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家宴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 作者:庚午199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春迴大地,王玨平日在家教導二狗讀書識字和小學數學,隔三差五的去慶壽寺拜見師父,聊聊時局,王府工坊那邊有需要就去幫忙處處主意給給建議。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百姓們戶外活動也頻繁起來,尤其是當王府放出告示招募工人,而且特別注明優先招收在守北平時因受傷落下傷殘的百姓、城中孤兒和燕軍老兵進入工坊做工後,城裏百姓在紛紛驚詫於王府竟然在靖難之際設立了工坊,更是對世子照拂北平百姓和燕軍老兵的舉動讚譽有加。這個時代可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童工的說法,工坊給他們提供的工作都不需要出多大的力,而且供吃住,總比他們在外淪為乞丐或者餓死要好上許多。其中一些有天賦的還能被挑選出來著重培養,以後便可以改變命運。
王妃徐氏的身體也逐漸恢複,趁著自己和家人都在北平,朱棣專門舉辦了一次家宴來慶祝王妃康複,歡宴之後朱棣抱著朱瞻基,耐心的逗弄著這個十分得自己喜愛的長孫,徐氏看著盡享天倫之樂的丈夫滿眼幸福,目光掃過家人,視線停留在長子朱高熾身上,對於這個行事性格更像自己又體弱多病的長子,她難免給予了更多的關心。
“這段時間高熾可是清瘦了一些,你父王如今靖難,你身為世子,助你父王穩固後方守住基業也是在所難免,雖是府諸事繁雜但高熾你也該好生照顧自己才是,娘今日見你都不曾吃什麽東西,可是身體有恙?需不需要叫人來看看?”
朱高熾正盯著滿桌的酒菜極力克製自己的欲望,聽到母親的話不禁麵色一苦,正要開口迴答,卻聽到自己妻子張氏忍不住的笑出了聲,頓時滿臉不悅的瞪過去。
張氏也自覺有些失禮,急忙起身向公婆行禮,“父親母親恕罪,兒媳有些失禮了。”
朱棣忙著逗弄孫子沒有理會張氏,徐氏麵色和藹的開口,“本就是家宴,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頓飯聊聊天,哪兒來的那麽多禮數規矩。你不用如此拘禮,為娘的倒是想問問你何故發笑?難道是高熾食欲不振另有隱情?”
徐氏見張氏如此便已知道自己長子的身體應該無礙,她這兒媳一向溫婉得體、恪守婦道,她都忍不住發笑,肯定是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原因讓自己的兒子麵對這些美食無法下口。
張氏麵帶笑容,“兒媳多謝母親寬宏,母親應該知道王玨這人,他聽說世子身體不好,不知從哪看到的東西便猜測世子如此下去很可能會染上消渴症,於是上次議事後就說了一大通勸說世子減重調理身體,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控製世子的飲食起居,那些甜的鹹的還有油炸的和葷腥的都不讓吃,今日他神態不好,主要是看這一桌子美食都是王玨不讓他吃的,他是心裏難受,嘴饞作祟罷了。”
朱高熾也忍不住跟著徐氏吐苦水,“是啊母親,兒子現在每日都要堅持走上好幾裏路,而且三餐大多隻能吃些清淡的素菜,主食也隻能吃蜀黍,這日子過得簡直和道衍大師一般......”
徐妙雲麵露擔憂,“尋常人調理傷身體都是開些滋補或去寒熱之藥,高熾你本就腿腳不便,如今每日行走再如此飲食,身體哪能吃得消?你也是豬油蒙了心,怎麽就偏信王玨那一家之言?那王玨我也曾聽聞,雖頗有巧思,還是道衍座下弟子,可畢竟不是醫者又年紀輕輕,你若要調理身體,找道衍或者找太醫要些法子便是,何必如此苛待自己。”
朱高熾笑道,“母親放心,這王玨在醫道其實頗有見解,他弄出的傷口縫合和消毒之法可是救了我燕軍許多將士性命,那套細菌之所雖然兒子聞所未聞,但光看著傷兵的恢複效果便也能想到應該不是妄言。如今他還成了道衍大師的門下弟子,這法子和食譜兒子自然也是請道衍大師和府內太醫看過的。況且兒子既然答應了他按他之法嚐試一月,那便要說到做到。起初幾天兒子確實極不適應,不僅渾身酸疼而且餐餐清淡著實讓兒子饑餓難耐,可一段時日之後,也不知道是兒子適應了還是王玨的方法確實有效,兒子不僅這體重降了一些,每日行走之後也不渾身酸疼了,就連平日裏處理政務也覺得更精神了些。”
徐氏見狀便笑著點點頭不再擔心,朱棣剛把玩困了的朱瞻基哄睡,把孫子抱到床上躺好便開口道,“如此便好,身為燕王之子,為父和你兩個弟弟都能上陣殺敵,隻有你體弱多病身體肥胖,這王玨是個有才學的,好生培養一番,以後可堪大用,既然他有辦法,你也感覺到了效果,那便按他的法子好好調理,你雖然不擅帶兵打仗,但總歸也要有個好身體幫為父打理好基業。”
朱高熾對這個父親寺又敬又怕,見父親提點自己,急忙起身,“孩兒多謝父王關心,今後一定會好生調理身體,輔佐父王成就大業。”
朱高煦和朱高燧見大哥身體往好的方向發展,也跟著高興,朱高煦笑道,“若是大哥能調理好身體,可真是好事一件。”
朱高煦又眼神深邃的打量了一圈大哥,心中暗想,“這王玨倒真是個奇人,雖然所學頗雜,但是卻都很務實有效。隻是他與大哥走的太親近了些,看來我也得好好拉攏一番,讓他為我所用。”
朱棣和王妃徐氏感情甚篤,三個兒子乃是一母同胞,均是徐氏嫡出,可畢竟出身帝王家,兄弟幾個誰能沒有點兒自己的小心思?尤其是老大朱高熾這個身體總讓老二免不了想的多了一些,可即使朱高煦總是時不時暗中搞點手段動搖朱高熾燕王世子的地位,但總體上兄弟三人如今的感情還算得上挺好的,人有的時候就是這麽矛盾,眼見著朱高熾身體有好轉,朱高煦是真的高興,但心裏也難免泛起一些異樣的情緒。
徐氏見朱棣坐迴到自己身邊,便開口詢問其當下的形勢,“王爺,李景隆那邊可有迴信?”
徐氏作為大名鼎鼎“女夫子”一直都積極的參與朱棣的各項決策,從來都沒有什麽後宮不得幹政這一說,朱棣對這個滿腹經綸的妻子雖然算不上言聽計從,但也是十分欽佩,遇事也樂於與妻子討論,二人本屬於政治聯姻,但難得的是夫妻間的感情也很恩愛和睦。
朱棣聽到妻子問起李景隆嗤笑一聲,“他能怎麽迴信,若是咱們寫信要求懲治齊泰黃子澄,朝廷或許會假意懲處二人安撫我以做緩兵之計,可若是要朝廷交出二人由我處置,小皇帝那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給他一個月的時間,也不過是給我們起兵靖難正名罷了,估計這家夥現在正抽調兵力準備應對我率軍南下呢!”
徐氏麵帶擔憂的看著丈夫,“王爺你親自上陣帶兵征戰萬萬不可大意,那李景隆雖然誌大才疏,但朝中也不乏一些能征善戰的武將,一定要保證安全!”
徐氏又把目光轉向朱高煦,“高煦你隨父出征,一定要保護好你父王,也不要讓自己身陷險境。”
朱高煦麵色豪邁,“母妃放心,兒子一定會保護好父王,南軍大多沒有什麽戰力,不是我燕軍鐵騎的對手,能傷到我們父子的估計還沒出生呢!”
徐妙雲麵色嚴肅,“戰場之事,生死拚殺,絲毫大意不得,更是不可輕敵,須知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況南軍兵馬遠超我燕軍。”
朱高熾見母親不悅,急忙低頭認錯受教,“母親教訓的是,兒子記下了。”
徐氏又看向朱高燧,“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你大哥如今據守後方穩固大局,你二哥也要隨你父王出征,你也要多多努力不可懈怠,爭取早日幫上你父王和兄長。”
作為朱棣深受寵愛的小兒子,朱高燧看著母親點點頭,“母親教訓的是,孩,孩兒定會加倍努力,力爭早日隨父王二哥一起上陣殺敵。”
朱棣哈哈大笑,“我們一家同心,又有如此賢孫,何愁大事不成?王妃您放心便是,安心在府中好生調養好身體,等著本王大勝歸來!”
徐氏見夫君有如此信心,心裏也是振奮,“那妾身就在王府恭候王爺得勝而迴!”
轉頭看向朱高熾,徐氏笑著開口,“那王玨也是個奇人,此前他獻上肥皂時娘便想見上一見,隻是這身體有恙耽擱了,高熾你若是哪天得了空閑,就把道衍和王玨叫上,帶來給娘見見!”
朱高熾急忙行禮,“母妃身體剛好,還是先把身子養好,等母妃完全恢複了,兒子就帶王玨過來給您見見,那小子心思機敏,母妃一定會喜歡!”
徐氏笑著點了點頭,“你助你父王據守後方,不僅要保護境內安穩,也要鼓勵民生善待百姓,保證你父王大軍的糧草輜重供給,當然也要注意發掘培養像王玨這樣的可造之材。遇到難事可多與道衍請教,娘也能幫你想想辦法。工坊招收城內傷殘百姓和燕軍老兵餓主意不錯,另外高熾你們也要記得善待那些在北平時祝我們守城,幫忙製硝石和提供材料的婦孺,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朱高熾和妻子急忙行禮,“兒子多謝母親教導!”
其實朱高熾心裏一直打算不再麻煩母親徐氏了,他總覺得這次母妃抱恙就是因為此前守北平時操心勞力太多,再加上整日擔驚受怕又趕上了季節變化。如今前有父王和二弟帶兵征戰,後有道衍和一眾屬臣幫忙,王玨時不時還能弄出點兒新奇點子幫助自己,朱高熾就舍不得讓母親操勞了。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百姓們戶外活動也頻繁起來,尤其是當王府放出告示招募工人,而且特別注明優先招收在守北平時因受傷落下傷殘的百姓、城中孤兒和燕軍老兵進入工坊做工後,城裏百姓在紛紛驚詫於王府竟然在靖難之際設立了工坊,更是對世子照拂北平百姓和燕軍老兵的舉動讚譽有加。這個時代可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童工的說法,工坊給他們提供的工作都不需要出多大的力,而且供吃住,總比他們在外淪為乞丐或者餓死要好上許多。其中一些有天賦的還能被挑選出來著重培養,以後便可以改變命運。
王妃徐氏的身體也逐漸恢複,趁著自己和家人都在北平,朱棣專門舉辦了一次家宴來慶祝王妃康複,歡宴之後朱棣抱著朱瞻基,耐心的逗弄著這個十分得自己喜愛的長孫,徐氏看著盡享天倫之樂的丈夫滿眼幸福,目光掃過家人,視線停留在長子朱高熾身上,對於這個行事性格更像自己又體弱多病的長子,她難免給予了更多的關心。
“這段時間高熾可是清瘦了一些,你父王如今靖難,你身為世子,助你父王穩固後方守住基業也是在所難免,雖是府諸事繁雜但高熾你也該好生照顧自己才是,娘今日見你都不曾吃什麽東西,可是身體有恙?需不需要叫人來看看?”
朱高熾正盯著滿桌的酒菜極力克製自己的欲望,聽到母親的話不禁麵色一苦,正要開口迴答,卻聽到自己妻子張氏忍不住的笑出了聲,頓時滿臉不悅的瞪過去。
張氏也自覺有些失禮,急忙起身向公婆行禮,“父親母親恕罪,兒媳有些失禮了。”
朱棣忙著逗弄孫子沒有理會張氏,徐氏麵色和藹的開口,“本就是家宴,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頓飯聊聊天,哪兒來的那麽多禮數規矩。你不用如此拘禮,為娘的倒是想問問你何故發笑?難道是高熾食欲不振另有隱情?”
徐氏見張氏如此便已知道自己長子的身體應該無礙,她這兒媳一向溫婉得體、恪守婦道,她都忍不住發笑,肯定是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原因讓自己的兒子麵對這些美食無法下口。
張氏麵帶笑容,“兒媳多謝母親寬宏,母親應該知道王玨這人,他聽說世子身體不好,不知從哪看到的東西便猜測世子如此下去很可能會染上消渴症,於是上次議事後就說了一大通勸說世子減重調理身體,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控製世子的飲食起居,那些甜的鹹的還有油炸的和葷腥的都不讓吃,今日他神態不好,主要是看這一桌子美食都是王玨不讓他吃的,他是心裏難受,嘴饞作祟罷了。”
朱高熾也忍不住跟著徐氏吐苦水,“是啊母親,兒子現在每日都要堅持走上好幾裏路,而且三餐大多隻能吃些清淡的素菜,主食也隻能吃蜀黍,這日子過得簡直和道衍大師一般......”
徐妙雲麵露擔憂,“尋常人調理傷身體都是開些滋補或去寒熱之藥,高熾你本就腿腳不便,如今每日行走再如此飲食,身體哪能吃得消?你也是豬油蒙了心,怎麽就偏信王玨那一家之言?那王玨我也曾聽聞,雖頗有巧思,還是道衍座下弟子,可畢竟不是醫者又年紀輕輕,你若要調理身體,找道衍或者找太醫要些法子便是,何必如此苛待自己。”
朱高熾笑道,“母親放心,這王玨在醫道其實頗有見解,他弄出的傷口縫合和消毒之法可是救了我燕軍許多將士性命,那套細菌之所雖然兒子聞所未聞,但光看著傷兵的恢複效果便也能想到應該不是妄言。如今他還成了道衍大師的門下弟子,這法子和食譜兒子自然也是請道衍大師和府內太醫看過的。況且兒子既然答應了他按他之法嚐試一月,那便要說到做到。起初幾天兒子確實極不適應,不僅渾身酸疼而且餐餐清淡著實讓兒子饑餓難耐,可一段時日之後,也不知道是兒子適應了還是王玨的方法確實有效,兒子不僅這體重降了一些,每日行走之後也不渾身酸疼了,就連平日裏處理政務也覺得更精神了些。”
徐氏見狀便笑著點點頭不再擔心,朱棣剛把玩困了的朱瞻基哄睡,把孫子抱到床上躺好便開口道,“如此便好,身為燕王之子,為父和你兩個弟弟都能上陣殺敵,隻有你體弱多病身體肥胖,這王玨是個有才學的,好生培養一番,以後可堪大用,既然他有辦法,你也感覺到了效果,那便按他的法子好好調理,你雖然不擅帶兵打仗,但總歸也要有個好身體幫為父打理好基業。”
朱高熾對這個父親寺又敬又怕,見父親提點自己,急忙起身,“孩兒多謝父王關心,今後一定會好生調理身體,輔佐父王成就大業。”
朱高煦和朱高燧見大哥身體往好的方向發展,也跟著高興,朱高煦笑道,“若是大哥能調理好身體,可真是好事一件。”
朱高煦又眼神深邃的打量了一圈大哥,心中暗想,“這王玨倒真是個奇人,雖然所學頗雜,但是卻都很務實有效。隻是他與大哥走的太親近了些,看來我也得好好拉攏一番,讓他為我所用。”
朱棣和王妃徐氏感情甚篤,三個兒子乃是一母同胞,均是徐氏嫡出,可畢竟出身帝王家,兄弟幾個誰能沒有點兒自己的小心思?尤其是老大朱高熾這個身體總讓老二免不了想的多了一些,可即使朱高煦總是時不時暗中搞點手段動搖朱高熾燕王世子的地位,但總體上兄弟三人如今的感情還算得上挺好的,人有的時候就是這麽矛盾,眼見著朱高熾身體有好轉,朱高煦是真的高興,但心裏也難免泛起一些異樣的情緒。
徐氏見朱棣坐迴到自己身邊,便開口詢問其當下的形勢,“王爺,李景隆那邊可有迴信?”
徐氏作為大名鼎鼎“女夫子”一直都積極的參與朱棣的各項決策,從來都沒有什麽後宮不得幹政這一說,朱棣對這個滿腹經綸的妻子雖然算不上言聽計從,但也是十分欽佩,遇事也樂於與妻子討論,二人本屬於政治聯姻,但難得的是夫妻間的感情也很恩愛和睦。
朱棣聽到妻子問起李景隆嗤笑一聲,“他能怎麽迴信,若是咱們寫信要求懲治齊泰黃子澄,朝廷或許會假意懲處二人安撫我以做緩兵之計,可若是要朝廷交出二人由我處置,小皇帝那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給他一個月的時間,也不過是給我們起兵靖難正名罷了,估計這家夥現在正抽調兵力準備應對我率軍南下呢!”
徐氏麵帶擔憂的看著丈夫,“王爺你親自上陣帶兵征戰萬萬不可大意,那李景隆雖然誌大才疏,但朝中也不乏一些能征善戰的武將,一定要保證安全!”
徐氏又把目光轉向朱高煦,“高煦你隨父出征,一定要保護好你父王,也不要讓自己身陷險境。”
朱高煦麵色豪邁,“母妃放心,兒子一定會保護好父王,南軍大多沒有什麽戰力,不是我燕軍鐵騎的對手,能傷到我們父子的估計還沒出生呢!”
徐妙雲麵色嚴肅,“戰場之事,生死拚殺,絲毫大意不得,更是不可輕敵,須知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況南軍兵馬遠超我燕軍。”
朱高熾見母親不悅,急忙低頭認錯受教,“母親教訓的是,兒子記下了。”
徐氏又看向朱高燧,“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你大哥如今據守後方穩固大局,你二哥也要隨你父王出征,你也要多多努力不可懈怠,爭取早日幫上你父王和兄長。”
作為朱棣深受寵愛的小兒子,朱高燧看著母親點點頭,“母親教訓的是,孩,孩兒定會加倍努力,力爭早日隨父王二哥一起上陣殺敵。”
朱棣哈哈大笑,“我們一家同心,又有如此賢孫,何愁大事不成?王妃您放心便是,安心在府中好生調養好身體,等著本王大勝歸來!”
徐氏見夫君有如此信心,心裏也是振奮,“那妾身就在王府恭候王爺得勝而迴!”
轉頭看向朱高熾,徐氏笑著開口,“那王玨也是個奇人,此前他獻上肥皂時娘便想見上一見,隻是這身體有恙耽擱了,高熾你若是哪天得了空閑,就把道衍和王玨叫上,帶來給娘見見!”
朱高熾急忙行禮,“母妃身體剛好,還是先把身子養好,等母妃完全恢複了,兒子就帶王玨過來給您見見,那小子心思機敏,母妃一定會喜歡!”
徐氏笑著點了點頭,“你助你父王據守後方,不僅要保護境內安穩,也要鼓勵民生善待百姓,保證你父王大軍的糧草輜重供給,當然也要注意發掘培養像王玨這樣的可造之材。遇到難事可多與道衍請教,娘也能幫你想想辦法。工坊招收城內傷殘百姓和燕軍老兵餓主意不錯,另外高熾你們也要記得善待那些在北平時祝我們守城,幫忙製硝石和提供材料的婦孺,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朱高熾和妻子急忙行禮,“兒子多謝母親教導!”
其實朱高熾心裏一直打算不再麻煩母親徐氏了,他總覺得這次母妃抱恙就是因為此前守北平時操心勞力太多,再加上整日擔驚受怕又趕上了季節變化。如今前有父王和二弟帶兵征戰,後有道衍和一眾屬臣幫忙,王玨時不時還能弄出點兒新奇點子幫助自己,朱高熾就舍不得讓母親操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