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各方諫阻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句話讓以李斯、王賁為首的秦國重臣們不由自主的心頭顫了一下,不是因為別的,純粹是因為這個位置太重要了。
中尉,乃是掌管京師治安執法,管理武庫的將領,與郎中令、衛尉並稱為護衛皇帝的三大軍事支柱,直接聽命於皇帝,算得上是天子近臣,是極為關鍵的將領。
雖然從尊貴程度和與天子的親近程度上看,中尉還比不上被稱之為九卿的郎中令、衛尉,但是中尉手下掌握著都城鹹陽規模最大的一支精銳衛戍軍,再加上隸屬於其的左右京輔都尉所統率的兵力,足足有上萬之眾。
這個官職向來由秦國宗室或是秦軍之中的宿將擔任,隻不過前任中尉楊端和在升遷衛尉之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也就空缺了一段時間,嬴政自己也在挑選之中。
正是由於中尉太過特殊和重要,身為丞相的李斯和上將軍王賁都不敢貿然推薦,就怕被陛下認為僭越,但私下裏並不是沒有動作。
尤其是王賁,他這個上將軍雖然位高權重,但也不得不未雨綢繆,若是能夠讓王離擔任中尉一職,在陛下身邊多多曆練,這才是真正的捷徑。
為了這件事,他已經找過了趙高,委婉的拜托他伺機向陛下進言,舉薦王離,而這次東巡特意讓王離擔任前鋒將軍,也有這個目的在。
想不到溥樂公主居然為李信推薦了這個位置,這可不行!
王賁心想,這個職務就算不給自家兒子,也不能落到這個素來跟自己不是一條心的李信手裏。
“陛下,微臣以為,中尉之職事關重大,不可不慎!”王賁叩頭奏道,“除了資曆、忠勇之外,也要謹慎幹練之人方可勝任。”
他是上將軍,秦國軍方第一人,如果他堅決反對,就連嬴政也都斟酌一下,免得引起不良的影響。
李斯也不願意讓李信掌握禁軍,不過他的出發點又有不同。
熟讀史書,對於宮廷鬥爭諳熟於心的李斯比王賁對於這個職位更加看重,因為嬴政雖然眼下還算強健,但明顯體力不如從前,衰退的跡象甚是明顯,再加上不聽禦醫勸諫,大量服用那些丹藥,必然會有後患。
若有朝一日陛下猝然而逝,而儲位又未定,到了那時,無論什麽上將軍,還是丞相都不好使,哪怕你能調動十萬大軍,也是緩不濟急。
掌握了禁軍,就能控製皇城之外的京畿之地,擁立新君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他倒不是認為李信會有貳心,隻是風險未免太大了。
“陛下,微臣也同意上將軍的說法,中尉一職事關重大,還是等聖駕迴京之後再議不遲。”
李斯使的是拖字訣,從嬴政到達東海,再迴到鹹陽,怎麽樣也要好幾個月的時間,他也能找幾個合適的人選推薦上去。
李信跪在地上,耳朵裏卻聽的分明,知道自己並不受一相、一將的待見,心中卻在盤算:看來這中尉一職倒是個香餑餑,看來拿在手裏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蒙恬,你看如何?”
嬴政看到眉目清雋的蒙恬若有所思的模樣,便隨口詢問道。
從本心來說,蒙恬對於李信擔任中尉是樂見其成的,等於在中樞要害有了自己人,對於蒙家來說是件好事,但丞相、上將軍都反對,而且扶蘇也沉著臉,自己倒也不能強行推薦。
“這個,這個,陛下,微臣才疏學淺,隻知道李信將軍的忠勇無可指摘,至於兩位大人所說也是正理。”
他這番話差點讓嬴政笑出聲來,想不到這個蒙恬倒是誰都不敢得罪,看來有些人在朝中的勢力未免太大了些!
不過蒙恬接下來的話讓他申斥的話語沒有來得及說出口,蒙恬從容迴奏道:“溥樂公主聰慧無雙,既然是公主舉薦,必然有她的道理,微臣也很想聽一聽!”
“是啊,萱兒為什麽偏偏舉薦這個李信做中尉?如果是為了報答他的相救之恩,完全可以要求其他賞賜。”
蒙恬的話讓嬴政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難不成還要召萱兒過來問一問?
安蘭是個極為伶俐的姑娘,聽到蒙恬提到了公主,心中暗讚公主聰明至極,居然事先就料到了這一點。
“陛下,對於蒙恬將軍的問題,公主還有句話吩咐我代奏!”
“哦,萱兒還能預先猜到,朕的溥樂公主果然聰慧啊!”
說起自己的女兒,即便是剛毅果決、鐵麵無情的嬴政,也不由得露出了父親慣有的驕傲的笑容。
“公主說,中尉一職事關宮禁安危,除了忠勇、資曆之外,能夠當機立斷、應變迅速之外,還有一條,就是要有足夠的氣運!”安蘭低著頭,將公主事先交代的話如背書般說了出來。
“李信將軍在情勢危機混亂之時,立下救駕之功,以萱兒觀之,其氣運極強,能夠在危機到來之前便能有所察覺!若以此人伴於陛下左右,必能保陛下萬無一失!”
這個說法倒是新奇,嬴政的臉上浮起一絲笑意,萱兒的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他手下不缺勇猛的將軍,也不缺能幹的大臣,但能在事先就察覺到風險的人,卻是絕無僅有。
自從他在琅琊遇上徐福之後,對於天人感應、神仙方術越發相信,若是能多一個氣運好、得到神仙點化的人身邊,說不定對於求仙尋藥也有好處。
還有一條,萱兒沒有說,但是也很重要,那就是政局的平衡!
他絕對不能讓李斯或是王賁的人占據這個位置,李信正好是個合適的人選。
“朕覺得溥樂公主所言很有道理,不如就由…”他本來想說不如就由李信暫代中尉之職,待迴京之後再正式除授。
素來溫和恭謹的扶蘇卻搶先跪下陳奏道:“父皇聖明!以李信將軍的資曆、戰功,確實足以擔當中尉之職,但若開了此例,不免讓有些希圖富貴之人效仿,豈不是亂了律法?”
他一開口,便也有些重臣附和,論調大都是等迴京之後再行決定。
扶蘇所言倒也是正理,嬴政雖然剛戾,但也極有分辨能力,很少以言加罪,這也是他能夠廣納英才、一統天下的重要原因。
中尉,乃是掌管京師治安執法,管理武庫的將領,與郎中令、衛尉並稱為護衛皇帝的三大軍事支柱,直接聽命於皇帝,算得上是天子近臣,是極為關鍵的將領。
雖然從尊貴程度和與天子的親近程度上看,中尉還比不上被稱之為九卿的郎中令、衛尉,但是中尉手下掌握著都城鹹陽規模最大的一支精銳衛戍軍,再加上隸屬於其的左右京輔都尉所統率的兵力,足足有上萬之眾。
這個官職向來由秦國宗室或是秦軍之中的宿將擔任,隻不過前任中尉楊端和在升遷衛尉之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也就空缺了一段時間,嬴政自己也在挑選之中。
正是由於中尉太過特殊和重要,身為丞相的李斯和上將軍王賁都不敢貿然推薦,就怕被陛下認為僭越,但私下裏並不是沒有動作。
尤其是王賁,他這個上將軍雖然位高權重,但也不得不未雨綢繆,若是能夠讓王離擔任中尉一職,在陛下身邊多多曆練,這才是真正的捷徑。
為了這件事,他已經找過了趙高,委婉的拜托他伺機向陛下進言,舉薦王離,而這次東巡特意讓王離擔任前鋒將軍,也有這個目的在。
想不到溥樂公主居然為李信推薦了這個位置,這可不行!
王賁心想,這個職務就算不給自家兒子,也不能落到這個素來跟自己不是一條心的李信手裏。
“陛下,微臣以為,中尉之職事關重大,不可不慎!”王賁叩頭奏道,“除了資曆、忠勇之外,也要謹慎幹練之人方可勝任。”
他是上將軍,秦國軍方第一人,如果他堅決反對,就連嬴政也都斟酌一下,免得引起不良的影響。
李斯也不願意讓李信掌握禁軍,不過他的出發點又有不同。
熟讀史書,對於宮廷鬥爭諳熟於心的李斯比王賁對於這個職位更加看重,因為嬴政雖然眼下還算強健,但明顯體力不如從前,衰退的跡象甚是明顯,再加上不聽禦醫勸諫,大量服用那些丹藥,必然會有後患。
若有朝一日陛下猝然而逝,而儲位又未定,到了那時,無論什麽上將軍,還是丞相都不好使,哪怕你能調動十萬大軍,也是緩不濟急。
掌握了禁軍,就能控製皇城之外的京畿之地,擁立新君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他倒不是認為李信會有貳心,隻是風險未免太大了。
“陛下,微臣也同意上將軍的說法,中尉一職事關重大,還是等聖駕迴京之後再議不遲。”
李斯使的是拖字訣,從嬴政到達東海,再迴到鹹陽,怎麽樣也要好幾個月的時間,他也能找幾個合適的人選推薦上去。
李信跪在地上,耳朵裏卻聽的分明,知道自己並不受一相、一將的待見,心中卻在盤算:看來這中尉一職倒是個香餑餑,看來拿在手裏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蒙恬,你看如何?”
嬴政看到眉目清雋的蒙恬若有所思的模樣,便隨口詢問道。
從本心來說,蒙恬對於李信擔任中尉是樂見其成的,等於在中樞要害有了自己人,對於蒙家來說是件好事,但丞相、上將軍都反對,而且扶蘇也沉著臉,自己倒也不能強行推薦。
“這個,這個,陛下,微臣才疏學淺,隻知道李信將軍的忠勇無可指摘,至於兩位大人所說也是正理。”
他這番話差點讓嬴政笑出聲來,想不到這個蒙恬倒是誰都不敢得罪,看來有些人在朝中的勢力未免太大了些!
不過蒙恬接下來的話讓他申斥的話語沒有來得及說出口,蒙恬從容迴奏道:“溥樂公主聰慧無雙,既然是公主舉薦,必然有她的道理,微臣也很想聽一聽!”
“是啊,萱兒為什麽偏偏舉薦這個李信做中尉?如果是為了報答他的相救之恩,完全可以要求其他賞賜。”
蒙恬的話讓嬴政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難不成還要召萱兒過來問一問?
安蘭是個極為伶俐的姑娘,聽到蒙恬提到了公主,心中暗讚公主聰明至極,居然事先就料到了這一點。
“陛下,對於蒙恬將軍的問題,公主還有句話吩咐我代奏!”
“哦,萱兒還能預先猜到,朕的溥樂公主果然聰慧啊!”
說起自己的女兒,即便是剛毅果決、鐵麵無情的嬴政,也不由得露出了父親慣有的驕傲的笑容。
“公主說,中尉一職事關宮禁安危,除了忠勇、資曆之外,能夠當機立斷、應變迅速之外,還有一條,就是要有足夠的氣運!”安蘭低著頭,將公主事先交代的話如背書般說了出來。
“李信將軍在情勢危機混亂之時,立下救駕之功,以萱兒觀之,其氣運極強,能夠在危機到來之前便能有所察覺!若以此人伴於陛下左右,必能保陛下萬無一失!”
這個說法倒是新奇,嬴政的臉上浮起一絲笑意,萱兒的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他手下不缺勇猛的將軍,也不缺能幹的大臣,但能在事先就察覺到風險的人,卻是絕無僅有。
自從他在琅琊遇上徐福之後,對於天人感應、神仙方術越發相信,若是能多一個氣運好、得到神仙點化的人身邊,說不定對於求仙尋藥也有好處。
還有一條,萱兒沒有說,但是也很重要,那就是政局的平衡!
他絕對不能讓李斯或是王賁的人占據這個位置,李信正好是個合適的人選。
“朕覺得溥樂公主所言很有道理,不如就由…”他本來想說不如就由李信暫代中尉之職,待迴京之後再正式除授。
素來溫和恭謹的扶蘇卻搶先跪下陳奏道:“父皇聖明!以李信將軍的資曆、戰功,確實足以擔當中尉之職,但若開了此例,不免讓有些希圖富貴之人效仿,豈不是亂了律法?”
他一開口,便也有些重臣附和,論調大都是等迴京之後再行決定。
扶蘇所言倒也是正理,嬴政雖然剛戾,但也極有分辨能力,很少以言加罪,這也是他能夠廣納英才、一統天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