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吳三桂政治上分崩離析,經濟上也陷入困境的時候,這個哥們真是死催的又走了一步臭棋,什麽呢,他眼看著自己這歲數越來越大,身體也是愈況愈下,還沒當個皇帝呢,於是就有了個稱帝的想法,當下屬知道他這個想法之後,那肯定就有拍馬屁的了。
於是就有下屬多次上書勸他稱帝,終於在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改元昭武改國號為大周,封張氏為皇後,吳應熊的庶子吳世璠為太孫,看來是仿效朱元璋呢,就像當年立朱允炆為太孫一樣,並且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舉行鄉試,並且開始鑄造新幣,看起來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其實這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看來我們的古代文化,說起來就是四個字“爭當皇帝”。
就在你這邊浩浩蕩蕩的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前明的這些遺老遺少懵逼了,原來你是自己想當皇帝啊,根本就不是為了我們大明,你算那顆蔥啊,你來當皇帝,這樣他不但清朝打他,連前明和朝鮮的都視他為亂臣賊子,這下子連道義的製高點,吳三桂這都沒有了,於是他的政權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偽政權,將天下的民心俱失。
三桂稱帝後,調集三路大軍攻打永興,以期奪迴都城衡州之門戶。吳軍初戰殲滅清軍都統伊裏布所部後將永興城圍困。守將碩岱據城死守,力戰二十多天,揚威大將軍喇布不敢援,郴州守將穆占往救,被吳軍擊敗。八月,城牆塌了,但吳三桂卻於此時病死,說是因為最近老拉肚,最後就拉死了,享年六十七歲,這樣永興的問題就自己解決了,皇上都死了你們這還打什麽仗啊。
吳三桂死後,其孫吳世璠繼位,改元洪化。吳國貴提議棄雲南向北與清軍決一死戰,然而吳軍諸將以馬寶為首皆認為當以雲南為根基以圖轉機,因此吳世璠放棄衡州,退入貴陽,清軍趁勢追擊。嶽樂在湖南,傅宏烈、莽依圖、傅拉塔在廣西,陝西提督趙良棟、平涼提督王進寶等在四川皆連戰連捷,清軍對吳周呈合圍之勢。1679年(康熙十八年)初,清軍連克嶽州、衡州、常德、長沙,吳國貴戰死,夏國相南逃,清軍占領湖南。吳周在其他戰場上也是節節敗退,吳世琮死於廣西,王屏藩也在四川敗死,吳軍退入雲貴二省。1680年(康熙十九年),清軍將領趙良棟、彰泰、賚塔、蔡毓榮等多路大軍入黔直指雲南,吳世璠退守昆明,急調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等迴師增援,吳世璠與郭壯圖等駐守五華山與清軍作最後一搏。圍城相持九個月後,清軍於次年(1681年)攻陷昆明,吳世璠兵敗自殺,三藩之亂至此平定。
吳三桂的失敗其實是有多方麵的因素的,最大的因素就是政治立場不定,他在反清的過程中,從忠於明朝對抗清朝,到最後自立為帝。這樣反複無常讓全天下人都看到了他自己最真實的嘴臉,也看出來這貨在政治上真是沒啥本事,其次就是戰略的失誤,他的軍隊表麵看起來很強大,他選擇進軍江南而不是陝西,最後又讓另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王輔臣結結實實的給坑了一把。最後就是經濟上的困境,長期的戰爭損耗導致農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糧食短缺,而且戰爭就是一個吞金獸,他不得不加重賦稅,導致了最後民生凋敝,還有最後尚之信和耿精忠兩位藩王的倒戈,使得他的軍隊在經濟上難以為繼。反觀清朝這邊無論是康熙的才能,還是軍事的因素包括政治的立場和外交的因素都是占上風的,所以他的失敗是一開始就注定了的。所以吳三桂是前半輩子為了清朝叛變了明朝,後半輩子又叛變了清朝,所以他的政治號召力和法統性基本沒有,就連後世對他的評價也不是很高。
清廷通過平三藩穩固了自身的統治,除台灣鄭經勢力仍奉明為正朔之外,餘皆一統於清朝版圖之內。此役,清廷除了充分使用滿洲旗兵外,也大量使用以漢人組成的綠營兵為主力來對應兵源與戰力的不足。至此,清朝徹底廢除藩鎮製度、並廢除參與作亂的察哈爾部,而由朝廷直接統轄,清廷的統治力大為增強。少年康熙皇帝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臨危不亂、調度有方,正是這樣才有了後來的康熙大帝。康熙帝拒絕了群臣上尊號的請求,對清廷之前施政方麵的一些不當、不足之處進行了自省,並整飭吏治、推行了一係列緩和民族、社會矛盾和支持生產的政策。此外,康熙帝通過祭拜明陵、開博學鴻詞科等方式對漢人士人進行拉攏。這樣清廷的統治才日漸穩固。
於是就有下屬多次上書勸他稱帝,終於在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改元昭武改國號為大周,封張氏為皇後,吳應熊的庶子吳世璠為太孫,看來是仿效朱元璋呢,就像當年立朱允炆為太孫一樣,並且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舉行鄉試,並且開始鑄造新幣,看起來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其實這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看來我們的古代文化,說起來就是四個字“爭當皇帝”。
就在你這邊浩浩蕩蕩的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前明的這些遺老遺少懵逼了,原來你是自己想當皇帝啊,根本就不是為了我們大明,你算那顆蔥啊,你來當皇帝,這樣他不但清朝打他,連前明和朝鮮的都視他為亂臣賊子,這下子連道義的製高點,吳三桂這都沒有了,於是他的政權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偽政權,將天下的民心俱失。
三桂稱帝後,調集三路大軍攻打永興,以期奪迴都城衡州之門戶。吳軍初戰殲滅清軍都統伊裏布所部後將永興城圍困。守將碩岱據城死守,力戰二十多天,揚威大將軍喇布不敢援,郴州守將穆占往救,被吳軍擊敗。八月,城牆塌了,但吳三桂卻於此時病死,說是因為最近老拉肚,最後就拉死了,享年六十七歲,這樣永興的問題就自己解決了,皇上都死了你們這還打什麽仗啊。
吳三桂死後,其孫吳世璠繼位,改元洪化。吳國貴提議棄雲南向北與清軍決一死戰,然而吳軍諸將以馬寶為首皆認為當以雲南為根基以圖轉機,因此吳世璠放棄衡州,退入貴陽,清軍趁勢追擊。嶽樂在湖南,傅宏烈、莽依圖、傅拉塔在廣西,陝西提督趙良棟、平涼提督王進寶等在四川皆連戰連捷,清軍對吳周呈合圍之勢。1679年(康熙十八年)初,清軍連克嶽州、衡州、常德、長沙,吳國貴戰死,夏國相南逃,清軍占領湖南。吳周在其他戰場上也是節節敗退,吳世琮死於廣西,王屏藩也在四川敗死,吳軍退入雲貴二省。1680年(康熙十九年),清軍將領趙良棟、彰泰、賚塔、蔡毓榮等多路大軍入黔直指雲南,吳世璠退守昆明,急調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等迴師增援,吳世璠與郭壯圖等駐守五華山與清軍作最後一搏。圍城相持九個月後,清軍於次年(1681年)攻陷昆明,吳世璠兵敗自殺,三藩之亂至此平定。
吳三桂的失敗其實是有多方麵的因素的,最大的因素就是政治立場不定,他在反清的過程中,從忠於明朝對抗清朝,到最後自立為帝。這樣反複無常讓全天下人都看到了他自己最真實的嘴臉,也看出來這貨在政治上真是沒啥本事,其次就是戰略的失誤,他的軍隊表麵看起來很強大,他選擇進軍江南而不是陝西,最後又讓另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王輔臣結結實實的給坑了一把。最後就是經濟上的困境,長期的戰爭損耗導致農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糧食短缺,而且戰爭就是一個吞金獸,他不得不加重賦稅,導致了最後民生凋敝,還有最後尚之信和耿精忠兩位藩王的倒戈,使得他的軍隊在經濟上難以為繼。反觀清朝這邊無論是康熙的才能,還是軍事的因素包括政治的立場和外交的因素都是占上風的,所以他的失敗是一開始就注定了的。所以吳三桂是前半輩子為了清朝叛變了明朝,後半輩子又叛變了清朝,所以他的政治號召力和法統性基本沒有,就連後世對他的評價也不是很高。
清廷通過平三藩穩固了自身的統治,除台灣鄭經勢力仍奉明為正朔之外,餘皆一統於清朝版圖之內。此役,清廷除了充分使用滿洲旗兵外,也大量使用以漢人組成的綠營兵為主力來對應兵源與戰力的不足。至此,清朝徹底廢除藩鎮製度、並廢除參與作亂的察哈爾部,而由朝廷直接統轄,清廷的統治力大為增強。少年康熙皇帝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臨危不亂、調度有方,正是這樣才有了後來的康熙大帝。康熙帝拒絕了群臣上尊號的請求,對清廷之前施政方麵的一些不當、不足之處進行了自省,並整飭吏治、推行了一係列緩和民族、社會矛盾和支持生產的政策。此外,康熙帝通過祭拜明陵、開博學鴻詞科等方式對漢人士人進行拉攏。這樣清廷的統治才日漸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