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河橋戰後,你說是兩下裏是互相忌憚也好,還是打乏了也罷,總而言之,兩魏間心照不宣,突然就誰也沒了喊打喊殺的意願,邊境上平靜得不像話。
東朝固然在忙著整頓吏治,西朝也熱火朝天投入了“改製”之中。
隻是這所謂改製,實與東朝大不相同,所重者,唯兵事耳。
因著蘇綽治理渭河大成,連著兩年關中皆得大豐。宇文泰手裏有了錢糧,不覺心思就活泛起來,前番揮師爭戰河洛,即可見其一斑。
到得最後,西軍還是不得不“铩羽而歸”,宇文泰深深引以為憾,乃語眾人曰:“小關、沙苑,乃至河橋,我軍皆得勝績,即便如此,高賊猶據關東,而我軍仍隻得偏居關西一隅,為何?皆因高賊兵多將廣,殺之不盡也。故此,我朝亦應擴軍,來日方足爭衡。”
各州反應不一。
似李虎、趙貴這些個老軍頭,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讚成。於謹卻言:“兵不在多,而在精也。平白擴軍,徒增糜耗也。”
宇文泰不喜,說道:“往日也就罷了,如今我關中民豐國實,些許耗費,何須多慮?”
不久裴果自河東來,宇文泰又聊起此事。
裴果聽完,急忙擺手:“不可操之過急。我朝畢竟地小人稀,國力未足與東賊相媲,豈能隨意學了他?於思敬所言有理,此刻擴軍,徒費錢糧罷了。我意,當以精兵固國,而施力於政,但得民生大展、國力雄厚之時,再行擴軍不遲。此所謂,徐徐圖之是也。”
“徐徐圖之?”宇文泰一皺眉頭:“我可是聽說,現如今東賊那廂也頗是致力民生。他本就先我一步,所轄又遠為深厚,這般下去,我便是拍了馬也追不上他,如之奈何?”
“這。。。”裴果一滯,竟是無言以對。
宇文泰冷笑一聲,接著又道:“正因我朝地少人稀,先天就輸了東賊一籌,這才要急急擴軍。孝寬你看,我軍素來精銳,一向以少勝多,若是再得兵力相仿,豈不百戰百勝?要我說,隻需一戰破了東賊,盡取關東之地,則大事諧矣。到那時,再行施政利民,亦不晚矣。”
裴果說不過宇文泰,隻得歎息一聲,告辭而去。
於是宇文泰下令,關中之地,凡鮮卑足歲無疾者,皆可入伍免役。又將小關、沙苑、河橋等役中所俘虜的東魏將士剔除傷病員,餘者俱都打散,編入各軍。
三兩年間,僅長安一地,兵力已從兩萬左右猛增到三倍。其餘諸州雖不及京畿這般“生猛”,兵力也見大增。凡關西之地,兵馬早過十萬。
宇文泰即仿周禮,號為六軍---他本人自是總攝全軍,坐鎮長安;又以裴果、於謹、侯莫陳崇、李虎、趙貴、獨孤信這六個戰功及資曆最厚者各統一軍,分據轄地。
關中雖不似從前那般貧瘠,奈何宇文泰折騰得太兇,其實已是有些支撐不住,四方民怨可聞。偏遠些的秦隴乃至西北牧野,時有叛亂發生。
翌年又逢旱情,糧草大歉,宇文泰也不得不稍加收斂,更不敢“輕舉妄動”。不過也恰因如此,兩魏間仍見和平,未啟戰端。
這些都是後話,按下不表。
。。。。。。
北方的東魏朝正忙著抑佛增賦,南方的梁朝則越來越像一座“佛國天堂”。
梁主蕭衍愈加醉心於佛事,到處興建寺廟,每一座都可謂“經營彤麗,奄若天宮”。最近南梁朝廷為了他“舍身”而花出去的贖迴錢,聽說已增到了五億之數。
梁大同五年(東魏興和元年,西魏大統五年),十月,南朝名將、“白袍鬼帥”陳慶之病逝,年五十六歲。蕭衍追贈陳慶之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號“武”,特以太子側妃陳氏送葬。
玉璧城裏,半壺濁酒在了斑駁黃土之上,餘下半壺則咕嘟嘟一發灌進了裴果的肚子裏。
咦?那。。。不是美輪美奐的建康城麽?還有那一位白玉佳人,是誰?是誰?
眨眼間,朱樓塌去,佳人也告消逝無蹤。。。
青衣中年醉眼惺忪:“子雲。。。吾師,一路走好。”
東朝固然在忙著整頓吏治,西朝也熱火朝天投入了“改製”之中。
隻是這所謂改製,實與東朝大不相同,所重者,唯兵事耳。
因著蘇綽治理渭河大成,連著兩年關中皆得大豐。宇文泰手裏有了錢糧,不覺心思就活泛起來,前番揮師爭戰河洛,即可見其一斑。
到得最後,西軍還是不得不“铩羽而歸”,宇文泰深深引以為憾,乃語眾人曰:“小關、沙苑,乃至河橋,我軍皆得勝績,即便如此,高賊猶據關東,而我軍仍隻得偏居關西一隅,為何?皆因高賊兵多將廣,殺之不盡也。故此,我朝亦應擴軍,來日方足爭衡。”
各州反應不一。
似李虎、趙貴這些個老軍頭,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讚成。於謹卻言:“兵不在多,而在精也。平白擴軍,徒增糜耗也。”
宇文泰不喜,說道:“往日也就罷了,如今我關中民豐國實,些許耗費,何須多慮?”
不久裴果自河東來,宇文泰又聊起此事。
裴果聽完,急忙擺手:“不可操之過急。我朝畢竟地小人稀,國力未足與東賊相媲,豈能隨意學了他?於思敬所言有理,此刻擴軍,徒費錢糧罷了。我意,當以精兵固國,而施力於政,但得民生大展、國力雄厚之時,再行擴軍不遲。此所謂,徐徐圖之是也。”
“徐徐圖之?”宇文泰一皺眉頭:“我可是聽說,現如今東賊那廂也頗是致力民生。他本就先我一步,所轄又遠為深厚,這般下去,我便是拍了馬也追不上他,如之奈何?”
“這。。。”裴果一滯,竟是無言以對。
宇文泰冷笑一聲,接著又道:“正因我朝地少人稀,先天就輸了東賊一籌,這才要急急擴軍。孝寬你看,我軍素來精銳,一向以少勝多,若是再得兵力相仿,豈不百戰百勝?要我說,隻需一戰破了東賊,盡取關東之地,則大事諧矣。到那時,再行施政利民,亦不晚矣。”
裴果說不過宇文泰,隻得歎息一聲,告辭而去。
於是宇文泰下令,關中之地,凡鮮卑足歲無疾者,皆可入伍免役。又將小關、沙苑、河橋等役中所俘虜的東魏將士剔除傷病員,餘者俱都打散,編入各軍。
三兩年間,僅長安一地,兵力已從兩萬左右猛增到三倍。其餘諸州雖不及京畿這般“生猛”,兵力也見大增。凡關西之地,兵馬早過十萬。
宇文泰即仿周禮,號為六軍---他本人自是總攝全軍,坐鎮長安;又以裴果、於謹、侯莫陳崇、李虎、趙貴、獨孤信這六個戰功及資曆最厚者各統一軍,分據轄地。
關中雖不似從前那般貧瘠,奈何宇文泰折騰得太兇,其實已是有些支撐不住,四方民怨可聞。偏遠些的秦隴乃至西北牧野,時有叛亂發生。
翌年又逢旱情,糧草大歉,宇文泰也不得不稍加收斂,更不敢“輕舉妄動”。不過也恰因如此,兩魏間仍見和平,未啟戰端。
這些都是後話,按下不表。
。。。。。。
北方的東魏朝正忙著抑佛增賦,南方的梁朝則越來越像一座“佛國天堂”。
梁主蕭衍愈加醉心於佛事,到處興建寺廟,每一座都可謂“經營彤麗,奄若天宮”。最近南梁朝廷為了他“舍身”而花出去的贖迴錢,聽說已增到了五億之數。
梁大同五年(東魏興和元年,西魏大統五年),十月,南朝名將、“白袍鬼帥”陳慶之病逝,年五十六歲。蕭衍追贈陳慶之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號“武”,特以太子側妃陳氏送葬。
玉璧城裏,半壺濁酒在了斑駁黃土之上,餘下半壺則咕嘟嘟一發灌進了裴果的肚子裏。
咦?那。。。不是美輪美奐的建康城麽?還有那一位白玉佳人,是誰?是誰?
眨眼間,朱樓塌去,佳人也告消逝無蹤。。。
青衣中年醉眼惺忪:“子雲。。。吾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