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夾河之戰(下)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 作者:庚午199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雙方明鏡手柄之後,朱棣和眾將在大營中商討破敵之策,經過一天的激戰,眾人都十分疲憊,丘福有些擔憂的說道,“今日突襲南軍後方戰國頗豐,但盛庸定會有所防備,想要出奇製勝,怕是難了......”
朱高煦一臉豪氣幹雲嗎,“父王騎兵靖難以來,那一場仗不是敵眾我寡?但還不都是英男而上,以少勝多,如今之勢,哪怕是死戰嗎,隻要能擊敗盛庸,我燕軍也有時機恢複,卷土重來!”
朱棣婷兒兒子的話讚許的看了朱高煦一眼,隨後開口說道,“高煦所言不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擊敗盛庸這二十萬大軍,今日一戰,孤擔心盛庸會在夜裏高出什麽動作,古準備率領幾個親兵到南軍附近露宿,親自觀察南軍動向,南軍礙於旨意也拿孤無可奈何。”
經過白天朱棣親自掠陣一事,眾將也不再擔心,都沒有反對,朱棣見狀便繼續開口,“明日交戰,把那些手榴彈都拿出來,將軍中擅使之人單獨編隊,尋找時機用手榴彈給南軍來個措手不及,或可撕開缺口,贏得戰機。”
眾將聞言紛紛領命,隨著眾人離去,朱棣則帶上自己的親兵,向南軍的大營靠近。
當夜,月色黯淡,天空中隻有寥寥幾顆星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朱棣雖然一身的疲憊,但眼神卻異常明亮。他率領著十餘人在盛庸營地附近找了個地方露宿,周圍一片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蟲鳴聲。
見南軍大營沒有什麽動作,朱棣便靠在一棵樹上便閉目養神,腦海中卻還在迴想著白天那激烈的戰鬥,思索著明日該如何應對。身邊的親兵絲毫不敢大意,警惕地留意著周圍的動靜。
盛庸在收兵之後,也並未放鬆警惕,為了防止燕軍夜襲,他派出了多支巡邏隊伍在營地周邊巡查。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一支南軍巡邏隊意外地發現了朱棣等人的蹤跡。巡邏隊的隊長心中大喜,這可是立下大功的好機會啊,要是能生擒燕王,那可就是奇功一件。
他趕忙派人迴營稟報,盛庸得知這個消息後,也是又驚又喜,他迅速調集兵力,悄悄地將朱棣等人包圍了起來。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下的時候,朱棣被紀綱的聲音叫醒,“燕王,我們被南軍圍住了!”
朱棣剛一睜眼,便發現四周全是南軍的身影,他們個個手持兵器,虎視眈眈地望著自己。身邊的將士們也都緊張起來,紛紛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準備拚死一戰。
朱棣心裏一驚便很很快冷靜了下來,他心中一動,又想到了那道禁殺之旨。隻見他從容地站起身來,引馬鳴角,那清脆的角聲在寂靜的清晨格外響亮,就仿佛對這些南軍士兵的無情嘲笑。
隨後,朱棣便身騎戰馬,朝著南軍的包圍圈行去,眼神中透著一股無畏的氣勢。 南軍的將士們麵麵相覷,他們雖然將朱棣等人圍得水泄不通,可真要是動起手來想要將燕王生擒,也不是那麽容易。燕王常年帶兵,一身戰力自是不俗,這位可不是什麽手無縛雞之力的額閑散王爺,萬一燕王拚死抵抗,一旦失了手,不僅大功沒了,可能還要搭上性命。
畢竟建文帝那道旨意就像一道緊箍咒,牢牢地束縛著他們,誰也不想因為一時衝動而丟了性命。就這樣,朱棣如同閑庭信步一般,帶著幾名將士穿過敵軍的包圍圈,揚長而去,留下一群愕然的南軍將士站在原地,呆呆地望著他遠去的背影。
朱棣迴到營中,眾將看到他平安歸來,都鬆了一口氣。朱棣看著大家,大聲鼓勵道:“兩軍相當,將勇者勝!昨日之戰,雖有波折,可咱們燕軍的氣勢不能丟。今日,咱們定要與那盛庸再決高下,打出咱們燕軍的威風來!”
眾將被朱棣的話語激勵,紛紛高唿:“願隨王爺死戰,定要大破南軍!”一時間,燕軍的士氣又重新高漲起來,營帳中充滿了激昂的鬥誌。
河 就在這士氣高昂的氛圍中,燕軍和盛庸軍再次擺開陣勢,準備決戰。燕軍位於東北方向,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眼神中透著視死如歸的決然;盛庸軍則在西南方向,同樣嚴陣以待,他們雖昨日經曆了一番苦戰,可也並未退縮,決心要守住陣地,擊退燕軍。
隨著一聲號角響起,新一輪的戰鬥正式打響。燕軍左右衝擊,如兩把銳利的尖刀,直插向盛庸軍的防線。朱能一馬當先,揮舞著大刀,所到之處,南軍將士紛紛避讓。燕軍的騎兵們更是借著馬的衝力,一次次地衝擊著敵軍,試圖撕開一道口子。
而盛庸則堅守陣地,指揮著將士們有條不紊地應對著燕軍的攻擊。他深知燕軍的攻勢雖猛,可隻要穩住陣腳,憑借己方的陣勢、兵力和火器的優勢,未必不能取勝。南軍的火槍強弩不斷地發射,一時間,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兵器撞擊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
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戰鬥陷入了膠著狀態。這一打,便是三四個時辰過去了,戰場上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鮮血染紅了大地,仿佛給這片土地披上了一件慘烈的紅袍。
就在這時,突然之間,天空中風雲突變,一陣強烈的東北風唿嘯而來,那風勢極為兇猛,卷起地上的塵埃,瞬間便遮天蔽日。
南軍正處在下風處,被這風沙吹得根本沒法睜眼,更別說作戰了。手中的火槍強弩也失去了準頭,整個隊伍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燕軍這邊卻是大喜過望,朱棣見狀,振臂高唿:“此乃天助我也!將士們,隨本王乘風殺敵!”
燕軍將士們聽令,紛紛借著風勢,大唿著衝向敵軍,那些裝備手榴彈的士卒也趁此天賜良機將手榴彈點燃扔出,南軍本就因為視線不清而陣腳打亂,被手榴彈這一炸,很快就漏出一個缺口。
朱棣見此立即指揮將士從左右翼橫擊之,燕軍如虎入羊群一般,將南軍的陣勢衝得七零八落。 盛庸聽到接連不斷地爆炸聲信心中雖然驚訝於燕軍不知何時有了如此威力的的火器,但也隻能壓下下地的慌亂在風沙中奮力唿喊,試圖穩住軍心,可在這如潮水般的燕軍攻擊下,一切都是徒勞。
南軍開始潰敗,士兵們紛紛四散而逃,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這一場大敗,讓盛庸損失了數萬人,他看著眼前兵敗如山倒的景象,心中滿是悲涼,卻也無可奈何,隻能盡量收攏殘兵敗將,帶著殘部退迴德州。
而另一邊,吳傑、平安收到消息後本打算引兵準備會合盛庸,可還沒等趕到,半路便聽聞盛庸已敗,他們深知此時若再貿然前往,到時燕軍以逸待勞,也隻能是自投羅網,於是果斷退迴真定。
夾河之戰以燕軍的勝利而告終。京瓷驛站,重新確立了燕軍的優勢,讓燕軍的威名更加遠揚,也讓建文朝廷陷入了更深的危機之中。
夾河之戰的敗訊傳迴京城,建文帝朱允炆聽聞後,如遭雷擊,呆坐在龍椅上,半晌說不出話來。他怎麽也沒想到,盛庸竟然會敗得如此之慘,原本寄予厚望的防線就這麽被燕軍輕易突破了。
齊泰、黃子澄等大臣也是滿臉憂色,他們深知這場敗仗意味著什麽,朝廷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優勢,如今又蕩然無存了,而且燕軍接下來必定會更加勢不可擋,形勢對朝廷越發不利了。而陛下為了緩和局麵,一定又會從他們二人下手來延緩燕王南下。
朱允炆緩過神來後,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看著下方的大臣們,心中滿是憤怒和無奈。在一番思索之後,他決定再次做出妥協,以平息眾怒,也希望能借此穩住局勢。 於是,在建文二年閏三月初四這一日,朱允炆下詔,再次罷免了齊泰、黃子澄二人的官職,將他們謫出京城。可實際上,朱允炆心中還是對這二人抱有一絲期望,暗中令他們前往各地募兵,希望他們能在幕後為朝廷繼續出一份力,以圖將來能夠再次對抗燕軍。
齊泰、黃子澄接到旨意後,心中雖有萬般不舍,可也隻能遵旨行事。他們深知此次離開京城,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若不能盡快募得足夠的兵力,那朝廷可就真的無兵可用、危在旦夕了。
而在燕軍這邊,勝利的喜悅彌漫在整個軍營之中。將士們歡唿雀躍,慶祝著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朱棣站在營帳前,望著歡唿的將士們,臉上卻沒有太多的笑容,他知道,擊敗盛庸隻是掃除了自己南下路上的一大障礙,若要南下真正再無後顧之憂,就還有另一場硬仗要打。
朱高煦一臉豪氣幹雲嗎,“父王騎兵靖難以來,那一場仗不是敵眾我寡?但還不都是英男而上,以少勝多,如今之勢,哪怕是死戰嗎,隻要能擊敗盛庸,我燕軍也有時機恢複,卷土重來!”
朱棣婷兒兒子的話讚許的看了朱高煦一眼,隨後開口說道,“高煦所言不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擊敗盛庸這二十萬大軍,今日一戰,孤擔心盛庸會在夜裏高出什麽動作,古準備率領幾個親兵到南軍附近露宿,親自觀察南軍動向,南軍礙於旨意也拿孤無可奈何。”
經過白天朱棣親自掠陣一事,眾將也不再擔心,都沒有反對,朱棣見狀便繼續開口,“明日交戰,把那些手榴彈都拿出來,將軍中擅使之人單獨編隊,尋找時機用手榴彈給南軍來個措手不及,或可撕開缺口,贏得戰機。”
眾將聞言紛紛領命,隨著眾人離去,朱棣則帶上自己的親兵,向南軍的大營靠近。
當夜,月色黯淡,天空中隻有寥寥幾顆星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朱棣雖然一身的疲憊,但眼神卻異常明亮。他率領著十餘人在盛庸營地附近找了個地方露宿,周圍一片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蟲鳴聲。
見南軍大營沒有什麽動作,朱棣便靠在一棵樹上便閉目養神,腦海中卻還在迴想著白天那激烈的戰鬥,思索著明日該如何應對。身邊的親兵絲毫不敢大意,警惕地留意著周圍的動靜。
盛庸在收兵之後,也並未放鬆警惕,為了防止燕軍夜襲,他派出了多支巡邏隊伍在營地周邊巡查。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一支南軍巡邏隊意外地發現了朱棣等人的蹤跡。巡邏隊的隊長心中大喜,這可是立下大功的好機會啊,要是能生擒燕王,那可就是奇功一件。
他趕忙派人迴營稟報,盛庸得知這個消息後,也是又驚又喜,他迅速調集兵力,悄悄地將朱棣等人包圍了起來。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下的時候,朱棣被紀綱的聲音叫醒,“燕王,我們被南軍圍住了!”
朱棣剛一睜眼,便發現四周全是南軍的身影,他們個個手持兵器,虎視眈眈地望著自己。身邊的將士們也都緊張起來,紛紛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準備拚死一戰。
朱棣心裏一驚便很很快冷靜了下來,他心中一動,又想到了那道禁殺之旨。隻見他從容地站起身來,引馬鳴角,那清脆的角聲在寂靜的清晨格外響亮,就仿佛對這些南軍士兵的無情嘲笑。
隨後,朱棣便身騎戰馬,朝著南軍的包圍圈行去,眼神中透著一股無畏的氣勢。 南軍的將士們麵麵相覷,他們雖然將朱棣等人圍得水泄不通,可真要是動起手來想要將燕王生擒,也不是那麽容易。燕王常年帶兵,一身戰力自是不俗,這位可不是什麽手無縛雞之力的額閑散王爺,萬一燕王拚死抵抗,一旦失了手,不僅大功沒了,可能還要搭上性命。
畢竟建文帝那道旨意就像一道緊箍咒,牢牢地束縛著他們,誰也不想因為一時衝動而丟了性命。就這樣,朱棣如同閑庭信步一般,帶著幾名將士穿過敵軍的包圍圈,揚長而去,留下一群愕然的南軍將士站在原地,呆呆地望著他遠去的背影。
朱棣迴到營中,眾將看到他平安歸來,都鬆了一口氣。朱棣看著大家,大聲鼓勵道:“兩軍相當,將勇者勝!昨日之戰,雖有波折,可咱們燕軍的氣勢不能丟。今日,咱們定要與那盛庸再決高下,打出咱們燕軍的威風來!”
眾將被朱棣的話語激勵,紛紛高唿:“願隨王爺死戰,定要大破南軍!”一時間,燕軍的士氣又重新高漲起來,營帳中充滿了激昂的鬥誌。
河 就在這士氣高昂的氛圍中,燕軍和盛庸軍再次擺開陣勢,準備決戰。燕軍位於東北方向,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眼神中透著視死如歸的決然;盛庸軍則在西南方向,同樣嚴陣以待,他們雖昨日經曆了一番苦戰,可也並未退縮,決心要守住陣地,擊退燕軍。
隨著一聲號角響起,新一輪的戰鬥正式打響。燕軍左右衝擊,如兩把銳利的尖刀,直插向盛庸軍的防線。朱能一馬當先,揮舞著大刀,所到之處,南軍將士紛紛避讓。燕軍的騎兵們更是借著馬的衝力,一次次地衝擊著敵軍,試圖撕開一道口子。
而盛庸則堅守陣地,指揮著將士們有條不紊地應對著燕軍的攻擊。他深知燕軍的攻勢雖猛,可隻要穩住陣腳,憑借己方的陣勢、兵力和火器的優勢,未必不能取勝。南軍的火槍強弩不斷地發射,一時間,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兵器撞擊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
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戰鬥陷入了膠著狀態。這一打,便是三四個時辰過去了,戰場上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鮮血染紅了大地,仿佛給這片土地披上了一件慘烈的紅袍。
就在這時,突然之間,天空中風雲突變,一陣強烈的東北風唿嘯而來,那風勢極為兇猛,卷起地上的塵埃,瞬間便遮天蔽日。
南軍正處在下風處,被這風沙吹得根本沒法睜眼,更別說作戰了。手中的火槍強弩也失去了準頭,整個隊伍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燕軍這邊卻是大喜過望,朱棣見狀,振臂高唿:“此乃天助我也!將士們,隨本王乘風殺敵!”
燕軍將士們聽令,紛紛借著風勢,大唿著衝向敵軍,那些裝備手榴彈的士卒也趁此天賜良機將手榴彈點燃扔出,南軍本就因為視線不清而陣腳打亂,被手榴彈這一炸,很快就漏出一個缺口。
朱棣見此立即指揮將士從左右翼橫擊之,燕軍如虎入羊群一般,將南軍的陣勢衝得七零八落。 盛庸聽到接連不斷地爆炸聲信心中雖然驚訝於燕軍不知何時有了如此威力的的火器,但也隻能壓下下地的慌亂在風沙中奮力唿喊,試圖穩住軍心,可在這如潮水般的燕軍攻擊下,一切都是徒勞。
南軍開始潰敗,士兵們紛紛四散而逃,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這一場大敗,讓盛庸損失了數萬人,他看著眼前兵敗如山倒的景象,心中滿是悲涼,卻也無可奈何,隻能盡量收攏殘兵敗將,帶著殘部退迴德州。
而另一邊,吳傑、平安收到消息後本打算引兵準備會合盛庸,可還沒等趕到,半路便聽聞盛庸已敗,他們深知此時若再貿然前往,到時燕軍以逸待勞,也隻能是自投羅網,於是果斷退迴真定。
夾河之戰以燕軍的勝利而告終。京瓷驛站,重新確立了燕軍的優勢,讓燕軍的威名更加遠揚,也讓建文朝廷陷入了更深的危機之中。
夾河之戰的敗訊傳迴京城,建文帝朱允炆聽聞後,如遭雷擊,呆坐在龍椅上,半晌說不出話來。他怎麽也沒想到,盛庸竟然會敗得如此之慘,原本寄予厚望的防線就這麽被燕軍輕易突破了。
齊泰、黃子澄等大臣也是滿臉憂色,他們深知這場敗仗意味著什麽,朝廷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優勢,如今又蕩然無存了,而且燕軍接下來必定會更加勢不可擋,形勢對朝廷越發不利了。而陛下為了緩和局麵,一定又會從他們二人下手來延緩燕王南下。
朱允炆緩過神來後,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看著下方的大臣們,心中滿是憤怒和無奈。在一番思索之後,他決定再次做出妥協,以平息眾怒,也希望能借此穩住局勢。 於是,在建文二年閏三月初四這一日,朱允炆下詔,再次罷免了齊泰、黃子澄二人的官職,將他們謫出京城。可實際上,朱允炆心中還是對這二人抱有一絲期望,暗中令他們前往各地募兵,希望他們能在幕後為朝廷繼續出一份力,以圖將來能夠再次對抗燕軍。
齊泰、黃子澄接到旨意後,心中雖有萬般不舍,可也隻能遵旨行事。他們深知此次離開京城,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若不能盡快募得足夠的兵力,那朝廷可就真的無兵可用、危在旦夕了。
而在燕軍這邊,勝利的喜悅彌漫在整個軍營之中。將士們歡唿雀躍,慶祝著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朱棣站在營帳前,望著歡唿的將士們,臉上卻沒有太多的笑容,他知道,擊敗盛庸隻是掃除了自己南下路上的一大障礙,若要南下真正再無後顧之憂,就還有另一場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