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犨,一位出身於天水望族的傑出將領,其家族世代與忠武軍結下了不解之緣。曾祖趙賓、祖父趙英奇、父親趙叔文,一脈相承,皆擔任忠武軍的牙將,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寧與榮耀。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趙犨自幼便沐浴著武勇與智慧的光芒,他的成長之路,注定不平凡。


    孩提時代的趙犨,便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聰慧與領導力。每當夕陽西下,村頭的空地上便聚集起一群孩童,他們在趙犨的帶領下,分成兩隊,模擬著戰場上的衝鋒與布陣。趙犨總是那個發號施令的人,他指揮若定,仿佛天生就懂得如何調兵遣將。孩子們對他言聽計從,沒有一個敢違抗他的命令。這一幕,不僅讓旁觀者驚歎不已,更讓趙犨的父親趙叔文深感震撼。他望著兒子那雙充滿智慧與決心的眼睛,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驕傲與期待,不禁讚歎道:“此乃我家之千裏馬,將來必成大器,光大門楣!”


    隨著年齡的增長,趙犨的智慧與才能更加顯露無遺。當他踏入鄉裏的學堂,那超凡的誦讀能力再次讓他脫穎而出。他不僅能夠迅速理解並背誦複雜的經典,還能在同窗之中,以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思考引領討論,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這樣的才華,無疑為他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及至弱冠之年,趙犨已是一腔熱血,壯誌淩雲。他精通箭術,性格義勇果敢,不畏艱難險阻,時刻準備著為家國奉獻自己的一切。這樣的品質,很快便傳到了郡守的耳中。郡守惜才如金,當即提拔他為牙校,給了他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


    唐朝會昌年間,壺關地區突發叛亂,局勢動蕩不安。趙犨隨父北上,參與平叛。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中,他們收複了天井關,為穩定邊疆立下了赫赫戰功。不久之後,趙犨又隨朝廷大軍南征蠻族。在那場長達一個月的鏖戰中,忠武軍的將士們英勇無畏,轉戰於溪洞之間,斬獲無數,最終取得了勝利。朝廷為表彰其功,特升趙犨為馬步都虞候,這是對他軍事才能與忠誠的極高肯定。


    時光荏苒,轉眼間,乾符年間,天下風雲再起。王仙芝在曹州、濮州舉兵叛亂,其部下四處侵擾,汝州、鄭州等地相繼告急。在這危急關頭,趙犨挺身而出,率領數千步兵和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叛軍。叛軍措手不及,紛紛潰逃,向南逃竄。趙犨的英勇與智慧,再次贏得了朝廷的讚譽與百姓的敬仰。


    然而,好景不長,黃巢之亂接踵而至。黃巢攻陷長安,皇帝被迫逃往蜀地,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人心惶惶,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大亂。在這動蕩不安的時刻,陳州的數百名百姓聯名向許州的統帥請願,懇請趙犨前來主持陳州的軍政事務。他們深知,隻有趙犨這樣的英雄,才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重歸安寧。統帥深感其誠,將此事上報朝廷。不久,皇帝的詔書便下來了,正式任命趙犨為陳州刺史。


    趙犨接到任命後,深知責任重大。他深知黃巢的殘暴與狡猾,也明白自己即將麵臨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他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召集將領與官吏,慷慨陳詞:“黃巢的暴行已遍布四方,他若不被長安市民所殺,必會驅使殘餘黨羽向東逃竄。而我們忠武軍,曆來與他有仇,他侵犯我們的領土,是遲早的事。因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做好萬全的準備。”


    於是,趙犨開始緊鑼密鼓地布置防禦工作。他派遣人員加固城牆,疏浚護城河,確保城池的堅不可摧。同時,他充實糧倉,儲備柴草,確保在戰爭期間,軍民能夠有足夠的物資供應。為了保障城內的安全,他命令四座城門之外、兩舍之內的百姓,將糧食和財物搬入城中,以免被叛軍掠奪。此外,他還修繕武器裝備,磨礪刀劍,準備充足的弓箭和石彈,確保在戰鬥中能夠占據優勢。


    在做好物質準備的同時,趙犨也沒有忘記人才的選拔與任用。他深知,人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因此,他廣招勇猛之士,將他們安置在自己的麾下。他任命二弟趙昶為防遏都指揮使,負責城防與治安;三弟趙珝為親從都知兵馬使,協助自己指揮作戰;長子趙麓與次子趙霖也分別率領精銳部隊,隨時準備迎敵。這樣的布局,不僅展現了趙犨的用人之道,更彰顯了他對家族與國家的深厚情感。


    黃巢在長安的日子並不好過。他被朝廷軍隊四麵包圍,糧食耗盡,人心渙散。為了擺脫困境,他不得不謀劃向東逃竄的計劃。他深知趙犨的厲害,但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冒險一試。於是,他派遣勇將孟楷,率領一萬士兵直接進入項縣,試圖打開一條東逃的通道。


    然而,趙犨早已料到了黃巢的這一招。他親自率軍迎擊,與孟楷的叛軍在項縣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趙犨身先士卒,英勇無畏,他的將士們在他的帶領下,更是奮勇殺敵,毫不退縮。經過一番激戰,叛軍大敗,幾乎被全部斬殺或俘獲。孟楷也被生擒活捉,成為了趙犨的階下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五代史品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生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生輝並收藏舊五代史品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