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一個任務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是之後東巡之路平安無事,等朕返迴鹹陽之後,自然會論功行賞!軍機署的大門隨時為他敞開。”
嬴政眯起了細長的雙目,但看起來更像是鷹隼在逡巡俯視著獵物,“你們三個也要時時警醒,若是所言所行不當,朕便會將那些德不配位的人踢出去,絕不容情!”
至於扶蘇提出的,讓蒙恬抽出時間來輔助他處理政務的要求,也被嬴政毫不留情的駁迴了。
“朕記得你身邊有個茅朔,剛升為諫議大夫,讓他多出些力。再說,這麽多重臣都全力配合,少了一個蒙恬就辦不了事嗎?”
“當年朕二十歲時便乾綱獨斷,解決了嫪毐、呂不韋兩大威脅,朕可沒有抱怨沒有人幫手!就連丞相大人,也是朕親自選拔任用的。”
既然嬴政都這麽說了,扶蘇自然隻好自承遠遜於父皇,但也會時時有所砥礪,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些天你處理的政務,朕也看過了,頗多可取之處!”
嬴政對於扶蘇所表現出的能力,也不吝於讚賞,“既堅持了朝廷的方略,也給了地方官員周旋的餘地,甚好,甚好!”
“無論是誰,隻要為了大秦的江山辦了事,出了力,朕都會給予獎賞!”
扶蘇很少得到嬴政如此明確的讚揚,而且是在當朝三大重臣的麵前,心中激動,說道:“此皆眾人輔助之力,兒臣不敢居功。”
“你是長子,朕對你寄望甚殷,要給兄弟們作一個表率,有功當然也要有所獎賞。”
嬴政頓了頓,說道,“傳旨下去,扶蘇公子德才兼備,處理政務頗有勞績,賜白璧一雙!”
李信看的很明白,嬴政既要敲打扶蘇,讓他不至於生出不該有的念頭,同時也要給予他支持、獎勵,將其作為後繼之君的首要人選。
因此與他關係親厚的蒙恬繼續得到重用,給他的心腹謀士茅朔升了官,但同時也給了王賁、王離小小的警告。
讓他們明白一點:恩典均出自於上!隻有嬴政能夠決定他們的命運,而不是其他人。
這種操控權術和人心的手段,即便在浩瀚千年的曆史上,也絕對算得上是頂尖的水準,不由得讓李信暗自欽佩。
待各懷心思的群臣散去之後,看著殿前站著的三個年輕人,嬴政心中有種莫名的興奮。
自從六國一統之後,他忙於處理政務,巡視天下以安民心,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即便是渭河兩岸的華麗宮室內充塞眾多來自六國的美女,對他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因為他真正渴望的是有新的創舉、新的征服。
李信提議設立軍機署的目的,他也能猜出八九分,但以他的政治敏感性,很快意識到這個新設的機構將成為他製衡朝廷的重要抓手,也將是他成就新的功業最好的工具。
“朕創設軍機署,為的是更好、更快的處理軍務,你們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軍機署存在的價值。”
嬴政的臉色變得嚴峻起來,雖然嘴上說的是你們,但眼睛卻一瞬不瞬的盯著李信,“朕交給你們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在三日之內拿出一份對百越作戰的方略,能夠讓我大秦盡快解決南麵的問題。”
“大秦統一不過數年,各地人心仍未全數歸附,而我老秦之地的人力也為了支撐戰爭幾乎消耗殆盡,因此百越之戰的勝利至關重要!”
看三人齊齊點頭,嬴政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揮了揮袍袖起身說道:“這段時間關於百越的奏章、問對以及新繪製的輿圖都在行宮之內,你們自行研究吧,莫要讓朕失望。”
他雖然離開了,中車府令趙高卻早就在等候了,他是除了李信之外,第二個對於軍機署的重要性看的最清楚的人。
所有重大的軍務都與政務相關,雖然現在隻是處理軍務,但久而久之必然會擴大範圍,突破所謂的諮詢參讚之權,最後甚至很可能成為與丞相、上將軍相抗衡的龐然大物。
而作為倡議者的李信,必然是最了解這個機構,並且能夠獲取最多好處和權力的那個人,此刻他頗為慶幸自己的眼力,在此之前就與他結為盟友。
“三位大人,請隨我來!”論官位等級,他比蒙恬、李信低了不少,隻不過與中郎將馮毋擇相近,但就連李斯、王賁都對他笑臉相迎。
何故?位卑而權重也!能夠在嬴政這麽猜忌雄刻之主身邊穩穩的待這麽久,深得信任,其心思和才能便絕非常人能比。
趙高也許不能讓人加官晉爵,但在緊要關頭卡你一下,或是在陛下耳邊傳一句市井流言、朝野議論,便足以壞了大事。
蒙恬時常伴君左右,與趙高見麵的機會頗多,甚為熟識,打趣道:“趙府令如此客氣,在下受寵若驚啊!”
還沒等趙高答話,李信笑眯眯的說道:“這是趙府令有眼光,懂得巴結蒙大人這樣未來的三公,對不對?”
趙高一怔,隨即便意識到這是李信習慣的說話風格,自嘲的笑道:“李將軍果真是慧眼如炬啊!”竟然並未否認。
蒙恬搖了搖頭,歎息道:“李信你這是要將我架在火上烤啊!”
他們這些人之中,隻有馮毋擇還比較拘謹,聽他們相互開玩笑,尺度不小,麵現驚異之色。
但他深知自己的身份資曆遠遜,因此什麽都沒有說,隻是低頭跟在三人之後,來到了一處偏殿。
“方才陛下說起設立軍機署之時,我便吩咐手下清掃了一下,將相關奏章、輿圖都歸置好了。”
趙高一邊說,一邊指著桌案上擺著整整齊齊的竹簡,以及掛起來的大幅輿圖,雖然並無裝飾,但也顯得整潔有序。
“了不起,了不起!”就在馮毋擇在心中讚歎趙高的辦事能力之時,李信卻豎起大拇指,脫口讚道。
“陛下的禦駕已經定於兩日後出發,在此之前諸位請盡快熟悉這些東西,商量出一個好的方略來。”
對於趙高來說,能在短時間內不動聲色的完成這一切,顯然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事。
嬴政眯起了細長的雙目,但看起來更像是鷹隼在逡巡俯視著獵物,“你們三個也要時時警醒,若是所言所行不當,朕便會將那些德不配位的人踢出去,絕不容情!”
至於扶蘇提出的,讓蒙恬抽出時間來輔助他處理政務的要求,也被嬴政毫不留情的駁迴了。
“朕記得你身邊有個茅朔,剛升為諫議大夫,讓他多出些力。再說,這麽多重臣都全力配合,少了一個蒙恬就辦不了事嗎?”
“當年朕二十歲時便乾綱獨斷,解決了嫪毐、呂不韋兩大威脅,朕可沒有抱怨沒有人幫手!就連丞相大人,也是朕親自選拔任用的。”
既然嬴政都這麽說了,扶蘇自然隻好自承遠遜於父皇,但也會時時有所砥礪,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些天你處理的政務,朕也看過了,頗多可取之處!”
嬴政對於扶蘇所表現出的能力,也不吝於讚賞,“既堅持了朝廷的方略,也給了地方官員周旋的餘地,甚好,甚好!”
“無論是誰,隻要為了大秦的江山辦了事,出了力,朕都會給予獎賞!”
扶蘇很少得到嬴政如此明確的讚揚,而且是在當朝三大重臣的麵前,心中激動,說道:“此皆眾人輔助之力,兒臣不敢居功。”
“你是長子,朕對你寄望甚殷,要給兄弟們作一個表率,有功當然也要有所獎賞。”
嬴政頓了頓,說道,“傳旨下去,扶蘇公子德才兼備,處理政務頗有勞績,賜白璧一雙!”
李信看的很明白,嬴政既要敲打扶蘇,讓他不至於生出不該有的念頭,同時也要給予他支持、獎勵,將其作為後繼之君的首要人選。
因此與他關係親厚的蒙恬繼續得到重用,給他的心腹謀士茅朔升了官,但同時也給了王賁、王離小小的警告。
讓他們明白一點:恩典均出自於上!隻有嬴政能夠決定他們的命運,而不是其他人。
這種操控權術和人心的手段,即便在浩瀚千年的曆史上,也絕對算得上是頂尖的水準,不由得讓李信暗自欽佩。
待各懷心思的群臣散去之後,看著殿前站著的三個年輕人,嬴政心中有種莫名的興奮。
自從六國一統之後,他忙於處理政務,巡視天下以安民心,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即便是渭河兩岸的華麗宮室內充塞眾多來自六國的美女,對他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因為他真正渴望的是有新的創舉、新的征服。
李信提議設立軍機署的目的,他也能猜出八九分,但以他的政治敏感性,很快意識到這個新設的機構將成為他製衡朝廷的重要抓手,也將是他成就新的功業最好的工具。
“朕創設軍機署,為的是更好、更快的處理軍務,你們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軍機署存在的價值。”
嬴政的臉色變得嚴峻起來,雖然嘴上說的是你們,但眼睛卻一瞬不瞬的盯著李信,“朕交給你們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在三日之內拿出一份對百越作戰的方略,能夠讓我大秦盡快解決南麵的問題。”
“大秦統一不過數年,各地人心仍未全數歸附,而我老秦之地的人力也為了支撐戰爭幾乎消耗殆盡,因此百越之戰的勝利至關重要!”
看三人齊齊點頭,嬴政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揮了揮袍袖起身說道:“這段時間關於百越的奏章、問對以及新繪製的輿圖都在行宮之內,你們自行研究吧,莫要讓朕失望。”
他雖然離開了,中車府令趙高卻早就在等候了,他是除了李信之外,第二個對於軍機署的重要性看的最清楚的人。
所有重大的軍務都與政務相關,雖然現在隻是處理軍務,但久而久之必然會擴大範圍,突破所謂的諮詢參讚之權,最後甚至很可能成為與丞相、上將軍相抗衡的龐然大物。
而作為倡議者的李信,必然是最了解這個機構,並且能夠獲取最多好處和權力的那個人,此刻他頗為慶幸自己的眼力,在此之前就與他結為盟友。
“三位大人,請隨我來!”論官位等級,他比蒙恬、李信低了不少,隻不過與中郎將馮毋擇相近,但就連李斯、王賁都對他笑臉相迎。
何故?位卑而權重也!能夠在嬴政這麽猜忌雄刻之主身邊穩穩的待這麽久,深得信任,其心思和才能便絕非常人能比。
趙高也許不能讓人加官晉爵,但在緊要關頭卡你一下,或是在陛下耳邊傳一句市井流言、朝野議論,便足以壞了大事。
蒙恬時常伴君左右,與趙高見麵的機會頗多,甚為熟識,打趣道:“趙府令如此客氣,在下受寵若驚啊!”
還沒等趙高答話,李信笑眯眯的說道:“這是趙府令有眼光,懂得巴結蒙大人這樣未來的三公,對不對?”
趙高一怔,隨即便意識到這是李信習慣的說話風格,自嘲的笑道:“李將軍果真是慧眼如炬啊!”竟然並未否認。
蒙恬搖了搖頭,歎息道:“李信你這是要將我架在火上烤啊!”
他們這些人之中,隻有馮毋擇還比較拘謹,聽他們相互開玩笑,尺度不小,麵現驚異之色。
但他深知自己的身份資曆遠遜,因此什麽都沒有說,隻是低頭跟在三人之後,來到了一處偏殿。
“方才陛下說起設立軍機署之時,我便吩咐手下清掃了一下,將相關奏章、輿圖都歸置好了。”
趙高一邊說,一邊指著桌案上擺著整整齊齊的竹簡,以及掛起來的大幅輿圖,雖然並無裝飾,但也顯得整潔有序。
“了不起,了不起!”就在馮毋擇在心中讚歎趙高的辦事能力之時,李信卻豎起大拇指,脫口讚道。
“陛下的禦駕已經定於兩日後出發,在此之前諸位請盡快熟悉這些東西,商量出一個好的方略來。”
對於趙高來說,能在短時間內不動聲色的完成這一切,顯然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