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妥善安排好手頭諸般事務之後,王玨便暫且棲身於慶壽寺之中。而二狗、楊蒙與付恩卿三人,則全力投身於西山運煤道路的規劃與建設大業裏,一心要為這運煤之路勾勒出最為合理且高效的藍圖。


    與此同時,王玨的思緒卻飄向了千裏之外的山東大地,他開始精心構思如何將瀝青巧妙應用於山東的水利建設之中,期望以此來化解這片土地長久以來所遭受的水旱災害與蝗災的困擾。


    山東,這片廣袤的土地,其地理形勢與氣候條件皆頗為複雜。黃河奔騰而過,大運河蜿蜒其中,它們雖為山東帶來了水運之便,然每逢雨季,河水泛濫,洶湧的波濤如脫韁之野馬,無情地衝擊著兩岸的堤岸,致使無數農田與村落瞬間被洪水淹沒,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而在幹旱時節,大地幹裂,河渠幹涸,農作物因缺水而萎靡不振,奄奄一息,這又為蝗災的滋生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王玨憶起往昔賑災途中所目睹的一幕幕慘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他深知,若要改變這一困境,務必從河道與溝渠的治理方麵精準切入。


    首要之務,便是對山東境內那些如黃河、大運河這般的主要河流的堤岸進行全方位加固。王玨精心謀劃,決定將瀝青與當地易得的沙石巧妙混合,調製出一種類似於後世瀝青混凝土的堅韌材料。將這特製材料均勻地鋪設在堤岸的迎水麵與背水麵。如此一來,便可以形成一道堅固且防水的防護層,從而保障河道在雨季的行洪安全,極大地減少水患發生的頻次與危害程度。


    此外,灌溉用的溝渠亦不容忽視。這些溝渠猶如人體的毛細血管,雖細小卻至關重要,它們肩負著將水源精準輸送至每一寸農田的重任。王玨想到可以用瀝青仔細地塗抹溝渠內壁,經此處理,水分滲漏的問題將會得到顯著改善,更多的水得以順暢地流淌至農田之中。在幹旱的歲月裏可以確保農田能夠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使得農作物能夠茁壯成長,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因缺水而導致的生長不良的狀況。


    如此一來,蝗災因旱災而引發的可能性亦隨之大幅降低,因為蝗蟲往往偏愛在幹旱荒蕪且植被稀疏的土地上產卵繁殖,如果這片土地因水源充足而綠意盎然,自然不再是蝗蟲理想的棲息之所。


    王玨的思緒並未就此停止,他又從後世的智慧寶庫中汲取靈感,思索出一係列防治幹旱的辦法。比如建造小型的瀝青防水層蓄水池便是一項十分可行舉措。在村莊附近那些地勢適宜、水源匯聚的位置挖掘蓄水池。池底與池壁在工匠們的精心打磨下變得光滑平整,隨後,用瀝青一層又一層地塗抹。


    這些塗抹了多層瀝青的蓄水池能夠有效地儲存雨水,在旱季來臨之時,這些蓄水池便可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它們為周邊的農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灌溉用水儲備,使得土壤濕度能夠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如此一來,蝗蟲偏好產卵的幹燥環境便難以形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減少了蝗災的爆發幾率,為百姓的豐收保駕護航。


    對於一些較大型的山區水庫,可在壩體關鍵部位如壩肩、壩基與山體連接處等使用瀝青材料進行防水和加固處理,防止庫水滲漏,保證水庫在雨季的蓄水能力和旱季的供水能力,調節區域內的水量平衡,減少水旱災害的衝擊並間接降低蝗災風險。 再農田的灌溉上,可以在農田中挖掘的井壁塗抹瀝青,防止井水滲漏和井壁坍塌,保障井水作為穩定水源的可用性,使農田在幹旱時能有可靠的灌溉水源,維持農作物生長環境穩定。


    如果再結合自己改進後的耕種方式,還可以利用竹子製作出簡易的滴灌裝置,在旱季做到精準灌溉,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而對於一些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農田,可鋪設簡易的瀝青排水管道網絡,將多餘的積水及時排走,避免農田長期積水形成沼澤化環境,增加農田的產量和利用率。


    王玨將這些自己的想法一一寫在信上,還在信中詳細描述了瀝青的特性和使用方法,隨後又去西山取了一塊瀝青,再加上自己那改進後的額農耕方式匯總到了一起,找人送到山東參政趁手的手中。


    後麵的事就隻能看陳壽和山東的地方官員怎麽處理了,王玨隻是提供了一些自己得想法,至於具體的實施,還是要靠大明這些能工巧匠和百姓們的智慧。


    此時王玨更擔心的還是瀝青的產量,如果陳壽真的采取了王玨的建議,,或者在瀝青推廣開來以後,一旦被大麵積的利用,以西山工坊的這點兒產量恐怕塞牙縫都不夠。


    王玨思索了良久後逐漸認識到,想要靠自己這幾個人是根本無法滿足後麵龐大的市場需求的,而且包含肥皂和煤焦油在內,王玨也從沒想過要對市場進行壟斷,更不敢如此行事。要不然將來朱棣一道聖旨下來,自己不但深得都得不到,還得乖乖把這些工藝上交,還不如先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當下唯一可行的就是,一旦瀝青這些東西開始被大明的官府和百姓們接受,自己就要主動把工藝上交官府,一方麵可以帶動煤炭、陶瓷和金屬鍛造諸多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麵也可以通過國家的力量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同時對於王玨自己來說,隻要朱棣不對這些工藝進行嚴格的管控,他就還可以把工坊開下去,這就足夠了。再想要增加瀝青的產量,那就隻能從天然瀝青礦和石油上麵入手了。


    日子如潺潺流水般悄然逝去,王玨在慶壽寺中繼續沉浸於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度構思之中。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新奇的想法與創意,從改進生產工藝到拓展產品應用領域,無一不經過他的深思熟慮。


    而二狗則帶著楊蒙和付恩卿,在西山的土地上揮汗如雨,全身心地投入到道路鋪設和新家的建造工作當中。


    就在這一片寧靜祥和、歲月靜好的時光裏,道衍大師猶如一陣春風,為王玨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不已的消息。


    這一日,王玨正在苦苦思索蒽油熱裂解的工藝與設備。蒽油除了可直接用於木材防腐之外,還能夠通過熱裂解製作炭黑。然而,熱裂解與幹餾蒸餾截然不同,它需要高達上千度的高溫環境,這對於當時以傳統加熱方式為主的設備安裝方式來說,無疑是一個幾乎無法逾越的巨大挑戰。而且,溫度越高,所帶來的危險性便越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火災甚至爆炸等嚴重事故。王玨絞盡腦汁,一直在思索能否通過在窯爐內放置裂解釜的方式來實現這一高溫熱裂解過程。他在紙上不停地繪製著各種草圖,試圖尋找出一種最為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


    正當王玨陷入苦思冥想的困境之中的時候,一名小沙彌匆匆而來,打破了這寂靜的氛圍。小沙彌恭敬地向王玨行禮,隨後說道:


    “王施主,道衍大師有請,說是有要事相商。”


    王玨心中一凜,他深知師父向來行事沉穩,若非大事,絕不會輕易召喚自己。於是,他簡單收拾了一下思緒,整理了衣衫,便跟隨小沙彌前往道衍大師的居所。


    路上,王玨的心中滿是疑惑與期待,他猜測著師父究竟有何事要告知自己。不多時,便來到了道衍的居所。


    隻見道衍麵帶微笑,端坐在蒲團之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喜悅。王玨上前恭敬地行禮,道衍大師微微點頭,示意他坐下,隨後緩緩開口說道:


    “今日喚你前來,是有一則消息要告知於你。為師近日得知,陛下為加強對外交往、發展海外貿易,已決定放寬海禁政策,複置廣州、泉州、寧波三市舶司。”


    王玨聽聞此言,精神為之一振,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知道,市舶司在海外貿易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市舶司主要負責查驗來華貢使身份、安排貢使食宿以及管理口岸等事務,它猶如一座橋梁,連接著大明與海外各國。如今複置三市舶司,無疑為海外各國來朝貢和貿易提供了更為規範和便利的渠道。這是不是意味著朱棣已經開始逐步放寬海禁了?


    王玨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急忙說道:“陛下已經下旨複置市舶司,那豈不是意味著今後會與海外番邦頻繁往來,甚至派船隊出海?”


    道衍微笑著點頭,說道:“正是如此。陛下心懷壯誌,欲展大明國威於海外,與各國互通有無。如此一來,你心心念念的那些海外高產糧食,或許便不再遙不可及了。”


    王玨興奮得幾乎難以自持,他站起身來,激動地說道:


    “不僅如此。若陛下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必然會下令大量造船。弟子所研製出的那些東西,如蒽油和瀝青用於船身防水、防腐等,可就有用武之地了!”


    道衍大師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讚許之意,說道:


    “其實在你去山東賑災的時候,陛下就已經開始下令造船了。五月,陛下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前不久,又命京衛及浙江、湖廣、江西、蘇州等府衛造海運船二百餘艘。你那些東西若是對造船有益,倒是可以與世子說說,讓他幫忙上書陛下。畢竟,若能造出更好更耐用的船隻,不僅能夠提升大明船隊的實力,還能縮減朝廷的開支,此乃一舉多得之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