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和他老爸雍正皇帝之間,其實有著不少的區別。如果要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們對待滿漢官員的態度。


    雍正皇帝,這位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他的心思可是相當細膩。由於他對滿洲親貴的不信任,所以他大力任用漢人,尤其是那些聰明能幹的漢人。比如田文靜、李衛、張廷玉等,這些名字在當時可是響當當的人物。雍正皇帝把他們提拔到重要崗位上,讓他們在朝堂上大展身手。這樣一來,滿漢之別在雍正時期就顯得不是那麽明顯了。


    但是,到了乾隆皇帝這裏,情況就有些不同了。乾隆皇帝接手的是一個已經基本穩固的江山,他不像老爸那樣整天忙得團團轉。乾隆皇帝心想:“這江山可是咱們滿洲人打下來的,憑什麽讓漢人獨占鼇頭?”於是,他開始逐漸調整用人政策,更加傾向於重用滿洲親貴。


    有一次,乾隆皇帝在禦花園裏散步,突然想到這個問題,不禁自言自語道:“父皇英明,但朕也有自己的想法。現在江山穩固,自然應該讓滿洲兄弟們多出一份力嘛。”


    旁邊的一位太監聞言,趕緊附和道:“皇上聖明,滿洲親貴們確實更值得信賴。”


    乾隆皇帝點了點頭,心中暗想:“沒錯,滿洲人打下的江山,自然應該由滿洲人來守護。”於是,他下令逐步調整朝堂上的人員結構,讓更多滿洲親貴擔任要職。


    當然,乾隆皇帝也不是完全不信任漢人。畢竟,像張廷玉這樣忠誠能幹的老臣,乾隆皇帝還是很器重的。不過,總體來說,乾隆皇帝更傾向於讓滿洲人擔任重要職務,以確保江山的穩固。


    心裏頭那個念頭,就像一根草一樣,怎麽也拔不出來。表麵上,他對漢人大臣們親熱得不行,一個個都封官許願;可背地裏呢,他琢磨著一定要讓滿洲親貴在朝堂上占據優勢地位。畢竟,這江山是滿洲人打下來的。


    張廷玉這老先生,可不是一般的精明。讀書讀了這麽多年,自然知道什麽時候該退一步。他跟鄂爾泰那種隻會拍馬屁的人不一樣,一看皇上對自己的態度有點微妙的變化,立刻心領神會。於是,他老人家以年邁為由,上了一道奏折,請求退休迴家養老。


    乾隆皇帝接過奏折,眉頭一挑,心想:“這老先生真是識趣啊,不過……”他心裏盤算著兩件事:


    第一,軍機處的富察傅恆還需要張廷玉這樣的老臣輔佐。富察傅恆雖然是滿洲親貴,但畢竟年輕,需要有個經驗豐富的老手在旁邊指點一二。


    第二,張廷玉在朝中威望極高,可以說是漢官集團受重用的象征。留他在朝,可以緩和滿漢官員之間的矛盾,穩定朝局。


    於是,乾隆皇帝把張廷玉叫到禦書房,滿臉笑容地說:“張先生,您這是哪裏話?國家正需要您的時候,怎麽能說退就退呢?軍機處的事務繁重,這些小輩還需要您的指導啊。再說,您的威望無人能及,留您在朝,對滿漢官員都有好處。”


    張廷玉一聽,心裏明白了幾分。他歎了口氣,說道:“皇上如此厚愛,臣實在難以推辭。既然如此,臣願意再為國家效勞幾年。”


    乾隆皇帝滿意地點點頭,心裏暗自得意:“這老先生果然識趣,這樣一來,朝局就穩如磐石了。”


    就這樣,張廷玉隻好又留在朝中,繼續為大清效力。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終究有一天要退下來,讓年輕人去挑大梁。但在此之前,他還是要盡自己的一份力,確保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轉眼間,時光飛逝,來到了乾隆十四年。皇上終於鬆口,同意張廷玉退休了。按理說,以張廷玉的資曆和功績,退休時應該風風光光,如同夕陽西下,餘暉滿天。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反而生出了不少是非。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配享太廟”這個看似榮耀的稱號。


    此時的張廷玉,已經七十多歲了。宦海沉浮了一輩子,他曾被皇上捧上天,也曾受過白眼。如今,富貴權位對他來說早已如過眼雲煙,他更看重的是身後的名聲和曆史地位。尤其是當年先皇世宗曾答應讓他配享太廟,這一承諾像一根刺,紮在他的心頭,久久不能釋懷。


    外界對張廷玉能否配享太廟的資格議論紛紛,各種流言蜚語也傳入了他的耳朵。這讓即將退休的張廷玉坐立不安,心裏像揣了個小兔子,跳個不停。他想,自己步入官場以來,始終遵循一句話:“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意思是你就算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迴答得恰到好處,也不如保持沉默,因為官場上,話多了難免出錯,一旦出錯,麻煩就來了。


    於是,張廷玉決定,這次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到這個榮譽。他心想:“我這一生,忍了多少,沉默了多少,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但他也知道,這事不是那麽容易辦的。皇上雖然同意他退休,但對“配享太廟”的事卻遲遲沒有表態。


    張廷玉在家裏踱來踱去,心裏盤算著:“要是能配享太廟,我的名字就能永遠刻在曆史上,子孫後代都會記得我。但如果爭取不到,豈不是前功盡棄?”他越想越焦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這些年來的努力是否值得。


    可是,人一老,心就亂。張廷玉越老越糊塗,越糊塗越著急。他決定給皇上上個奏折,希望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寫了滿滿一篇奏折,裏麵不僅嘮嘮叨叨地說了一堆感謝的話,還特別提到:“臣恐身後不得蒙榮,外間亦由此議論紛紛。請皇上遵循先皇遺命,讓臣配享太廟。”


    不僅如此,張廷玉還怕乾隆空口無憑,竟然在奏折上寫道:“臣願免官寇首,請皇上賜一詞為證,臣脫帽磕頭,請皇上務必給予憑證。”乾隆皇帝看完這篇奏折,頓時勃然大怒。心想:“自古皇帝賞給臣子的榮耀,完全憑皇帝的心情。我想給你就給你,不想給你就不給你,哪有你這麽不要臉的呀?你這是活到頭了嗎?”


    乾隆皇帝氣得直拍桌子,但隨即冷靜下來。他想:“如果我現在發作,坐實了外界的議論,不肯讓張廷玉配享太廟,那不僅是對先皇遺命的不敬,還會激起無數的非議。大清以孝治天下,我不能因為這點小事壞了規矩。”


    於是,乾隆皇帝咽下這口氣,沒有發作。他頒布了一道禦旨,鄭重其事地寫道:“朕保證,一定讓你配享太廟。”為了表示誠意,他還賜詩一首,詩曰:“先皇遺詔為親,此去國恩或過之。你放心,有先皇遺詔,讓你配享太廟,我一定把你擱那裏邊兒啊,你放心吧。”


    張廷玉接到這道禦旨和禦詩,心中終於踏實了。他心想:“皇上果然英明,知我忠心。”而乾隆皇帝則在心裏嘀咕:“你這老頭子,真是讓人頭疼。”


    可以說,乾隆皇帝這次真是給足了張廷玉的麵子。但這也讓張廷玉明白了,官場上有時候還是要少說多做,畢竟“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