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功過賞罰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信能夠說出這一番道理和見解,讓嬴政不得不對其重新定位,或許這是個足以托付重任,並且留給後繼之君的輔弼之臣。
從某種程度上說,逐漸失去進取之心、安於現狀的丞相李斯都未必能有膽量、有眼光說出這麽一段話來。
見到眼前的李信,嬴政的心中不由迴想起前任上將軍王翦急流勇退之前,與自己最後一次有趣的君臣問對。
“老將軍功高蓋世,身體又很康健,天下剛剛一統,國事繁劇,為何不留下來繼續輔佐朕?”
嬴政在連續駁迴了三次之後,終於接受了王翦的辭呈,言語間卻甚是惋惜。
“老臣有幸得到陛下的賞識重用,才有機會一展所長,為大秦建功立業!”
王翦何等聰明,說話也是滴水不漏,“如今年老體衰,精力不濟,豈能屍位素餐?陛下能夠讓老臣頤養天年,實在是天高地厚之恩!”
王翦想要善始善終、保全勳名的想法,嬴政看得出來,也願意成全,於是笑著說道:“既然老將軍執意如此,朕也不好挽留,這次還要多少田地、莊園,不妨直言。”
王翦一愣,立刻想起了伐楚的往事來,連忙站起身來謝罪道:“實在是老臣粗鄙,貪圖財貨,陛下恕罪!”
嬴政隻是隨口開個玩笑而已,王翦的忠誠他也深知,當年賞賜田地無非是給朝中那些無知之人看的,免得壞了君臣之間的默契,真當他嬴政就能被區區田畝蒙蔽雙眼?
“日後我大秦興兵,除了王賁之外,軍中還有何人能堪大任?”
這才是嬴政要問的核心,畢竟王翦領兵多年,秦軍將領都由其統轄,對此最有發言權。
王翦沉吟片刻之後,慨然答道:“我秦軍天下無敵,能征慣戰的將領不下數十人,陛下無須擔憂。”
見嬴政沒有說話,而是繼續看著自己,王翦便明白陛下的用意,再拜道:“若是日後開疆拓土、抵禦外侮,或者麵臨重大的危機,老臣推薦兩個人可為陛下分憂。”
這句話說到了嬴政的心坎裏,他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身體前傾,急切的問道:“究竟是哪兩個人?”
“第一個是蒙恬!他是將門之後,久經戰陣,除了精通兵法韜略之外,對於民政也很熟悉,加之處事謹細,是個極為全麵的人才。”
嬴政點了點頭,這是他早就看好的將才,已經將其調任內史,準備在身邊好好栽培。
“另一個就是王賁嗎?令郎的勇武剛毅不弱於老將軍,我即日就下詔讓他接替上將軍之位。”
王翦卻搖了搖頭,說道:“犬子的用兵與老臣相似,謀定而後動、以勢壓人,與中原六國交戰自然大占上風,若是與行蹤飄忽的外族交戰,則未必合適。”
“老臣所說的第二人,便是隴西侯李信!”
這下徹底讓嬴政意外了,在伐楚之事上,李信年輕氣盛,語言之間大大得罪了王翦,想不到王翦居然會推薦他。
“其中緣由,老將軍不妨細說與朕!”
王翦從容不迫的迴奏:“李信用兵能夠隨機應變,計謀無窮,不受兵法定勢所束縛,善於千裏奔襲、出奇製勝,倒是與兩位武安君相仿。”
“再加上他本就年輕,銳氣正盛,能夠至少為陛下效力三十年!”
王翦所說的兩位武安君,一位是秦國當年斬首百萬、令天下諸侯聞之膽寒的白起,另一位就是曾經獨抗秦軍、屢敗匈奴的趙國名將李牧。
見王翦將李信抬到這麽高的位置,嬴政卻也有些不信,笑道:“老將軍獎掖後進是好事,但也不宜拔苗助長。”
王翦知道嬴政未必全信,卻也不再多解釋,隻是笑著說“陛下拭目以待即可!”
正是因為想起了王翦的舉薦,嬴政才給了閑置多時的李信一個後軍主將的位置,以今日李信的表現來看,倒真是被王翦說中了!
嬴政沉吟之間,卻見遠處有一隊騎兵疾馳而迴,速度奇快,煙塵滾滾,不多時就已經到了近前。
“微臣有虧職守,讓陛下遇刺受驚,甘當死罪!”
與其祖父、父親相比,王離的身材更加高大,行軍打仗也屢屢建功,私下常以下一代秦軍之首自詡,但此時卻也隻能誠惶誠恐的跪下請罪。
他的身份不同,自有祖蔭庇佑,上至皇子,下至群臣,紛紛為他求情,就連素來看他不順眼的蒙恬也得看在王賁的麵子上,說兩句好話。
嬴政的猜忌之心本來就很重,對於王家父子的威望始終都存有疑慮,隻是天下初定,不能不優待功臣,此時見眾口一詞、萬眾一心,目光便越發有些深沉起來。
此時距離嬴政最近的便是中車府令趙高,他有個特殊的本領,就是感受皇帝身上的氣息。
如果說剛才嬴政身上的氣息還帶著幾分欣賞,那麽現在就完全轉變為肅殺了!
他乖巧的縮了縮脖子,什麽都沒有說,而是給了胡亥一個隱秘的眼神,而群臣則都沒有注意到他的反應,依舊竭力在為王離開脫。
“父皇,如果王離都可以饒恕,那麽立了救駕之功的李信就該重賞!”
接收到師傅信號的胡亥壯著膽子為李信說話,但是在泱泱眾人之中,清脆的童音顯得力度不足,身邊的兄長扶蘇伸手摸了摸他的頭,示意他少說兩句。
嬴政皺了皺眉,正要開口,卻見一位宮女匆匆小跑而來,他看得清楚,正是貼身伺候公主的宮女,似乎是叫安蘭。
安蘭受了公主的嚴令,不得不硬著頭皮過來,跪在嬴政的車駕之前,控製住快速的心跳,叩頭低聲道:“啟稟陛下,溥樂公主有話要說,讓奴婢代為啟奏陛下!”
嬴政知道這個女兒雖然平時沉靜自矜,不太說話,但是極為聰慧,尤其是病愈之後所言都頗具遠見,倒是很有興趣想聽聽。
“哦,萱兒想說些什麽?你就當著眾位皇子、大臣們說出來吧。”
安蘭在嬴政的威儀之下雖然有些緊張,但口齒倒還算是清楚:“公主說,李信將軍有功當賞、有過當罰,不可一概而論。“
“怎麽賞?怎麽罰?”
嬴政冷峻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罕見的微笑,想著今天是什麽黃道吉日,讓朕的皇子、公主、重臣們都各執己見。
群臣也都豎起了耳朵聆聽,尤其是還跪在地上等候發落的李信,他偷偷聽向上瞄了一眼,恰好看到趙高嘴角露出一抹詭秘的笑意。
“李信擅離職守、衝撞禦駕、以下犯上,應當貶為庶民、罰十甲!”
這個處罰不可謂不重了,群臣都沒有說話,因為大家知道,重點在下一句。
“李信不顧自身安危得失,救駕於東巡途中,有大功於秦,忠勇可嘉,當由庶民拔擢為中尉!”
從某種程度上說,逐漸失去進取之心、安於現狀的丞相李斯都未必能有膽量、有眼光說出這麽一段話來。
見到眼前的李信,嬴政的心中不由迴想起前任上將軍王翦急流勇退之前,與自己最後一次有趣的君臣問對。
“老將軍功高蓋世,身體又很康健,天下剛剛一統,國事繁劇,為何不留下來繼續輔佐朕?”
嬴政在連續駁迴了三次之後,終於接受了王翦的辭呈,言語間卻甚是惋惜。
“老臣有幸得到陛下的賞識重用,才有機會一展所長,為大秦建功立業!”
王翦何等聰明,說話也是滴水不漏,“如今年老體衰,精力不濟,豈能屍位素餐?陛下能夠讓老臣頤養天年,實在是天高地厚之恩!”
王翦想要善始善終、保全勳名的想法,嬴政看得出來,也願意成全,於是笑著說道:“既然老將軍執意如此,朕也不好挽留,這次還要多少田地、莊園,不妨直言。”
王翦一愣,立刻想起了伐楚的往事來,連忙站起身來謝罪道:“實在是老臣粗鄙,貪圖財貨,陛下恕罪!”
嬴政隻是隨口開個玩笑而已,王翦的忠誠他也深知,當年賞賜田地無非是給朝中那些無知之人看的,免得壞了君臣之間的默契,真當他嬴政就能被區區田畝蒙蔽雙眼?
“日後我大秦興兵,除了王賁之外,軍中還有何人能堪大任?”
這才是嬴政要問的核心,畢竟王翦領兵多年,秦軍將領都由其統轄,對此最有發言權。
王翦沉吟片刻之後,慨然答道:“我秦軍天下無敵,能征慣戰的將領不下數十人,陛下無須擔憂。”
見嬴政沒有說話,而是繼續看著自己,王翦便明白陛下的用意,再拜道:“若是日後開疆拓土、抵禦外侮,或者麵臨重大的危機,老臣推薦兩個人可為陛下分憂。”
這句話說到了嬴政的心坎裏,他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身體前傾,急切的問道:“究竟是哪兩個人?”
“第一個是蒙恬!他是將門之後,久經戰陣,除了精通兵法韜略之外,對於民政也很熟悉,加之處事謹細,是個極為全麵的人才。”
嬴政點了點頭,這是他早就看好的將才,已經將其調任內史,準備在身邊好好栽培。
“另一個就是王賁嗎?令郎的勇武剛毅不弱於老將軍,我即日就下詔讓他接替上將軍之位。”
王翦卻搖了搖頭,說道:“犬子的用兵與老臣相似,謀定而後動、以勢壓人,與中原六國交戰自然大占上風,若是與行蹤飄忽的外族交戰,則未必合適。”
“老臣所說的第二人,便是隴西侯李信!”
這下徹底讓嬴政意外了,在伐楚之事上,李信年輕氣盛,語言之間大大得罪了王翦,想不到王翦居然會推薦他。
“其中緣由,老將軍不妨細說與朕!”
王翦從容不迫的迴奏:“李信用兵能夠隨機應變,計謀無窮,不受兵法定勢所束縛,善於千裏奔襲、出奇製勝,倒是與兩位武安君相仿。”
“再加上他本就年輕,銳氣正盛,能夠至少為陛下效力三十年!”
王翦所說的兩位武安君,一位是秦國當年斬首百萬、令天下諸侯聞之膽寒的白起,另一位就是曾經獨抗秦軍、屢敗匈奴的趙國名將李牧。
見王翦將李信抬到這麽高的位置,嬴政卻也有些不信,笑道:“老將軍獎掖後進是好事,但也不宜拔苗助長。”
王翦知道嬴政未必全信,卻也不再多解釋,隻是笑著說“陛下拭目以待即可!”
正是因為想起了王翦的舉薦,嬴政才給了閑置多時的李信一個後軍主將的位置,以今日李信的表現來看,倒真是被王翦說中了!
嬴政沉吟之間,卻見遠處有一隊騎兵疾馳而迴,速度奇快,煙塵滾滾,不多時就已經到了近前。
“微臣有虧職守,讓陛下遇刺受驚,甘當死罪!”
與其祖父、父親相比,王離的身材更加高大,行軍打仗也屢屢建功,私下常以下一代秦軍之首自詡,但此時卻也隻能誠惶誠恐的跪下請罪。
他的身份不同,自有祖蔭庇佑,上至皇子,下至群臣,紛紛為他求情,就連素來看他不順眼的蒙恬也得看在王賁的麵子上,說兩句好話。
嬴政的猜忌之心本來就很重,對於王家父子的威望始終都存有疑慮,隻是天下初定,不能不優待功臣,此時見眾口一詞、萬眾一心,目光便越發有些深沉起來。
此時距離嬴政最近的便是中車府令趙高,他有個特殊的本領,就是感受皇帝身上的氣息。
如果說剛才嬴政身上的氣息還帶著幾分欣賞,那麽現在就完全轉變為肅殺了!
他乖巧的縮了縮脖子,什麽都沒有說,而是給了胡亥一個隱秘的眼神,而群臣則都沒有注意到他的反應,依舊竭力在為王離開脫。
“父皇,如果王離都可以饒恕,那麽立了救駕之功的李信就該重賞!”
接收到師傅信號的胡亥壯著膽子為李信說話,但是在泱泱眾人之中,清脆的童音顯得力度不足,身邊的兄長扶蘇伸手摸了摸他的頭,示意他少說兩句。
嬴政皺了皺眉,正要開口,卻見一位宮女匆匆小跑而來,他看得清楚,正是貼身伺候公主的宮女,似乎是叫安蘭。
安蘭受了公主的嚴令,不得不硬著頭皮過來,跪在嬴政的車駕之前,控製住快速的心跳,叩頭低聲道:“啟稟陛下,溥樂公主有話要說,讓奴婢代為啟奏陛下!”
嬴政知道這個女兒雖然平時沉靜自矜,不太說話,但是極為聰慧,尤其是病愈之後所言都頗具遠見,倒是很有興趣想聽聽。
“哦,萱兒想說些什麽?你就當著眾位皇子、大臣們說出來吧。”
安蘭在嬴政的威儀之下雖然有些緊張,但口齒倒還算是清楚:“公主說,李信將軍有功當賞、有過當罰,不可一概而論。“
“怎麽賞?怎麽罰?”
嬴政冷峻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罕見的微笑,想著今天是什麽黃道吉日,讓朕的皇子、公主、重臣們都各執己見。
群臣也都豎起了耳朵聆聽,尤其是還跪在地上等候發落的李信,他偷偷聽向上瞄了一眼,恰好看到趙高嘴角露出一抹詭秘的笑意。
“李信擅離職守、衝撞禦駕、以下犯上,應當貶為庶民、罰十甲!”
這個處罰不可謂不重了,群臣都沒有說話,因為大家知道,重點在下一句。
“李信不顧自身安危得失,救駕於東巡途中,有大功於秦,忠勇可嘉,當由庶民拔擢為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