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瑛與素凝相識六十餘年,對於她一心治療奶奶眼疾的孝心也是有所耳聞。
素凝頷首,她明白蘇瑛說得不錯。千奕既然煞費苦心將白酥鬆茸保護起來,由此可見他酷愛花草不假;千帆一見了她的虎牙匕首和靈霄碧玉笛便趣味盎然,也證明他確實喜好兵器。
素凝與蘇瑛依依不舍地聊了許多,直到夜深,方各自睡下。素凝今日難得偷懶,沒有打坐煉氣,今日之事,算是她來瓊珂城後最神奇的遭遇了。
她想到從明日起,自己便從弟子變為侍女,心中不由得有點惶惶然,燃起了一種既期待又無措的複雜情愫。
次日一早,素凝洗漱更衣後,琉璃宮便派人來接她。
琉璃宮內層樓疊榭,碧瓦朱甍,果真是花木扶疏,榮華紛縟。院內繡草芬香盈滿,池中蓮花七彩俱全。
素凝一路走去,眼內所見,皆是繁花麗色。院子裏的植物好多她都叫不出名兒來,想必皆是人間難尋的奇花異卉。
琉璃宮比硨磲宮更大更華美,內裏卻隻住了千奕與照料他起居的侍從,素凝聽蘇瑛提過,連同她在內,琉璃宮裏也不過共有一名掌事總管,十名侍女,並兩名廚娘和四名道童。千帆的“翡翠宮”裏倒熱鬧一些,總管、侍女、道童、夥夫、老嬤嬤皆有,人數超過三十人。
隻因千奕是個孤僻冷清之人,據說他喜歡花卉更甚於生靈。
千奕是宮主,也因為他有此喜好,琉璃宮內的亭館樓閣皆以花草命名,有別與其餘六宮。
素凝被引至一處名為“淩波閣”的廳堂,琉璃宮的掌事姑姑接見了她。
這位姑姑姓“程”,外表看來也不過二十歲左右,她也是個和善之人,問了素凝幾句話——
“你叫素凝是吧?”
“是的。”素凝低眉順眼地迴答。
程姑姑道:“那好,公子暫未歸來,待他迴來了,你還得正式拜見一次。”
“是。”
“從今開始,在琉璃宮內,你便叫凝兒。”
“是,姑姑。”
“你的靈力修為如何?”程姑姑又問。
“迴姑姑,凝兒不才,靈力修為隻有初層一等。”
程姑姑笑道:“初層一等的修為,作為侍女也綽綽有餘了,宮內許多侍女隻是略有靈氣而已。”
“多謝姑姑……”素凝低聲迴答,雖是一句誇讚的話,她卻聽得有點心酸。自己苦修六十年,也不過是夠格當個侍女而已……
程姑姑又跟她交代了宮中一應的規矩和禁忌,便道:
“你先到房間內更衣梳妝,即刻便可迴來履職。”
“是,姑姑。”
素凝跟著方才帶路的侍女離開淩波閣。侍女們居住的地方叫“玉簪館”,院內牆邊栽種著大片玉簪花,遠遠望去如漫漫雪海,微風吹來,香遠襲人。
侍女人數不多,因而每人皆有獨立的臥房,房間雖不大,卻也陳設齊全,這點是其餘六宮所不及的。
房間的床榻上已放好為素凝準備的衣服鞋襪,與道袍一樣,侍女的服飾也是“天衣無縫”,穿上身即會變成複合穿戴者的大小長短。
程姑姑交代過,琉璃宮的侍女統一著素紗上襦,下穿豆綠色齊胸長裙,裙角處綴滿點點白梅,以墨綠長帶與宮絛束腰,頭梳雙螺髻,腳穿雲絲繡鞋,且不可佩戴任何頭麵飾物,隻能略敷脂粉。
素凝換好衣裙,梳上發髻,便將脖子上的靈霄碧玉笛取下,以絲帕包好,放進匣子內。先前她四處奔波,不得不將口笛掛於身上收藏,後來成了大通山的弟子,也未想起取下,而今倒是不必貼身攜帶了。
素凝六十多年沒穿女裝了,穿上身後竟有點束手縛腳地,幾乎連如何走路都忘記。好在她走了幾步便尋迴感覺,素凝提著裙擺小碎步離開房間,迴到淩波閣找程姑姑。
此時廳中還有另一名侍女,她看起來十五歲出頭,中等身量,俏麗可人。
素凝向二人行了個萬福,程姑姑便道:
“凝兒,這位是秋兒,日後你便與秋兒等人一道,負責打理公子(千奕)院內的花草樹木。”
“是……”素凝驀地感覺“秋兒”這名字很是耳熟,她正思索著,程姑姑又道;
“公子院內有許多珍貴異草,有的需要以靈氣滋養,因你曾是本派弟子,靈力根基紮實,因而派你去照料,你日後可得仔細一些。”
“是,凝兒謹記姑姑的教誨。”素凝恭順地迴答。
程姑姑便轉頭吩咐秋兒:
“秋兒,你帶凝兒去‘翠林苑’。”
秋兒福了一福,應著:“是,程姑姑。”
秋兒柔聲對素凝道:“凝兒,請隨我來……”
素凝忙迴答:“是。”
素凝也向程姑姑告退後,跟著秋兒往翠林苑去了。素凝走在秋兒身後,她肯定自己有聽說過對方的名兒,卻一時記不起來。
程姑姑說她靈力根基紮實,因而派遣她去照料千奕住所裏的花草,這般說來,這位秋兒,必定也是靈力紮實之人了。
素凝忍不住用明目清心咒窺探她的靈光,秋兒也是初層一等的靈力,然而,素凝還是吃了一驚,因為她不小心看出秋兒的真身了——
對方竟是一隻白猿精!
而素寧也福至心靈,立即憶起了對方的身份。六十年前,素凝上山途中遇到了白猿精所設的考驗關卡,當時那隻變化成孩童的小白猿就叫“冬冬”,素凝在進洞前,冬冬說他的姐姐也在瓊珂城裏,他的姐姐叫“秋兒”,還讓素凝幫他捎話。
素凝初來瓊珂城時,有特意打聽過秋兒的事,後來沒尋到,漸漸地她也就忘懷了,沒想到,而今竟在琉璃宮巧遇秋兒。
素凝想起冬冬的托付,便趕緊加快腳步跟上了秋兒,她輕道:
“秋兒,請問你是冬冬的姐姐嗎?”
秋兒一怔,她扭頭看向素凝,素凝笑道:
“是這樣的……我上山的時候遇到了冬冬,他讓我給你捎一句話……”
素凝頓了頓,她得迴想一下,冬冬當時說的是何話。
秋兒道:“是的,我是冬冬的姐姐……請問他讓你捎什麽話?”
素凝好不容易才憶起,她道:“冬冬說他很想你,讓你有空就迴去看看他。”
秋兒聽完,眼底閃過一絲黯然,不過她很快便掩飾住了。秋兒輕道:“好的,有勞你了,我都知道了……”
素凝見她似乎有什麽心事,便沒再與她詳談此事。
一路無言,秋兒帶著她來到翠林苑。此處既然是宮主所住之地,自然比宮內別處更為寬敞華美,內裏的草木也更多。
剛踏入月洞門,便聞得芳香撲鼻,但見院內,藤蘿掩映,綠柳周垂,青荷凝露,竹影參差。青冉冉,靈草萬般奇;香馥馥,寶花千樣色;綠依依,古木百丈高;紅拂拂,仙果十份甜。紫藤架映芙蓉亭;木槿台連薔薇圃。還有那白玉圍欄,靈璧石山,蒼台小徑,竹籬花障。素凝如入蓬苑仙閣,看得心馳神往。
秋兒將她領到後院,後院內種著幾株油桃樹,此時樹上還未結果實,隻有大片灼灼芬華的桃花。
素凝見一名侍女正站於樹下,手裏拿著一隻錦布袋子。秋兒向那侍女喚道:
“冰兒,來一下。”
名為冰兒的小侍女隨即拿起布袋跑來,秋兒告訴她:
“這位是凝兒,從今日起,與你我一同在翠林苑當差。”
素凝與冰兒互相作揖問候,秋兒又對冰兒說道:“冰兒,你將‘落英離塵袋’借給素凝用一用。”
“好。”冰兒將手中的布袋遞給素凝。
素凝雙手接過這隻名為“落英離塵袋”的布袋子,那袋子看起來無甚特別,袋口以一根雙股金線係著。
秋兒教她:“你蹲下身,將袋口打開,對著地上的落花和落葉,雙手向袋子施放靈氣。”
素凝依言而行,她施放出靈氣後,袋子驟然出現一股吸嘬之力,地上卷起一陣微風,那些落在地上的碎花殘葉全被吸入袋子內,就連遠在數十丈以外的落葉也被吸入。
冰兒驚奇道:“凝兒,你的靈力可真強,這麽遠的葉子都能吸進去。”
“謝謝……”素凝也感覺這個袋子神奇極了,秋兒提醒道:“你收迴靈氣,袋口便會合上。”
原來那袋子乃受靈力驅使,隻會吸取脫離枝幹之花葉,使用者的靈力越強,能吸取的範圍越廣。
素凝讓袋子合上後,秋兒讓她將袋子還給冰兒,又領著她來到一處花棚。素凝進去後即發現,棚頂竟是一大片透徹的淡黃色琉璃,她從未見過這般大的琉璃。
又有一名小侍女正在棚內,給花卉澆水施肥。這棚內的花百般稀奇,素凝竟一種都不認識。那些花全被細心地分開養在盆中或瓶子內,素凝在棚內感覺到靈氣,她用了明目清心咒後發現,花兒都被無形的法障罩住,要澆水施肥就得先用靈力將法障打開,後再合上,相當費勁。
秋兒告訴素凝:“這裏麵的花卉全是公子從天界和魔界尋獲的,公子尤為重視,因此更需要細心嗬護。”
素凝頷首,她明白蘇瑛說得不錯。千奕既然煞費苦心將白酥鬆茸保護起來,由此可見他酷愛花草不假;千帆一見了她的虎牙匕首和靈霄碧玉笛便趣味盎然,也證明他確實喜好兵器。
素凝與蘇瑛依依不舍地聊了許多,直到夜深,方各自睡下。素凝今日難得偷懶,沒有打坐煉氣,今日之事,算是她來瓊珂城後最神奇的遭遇了。
她想到從明日起,自己便從弟子變為侍女,心中不由得有點惶惶然,燃起了一種既期待又無措的複雜情愫。
次日一早,素凝洗漱更衣後,琉璃宮便派人來接她。
琉璃宮內層樓疊榭,碧瓦朱甍,果真是花木扶疏,榮華紛縟。院內繡草芬香盈滿,池中蓮花七彩俱全。
素凝一路走去,眼內所見,皆是繁花麗色。院子裏的植物好多她都叫不出名兒來,想必皆是人間難尋的奇花異卉。
琉璃宮比硨磲宮更大更華美,內裏卻隻住了千奕與照料他起居的侍從,素凝聽蘇瑛提過,連同她在內,琉璃宮裏也不過共有一名掌事總管,十名侍女,並兩名廚娘和四名道童。千帆的“翡翠宮”裏倒熱鬧一些,總管、侍女、道童、夥夫、老嬤嬤皆有,人數超過三十人。
隻因千奕是個孤僻冷清之人,據說他喜歡花卉更甚於生靈。
千奕是宮主,也因為他有此喜好,琉璃宮內的亭館樓閣皆以花草命名,有別與其餘六宮。
素凝被引至一處名為“淩波閣”的廳堂,琉璃宮的掌事姑姑接見了她。
這位姑姑姓“程”,外表看來也不過二十歲左右,她也是個和善之人,問了素凝幾句話——
“你叫素凝是吧?”
“是的。”素凝低眉順眼地迴答。
程姑姑道:“那好,公子暫未歸來,待他迴來了,你還得正式拜見一次。”
“是。”
“從今開始,在琉璃宮內,你便叫凝兒。”
“是,姑姑。”
“你的靈力修為如何?”程姑姑又問。
“迴姑姑,凝兒不才,靈力修為隻有初層一等。”
程姑姑笑道:“初層一等的修為,作為侍女也綽綽有餘了,宮內許多侍女隻是略有靈氣而已。”
“多謝姑姑……”素凝低聲迴答,雖是一句誇讚的話,她卻聽得有點心酸。自己苦修六十年,也不過是夠格當個侍女而已……
程姑姑又跟她交代了宮中一應的規矩和禁忌,便道:
“你先到房間內更衣梳妝,即刻便可迴來履職。”
“是,姑姑。”
素凝跟著方才帶路的侍女離開淩波閣。侍女們居住的地方叫“玉簪館”,院內牆邊栽種著大片玉簪花,遠遠望去如漫漫雪海,微風吹來,香遠襲人。
侍女人數不多,因而每人皆有獨立的臥房,房間雖不大,卻也陳設齊全,這點是其餘六宮所不及的。
房間的床榻上已放好為素凝準備的衣服鞋襪,與道袍一樣,侍女的服飾也是“天衣無縫”,穿上身即會變成複合穿戴者的大小長短。
程姑姑交代過,琉璃宮的侍女統一著素紗上襦,下穿豆綠色齊胸長裙,裙角處綴滿點點白梅,以墨綠長帶與宮絛束腰,頭梳雙螺髻,腳穿雲絲繡鞋,且不可佩戴任何頭麵飾物,隻能略敷脂粉。
素凝換好衣裙,梳上發髻,便將脖子上的靈霄碧玉笛取下,以絲帕包好,放進匣子內。先前她四處奔波,不得不將口笛掛於身上收藏,後來成了大通山的弟子,也未想起取下,而今倒是不必貼身攜帶了。
素凝六十多年沒穿女裝了,穿上身後竟有點束手縛腳地,幾乎連如何走路都忘記。好在她走了幾步便尋迴感覺,素凝提著裙擺小碎步離開房間,迴到淩波閣找程姑姑。
此時廳中還有另一名侍女,她看起來十五歲出頭,中等身量,俏麗可人。
素凝向二人行了個萬福,程姑姑便道:
“凝兒,這位是秋兒,日後你便與秋兒等人一道,負責打理公子(千奕)院內的花草樹木。”
“是……”素凝驀地感覺“秋兒”這名字很是耳熟,她正思索著,程姑姑又道;
“公子院內有許多珍貴異草,有的需要以靈氣滋養,因你曾是本派弟子,靈力根基紮實,因而派你去照料,你日後可得仔細一些。”
“是,凝兒謹記姑姑的教誨。”素凝恭順地迴答。
程姑姑便轉頭吩咐秋兒:
“秋兒,你帶凝兒去‘翠林苑’。”
秋兒福了一福,應著:“是,程姑姑。”
秋兒柔聲對素凝道:“凝兒,請隨我來……”
素凝忙迴答:“是。”
素凝也向程姑姑告退後,跟著秋兒往翠林苑去了。素凝走在秋兒身後,她肯定自己有聽說過對方的名兒,卻一時記不起來。
程姑姑說她靈力根基紮實,因而派遣她去照料千奕住所裏的花草,這般說來,這位秋兒,必定也是靈力紮實之人了。
素凝忍不住用明目清心咒窺探她的靈光,秋兒也是初層一等的靈力,然而,素凝還是吃了一驚,因為她不小心看出秋兒的真身了——
對方竟是一隻白猿精!
而素寧也福至心靈,立即憶起了對方的身份。六十年前,素凝上山途中遇到了白猿精所設的考驗關卡,當時那隻變化成孩童的小白猿就叫“冬冬”,素凝在進洞前,冬冬說他的姐姐也在瓊珂城裏,他的姐姐叫“秋兒”,還讓素凝幫他捎話。
素凝初來瓊珂城時,有特意打聽過秋兒的事,後來沒尋到,漸漸地她也就忘懷了,沒想到,而今竟在琉璃宮巧遇秋兒。
素凝想起冬冬的托付,便趕緊加快腳步跟上了秋兒,她輕道:
“秋兒,請問你是冬冬的姐姐嗎?”
秋兒一怔,她扭頭看向素凝,素凝笑道:
“是這樣的……我上山的時候遇到了冬冬,他讓我給你捎一句話……”
素凝頓了頓,她得迴想一下,冬冬當時說的是何話。
秋兒道:“是的,我是冬冬的姐姐……請問他讓你捎什麽話?”
素凝好不容易才憶起,她道:“冬冬說他很想你,讓你有空就迴去看看他。”
秋兒聽完,眼底閃過一絲黯然,不過她很快便掩飾住了。秋兒輕道:“好的,有勞你了,我都知道了……”
素凝見她似乎有什麽心事,便沒再與她詳談此事。
一路無言,秋兒帶著她來到翠林苑。此處既然是宮主所住之地,自然比宮內別處更為寬敞華美,內裏的草木也更多。
剛踏入月洞門,便聞得芳香撲鼻,但見院內,藤蘿掩映,綠柳周垂,青荷凝露,竹影參差。青冉冉,靈草萬般奇;香馥馥,寶花千樣色;綠依依,古木百丈高;紅拂拂,仙果十份甜。紫藤架映芙蓉亭;木槿台連薔薇圃。還有那白玉圍欄,靈璧石山,蒼台小徑,竹籬花障。素凝如入蓬苑仙閣,看得心馳神往。
秋兒將她領到後院,後院內種著幾株油桃樹,此時樹上還未結果實,隻有大片灼灼芬華的桃花。
素凝見一名侍女正站於樹下,手裏拿著一隻錦布袋子。秋兒向那侍女喚道:
“冰兒,來一下。”
名為冰兒的小侍女隨即拿起布袋跑來,秋兒告訴她:
“這位是凝兒,從今日起,與你我一同在翠林苑當差。”
素凝與冰兒互相作揖問候,秋兒又對冰兒說道:“冰兒,你將‘落英離塵袋’借給素凝用一用。”
“好。”冰兒將手中的布袋遞給素凝。
素凝雙手接過這隻名為“落英離塵袋”的布袋子,那袋子看起來無甚特別,袋口以一根雙股金線係著。
秋兒教她:“你蹲下身,將袋口打開,對著地上的落花和落葉,雙手向袋子施放靈氣。”
素凝依言而行,她施放出靈氣後,袋子驟然出現一股吸嘬之力,地上卷起一陣微風,那些落在地上的碎花殘葉全被吸入袋子內,就連遠在數十丈以外的落葉也被吸入。
冰兒驚奇道:“凝兒,你的靈力可真強,這麽遠的葉子都能吸進去。”
“謝謝……”素凝也感覺這個袋子神奇極了,秋兒提醒道:“你收迴靈氣,袋口便會合上。”
原來那袋子乃受靈力驅使,隻會吸取脫離枝幹之花葉,使用者的靈力越強,能吸取的範圍越廣。
素凝讓袋子合上後,秋兒讓她將袋子還給冰兒,又領著她來到一處花棚。素凝進去後即發現,棚頂竟是一大片透徹的淡黃色琉璃,她從未見過這般大的琉璃。
又有一名小侍女正在棚內,給花卉澆水施肥。這棚內的花百般稀奇,素凝竟一種都不認識。那些花全被細心地分開養在盆中或瓶子內,素凝在棚內感覺到靈氣,她用了明目清心咒後發現,花兒都被無形的法障罩住,要澆水施肥就得先用靈力將法障打開,後再合上,相當費勁。
秋兒告訴素凝:“這裏麵的花卉全是公子從天界和魔界尋獲的,公子尤為重視,因此更需要細心嗬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