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這段日子可謂是忙得焦頭爛額。
旁的暫且不提,單單一個柳願,哦不現在應該喚一聲柳姨娘了,就足夠讓她喝一壺了。
柳姨娘不僅容貌美豔性格柔順,而且有了身孕也不霸著國公爺,反而勸他要雨露均沾,這讓沈國公很是受用。
在她這裏,沈國公才找迴了身為夫主的尊嚴。
於是他不僅一連幾日宿在柳姨娘的房裏陪她待著,還去了其他幾房姨娘和通房的屋裏轉轉,這一晃大半個月過去了,徐氏愣是沒排上號。
這在從前,可是從未有過的事。
也怪不得徐氏著急。
反觀沈珍倒是樂得清閑,還能得空去山上的普隱寺轉轉,看看了空大師。
「到了姑娘。」
春桃掀起馬車的簾子。
沈珍扶著她的手下了馬車,注意到旁邊那輛低調而又不失奢華的馬車,眯起了雙眼。
普隱寺隻是一座小寺,不似白馬寺那般名氣大,加上通往寺廟的唯一山路偏僻難行,因此鮮少有人往來,更別提會有什麽達官貴人特意來往此處。
「姑娘。」
春桃見她出神,便輕輕喚了一聲。
「嗯。」
沈珍迴過神,轉動著腕間的佛珠:「走吧。」
遙遙數米外,了空大師似乎正與某人說著話。
待走近了,沈珍才發現原來是個熟人。
「阿彌陀佛。」
了空大師念了句佛號:「施主,你想見的人來了。」
蕭玠麵露驚訝,雙手合十迴了個禮,心中對他更為尊敬:「多謝大師。」
沈珍自然也聽到了他們說的話,朝著定王盈盈一拜:「見過定王殿下。」
「不必多禮。」
「聽師傅的意思,殿下似乎是在等我。」
「是。」
「為何?」
「沒有為何。隻是想起了與沈七姑娘的初次相見,想來這裏碰碰運氣罷了。」
蕭玠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了。
最近軍中事務繁多,再加上之前的奸細之事遲遲沒有眉目,他心中煩躁便想著出來走走,誰承想走著走著便來到了這兒。
沈珍挑挑眉,不明白這位陰晴不定的定王殿下是怎麽個意思。
不止蕭玠派人查過她的底細,她也探聽過有關於蕭玠的事。
先帝駕崩之時,九龍奪嫡掀起一陣腥風血雨。聖上經過一番廝殺,在當今太後和一幹重臣的支持下好不容易登上皇位,彼時蕭玠才不過六歲。
都說皇位麵前無兄弟,因此聖上登基之後便以雷霆手段將諸位宗親兄弟一一削爵囚禁,但是蕭玠還小,等他長大聖上也早已坐穩皇位,構不成威脅,所以聖上對這個胞弟還算不錯。
聽說蕭玠自小便去了軍中摸爬滾打,靠自己的本事一路擢升為主將,為聖上為大燕出生入死鎮守邊疆,時至今日戰功赫赫手握重兵,已是大燕上下默認的定海神針。
「沈七姑娘。」
蕭玠朝她拱手作揖:「可否陪我走一走?」
「自然。」
沈珍伸出手:「請。」
兩人漫步於林間,趙榮春桃等人便遠遠地跟在他們身後。
「在下曾聽過沈七姑娘的名號。」蕭玠挑起話題。
「嗯?」
「七步成詩,出口成章。」
蕭玠隨手折下樹上的一枝花贈與沈珍:「天之驕女。」
沈珍接過他遞來的花枝:「都是過去的事了。」
「姑娘不怨?大好年華卻伴與青燈古佛。」
「沈七不過是個俗人,自然是怨的。」
沈珍狡黠一笑,像隻小狐狸:「隻不過沈七一向喜歡有仇報仇有怨報怨,我不好過那些人也別想好過。」
當初即便是沈國公夫婦不來接她,她也會想辦法自己下山的。
蕭玠也笑了,她這話倒是與他想象中的她會說的話一模一樣。
沈珍甩甩手中的佛珠,將它收攏袖中:「隻是有時候不必太執著於某個人某件事,否則傷的隻會是自己,倒不如適當地選擇放手,畢竟車到山前必有路不是嗎?」
想了想,她又補了一句:「我想,即便沒路,殿下也會闖出一條路的。」
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多日來,壓在蕭玠心中的這塊大石頭終於被挪開了,隻見他鄭重地朝著沈珍施了一禮:「多謝。」
旁的暫且不提,單單一個柳願,哦不現在應該喚一聲柳姨娘了,就足夠讓她喝一壺了。
柳姨娘不僅容貌美豔性格柔順,而且有了身孕也不霸著國公爺,反而勸他要雨露均沾,這讓沈國公很是受用。
在她這裏,沈國公才找迴了身為夫主的尊嚴。
於是他不僅一連幾日宿在柳姨娘的房裏陪她待著,還去了其他幾房姨娘和通房的屋裏轉轉,這一晃大半個月過去了,徐氏愣是沒排上號。
這在從前,可是從未有過的事。
也怪不得徐氏著急。
反觀沈珍倒是樂得清閑,還能得空去山上的普隱寺轉轉,看看了空大師。
「到了姑娘。」
春桃掀起馬車的簾子。
沈珍扶著她的手下了馬車,注意到旁邊那輛低調而又不失奢華的馬車,眯起了雙眼。
普隱寺隻是一座小寺,不似白馬寺那般名氣大,加上通往寺廟的唯一山路偏僻難行,因此鮮少有人往來,更別提會有什麽達官貴人特意來往此處。
「姑娘。」
春桃見她出神,便輕輕喚了一聲。
「嗯。」
沈珍迴過神,轉動著腕間的佛珠:「走吧。」
遙遙數米外,了空大師似乎正與某人說著話。
待走近了,沈珍才發現原來是個熟人。
「阿彌陀佛。」
了空大師念了句佛號:「施主,你想見的人來了。」
蕭玠麵露驚訝,雙手合十迴了個禮,心中對他更為尊敬:「多謝大師。」
沈珍自然也聽到了他們說的話,朝著定王盈盈一拜:「見過定王殿下。」
「不必多禮。」
「聽師傅的意思,殿下似乎是在等我。」
「是。」
「為何?」
「沒有為何。隻是想起了與沈七姑娘的初次相見,想來這裏碰碰運氣罷了。」
蕭玠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了。
最近軍中事務繁多,再加上之前的奸細之事遲遲沒有眉目,他心中煩躁便想著出來走走,誰承想走著走著便來到了這兒。
沈珍挑挑眉,不明白這位陰晴不定的定王殿下是怎麽個意思。
不止蕭玠派人查過她的底細,她也探聽過有關於蕭玠的事。
先帝駕崩之時,九龍奪嫡掀起一陣腥風血雨。聖上經過一番廝殺,在當今太後和一幹重臣的支持下好不容易登上皇位,彼時蕭玠才不過六歲。
都說皇位麵前無兄弟,因此聖上登基之後便以雷霆手段將諸位宗親兄弟一一削爵囚禁,但是蕭玠還小,等他長大聖上也早已坐穩皇位,構不成威脅,所以聖上對這個胞弟還算不錯。
聽說蕭玠自小便去了軍中摸爬滾打,靠自己的本事一路擢升為主將,為聖上為大燕出生入死鎮守邊疆,時至今日戰功赫赫手握重兵,已是大燕上下默認的定海神針。
「沈七姑娘。」
蕭玠朝她拱手作揖:「可否陪我走一走?」
「自然。」
沈珍伸出手:「請。」
兩人漫步於林間,趙榮春桃等人便遠遠地跟在他們身後。
「在下曾聽過沈七姑娘的名號。」蕭玠挑起話題。
「嗯?」
「七步成詩,出口成章。」
蕭玠隨手折下樹上的一枝花贈與沈珍:「天之驕女。」
沈珍接過他遞來的花枝:「都是過去的事了。」
「姑娘不怨?大好年華卻伴與青燈古佛。」
「沈七不過是個俗人,自然是怨的。」
沈珍狡黠一笑,像隻小狐狸:「隻不過沈七一向喜歡有仇報仇有怨報怨,我不好過那些人也別想好過。」
當初即便是沈國公夫婦不來接她,她也會想辦法自己下山的。
蕭玠也笑了,她這話倒是與他想象中的她會說的話一模一樣。
沈珍甩甩手中的佛珠,將它收攏袖中:「隻是有時候不必太執著於某個人某件事,否則傷的隻會是自己,倒不如適當地選擇放手,畢竟車到山前必有路不是嗎?」
想了想,她又補了一句:「我想,即便沒路,殿下也會闖出一條路的。」
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多日來,壓在蕭玠心中的這塊大石頭終於被挪開了,隻見他鄭重地朝著沈珍施了一禮:「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