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貴妃就這麽一直擔憂著,直到又過了兩天,皇上才算得空,來景仁宮用了午膳。
這倒不是主要的,關鍵是為著“皇後”二字,膳沒用多少,話倒是說了一籮筐。
皇帝上迴迴去之後仔細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先應下,池國提的是兩年後來迎親,誰知道這中間的兩年裏,大周會不會迅速發展到池國不能匹敵的地步,到時候,退婚就隻是一句話。
大周的嫡公主,就算退過婚,也有不少青年才俊等著求娶,何愁找不到駙馬呢?
“愛妃替朕打理後宮多年,委實辛苦你了。”
“臣妾身為貴妃,代掌著鳳印,為皇上分憂是臣妾的職責,不辛苦的。”
帝妃之間,基本的客氣總是被懿貴妃把握的牢牢的。
從前還在太子府時,身為側妃的懿貴妃就已經開始主持中饋,她也算出身名門,作個正妃也不是不可以,可是當年太子不願,她便也甘心屈居側妃,左右頭上無人,側妃也隻是個名頭。
隻是穆側妃進府之後受了些委屈,穆氏就是現在的禧淑妃,不過太子需要穆氏的娘家,便要給人家女兒麵子。幾乎當時除了管理大權,穆氏哪樣都不比她薛氏差。
而穆家行事張揚,拜高踩低,相反的是,薛家恭敬有禮,進退有度,旁人都要說一句,書香門第就是不一樣,是以太子繼位之後,中宮無主,薛氏成了妃,代掌鳳印,穆氏做了嬪,見到薛氏必須彎腰行禮,薛氏被壓了幾年,總算揚眉吐氣了。
可當時的懿貴妃依舊對禧淑妃處處禮遇,從不克扣任何分例,雖然禧淑妃也從來沒有把這些打上眼瞧過。總的來說,其他時候的爭鋒相對,都無關痛癢。
皇帝心裏就跟明鏡似的,任由懿貴妃、禧淑妃、明嬪三足鼎立,也好過一人獨大。
“從前是你掌著鳳印,今後照舊。”
“池國兩年後來朝迎親,徽嘉的嫁衣可以繡起來了。”
這麽兩句話,讓懿貴妃的一顆心重新落到了肚子裏。她再也不用為徽嘉立刻遠嫁而憂心了,兩年後的事就兩年後再說吧。
禧淑妃原本以為皇帝要封懿貴妃為後,怒火中燒她發泄了好幾日,直到明嬪封妃的聖旨傳出來,她才覺得自己搞錯了。
明嬪不偏不倚,誰都不依附,本像道浮萍,沒想到卻在風雨飄搖的後宮裏,立得穩穩的。
禧淑妃覺得自己簡直小覷了這個人。帶著怒火燒到永壽宮,一燒就是好幾天,明嬪也算是為懿貴妃擋了不少炮火,不過也許衝著懿貴妃的炮火更猛烈。
這日,三皇子在前朝光明正大的提出求娶,朝中有主和與主戰兩派之分,主和的認為能用一位女子平息戰火,不用勞民傷財已是最佳,哪怕這女子是公主,都該為國捐軀;主戰派便轟炸主和派膽小如鼠,拿公主去換和平,誰有又知道這是不是真正的和平呢?這番作態簡直有損大周國威。
朝臣吵得不可開交,最終還是主和派略勝一籌,皇帝被逼得無法,忍痛答應求親,並提出待公主及笄才可迎親的條件,池國欣然接受,這事便算暫時告一段落。
別人是沒看出來,但朝堂上的實際就是決定好的。
消息傳到後宮時各宮都翻天了。
翊坤宮內。
禧淑妃摔了兩套上好的瓷盞,為何說是兩套呢,因為一套中缺了一隻,她都不會再用第二次,這便是一次一套。還是碎月心疼了銀子,沒有繼續上茶,才免了其他杯盞的禍劫。
“皇上當真答應了要封她為後?”
“是......聽說已經在擬封後的聖旨了......”
二人的身子具在顫抖,不過禧淑妃是氣的,碎月是嚇的,她怕受到遷怒。
“哼!賤-人!”
“處處壓本宮一頭不說,這些年本宮給她行的禮還少了嗎?今後還要本宮對她行大禮!”
“她也配?”
......
翊坤宮的惱騷沒有傳出去,但殿內的宮人皆是跪著禁聲,膽小的幾個,直接在發抖。
那邊埋怨還沒停,封後的聖旨已經被周庭拿到了景仁宮,這是懿貴妃永遠都忘不了的一刻,宣旨聲音響徹了六宮,待冊封禮過後,她便是大周朝的皇後,雖然徽嘉即將遠嫁,但終成了嫡公主。
前些天永壽宮賀喜的人差點踏破宮門,這幾日,景仁宮隻會熱鬧更甚。
那些不受寵的低位嬪妃就指著討好皇後來換取好的過活,畢竟沒有聖寵,過得可能還不如主子跟前的宮女。
這其中道賀的,大概隻有梨貴人是真心在為皇後高興的。
這倒不是主要的,關鍵是為著“皇後”二字,膳沒用多少,話倒是說了一籮筐。
皇帝上迴迴去之後仔細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先應下,池國提的是兩年後來迎親,誰知道這中間的兩年裏,大周會不會迅速發展到池國不能匹敵的地步,到時候,退婚就隻是一句話。
大周的嫡公主,就算退過婚,也有不少青年才俊等著求娶,何愁找不到駙馬呢?
“愛妃替朕打理後宮多年,委實辛苦你了。”
“臣妾身為貴妃,代掌著鳳印,為皇上分憂是臣妾的職責,不辛苦的。”
帝妃之間,基本的客氣總是被懿貴妃把握的牢牢的。
從前還在太子府時,身為側妃的懿貴妃就已經開始主持中饋,她也算出身名門,作個正妃也不是不可以,可是當年太子不願,她便也甘心屈居側妃,左右頭上無人,側妃也隻是個名頭。
隻是穆側妃進府之後受了些委屈,穆氏就是現在的禧淑妃,不過太子需要穆氏的娘家,便要給人家女兒麵子。幾乎當時除了管理大權,穆氏哪樣都不比她薛氏差。
而穆家行事張揚,拜高踩低,相反的是,薛家恭敬有禮,進退有度,旁人都要說一句,書香門第就是不一樣,是以太子繼位之後,中宮無主,薛氏成了妃,代掌鳳印,穆氏做了嬪,見到薛氏必須彎腰行禮,薛氏被壓了幾年,總算揚眉吐氣了。
可當時的懿貴妃依舊對禧淑妃處處禮遇,從不克扣任何分例,雖然禧淑妃也從來沒有把這些打上眼瞧過。總的來說,其他時候的爭鋒相對,都無關痛癢。
皇帝心裏就跟明鏡似的,任由懿貴妃、禧淑妃、明嬪三足鼎立,也好過一人獨大。
“從前是你掌著鳳印,今後照舊。”
“池國兩年後來朝迎親,徽嘉的嫁衣可以繡起來了。”
這麽兩句話,讓懿貴妃的一顆心重新落到了肚子裏。她再也不用為徽嘉立刻遠嫁而憂心了,兩年後的事就兩年後再說吧。
禧淑妃原本以為皇帝要封懿貴妃為後,怒火中燒她發泄了好幾日,直到明嬪封妃的聖旨傳出來,她才覺得自己搞錯了。
明嬪不偏不倚,誰都不依附,本像道浮萍,沒想到卻在風雨飄搖的後宮裏,立得穩穩的。
禧淑妃覺得自己簡直小覷了這個人。帶著怒火燒到永壽宮,一燒就是好幾天,明嬪也算是為懿貴妃擋了不少炮火,不過也許衝著懿貴妃的炮火更猛烈。
這日,三皇子在前朝光明正大的提出求娶,朝中有主和與主戰兩派之分,主和的認為能用一位女子平息戰火,不用勞民傷財已是最佳,哪怕這女子是公主,都該為國捐軀;主戰派便轟炸主和派膽小如鼠,拿公主去換和平,誰有又知道這是不是真正的和平呢?這番作態簡直有損大周國威。
朝臣吵得不可開交,最終還是主和派略勝一籌,皇帝被逼得無法,忍痛答應求親,並提出待公主及笄才可迎親的條件,池國欣然接受,這事便算暫時告一段落。
別人是沒看出來,但朝堂上的實際就是決定好的。
消息傳到後宮時各宮都翻天了。
翊坤宮內。
禧淑妃摔了兩套上好的瓷盞,為何說是兩套呢,因為一套中缺了一隻,她都不會再用第二次,這便是一次一套。還是碎月心疼了銀子,沒有繼續上茶,才免了其他杯盞的禍劫。
“皇上當真答應了要封她為後?”
“是......聽說已經在擬封後的聖旨了......”
二人的身子具在顫抖,不過禧淑妃是氣的,碎月是嚇的,她怕受到遷怒。
“哼!賤-人!”
“處處壓本宮一頭不說,這些年本宮給她行的禮還少了嗎?今後還要本宮對她行大禮!”
“她也配?”
......
翊坤宮的惱騷沒有傳出去,但殿內的宮人皆是跪著禁聲,膽小的幾個,直接在發抖。
那邊埋怨還沒停,封後的聖旨已經被周庭拿到了景仁宮,這是懿貴妃永遠都忘不了的一刻,宣旨聲音響徹了六宮,待冊封禮過後,她便是大周朝的皇後,雖然徽嘉即將遠嫁,但終成了嫡公主。
前些天永壽宮賀喜的人差點踏破宮門,這幾日,景仁宮隻會熱鬧更甚。
那些不受寵的低位嬪妃就指著討好皇後來換取好的過活,畢竟沒有聖寵,過得可能還不如主子跟前的宮女。
這其中道賀的,大概隻有梨貴人是真心在為皇後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