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用了很大的篇章講了關於這次的和通泊之戰和後來的光顯寺大捷,說實話,即使有後麵的大捷,也掩蓋不了清軍八旗有史以來的慘敗,慘到什麽程度呢?戰損率超過了七成。京城八旗子弟家家戴孝,那麽對於這次的慘敗,誰來負這個責任呢?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主將傅爾單,另一個就是我們大清皇上雍正皇帝。那麽這裏麵誰來承擔責任呢?接下來我就來盤點下。
準噶爾在清朝中前期那可是西北的大麻煩,康熙曾經三次親自出征,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效果不咋地,始終沒能把它拿下。雍正一上台,準噶爾又開始搗亂,尤其是對西藏構成了威脅,1727 年 7 月又鬧了一次藏亂事件。所以呢,雍正就覺得,西藏問題和準噶爾問題那可是緊緊相連的,準噶爾安分了,西藏就太平,反過來,不僅這倆地方都不得安寧,漠北蒙古也得跟著遭殃。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就有了發兵攻打準噶爾的想法,並且在 1729 年 4 月正式決定出兵去討伐準噶爾,這個決定沒毛病。在出兵之前,雍正也想到了這會是一場特別艱難的戰爭,可後來發生的事,還是把他給驚到了。清廷派出了兩路大軍:北路軍和西路軍,要對準噶爾來個左右夾擊。傅爾丹被封為靖邊大將軍,在阿爾泰山駐軍,從北路出兵;嶽鍾琪被封為寧遠大將軍,在巴裏坤駐軍,從西路出兵。但是這兩路大軍剛出發沒多久,壞消息就一個接一個地傳了過來。
先來說說嶽鍾琪的西路軍,在科舍圖的牧場遭遇了準軍突襲,損失慘重,十多萬頭駝騾被劫,三千多漢蒙官兵陣亡。但這麽大的損失,嶽鍾琪手下部將紀成斌卻是以大捷上奏的,因為確實有少部分牲畜輜重被奪迴,作為主帥連最真實的消息都聽不到,怎麽能根據戰場的機動判斷,這樣好的戰機也都沒有了。這事兒後來被捅破後,差點把雍正氣暈。再後來,嶽鍾琪遭彈劾被判斬監侯,也與此事有關。準軍之所以敢去偷襲西路軍,也是撿軟柿子捏。西路軍以綠營為主,從主將到部將也多為漢人,他們不懼漢軍。但北路軍就不一樣了,北路軍以滿洲兵為主,而此前準軍屢次被滿洲兵打敗,所以,準軍從上到下都對滿洲兵有很深的畏懼感,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和滿洲兵短兵相接。那麽,和通泊一戰,難道是準軍占據優勢了嗎?事實上的確如此,問題就出在主將傅爾丹身上。科舍圖偷襲事件發生後,西路軍駝騾輜重損失過大,導致無法及時與北路軍形成唿應,這就給了準軍機會。
準軍首領噶爾丹策零覺得,這可是個超級棒的機會,必須得好好把握,大幹一場!他幾乎把準噶爾所有的軍事力量都用上了,精挑細選了三萬精兵強將,準備去攻打北路軍。你看,對準軍來說,這可是有備而來的一仗。那北路軍就沒準備嗎?當然有啦!當時雍正給傅爾丹的任務是,用築城進逼的方法慢慢向準軍靠近。所以,1731 年 6 月,傅爾丹就待在科布多,督促部隊築城。當傅爾丹從抓來的幾個俘虜那裏聽說準軍馬上要大規模進攻時,他可坐不住了。倒不是因為害怕,而是他太想立功了,急著要把科舍圖的損失給挽迴。他可不想幹等著,他要主動出擊。說實在的,就算準軍打到城下,清軍也沒啥好怕的。北路軍也有兩萬人呢,而且還能依靠科布多已經建好的防禦工事,用堅守防禦的戰術對付敵人,準軍也沒啥機會。但可惜啊,傅爾丹偏偏選了棄城進剿的打法。看到傅爾丹要棄城迎戰,他手下的將領們也都使勁勸他,讓他再想想,提醒他別輕易相信俘虜的話。像副都統定壽、海蘭都讓他小心有詐呢!
實際要說準軍耍詐也並不準確,俘虜們提供的情報基本是準確的,說準軍大隊人馬有三萬還是沒錯的,隻不過他們抓到的俘虜級別較低,並不是真正的間諜,所反應的情況在細節上有出入。比如,俘虜說到達前線人員僅有一千多人,其餘人馬並不是沒有到達,而是在大戰前都去喂馬了。傅爾丹打得主意是突襲,他精挑了一萬多兵馬,包括京師八旗、山西右衛八旗、盛京八旗、黑龍江駐防八旗,並配有訓練有素的鳥槍騎兵。將佐方麵有輔國公巴賽、兵部尚書查弼納等重臣,也有定壽等追隨傅爾丹多年的宿將,其陣容堪稱豪華。在出戰前幾天,傅爾丹的確占據了優勢,但在草原上作戰,主要就是依賴騎兵,人家去喂馬,你也得喂馬。
1731 年 7 月 24 號這天,清軍溜溜達達就到了和通泊,打算在這兒放放馬,過過悠閑的小日子。這“和通泊”啊,在蒙語裏就是有草有水的好地方。可誰能想到呢,馬還沒喂飽,人先沒了。這大晚上的,狂風暴雨那是一個接一個地來,就跟商量好了似的,給後麵的大戰提前熱了個身。等準軍從山穀裏殺出來的時候,清軍那叫一個措手不及啊,隻能硬著頭皮打一場血戰。這一仗,一千名黑龍江索倫兵最先被打得稀裏嘩啦,然後副都統定壽帶著的兩千多人也被分割包圍了,最後定壽沒辦法,隻能自殺了事。高級將佐就跑出來一個,其他人全掛了。清軍的主力分成了三個營,京旗的滿洲兵算一營,蒙古兵算一營,黑龍江索倫兵自己單成一營。7 月 25 號淩晨,索倫兵不知道咋迴事,自己先亂了套,接著就崩潰了。這時候準軍又說要議和,還說要交換俘虜和屍體。傅爾丹一看自己這邊損失這麽大,就答應了,還下令就在和通泊紮營等著。要說放棄城池去圍剿是他犯的第一個錯,那答應議和就是他犯的第二個錯,太容易相信敵人,把突圍的好機會都給耽誤了,這不就是等著被收拾嘛。準軍說議和那肯定是騙人的,而且他們戰前連雍正都給忽悠了。當時噶爾丹·策零聽說清軍大部隊來了,馬上就跟雍正說要議和,雍正還真信了,一心想著給他封個大封號,把兩位大將軍都叫迴京城商量事兒。結果呢?結果噶爾丹·策零就是為了拖延時間,好做足準備來對付清軍。
這樣的小把戲好像是準軍的慣用伎倆,可傅爾丹還是輕易就信了,難道他沒讀過《孫子兵法》?開篇就寫著“兵者詭道也”呢,看來他讀書不太行啊。於是他就安營紮寨,準備整頓一下隊伍,而準軍呢,則是在等大策淩敦多布和他的兵馬到來。等大小策淩敦多布一匯合,就要對清軍來個大規模的殲滅戰啦。傅爾丹還眼巴巴地等著準軍來議和呢,結果等來的不是希望,而是絕望。隻瞧見一大群準軍唿啦啦地衝過來,清軍一下子就被準軍的猛烈進攻給困住了,想跑都跑不掉啦。準軍第一輪總攻開始後,蒙古兵營緊接著索倫兵營也垮掉了,各路兵馬全都亂了套,不是逃跑就是投降,整個大營就剩下滿洲兵還在苦苦抵抗,這時候清軍的敗局已經沒法改變啦。
準噶爾在清朝中前期那可是西北的大麻煩,康熙曾經三次親自出征,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效果不咋地,始終沒能把它拿下。雍正一上台,準噶爾又開始搗亂,尤其是對西藏構成了威脅,1727 年 7 月又鬧了一次藏亂事件。所以呢,雍正就覺得,西藏問題和準噶爾問題那可是緊緊相連的,準噶爾安分了,西藏就太平,反過來,不僅這倆地方都不得安寧,漠北蒙古也得跟著遭殃。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就有了發兵攻打準噶爾的想法,並且在 1729 年 4 月正式決定出兵去討伐準噶爾,這個決定沒毛病。在出兵之前,雍正也想到了這會是一場特別艱難的戰爭,可後來發生的事,還是把他給驚到了。清廷派出了兩路大軍:北路軍和西路軍,要對準噶爾來個左右夾擊。傅爾丹被封為靖邊大將軍,在阿爾泰山駐軍,從北路出兵;嶽鍾琪被封為寧遠大將軍,在巴裏坤駐軍,從西路出兵。但是這兩路大軍剛出發沒多久,壞消息就一個接一個地傳了過來。
先來說說嶽鍾琪的西路軍,在科舍圖的牧場遭遇了準軍突襲,損失慘重,十多萬頭駝騾被劫,三千多漢蒙官兵陣亡。但這麽大的損失,嶽鍾琪手下部將紀成斌卻是以大捷上奏的,因為確實有少部分牲畜輜重被奪迴,作為主帥連最真實的消息都聽不到,怎麽能根據戰場的機動判斷,這樣好的戰機也都沒有了。這事兒後來被捅破後,差點把雍正氣暈。再後來,嶽鍾琪遭彈劾被判斬監侯,也與此事有關。準軍之所以敢去偷襲西路軍,也是撿軟柿子捏。西路軍以綠營為主,從主將到部將也多為漢人,他們不懼漢軍。但北路軍就不一樣了,北路軍以滿洲兵為主,而此前準軍屢次被滿洲兵打敗,所以,準軍從上到下都對滿洲兵有很深的畏懼感,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和滿洲兵短兵相接。那麽,和通泊一戰,難道是準軍占據優勢了嗎?事實上的確如此,問題就出在主將傅爾丹身上。科舍圖偷襲事件發生後,西路軍駝騾輜重損失過大,導致無法及時與北路軍形成唿應,這就給了準軍機會。
準軍首領噶爾丹策零覺得,這可是個超級棒的機會,必須得好好把握,大幹一場!他幾乎把準噶爾所有的軍事力量都用上了,精挑細選了三萬精兵強將,準備去攻打北路軍。你看,對準軍來說,這可是有備而來的一仗。那北路軍就沒準備嗎?當然有啦!當時雍正給傅爾丹的任務是,用築城進逼的方法慢慢向準軍靠近。所以,1731 年 6 月,傅爾丹就待在科布多,督促部隊築城。當傅爾丹從抓來的幾個俘虜那裏聽說準軍馬上要大規模進攻時,他可坐不住了。倒不是因為害怕,而是他太想立功了,急著要把科舍圖的損失給挽迴。他可不想幹等著,他要主動出擊。說實在的,就算準軍打到城下,清軍也沒啥好怕的。北路軍也有兩萬人呢,而且還能依靠科布多已經建好的防禦工事,用堅守防禦的戰術對付敵人,準軍也沒啥機會。但可惜啊,傅爾丹偏偏選了棄城進剿的打法。看到傅爾丹要棄城迎戰,他手下的將領們也都使勁勸他,讓他再想想,提醒他別輕易相信俘虜的話。像副都統定壽、海蘭都讓他小心有詐呢!
實際要說準軍耍詐也並不準確,俘虜們提供的情報基本是準確的,說準軍大隊人馬有三萬還是沒錯的,隻不過他們抓到的俘虜級別較低,並不是真正的間諜,所反應的情況在細節上有出入。比如,俘虜說到達前線人員僅有一千多人,其餘人馬並不是沒有到達,而是在大戰前都去喂馬了。傅爾丹打得主意是突襲,他精挑了一萬多兵馬,包括京師八旗、山西右衛八旗、盛京八旗、黑龍江駐防八旗,並配有訓練有素的鳥槍騎兵。將佐方麵有輔國公巴賽、兵部尚書查弼納等重臣,也有定壽等追隨傅爾丹多年的宿將,其陣容堪稱豪華。在出戰前幾天,傅爾丹的確占據了優勢,但在草原上作戰,主要就是依賴騎兵,人家去喂馬,你也得喂馬。
1731 年 7 月 24 號這天,清軍溜溜達達就到了和通泊,打算在這兒放放馬,過過悠閑的小日子。這“和通泊”啊,在蒙語裏就是有草有水的好地方。可誰能想到呢,馬還沒喂飽,人先沒了。這大晚上的,狂風暴雨那是一個接一個地來,就跟商量好了似的,給後麵的大戰提前熱了個身。等準軍從山穀裏殺出來的時候,清軍那叫一個措手不及啊,隻能硬著頭皮打一場血戰。這一仗,一千名黑龍江索倫兵最先被打得稀裏嘩啦,然後副都統定壽帶著的兩千多人也被分割包圍了,最後定壽沒辦法,隻能自殺了事。高級將佐就跑出來一個,其他人全掛了。清軍的主力分成了三個營,京旗的滿洲兵算一營,蒙古兵算一營,黑龍江索倫兵自己單成一營。7 月 25 號淩晨,索倫兵不知道咋迴事,自己先亂了套,接著就崩潰了。這時候準軍又說要議和,還說要交換俘虜和屍體。傅爾丹一看自己這邊損失這麽大,就答應了,還下令就在和通泊紮營等著。要說放棄城池去圍剿是他犯的第一個錯,那答應議和就是他犯的第二個錯,太容易相信敵人,把突圍的好機會都給耽誤了,這不就是等著被收拾嘛。準軍說議和那肯定是騙人的,而且他們戰前連雍正都給忽悠了。當時噶爾丹·策零聽說清軍大部隊來了,馬上就跟雍正說要議和,雍正還真信了,一心想著給他封個大封號,把兩位大將軍都叫迴京城商量事兒。結果呢?結果噶爾丹·策零就是為了拖延時間,好做足準備來對付清軍。
這樣的小把戲好像是準軍的慣用伎倆,可傅爾丹還是輕易就信了,難道他沒讀過《孫子兵法》?開篇就寫著“兵者詭道也”呢,看來他讀書不太行啊。於是他就安營紮寨,準備整頓一下隊伍,而準軍呢,則是在等大策淩敦多布和他的兵馬到來。等大小策淩敦多布一匯合,就要對清軍來個大規模的殲滅戰啦。傅爾丹還眼巴巴地等著準軍來議和呢,結果等來的不是希望,而是絕望。隻瞧見一大群準軍唿啦啦地衝過來,清軍一下子就被準軍的猛烈進攻給困住了,想跑都跑不掉啦。準軍第一輪總攻開始後,蒙古兵營緊接著索倫兵營也垮掉了,各路兵馬全都亂了套,不是逃跑就是投降,整個大營就剩下滿洲兵還在苦苦抵抗,這時候清軍的敗局已經沒法改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