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海市蜃樓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琅琊台上,三十六名道童按照天罡的方位依序站立,守護著中央的祭台。
徐福身穿道袍,赤足披發,手持七星寶劍,嘴裏念念有詞,將一道道事先畫好的符紙點燃,仰首扔向空中。
燃燒的符紙發出七色光芒,為陰雲密布的天空增添了不少色彩,與此同時道童們的誦經之聲忽然變得高亢起來,聲浪襲來竟然壓過了唿嘯的海風。
在嬴政的嚴旨之下,即便天氣寒冷,也沒有人敢缺席,隻是幾個體弱的皇子、老臣已經渾身抖的如篩糠一般。
隨著徐福焚燒符紙的儀軌結束,他又將事先準備好的三牲抬了上來,以七星劍畫了某種符咒,大聲喝道:“六甲六丁開路,眾神歸位!”
“今上天之子嬴政,統一天下,四海升平,特向眾神祈願,保我大秦萬年、黎庶安寧!”
念完之後,便將三牲之禮盡數扔進了滔滔大海之中。
三十六名道童盤膝而坐,閉目誦經,而徐福則繼續指天畫地,將方才所言盡數告知於上天。
“還要多久才結束?這些聲音好生聒噪!”
胡亥湊近贏萱的耳朵,小聲問道,“我看這個徐福裝神弄鬼,也未必見得有什麽真本事!”
贏萱知道他是小孩的心性,便柔聲撫慰道:“再忍一忍,快了,快結束了!”
就在眾人跟著嬴政低首祈願之時,忽然聽到徐福的聲音傳來:“眾神已知陛下的心意,請看上天開眼!”
眾人聞言,睜眼一看,卻發現原本密集的雲層中突然閃過一道陽光,便真如天空中多了一隻眼睛,俯視蒼生。
而那道陽光正好照射到了嬴政的禦座之上,似乎有一道光環,讓人無法直視。
李斯一驚,當先跪下,大聲讚道:“陛下威德,布於四海!神靈保佑,大秦萬年!”其餘的臣子、皇子也都紛紛下跪,被這神跡所震撼。
胡亥終究年幼,也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心想:剛才冤枉徐福了,這道士真的有些門道啊!
在場諸人之中,隻有李信心誌清明!他雖然也與眾人一起下跪,讚頌嬴政,但心裏很清楚,連續七天的陰雪天氣之後,多半便會放晴。
這是徐福在琅琊台多年所得出的經驗,隻能說他運氣不錯,賭對了!
嬴政感受到陽光照耀,群臣匍匐在地,便當真有種神靈護體之感,精力充沛,身輕如燕,莊嚴的宣布道:“天下太平,亦是爾等之功!今日上天顯靈,朕亦不吝賞賜!”
眾臣更是齊聲高唿,大讚陛下聖明,願陛下萬壽無疆!
就在此時,一陣罡風卷過雲層,徐福手指著天空,突然癲狂的大喊:“仙山,仙山!陛下,這就是有長生不老靈藥的仙山啊!”
嬴政抬頭看時,竟然隱隱約約的看到了雲層之後似有殿閣樓宇,還有來往之人行動飄逸,種種奇花異草,不可勝數。
“這一定是被陛下聖德所感,幻化成仙山,便是出海尋藥的大吉之兆啊!”
嬴政狂喜之下,當即從禦座上站起,朝著半空之中的幻境深施一禮,口中默默祝禱。
如果說方才破開雲層的陽光已經足夠震撼,那麽仙境如此真實的出現在眼前,讓所有人對徐福之能深信不疑。
就連李信也不由的感慨,這位徐福道長的運氣真是好到逆天,怪不得能夠讓嬴政對其深信不疑。
待空中的海市蜃樓散去,徐福才重新束發、換上嶄新的道袍,向嬴政合十道:“貧道施展平生所學,為大秦祈願,也為陛下出海尋藥祈福。”
“如今上天已然顯示征兆,陛下盡可安心,等待貧道開春之後,便可出海為陛下帶迴好消息!”
嬴政心中甚喜,緩緩說道:“仙長的道術果然有通天徹地之能,令朕大開眼界!尋求仙藥之事,若有所需,朕必全力支持。”
徐福此時眼睛的餘光便已經掃到了張良的身上,當即躬身道:“陛下之安排甚為妥當,李信將軍已然承辦無誤,請陛下安心。”
“不過,貧道還有一事相求,請陛下恩準!”
嬴政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但也並未阻止,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貧道有一師弟,乃是恩師赤鬆子的關門弟子,名叫張良!”
徐福斟酌著語句說道,“恩師羽化之前曾托夢於貧道,讓我好生照應,將來必能裨益於蒼生。”
“隻是貧道忙於修煉,一直未曾有緣相識,此次陛下遇刺之後,貧道才知張良誤入魔道,竟敢刺殺陛下,實在是萬死莫贖其罪。”
說到此處,他小心的看了看嬴政,又瞥了一眼李信,見其神情自若,便接著說道,“張良一死不足惜,但他的導引之術就此失傳卻著實可惜。”
嬴政淡淡的哦了一聲,問道:“哪裏可惜啊?”
“貧道所煉之丹藥,功效雖好,但對於體質的要求也甚高,若是無法吸收,那便事倍功半,對於身體可能還有所損害。”
“貧道見陛下神采奕奕,便知丹藥確有效用,但陛下是否也有腹中墜脹、時而目眩之症狀,此乃丹藥後勁過於強勁所導致的。”
“若是陛下能夠修習導引之術,便能將丹藥之力盡數吸收,清氣上升,身形輕健如少年一般。”
“日後等到長生之藥獲得,也必須以此導引之術送服、化解方可。”
難為徐福編了這麽一大段說辭,在李信聽來自然是破綻百出,但偏偏嬴政已經被其神跡所惑,再加上服食丹藥之後確有隱患,倒也就信了七八分。
“父皇,我大秦依法治理天下,張良身負謀逆大罪,若是輕易赦免,豈非給人以僥幸之心!”
若是張良不死,扶蘇始終擔心謀刺會牽扯到自己身上,當即便提出了反對意見。
但他又擔心嬴政不悅,補充道,“神仙導引之術想來不止一家有所傳承,兒臣聽說在燕趙之地頗多有道之人,願意親自為父皇尋訪。”
“若是無法為父皇解憂,兒臣甘當欺君之罪!”
“扶蘇公子所言極是!”諫議大夫茅朔也跪了下來,“秦法如山,陛下當為千秋萬世之範!”
徐福身穿道袍,赤足披發,手持七星寶劍,嘴裏念念有詞,將一道道事先畫好的符紙點燃,仰首扔向空中。
燃燒的符紙發出七色光芒,為陰雲密布的天空增添了不少色彩,與此同時道童們的誦經之聲忽然變得高亢起來,聲浪襲來竟然壓過了唿嘯的海風。
在嬴政的嚴旨之下,即便天氣寒冷,也沒有人敢缺席,隻是幾個體弱的皇子、老臣已經渾身抖的如篩糠一般。
隨著徐福焚燒符紙的儀軌結束,他又將事先準備好的三牲抬了上來,以七星劍畫了某種符咒,大聲喝道:“六甲六丁開路,眾神歸位!”
“今上天之子嬴政,統一天下,四海升平,特向眾神祈願,保我大秦萬年、黎庶安寧!”
念完之後,便將三牲之禮盡數扔進了滔滔大海之中。
三十六名道童盤膝而坐,閉目誦經,而徐福則繼續指天畫地,將方才所言盡數告知於上天。
“還要多久才結束?這些聲音好生聒噪!”
胡亥湊近贏萱的耳朵,小聲問道,“我看這個徐福裝神弄鬼,也未必見得有什麽真本事!”
贏萱知道他是小孩的心性,便柔聲撫慰道:“再忍一忍,快了,快結束了!”
就在眾人跟著嬴政低首祈願之時,忽然聽到徐福的聲音傳來:“眾神已知陛下的心意,請看上天開眼!”
眾人聞言,睜眼一看,卻發現原本密集的雲層中突然閃過一道陽光,便真如天空中多了一隻眼睛,俯視蒼生。
而那道陽光正好照射到了嬴政的禦座之上,似乎有一道光環,讓人無法直視。
李斯一驚,當先跪下,大聲讚道:“陛下威德,布於四海!神靈保佑,大秦萬年!”其餘的臣子、皇子也都紛紛下跪,被這神跡所震撼。
胡亥終究年幼,也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心想:剛才冤枉徐福了,這道士真的有些門道啊!
在場諸人之中,隻有李信心誌清明!他雖然也與眾人一起下跪,讚頌嬴政,但心裏很清楚,連續七天的陰雪天氣之後,多半便會放晴。
這是徐福在琅琊台多年所得出的經驗,隻能說他運氣不錯,賭對了!
嬴政感受到陽光照耀,群臣匍匐在地,便當真有種神靈護體之感,精力充沛,身輕如燕,莊嚴的宣布道:“天下太平,亦是爾等之功!今日上天顯靈,朕亦不吝賞賜!”
眾臣更是齊聲高唿,大讚陛下聖明,願陛下萬壽無疆!
就在此時,一陣罡風卷過雲層,徐福手指著天空,突然癲狂的大喊:“仙山,仙山!陛下,這就是有長生不老靈藥的仙山啊!”
嬴政抬頭看時,竟然隱隱約約的看到了雲層之後似有殿閣樓宇,還有來往之人行動飄逸,種種奇花異草,不可勝數。
“這一定是被陛下聖德所感,幻化成仙山,便是出海尋藥的大吉之兆啊!”
嬴政狂喜之下,當即從禦座上站起,朝著半空之中的幻境深施一禮,口中默默祝禱。
如果說方才破開雲層的陽光已經足夠震撼,那麽仙境如此真實的出現在眼前,讓所有人對徐福之能深信不疑。
就連李信也不由的感慨,這位徐福道長的運氣真是好到逆天,怪不得能夠讓嬴政對其深信不疑。
待空中的海市蜃樓散去,徐福才重新束發、換上嶄新的道袍,向嬴政合十道:“貧道施展平生所學,為大秦祈願,也為陛下出海尋藥祈福。”
“如今上天已然顯示征兆,陛下盡可安心,等待貧道開春之後,便可出海為陛下帶迴好消息!”
嬴政心中甚喜,緩緩說道:“仙長的道術果然有通天徹地之能,令朕大開眼界!尋求仙藥之事,若有所需,朕必全力支持。”
徐福此時眼睛的餘光便已經掃到了張良的身上,當即躬身道:“陛下之安排甚為妥當,李信將軍已然承辦無誤,請陛下安心。”
“不過,貧道還有一事相求,請陛下恩準!”
嬴政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但也並未阻止,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貧道有一師弟,乃是恩師赤鬆子的關門弟子,名叫張良!”
徐福斟酌著語句說道,“恩師羽化之前曾托夢於貧道,讓我好生照應,將來必能裨益於蒼生。”
“隻是貧道忙於修煉,一直未曾有緣相識,此次陛下遇刺之後,貧道才知張良誤入魔道,竟敢刺殺陛下,實在是萬死莫贖其罪。”
說到此處,他小心的看了看嬴政,又瞥了一眼李信,見其神情自若,便接著說道,“張良一死不足惜,但他的導引之術就此失傳卻著實可惜。”
嬴政淡淡的哦了一聲,問道:“哪裏可惜啊?”
“貧道所煉之丹藥,功效雖好,但對於體質的要求也甚高,若是無法吸收,那便事倍功半,對於身體可能還有所損害。”
“貧道見陛下神采奕奕,便知丹藥確有效用,但陛下是否也有腹中墜脹、時而目眩之症狀,此乃丹藥後勁過於強勁所導致的。”
“若是陛下能夠修習導引之術,便能將丹藥之力盡數吸收,清氣上升,身形輕健如少年一般。”
“日後等到長生之藥獲得,也必須以此導引之術送服、化解方可。”
難為徐福編了這麽一大段說辭,在李信聽來自然是破綻百出,但偏偏嬴政已經被其神跡所惑,再加上服食丹藥之後確有隱患,倒也就信了七八分。
“父皇,我大秦依法治理天下,張良身負謀逆大罪,若是輕易赦免,豈非給人以僥幸之心!”
若是張良不死,扶蘇始終擔心謀刺會牽扯到自己身上,當即便提出了反對意見。
但他又擔心嬴政不悅,補充道,“神仙導引之術想來不止一家有所傳承,兒臣聽說在燕趙之地頗多有道之人,願意親自為父皇尋訪。”
“若是無法為父皇解憂,兒臣甘當欺君之罪!”
“扶蘇公子所言極是!”諫議大夫茅朔也跪了下來,“秦法如山,陛下當為千秋萬世之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