人”和他的《雪國》上麵。在當時特殊的環境下,這個神秘的“隱士高人”。還有那一部《雪國》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成了島國文化的支柱,支撐著島國人的驕傲。
然後,支柱垮了。
轟然倒塌。
“一個旅人”就是葉予,就是那個華夏人,而《雪國》也是他寫的。
遭遇如此沉重的雙重打擊。很多島國人都或多或少感到沮喪和失望。
嚴重些的,對本國文壇沒信心,也沒興趣了,更嚴重點的,甚至對本國文化沒信心、沒興趣了。
他們的信心和驕傲被打擊得體無完膚。
而葉予在東京大學大禮堂的這一次演講。便是為了重拾他們的信心和驕傲。
“……
我之所以借它來題詞,是因為我覺得這首和歌具有心靈的美和同情體貼。
在雲端忽隱忽現,照映著我往返禪堂的腳步,使我連狼嗥都不覺害怕的‘冬月’啊,風吹你,你不冷嗎?雪侵你,你不寒嗎?
我認為這是對大自然,也是對人間的一種溫暖、深邃、體貼入微的歌頌。因此我才想著若是要贈書給貴國友人的話,我就一定要寫上這兩句——‘冬月撥雲相伴隨,更憐風雪浸月身’。
……
貴國的茶道也是以‘雪月花時最懷友’為它的基本精神的。茶會也就是“歡會”,是在美好的時辰,邀集最要好的朋友的一個良好的聚會。
……”
葉予這一次的演講,以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時的獲獎感言——《我在美麗的日本》為基本骨架,融合了他的《美的存在與發現》和《日本文學之美》,以及一些其他人的見解。最後再加上了葉予這段時間以來自己的感悟。
這還沒完,因為《我在美麗的日本》裏。川端康成大量引用了前世的一些島國名人和名作,因而葉予不得不對其進行了大幅度修改。有的地方換成了自己的,也有的地方換成了這世界島國文化史上的名人名作,以便增加島國人的代入感。
因為並非是東拚西湊,而是融合到一起,外加大量修改,以及查閱這世界島國文學史,因而,這篇演講稿著實花費了葉予不少時間。
但是,效果也是顯著的。
葉予學到了不少東西,而這篇《我在美麗的島國》全麵係統地論述了島國文學的傳統美,並在這世界構建出了一種新的、獨特的島國美學理論體係。
“……
‘入佛界易,進魔界難’。
歸根到底,追求真、善、美的藝術家,對‘進魔界難’的心情是:既想進入,而又害怕,隻好求助於神靈的保佑。
這種心境有時表露出來,有時深藏在內心裏,這興許是命運的必然吧。
沒有‘魔界’,就沒有‘佛界’。
要進入‘魔界’更加困難。意誌薄弱的人是進不去的。
……”
講台上,葉予侃侃而談。
下方,座無虛席,就連過道上都坐滿了人。
大禮堂裏,有學生,有老師,甚至連東京大學文學院的院長和幾位副院長都來了。
大家都聽得很是認真。
三首俳句,一部《雪國》,讓他們不服不行。
而在大禮堂的後麵,則匯聚著無數的新聞媒體工作人員,架起的攝像機幾乎連成一排。
以19歲的年紀,在東京大學做演講,造成這樣的轟動,葉予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
最近聽聞貴國有些人對於貴國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失去了信心……”
演講到了最後,聽到葉予提到這個,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聽得更認真了。
台上,葉予繼續道:“在我看來,這其實是錯誤的,完全沮喪過頭了。貴國的文化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文化,從剛才的演講中,你們也可以看出,我對它有過深入研究。
你們都說我的作品怎麽樣,那三首俳句怎麽樣,《雪國》怎麽樣,難道你們忘了嗎?
我寫的那三首是俳句,是貴國的古典短詩。
而承載著《雪國》之美的,更是貴國的‘物哀’思想。
美的、優秀的,是貴國的文化,我的作品隻是個載體而已。
好了,我的演講就到這裏,謝謝。”
葉予鞠了個躬,表示了感謝。
頓時,雷鳴般的掌聲響了起來,有些人甚至激動、感動得熱淚盈眶。
……
2016年4月23日,在島國“啪啪啪啪”打了一番臉後,葉予帶著“島國人永遠的好朋友”的稱號踏上了迴國的道路。
——(未完待續)
和歌,自不必多說,同樣是貴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一環,是俳句的起源之一。
我今天提到這兩句和歌,是因為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若是有貴國友人跟我索書,我該給ta寫點什麽好?
寫我們華夏的東西,很顯然是不合適的。
ta可不一定懂漢語。
隨手寫兩句,則顯得很沒有誠意。
思來想去,我突然想起了前幾日寫的那首和歌,便恍然驚覺——‘冬月撥雲相伴隨,更憐風雪浸月身’,豈不正合適?
……”
五站簽售會已經全部結束了,葉予一行人再次迴到了東京。
從京東開始,也在東京結束。
再過幾天,他們就會坐上從東京飛往華夏閑水市的飛機,踏上迴國的行程。
因而,這兒自然不可能是簽售會,更不可能是什麽現場表演。
這兒是東京大學的大禮堂。
這是葉予最後離開島國前的演講——《我在美麗的島國》,目的是為了重拾島國人的信心。
是的,你沒看錯。
重拾島國人的信心。
經過這些日子,有些島國人對自己的文化真的快沒信心了。
寫俳句,一眾文學大師、頂尖作家居然寫不過一個現學現賣的華夏人。
“隻要把華夏的古詩詞寫好了,再加精通島國語,俳句什麽的隻是小菜一碟,隨手就能寫出好句來。”就算心裏很不願意。不少島國人腦中還是浮現出了這樣的想法。
而後來,好不容易出現了曙光,出現了希望——“一個旅人”的《雪國》。
那時候,整個島國文壇的希望都在“一個旅人”和他的《雪國》上麵。在當時特殊的環境下,這個神秘的“隱士高人”。還有那一部《雪國》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成了島國文化的支柱,支撐著島國人的驕傲。
然後,支柱垮了。
轟然倒塌。
“一個旅人”就是葉予,就是那個華夏人,而《雪國》也是他寫的。
遭遇如此沉重的雙重打擊。很多島國人都或多或少感到沮喪和失望。
嚴重些的,對本國文壇沒信心,也沒興趣了,更嚴重點的,甚至對本國文化沒信心、沒興趣了。
他們的信心和驕傲被打擊得體無完膚。
而葉予在東京大學大禮堂的這一次演講。便是為了重拾他們的信心和驕傲。
“……
我之所以借它來題詞,是因為我覺得這首和歌具有心靈的美和同情體貼。
在雲端忽隱忽現,照映著我往返禪堂的腳步,使我連狼嗥都不覺害怕的‘冬月’啊,風吹你,你不冷嗎?雪侵你,你不寒嗎?
我認為這是對大自然,也是對人間的一種溫暖、深邃、體貼入微的歌頌。因此我才想著若是要贈書給貴國友人的話,我就一定要寫上這兩句——‘冬月撥雲相伴隨,更憐風雪浸月身’。
……
貴國的茶道也是以‘雪月花時最懷友’為它的基本精神的。茶會也就是“歡會”,是在美好的時辰,邀集最要好的朋友的一個良好的聚會。
……”
葉予這一次的演講,以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時的獲獎感言——《我在美麗的日本》為基本骨架,融合了他的《美的存在與發現》和《日本文學之美》,以及一些其他人的見解。最後再加上了葉予這段時間以來自己的感悟。
這還沒完,因為《我在美麗的日本》裏。川端康成大量引用了前世的一些島國名人和名作,因而葉予不得不對其進行了大幅度修改。有的地方換成了自己的,也有的地方換成了這世界島國文化史上的名人名作,以便增加島國人的代入感。
因為並非是東拚西湊,而是融合到一起,外加大量修改,以及查閱這世界島國文學史,因而,這篇演講稿著實花費了葉予不少時間。
但是,效果也是顯著的。
葉予學到了不少東西,而這篇《我在美麗的島國》全麵係統地論述了島國文學的傳統美,並在這世界構建出了一種新的、獨特的島國美學理論體係。
“……
‘入佛界易,進魔界難’。
歸根到底,追求真、善、美的藝術家,對‘進魔界難’的心情是:既想進入,而又害怕,隻好求助於神靈的保佑。
這種心境有時表露出來,有時深藏在內心裏,這興許是命運的必然吧。
沒有‘魔界’,就沒有‘佛界’。
要進入‘魔界’更加困難。意誌薄弱的人是進不去的。
……”
講台上,葉予侃侃而談。
下方,座無虛席,就連過道上都坐滿了人。
大禮堂裏,有學生,有老師,甚至連東京大學文學院的院長和幾位副院長都來了。
大家都聽得很是認真。
三首俳句,一部《雪國》,讓他們不服不行。
而在大禮堂的後麵,則匯聚著無數的新聞媒體工作人員,架起的攝像機幾乎連成一排。
以19歲的年紀,在東京大學做演講,造成這樣的轟動,葉予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
最近聽聞貴國有些人對於貴國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失去了信心……”
演講到了最後,聽到葉予提到這個,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聽得更認真了。
台上,葉予繼續道:“在我看來,這其實是錯誤的,完全沮喪過頭了。貴國的文化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文化,從剛才的演講中,你們也可以看出,我對它有過深入研究。
你們都說我的作品怎麽樣,那三首俳句怎麽樣,《雪國》怎麽樣,難道你們忘了嗎?
我寫的那三首是俳句,是貴國的古典短詩。
而承載著《雪國》之美的,更是貴國的‘物哀’思想。
美的、優秀的,是貴國的文化,我的作品隻是個載體而已。
好了,我的演講就到這裏,謝謝。”
葉予鞠了個躬,表示了感謝。
頓時,雷鳴般的掌聲響了起來,有些人甚至激動、感動得熱淚盈眶。
……
2016年4月23日,在島國“啪啪啪啪”打了一番臉後,葉予帶著“島國人永遠的好朋友”的稱號踏上了迴國的道路。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