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本人和他的爹,年遐齡還有他的一個兒子年斌都封爵了,正就說明雍正對年羹堯寵幸已經到了他的家族了,雍正還希望他們彼此之間做一個千古君臣之譽的榜樣啊,雍正皇帝對年羹堯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這簡直比親兄弟還親啊,說實在的,別說年羹堯換誰被皇上這麽捧,還不得飄起來啊。那四肢都不著地,走道兒都不可能看天,那眼睛都長腦頂兒了,往天上看。 所以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年羹堯仗著皇帝寵信越來越膨脹,行事作風越來越不知檢點,做了很多逾越規矩,貪贓枉法的事兒,雖然有些是皇上特批的,但是呢,很多是不合製度的,比如說。首先一點,他全憑自己的喜好或者家族關係任用官員。年羹堯的手伸得非常遠,大到巡撫小到總兵都自己選擇。並且可以用軍功保舉官員。隸部兵部知道他和皇帝的關係所以大氣兒不敢出一下,隻能乖乖照辦。凡是年羹堯申報請封的名單,一律準行。這就是所謂的年選。這真是一人得勢,雞犬升天,最後連他的家奴都當官了啊,你說這個誇不誇張,用句不誇張的話,他們家的狗都去做了軍犬,吃上了皇糧了。
所以整個西北官場是連成一片的年家軍。所以其實雍正後來最擔心的這所謂的朋黨問題就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啊,那麽不被年羹堯喜歡,或者跟年家攀不上關係的人,想當官怎麽辦?很簡單,花錢,而且呢,給年羹堯送禮呀,還不能叫送禮,得叫恭進。事實證明,這招兒在年大將軍那兒很好使啊,哪怕是被他參過本的人,向他打點一些玉器字畫,立馬就變成了留心照看。
另外一點,年羹堯這個人呢,非常狂妄自大。根本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裏,年羹堯當時威風至極,給其他地方官員的信件完全就是上官對下屬的。訓導口吻不僅如此,年羹堯進京麵聖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員,必須跪迎!年羹堯騎在他那個高頭大馬上都不拿正眼兒看他們一眼。碰見了王公人家下馬問候他,他也隻是點點頭,年大將軍出行,城內必須戒嚴,店鋪關門停業。兵丁把守路口,還得是皇上派去的侍衛給他開路,你想這是啥陣勢啊?特別是皇上派去的侍衛是什麽人呢?那都是皇上身邊兒的人,目的就是監督外臣。所以一般外官兒對皇上的侍衛都是客客氣氣的,這個在清朝漢人想當官,一般通過科舉這個途徑,滿人想當官,一般都通過侍衛途徑,所以這些侍衛實際上你像和珅之前不就當過禦前侍衛,所以外官看見皇上的侍衛都是客客氣氣的,因為需要他們當差迴去之後,還能在聖上麵前替自己美言幾句。結果年羹堯直接把皇上的侍衛當成儀仗隊。不過從另一方麵講,很多侍衛到了年羹堯手下,確實變成了自己人,成了他的心腹,所以呢,也並不是說這些侍衛都是因為慫才給他開路。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很快他們兩個的關係就降到了冰點。
到了雍正二年,由於年羹堯的長期驕橫,讓雍正開始對他有所不滿,並且呢,慢慢兒的開始把自己的不滿攻擊。開始琢磨怎麽對付年羹堯呢?第一步,通過密折子開始給相關人員打招唿,歡迎大家打小報告,揭發檢舉年羹堯。在這兒,咱先說一下,其實這個密折呢,就等同於奏折,雍正根據對方和年羹堯的親密程度有所區別。區別下達禦旨,比如對年羹堯的親信,雍正讓他們迅速和年羹堯劃清界限,盡快揭露年羹堯的種種劣跡,爭取立功。比如他在給這個四川巡撫的批示裏就寫。你雖為年選人,但不要依附於他,對被這個年羹堯排擠的人,就直接告訴他們,你們可以報仇啦,以後要更加堅決的擁護我。對於和那個年羹堯關係不遠不近的人,提醒他們早日把隊站好,到時候誤傷你們,不要怪朕啊。
這一招很有效果。朝臣們一看。這風向變了皇上和年羹堯誰橫,這不需要考慮,趕緊堅決的擁護皇帝,這麽一來,就在朝中徹底孤立了年羹堯。到了第二步。皇上正式對年羹堯開火,說年羹堯自侍軍功,顯露不敬之意,解除他的川陝總督職務,並且要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信,撤了他的大將軍職務。調任杭州將軍,隨後雍正開始不停的調換,西北各級官員把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裏。
這麽一來,經營西北這麽多年的年大將軍隻能乖乖兒聽話。這還沒完啊,接下來的調查當中,雍正發現年羹堯跟八王爺之間有牽扯。這中間兒最讓雍正受不了的就是情報網的癱瘓,皇上派去的侍衛都成了年羹堯的心腹,心甘情願的給年大將軍牽馬執鞭。所以每個月給皇上的密折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小事,這對於控製欲非常強的雍正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所以雍正皇上開始逼大臣們進一步表態,他講年羹堯之逆黨私人,有一個算一個,不可沽容,大臣們明白這是什麽意思了,看來我們這隊站的不夠明顯,所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什麽屎盆子都往年羹堯身上扣,有的大臣呐,對派係爭鬥沒有這個興趣,結果雍正皇帝非常不滿意,就批評他說你頗留有餘不盡地步,沒辦法,為了自保,這位大臣隻好長篇大論,寫了一大篇秘訣,痛批年羹堯皇上。這才滿意。
最後從全國各地匯總到皇上那兒的罪名多了去了,整整就是九十二條大罪。什麽黨同伐異,招權納賄,冒領軍功,侵吞軍餉,殺戮無辜,殘害良民,光夠處極刑及立斬的就有三十多條。雍正一看行,這下穩了啊。
但是呢,又有點兒猶豫。年羹堯功勳卓著,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天下人心不服。自己呢,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罪名,所以最後年羹堯是被逼自盡的,為什麽他會被自盡而沒有直接采取行動殺他?其中道理也很簡單,權力太大,功勞太高,全天人都知道啊,這個是皇上的寵臣,如果殺掉,肯定引起朝野動蕩,年羹堯死後,除了宗親朋黨之外,還連累了一大票人。
雍正殺年羹堯的性質啊,是君主按照封建君臣關係的準則。收迴眾臣所不應該有的那部分權力,這是君主跟大臣權力分配的問題,在這古代社會啊,不斷發生這種事情,雍正給予年羹堯,過分的權力是自作,而年羹堯不善自處接受,並且擴大了分外的權力,是自釀禍啊,也許皇帝的捧殺的確起了一部分作用,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年羹堯他自己做的不對。如果他不如此,其實根本沒有人可以動搖他的地位,哪怕皇帝還是猜忌他,他也不一定會落得如此的下場。
其實皇帝一開始對他還有一些感情。但是那些感情都隨著年羹堯自己作死而被消磨了,當感情消磨淨的時候,帝王總是無情的,而年羹堯卻始終沒有看透這一點,最終隻能落到一個被逼自盡的下場,這又怨得了誰呢。
這簡直比親兄弟還親啊,說實在的,別說年羹堯換誰被皇上這麽捧,還不得飄起來啊。那四肢都不著地,走道兒都不可能看天,那眼睛都長腦頂兒了,往天上看。 所以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年羹堯仗著皇帝寵信越來越膨脹,行事作風越來越不知檢點,做了很多逾越規矩,貪贓枉法的事兒,雖然有些是皇上特批的,但是呢,很多是不合製度的,比如說。首先一點,他全憑自己的喜好或者家族關係任用官員。年羹堯的手伸得非常遠,大到巡撫小到總兵都自己選擇。並且可以用軍功保舉官員。隸部兵部知道他和皇帝的關係所以大氣兒不敢出一下,隻能乖乖照辦。凡是年羹堯申報請封的名單,一律準行。這就是所謂的年選。這真是一人得勢,雞犬升天,最後連他的家奴都當官了啊,你說這個誇不誇張,用句不誇張的話,他們家的狗都去做了軍犬,吃上了皇糧了。
所以整個西北官場是連成一片的年家軍。所以其實雍正後來最擔心的這所謂的朋黨問題就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啊,那麽不被年羹堯喜歡,或者跟年家攀不上關係的人,想當官怎麽辦?很簡單,花錢,而且呢,給年羹堯送禮呀,還不能叫送禮,得叫恭進。事實證明,這招兒在年大將軍那兒很好使啊,哪怕是被他參過本的人,向他打點一些玉器字畫,立馬就變成了留心照看。
另外一點,年羹堯這個人呢,非常狂妄自大。根本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裏,年羹堯當時威風至極,給其他地方官員的信件完全就是上官對下屬的。訓導口吻不僅如此,年羹堯進京麵聖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員,必須跪迎!年羹堯騎在他那個高頭大馬上都不拿正眼兒看他們一眼。碰見了王公人家下馬問候他,他也隻是點點頭,年大將軍出行,城內必須戒嚴,店鋪關門停業。兵丁把守路口,還得是皇上派去的侍衛給他開路,你想這是啥陣勢啊?特別是皇上派去的侍衛是什麽人呢?那都是皇上身邊兒的人,目的就是監督外臣。所以一般外官兒對皇上的侍衛都是客客氣氣的,這個在清朝漢人想當官,一般通過科舉這個途徑,滿人想當官,一般都通過侍衛途徑,所以這些侍衛實際上你像和珅之前不就當過禦前侍衛,所以外官看見皇上的侍衛都是客客氣氣的,因為需要他們當差迴去之後,還能在聖上麵前替自己美言幾句。結果年羹堯直接把皇上的侍衛當成儀仗隊。不過從另一方麵講,很多侍衛到了年羹堯手下,確實變成了自己人,成了他的心腹,所以呢,也並不是說這些侍衛都是因為慫才給他開路。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很快他們兩個的關係就降到了冰點。
到了雍正二年,由於年羹堯的長期驕橫,讓雍正開始對他有所不滿,並且呢,慢慢兒的開始把自己的不滿攻擊。開始琢磨怎麽對付年羹堯呢?第一步,通過密折子開始給相關人員打招唿,歡迎大家打小報告,揭發檢舉年羹堯。在這兒,咱先說一下,其實這個密折呢,就等同於奏折,雍正根據對方和年羹堯的親密程度有所區別。區別下達禦旨,比如對年羹堯的親信,雍正讓他們迅速和年羹堯劃清界限,盡快揭露年羹堯的種種劣跡,爭取立功。比如他在給這個四川巡撫的批示裏就寫。你雖為年選人,但不要依附於他,對被這個年羹堯排擠的人,就直接告訴他們,你們可以報仇啦,以後要更加堅決的擁護我。對於和那個年羹堯關係不遠不近的人,提醒他們早日把隊站好,到時候誤傷你們,不要怪朕啊。
這一招很有效果。朝臣們一看。這風向變了皇上和年羹堯誰橫,這不需要考慮,趕緊堅決的擁護皇帝,這麽一來,就在朝中徹底孤立了年羹堯。到了第二步。皇上正式對年羹堯開火,說年羹堯自侍軍功,顯露不敬之意,解除他的川陝總督職務,並且要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信,撤了他的大將軍職務。調任杭州將軍,隨後雍正開始不停的調換,西北各級官員把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裏。
這麽一來,經營西北這麽多年的年大將軍隻能乖乖兒聽話。這還沒完啊,接下來的調查當中,雍正發現年羹堯跟八王爺之間有牽扯。這中間兒最讓雍正受不了的就是情報網的癱瘓,皇上派去的侍衛都成了年羹堯的心腹,心甘情願的給年大將軍牽馬執鞭。所以每個月給皇上的密折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小事,這對於控製欲非常強的雍正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所以雍正皇上開始逼大臣們進一步表態,他講年羹堯之逆黨私人,有一個算一個,不可沽容,大臣們明白這是什麽意思了,看來我們這隊站的不夠明顯,所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什麽屎盆子都往年羹堯身上扣,有的大臣呐,對派係爭鬥沒有這個興趣,結果雍正皇帝非常不滿意,就批評他說你頗留有餘不盡地步,沒辦法,為了自保,這位大臣隻好長篇大論,寫了一大篇秘訣,痛批年羹堯皇上。這才滿意。
最後從全國各地匯總到皇上那兒的罪名多了去了,整整就是九十二條大罪。什麽黨同伐異,招權納賄,冒領軍功,侵吞軍餉,殺戮無辜,殘害良民,光夠處極刑及立斬的就有三十多條。雍正一看行,這下穩了啊。
但是呢,又有點兒猶豫。年羹堯功勳卓著,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天下人心不服。自己呢,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罪名,所以最後年羹堯是被逼自盡的,為什麽他會被自盡而沒有直接采取行動殺他?其中道理也很簡單,權力太大,功勞太高,全天人都知道啊,這個是皇上的寵臣,如果殺掉,肯定引起朝野動蕩,年羹堯死後,除了宗親朋黨之外,還連累了一大票人。
雍正殺年羹堯的性質啊,是君主按照封建君臣關係的準則。收迴眾臣所不應該有的那部分權力,這是君主跟大臣權力分配的問題,在這古代社會啊,不斷發生這種事情,雍正給予年羹堯,過分的權力是自作,而年羹堯不善自處接受,並且擴大了分外的權力,是自釀禍啊,也許皇帝的捧殺的確起了一部分作用,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年羹堯他自己做的不對。如果他不如此,其實根本沒有人可以動搖他的地位,哪怕皇帝還是猜忌他,他也不一定會落得如此的下場。
其實皇帝一開始對他還有一些感情。但是那些感情都隨著年羹堯自己作死而被消磨了,當感情消磨淨的時候,帝王總是無情的,而年羹堯卻始終沒有看透這一點,最終隻能落到一個被逼自盡的下場,這又怨得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