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聽聞談判無果,仍舊不死心,他深知眼下必須用談判來拖延燕軍攻城,六月初十,朱允炆又遣穀王朱橞、安王朱楹等前去談判。


    朱橞和朱楹來到燕軍處,好言相勸道:“燕王殿下,陛下一片苦心呀,望您能看在祖宗基業的份上,莫要再進逼京師了,咱們有話好商量嘛。”


    朱棣卻絲毫不為所動,語氣堅決地說道:“陛下年幼無知,被奸臣蠱惑,不禁將我等有功與大明的藩王削為庶民,還羅誌罪名構陷宗室以行削藩之策,本王心意已決,你們不必再多言了,迴去告訴陛下,速速交出奸臣,否則休怪本王無情。”


    這次談判依舊是無果而終。 日子一天天過去,外出募兵的大臣們卻始終不見歸來,朱允炆心急如焚,如坐針氈。


    到了六月十二日,實在無奈之下,朱允炆隻得對在京諸王和武臣們說道:“如今燕軍兵臨城下,形勢萬分危急,諸位皆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將,朕命你們即刻去守衛京城各門,一定要守住這最後防線,以待各路勤王兵馬來援!”


    眾人心裏都清楚形勢嚴峻,深知一旦守不住京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燕王朱棣進了城,他們這些皇帝近臣必然會遭到清算,於是紛紛領命而去。


    可人群之中的左都督徐增壽,卻有著不一樣的心思。徐增壽乃是中山王徐達之子,魏國公徐輝祖的弟弟,也是朱棣的小舅子,他與兄長以及這些效忠於建文帝的大臣們想法截然不同。


    徐輝祖作為中山王徐達長子,自幼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深受忠君思想的熏陶,自然將維護皇室正統視為己任,堅信朱允炆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所以堅定地支持朱允炆削藩,對抗朱棣。


    而徐增壽雖同樣出身勳貴,可他對這種正統觀念卻不那麽認同,加之與朱棣交往密切,受其影響頗深。早在朱棣與妻子成婚之前,兩人便往來頻繁,朱棣成婚後,成了姐夫與小舅子的二人關係更是親近了幾分。因此,徐增壽在情感上更偏向朱棣。


    對於朱允炆削藩一事,徐增壽也與兄長意見相左。徐輝祖覺得朱允炆代表大明正統,削藩是維護皇權、鞏固統治的必要舉措,雖會引發皇室內部矛盾,但長遠來看對大明江山有利,所以支持朱允炆。


    而徐增壽深知朱棣的能力與野心,認為朱棣更有資格成為皇帝,打心眼裏不認同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覺得這會導致大明動蕩,故而他決定支持朱棣對抗朱允炆。


    於是,當得知朱棣已然率軍兵臨城下時,徐增壽便一直在暗中謀劃,試圖與朱棣取得聯係,想要做內應,助朱棣兵不血刃地拿下京城。他想著,兄長站在皇帝那邊,自己支持燕王,如此一來,不管最終誰贏了,徐家的富貴和血脈都能得以延續。


    然而,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徐增壽暗中謀劃做燕軍內應之事,不知怎的就被人發覺了。


    一群文官得知後,憤怒不已,紛紛圍了上去,有人大聲斥責道:“徐增壽,你身為朝廷命官,又是中山王徐達之子,怎能做出這等叛國之事,你對得起陛下的信任嗎?”


    眾人一邊罵著,一邊對徐增壽拳打腳踢進行圍毆,場麵頓時一片混亂。


    次日,燕軍抵達金陵城下,將整座城池圍得水泄不通。


    徐增壽做內應之事也徹底敗露了,朱允炆得知後,氣得臉色鐵青,渾身發抖,他親自來到左順門,指著徐增壽大罵道:“你這奸佞小人,竟敢背叛朕,背叛大明,朕今日便要將你就地正法!”


    說罷,朱允炆就毫不猶豫地下令將徐增壽誅殺於左順門,以儆效尤。 可即便如此,也終究無法阻擋燕軍前進的腳步了。


    守衛金川門的穀王朱橞和李景隆,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外那氣勢洶洶的燕軍,朱橞麵露猶豫之色,對李景隆說道:“李大人,如今燕軍勢大,這京城怕是守不住了,咱們該如何是好啊?”


    李景隆心中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思索片刻後,壓低聲音說:“穀王殿下,依我看,燕王如今勝券在握,咱們要是繼續抵抗,恐怕是自尋死路啊,依我之見,咱們不如……”


    朱橞一聽,頓時心領神會,兩人對視一眼,想到徐增壽的下場,李景隆謹慎地說道:“隔牆有耳,咱們找個隱蔽的地方去說。”


    二人尋到一處僻靜之所,喝退左右,李景隆又反複確認周圍沒人偷聽後,才對朱橞說道:“穀王殿下,你我都去過燕軍大營,深知燕軍勇猛,眼下朝廷這敗局已然是定了,依我看,倒不如打開城門,迎接燕王入城。燕王本就是因削藩之事起兵,您作為開門之人,又是皇室宗親,想必日後也能保住王位,還能得到燕王的重視。而我也能保住這條性命。”


    朱橞心中其實也是這麽想的,若是打開城門迎接燕王入城,自己說不定還能保住王位和一生富貴,可要是據城死守,即便僥幸活下來擊退了燕軍,往後恐怕也難逃淪為庶民的下場。


    聽了李景隆的話,朱橞立馬迴道:“你說得對,等燕王的兵馬到了,咱們就打開城門,迎燕王入城!”


    等到二人在城頭上看到朱棣那顯眼的麾蓋時,早把君臣大義拋到了九霄雲外,毫不猶豫地立即下令打開了金川門,迎接燕軍入城。


    刹那間,燕軍如潮水一般湧入金陵城,城中頓時大亂,百姓們驚慌失措,哭喊著四處逃竄。


    朱允炆在宮中聽到外麵的嘈雜聲,知道大勢已去,絕望地閉上了雙眼,口中喃喃道:“朕終究還是沒能守住這江山啊……”


    朱棣騎著高頭大馬,緩緩踏入金陵城,他本以為要經過一番苦戰才能拿下這京師,沒想到穀王朱橞和李景隆竟會打開金川門迎接自己入城。望著這座繁華的都城,朱棣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迴想自己一路走來,從百般隱忍、裝瘋賣傻,到艱難起兵靖難,屢次南下征戰,曆經無數艱難險阻,這場曆時數年的靖難之役,終於以他的勝利畫上了句號。隻是,這勝利的背後,是無數生靈塗炭,是大明江山的一次劇烈動蕩,而此後的大明,又將在他的統治下,開啟怎樣的篇章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