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在聽了師父的話後,內心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在當下的局勢裏,如果能夠成功地將蒽油和瀝青運用到造船木材的防腐工藝之中,那對於朝廷而言,無疑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大事。


    這不僅能夠有效地減少木材在造船過程中的損耗,還能極大地降低船隻日後的折舊費用,從根本上切實地減輕朝廷在財政方麵的沉重壓力。最關鍵的,是能讓木製的船隻具備長期遠洋航行的能力。


    懷著這樣的考量,王玨覺得與朱高熾進行一場深入且及時的交談顯得尤為必要。


    王玨稍作整理思緒後,便開口向師父問道:


    “師父,弟子仍記得,往昔各地遭遇饑荒肆虐之時,弟子曾鬥膽向陛下進言,提議開放海禁。然而,當時並未得到世子的應允。如今陛下頒布了這一旨意,難道是陛下已經萌生了開放海禁的想法?”


    道衍微微搖頭,神色平靜而又深邃,緩緩說道:


    “非也。你之前所提及的乃是全麵地放開海禁,毫無保留與限製。但觀如今陛下的意圖,重點主要聚焦於與番邦諸國展開積極的交流互動,進而建立起穩固的貿易往來關係。為師料想,陛下自成功奪得皇位之後不久,便已然在心底已經有了向海外大力拓展的想法。甚至極有可能已經悄然開啟了相關事宜的籌備工作,諸如下令大規模地建造船隻等一係列至關重要的前期準備舉措。


    就拿去年來說,陛下曾派遣尹慶作為使者出使古裏、滿剌加等地,這一行為無疑鮮明地彰顯出了陛下對於海外交往所秉持的積極進取之態度。隻不過,想要真正實現海禁的全麵開放,絕非如你想象的那般輕而易舉,一蹴而就,其中必定涉及諸多複雜的因素與漫長的過程。”


    王玨聽聞師傅的詳盡分析,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


    “不管怎樣,總歸是朝著良好的方向在逐步發展,畢竟如此重大的國策變革確實難以在瞬間達成。”


    道衍目光柔和地看著自己的弟子,語重心長地叮囑道:


    “正是如此,世間諸事皆不可操之過急,你隻需將自己該做的準備工作紮實做好,而後心平氣和地等待合適時機的出現便可。況且,帝心如淵,咱們身為臣子,切不可肆意妄自揣測陛下內心的真實想法。


    再者,你需明晰,陛下在今後的施政過程中,也未必會決然地完全廢除海禁政策。從目前的種種跡象表明,陛下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對海禁政策有所鬆動與調整。


    陛下在即位詔書中曾明確昭告天下:‘緣海軍民人等,近年以來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國今後不許。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


    由此可見,當時,陛下依舊嚴格遵行洪武年間所製定的海禁政策。然而,僅僅時隔兩月之後,陛下又對禮部諸臣鄭重表明,對於各藩國派遣使者前來訪問之事,務必以誠摯之心相待。這一態度的轉變,已然開始初步體現出陛下對於外國來使的觀念與立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直至如今,重新設立了市舶司,此乃陛下有意放鬆海禁的一項極為直接且關鍵的措施,它為海外貿易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基礎與保障。但即便如此,陛下也並未透露出絲毫要徹底廢除海禁政策的明確意向。”


    王玨再次點頭,表示自己已然深刻領會,說道:


    “弟子心中明白,以我大明當下的國情與處境而言,與海外諸國建立起廣泛的貿易往來關係益處頗多。這不僅有助於我大明更為迅速地從之前的動蕩中恢複國力,還能在諸多領域促進交流與發展。弟子自始至終從未想過要從這中間謀取任何私利,隻是滿心期望今後出海的船隊能夠在茫茫大海之上探尋到那片新大陸,並且順利地帶迴高產的糧食作物,如此一來,便可從根本上解決我大明百姓的溫飽難題,為大明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根基。”


    道衍輕輕歎了口氣,神色略顯凝重,說道:


    “此事想要達成,怕是仍需曆經一些時日,期間必定充滿了諸多未知與挑戰。”


    王玨此刻卻已然將思緒轉移到了另外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之上。按照當下的形勢發展態勢來推斷,朱棣估計在不久之後便會派遣鄭和下西洋開展大規模的航海活動。


    王玨暗自思忖,自己是否應當提前與鄭和多多聯絡溝通,先建立起良好且深厚的感情關係呢?


    如此一來,日後在諸多事務當中,或許能方便自己對其施加積極的影響,從而推動一些有利於國家與百姓的事情順利開展。


    迴想起當初鄭和曾有意拜自己的師父為師,王玨瞬間覺得這或許是一個可以巧妙利用的絕佳機會。


    王玨眼珠靈動地一轉,隨即對道衍恭敬地拜倒,說道:


    “弟子突然憶起一事與師父相關,不知師父意下如何?”


    道衍神態和藹,說道:“何事,但問無妨!”


    王玨略微斟酌了一下言辭,而後緩緩開口說道:


    “若如師父所料,我等估計在不久之後便會動身前往京師。一想到抵達京師之後,便能再見到眾多靖難功臣,弟子便想起前幾年曾經答應過馬三保的一件事情。


    這馬三保一直以來都對佛法心懷敬仰與虔誠之心,對師父您的佛法造詣更是欽佩有加,因而一直有意拜師父為師,還曾專門懇請弟子幫忙從中斡旋促成此事。弟子不知師父對於此事意下如何?”


    道衍並未即刻作答,而是眼神玩味地仔細打量了一眼王玨,片刻之後才開口迴應道:


    “怎麽,你對馬三保動了什麽心思不成?難道是你料到馬三保日後會與造船以及開海禁等諸事有所關聯?”


    王玨心底猛地一驚,暗自驚歎自己這師父的心思果然敏銳,自己才剛剛提及馬三保,他便能迅速地聯想到之前所探討的諸多關鍵事情之上。


    不過,王玨無論如何都絕對不能將自己早就知曉馬三保日後會被賜名,並且會肩負起下西洋這一偉大使命的秘密告知師父。


    “師父您想多了,弟子隻是想到即將要前往京城,在那裏會碰到許多故人。腦海中才突然閃過當年馬三保所托之事尚未辦理妥當,這才有此一問,絕無其他任何深意。”王玨言辭懇切地解釋道。


    道衍深深地凝視了自己的弟子兩眼,似乎想要看穿他話語背後的真實意圖。然而,最終他並未再繼續深究下去,隻是緩緩開口說道:


    “馬三保此人在靖難之役當中立下大功,加之他一心向佛,倘若他真心誠意地要拜師入門,將其收入門下倒也並非不可行之事。嗬嗬,他若是拜入我門下,倒是與你成了師兄弟。如此一來,他便也擁有了佛家背景。


    那些海外番邦之中佛教以及迴迴教盛行。而這馬三保還有迴迴教的背景,再加上他在靖難之役中的卓越戰功,以及曾身為陛下內侍的特殊身份經曆,如果陛下日後有遣使出海的決策,他倒會是一個極為合適且頗具優勢的人選。”


    迴迴教,也就是迴教、伊斯蘭教。王玨此前確實未曾深入了解過馬三保竟有這樣的背景,因而不禁開口問道:


    “師父,這馬三保身為陛下的近臣,為何又會與迴迴教有聯係?”


    道衍目光中帶著些許驚奇地看著王玨,他原本滿心以為自己這弟子是因為已然知曉馬三保的來曆與身世,並且料定他日後必定會作為使臣出使海外,所以才會特意前來請求自己收他為弟子,以便借此機會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從而為日後尋找高產作物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然而,此刻從王玨這一臉茫然與疑惑的神色,道衍可以肯定他似乎是真的對此毫不知情。道衍心中暗自合計:


    “他突然毫無征兆地提起馬三保,肯定是馬三保與之前所說之事有關。但是他又明顯不知道馬三保的身世來曆,難道真的僅僅隻是因為突然想起了曾經答應人家卻未辦的事情?”


    道衍心中雖然對自己這個弟子身上的諸多神秘有所疑惑,但最終還是決定不再追究。他神色平靜地開口迴道:


    “這馬三保與迴迴教的淵源著實不淺。早在陛下還是燕王之時,為師曾偶然聽聞過他的身份來曆……”


    在聆聽了師傅詳盡的講述之後,王玨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鄭和還真的具有伊斯蘭教背景。鄭和乃是迴族人,其家族世世代代自然是虔誠地信仰伊斯蘭教。鄭和的祖先乃是中亞伊斯蘭教文化名城布哈拉的國王所非爾,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第二十六世孫,後來舉家遷移到中國定居。


    鄭和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前往麥加朝覲,因而被眾人尊稱為“哈隻”。在這樣濃厚的家庭宗教文化氛圍的熏陶之下,鄭和從小便深受伊斯蘭教文化和傳統的深刻影響。


    然而,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鄭和本人卻信奉佛教。擁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背景,或許也正是朱棣最終選定他作為下西洋的主要負責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