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過,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也是十分深遠的。
和諧美滿的家庭,長大的孩子積極向上,陽光、活潑、外向,具有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反之,孩子性格孤僻,自卑,不善言談,內向,不願與人交流……這些現象雖然不能概括世界上所有的家庭,但是足可以說明一些一般情況下的普遍現象。
人們常說,家是避風的港灣,是心靈的慰藉。若是在外麵受了傷,受了委屈,家是一個療傷、恢複的場所;若是遇到了“家外狂風暴雨,家內冰雪寒天”的時候呢?
如此一來,何處才是歸宿?何處才可安身?
也有人可能會說,以上論調不免有些極端,最起碼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家庭是正常的吧?
對,不管比例有多大,至少當時我們就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一,“家”,多麽溫馨美好的一個詞,對我來說,對姐姐來說都是令人十分厭惡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開始學會從父親的表情、語氣、言行,甚至眼神中讀懂他的心情,以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論何時,每當邁進大門的一瞬間,總能感覺到無與倫比的壓抑和緊張湧上心頭,接著小腿開始輕微顫抖。一步一步的進入過程,便是走進烏雲集聚區域的過程,眼看著那片烏雲在天空的中心不斷的擠壓、匯聚,有時候不禁在想,為何棄陽光明媚不顧,非要奔向暴風雨的中心呢?
大腦中同時閃現著一副又一副爭吵、暴力、兇惡的“戰爭畫麵”,負麵情緒從邁入大門到家裏的過程中開始單曲循環,類似於玄幻小說中磨練心性,與心魔鬥爭的過程一般,過程中異常兇險。
進家。
父母一言不發,當然我也是。
主動找不自在的事我是不會去做的,在壓抑的氣氛中開始寫家庭作業
接著父親有一句沒一句的和母親聊著天。說是聊天,其實是父親在不停的說,母親隻是“嗯、啊”的應和著,因為母親也不知道哪句話會引起父親的怒火,受到無妄之災,所以這就是家中的唯一的聊天方式。
“前幾天我買迴來的那兩捆蔥,怎麽隻剩下一捆了?”父親似是對母親有一句沒一句應付差事的迴答方式有些不滿。
“昨天孩子的姥爺來了,看見咱們家的蔥挺好的,我就給他拿了一捆。”母親心道不好,昨天光顧著給大大拿蔥了,忘了把剩下的分成兩份應付應付了,於是唯唯諾諾解釋道:“老爺子好不容易才來一趟,我們聊天的時候他說起來想買點蔥,正好咱們家裏有,我就給拿了點,省的他再額外花錢買。”
“老子的家底全部都讓你給窮了,今天這個來給點,明天那個來順點,什麽阿貓阿狗都來我家蹭吃蹭喝,吃完喝完再拿上,你告訴老子什麽時候是個頭?我說你這個敗家老娘們怎麽這麽吃裏扒外呢?啥都想給別人,幹脆把老子也給人算了。”父親不停的挑著理,聲音越吼越高,到最後的時候吼得聲音放大到了正常音量的“五十倍以上”,臉紅脖子粗。
在父親問起的時候,母親便意識到“有此一劫”,也不顧不管的學著父親的學著父親的樣子,理直氣壯提高分貝吼道,“我大大生我養我這麽大,給他去拿點蔥,我問心無愧!家裏的錢都是我賺的,我想給就給我樂意……”
“又開始吵了……”
“哎……”
雖然這樣的狀況天天在家中不厭其煩的重演,主角和人物角色、形象從未更換,整個連續劇的主要矛盾衝突也都是那些家庭生活中“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或是“柴米油鹽”的瑣碎之事,甚至連台詞也都是那些太陽、動物之類的陳詞濫調,但是對於我來說,同樣十分的無可奈何,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又不可能逃離到其他的地方,隻能默默的看著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上演著家庭戰爭連續劇。
那時的我,曾有一段極度自卑的時光,不敢見人,不想上課,拒絕一切溝通和交流,討厭一切人和事……總覺得隻要自己死了,就能解決一切煩惱,可能就是現在所說的抑鬱症的一種表現吧,現在迴想起來,都覺得兒時的想法總是那麽天真、單純和幼稚。
再說的直白一點,天真是傻,單純是愣,幼稚是蠢,總結起來那就是傻、愣、蠢的集合體。
輕生——是麵對當前遇到的暫時無能為力的事情時,最為消極和懦弱的解決方式,沒有之一。
這時家裏已經買了一台不知道幾手的黑白電視機,大約32英寸。電視上一共一個按鍵和三個旋鈕,還帶著一根可以分叉的天線。
轉動旋鈕可以調播頻道,一共可以更換9個頻道;第2個較小的旋鈕調節音量大小;第3個旋鈕調節清晰度;唯一的一個按鍵是開關。說是能調節9個頻道,其實就是旋鈕旋轉一周僅能停頓9次,可以收到電視節目也隻有4到5個。
話說迴來,收到電視節目數量的多少完全取決於天線的方向和分叉的角度,所以,想好好看個電視,就必須用手扶著時刻擺動方向。
八九歲的時候吧,電視劇裏演繹了一個吃藥自殺的情節。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恰恰被我深深的記在了心裏,並且傻愣蠢的付出了實踐。
開玩笑!瞧不起誰呢?誰家裏沒有點常備藥啊?
一次趁家裏人不在的時候,我便偷偷拿了十幾顆不知道什麽名字的黃色藥丸。
總以為吃了就會像電視裏演繹的那樣昏迷不醒,最後死亡,了卻一切痛苦。
結果,孩子終究是孩子,未經世事終究未經世事,除了完全不知道亂吃藥的後果以外,也更不會知道藥物居然會有副作用。
不是所有的藥會一吃就死的!
沒過多久,肚子疼的死去活來,疼的到處打滾。
這次父親和母親難得意見一致,將我送到旗縣裏最大的醫院。
經大夫診斷和各項指標檢查,顯示某些指標偏高,大夫認為可能是“吃壞了肚子”,經過輸液打針等一係列的治療後,三天後“病情”漸漸轉好。
但是,對於我來說,一個最大最大的驚喜擺在了我的麵前,那就是三天內父母居然沒有吵過一次架!
這三天,父母未經任何交流,卻達成了一個雙方默認的共識——不再爭吵。共同努力完成唯一的目的——把我的“病”治好,讓我盡快康複。
期間,他們兩人忙前忙後,不停照料著我,有商有量,毫無怨言。一個在病房照顧我,另一個去打水、打飯;一個盯著輸液瓶,換藥的時候另一個趕緊去喊大夫;晚上,一個人坐在床邊陪著我,另一個人躺著休息……
和諧、有愛的情景躍然紙上。
這種感覺被我深深的印刻在了心裏。
曾幾何時,深深埋藏在心中那幅和諧、美好和渴望的溫暖畫麵在這個偶然的時刻突然從記憶的最深處被挖掘了出來,與當前的這一刻是多麽的相似:
那是在幾年前的一個樓頂上,母親做完手術穿著病號服,拄著雙拐,我和父親陪伴在她的身邊,一家人和諧、安靜、無憂無慮,沒有爭吵、沒有戰爭、沒有暴力,不用怕說錯話、辦錯事挨打挨罵,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相濡以沫,無憂無慮。
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這個重大的發現令我如獲至寶!
等完全康複後,我繼續“依葫蘆畫瓢”,在家裏開始見天的找藥吃。
但是第一次吃藥輕生事件失敗讓我汲取了一個深刻的教訓——藥,不能亂吃!即便是輕生,也要看清楚說明書和保質期!
到現在為止我依然記憶猶新。雖然不知道當時吃的是什麽藥,但那種痛苦的過程讓人始終保留一絲對生命的敬畏。
穆怡很心疼我,始終沒有讓我去那個分娩體驗儀上感受女性分娩過程中的疼痛,但我想說,亂吃藥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體驗得到的……
充分汲取經驗之後,為了繼續享受那一刻渴望的溫暖,一周後,我“有選擇性”的減少了藥量,又吃了三粒那個不知名的黃色藥丸。
現在肯定有一些好事的家夥們想問問:你傻呀!為什麽不換一種藥嚐嚐呢?或者是再多吃幾顆,也許更有效果也說不定。
我隻解釋一遍,不接受反駁!
一方麵,第二次甚至第無數次的吃藥和第一次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是想要輕生,未果,痛慘了,不重提!後來的第二次和無數次是想要尋求家庭的溫暖和和諧,目的不同,所以行為產生改變也是理所應當的!另一方麵,這個藥曾經是吃過的,知道它一定會有肚子痛的效果,少吃幾粒不會疼的太厲害,有心理準備呀!如果現在換另一種,誰能知道吃完會不會“理想化死亡”呢?所以要將一切未知且預知有害的行為扼殺在搖籃裏!
果然三粒藥丸的藥效差了許多,雖然肚子有些隱隱的疼痛,但是明顯相比之前減輕了不少。向父母匯報之後,免不了那一套醫院檢查的手續。
而父母在此期間的關注重點自然轉移到了我的身上。
其實我想要的很簡單,沒有戰爭的家庭,真的不錯。
和諧美滿的家庭,長大的孩子積極向上,陽光、活潑、外向,具有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反之,孩子性格孤僻,自卑,不善言談,內向,不願與人交流……這些現象雖然不能概括世界上所有的家庭,但是足可以說明一些一般情況下的普遍現象。
人們常說,家是避風的港灣,是心靈的慰藉。若是在外麵受了傷,受了委屈,家是一個療傷、恢複的場所;若是遇到了“家外狂風暴雨,家內冰雪寒天”的時候呢?
如此一來,何處才是歸宿?何處才可安身?
也有人可能會說,以上論調不免有些極端,最起碼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家庭是正常的吧?
對,不管比例有多大,至少當時我們就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一,“家”,多麽溫馨美好的一個詞,對我來說,對姐姐來說都是令人十分厭惡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開始學會從父親的表情、語氣、言行,甚至眼神中讀懂他的心情,以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論何時,每當邁進大門的一瞬間,總能感覺到無與倫比的壓抑和緊張湧上心頭,接著小腿開始輕微顫抖。一步一步的進入過程,便是走進烏雲集聚區域的過程,眼看著那片烏雲在天空的中心不斷的擠壓、匯聚,有時候不禁在想,為何棄陽光明媚不顧,非要奔向暴風雨的中心呢?
大腦中同時閃現著一副又一副爭吵、暴力、兇惡的“戰爭畫麵”,負麵情緒從邁入大門到家裏的過程中開始單曲循環,類似於玄幻小說中磨練心性,與心魔鬥爭的過程一般,過程中異常兇險。
進家。
父母一言不發,當然我也是。
主動找不自在的事我是不會去做的,在壓抑的氣氛中開始寫家庭作業
接著父親有一句沒一句的和母親聊著天。說是聊天,其實是父親在不停的說,母親隻是“嗯、啊”的應和著,因為母親也不知道哪句話會引起父親的怒火,受到無妄之災,所以這就是家中的唯一的聊天方式。
“前幾天我買迴來的那兩捆蔥,怎麽隻剩下一捆了?”父親似是對母親有一句沒一句應付差事的迴答方式有些不滿。
“昨天孩子的姥爺來了,看見咱們家的蔥挺好的,我就給他拿了一捆。”母親心道不好,昨天光顧著給大大拿蔥了,忘了把剩下的分成兩份應付應付了,於是唯唯諾諾解釋道:“老爺子好不容易才來一趟,我們聊天的時候他說起來想買點蔥,正好咱們家裏有,我就給拿了點,省的他再額外花錢買。”
“老子的家底全部都讓你給窮了,今天這個來給點,明天那個來順點,什麽阿貓阿狗都來我家蹭吃蹭喝,吃完喝完再拿上,你告訴老子什麽時候是個頭?我說你這個敗家老娘們怎麽這麽吃裏扒外呢?啥都想給別人,幹脆把老子也給人算了。”父親不停的挑著理,聲音越吼越高,到最後的時候吼得聲音放大到了正常音量的“五十倍以上”,臉紅脖子粗。
在父親問起的時候,母親便意識到“有此一劫”,也不顧不管的學著父親的學著父親的樣子,理直氣壯提高分貝吼道,“我大大生我養我這麽大,給他去拿點蔥,我問心無愧!家裏的錢都是我賺的,我想給就給我樂意……”
“又開始吵了……”
“哎……”
雖然這樣的狀況天天在家中不厭其煩的重演,主角和人物角色、形象從未更換,整個連續劇的主要矛盾衝突也都是那些家庭生活中“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或是“柴米油鹽”的瑣碎之事,甚至連台詞也都是那些太陽、動物之類的陳詞濫調,但是對於我來說,同樣十分的無可奈何,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又不可能逃離到其他的地方,隻能默默的看著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上演著家庭戰爭連續劇。
那時的我,曾有一段極度自卑的時光,不敢見人,不想上課,拒絕一切溝通和交流,討厭一切人和事……總覺得隻要自己死了,就能解決一切煩惱,可能就是現在所說的抑鬱症的一種表現吧,現在迴想起來,都覺得兒時的想法總是那麽天真、單純和幼稚。
再說的直白一點,天真是傻,單純是愣,幼稚是蠢,總結起來那就是傻、愣、蠢的集合體。
輕生——是麵對當前遇到的暫時無能為力的事情時,最為消極和懦弱的解決方式,沒有之一。
這時家裏已經買了一台不知道幾手的黑白電視機,大約32英寸。電視上一共一個按鍵和三個旋鈕,還帶著一根可以分叉的天線。
轉動旋鈕可以調播頻道,一共可以更換9個頻道;第2個較小的旋鈕調節音量大小;第3個旋鈕調節清晰度;唯一的一個按鍵是開關。說是能調節9個頻道,其實就是旋鈕旋轉一周僅能停頓9次,可以收到電視節目也隻有4到5個。
話說迴來,收到電視節目數量的多少完全取決於天線的方向和分叉的角度,所以,想好好看個電視,就必須用手扶著時刻擺動方向。
八九歲的時候吧,電視劇裏演繹了一個吃藥自殺的情節。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恰恰被我深深的記在了心裏,並且傻愣蠢的付出了實踐。
開玩笑!瞧不起誰呢?誰家裏沒有點常備藥啊?
一次趁家裏人不在的時候,我便偷偷拿了十幾顆不知道什麽名字的黃色藥丸。
總以為吃了就會像電視裏演繹的那樣昏迷不醒,最後死亡,了卻一切痛苦。
結果,孩子終究是孩子,未經世事終究未經世事,除了完全不知道亂吃藥的後果以外,也更不會知道藥物居然會有副作用。
不是所有的藥會一吃就死的!
沒過多久,肚子疼的死去活來,疼的到處打滾。
這次父親和母親難得意見一致,將我送到旗縣裏最大的醫院。
經大夫診斷和各項指標檢查,顯示某些指標偏高,大夫認為可能是“吃壞了肚子”,經過輸液打針等一係列的治療後,三天後“病情”漸漸轉好。
但是,對於我來說,一個最大最大的驚喜擺在了我的麵前,那就是三天內父母居然沒有吵過一次架!
這三天,父母未經任何交流,卻達成了一個雙方默認的共識——不再爭吵。共同努力完成唯一的目的——把我的“病”治好,讓我盡快康複。
期間,他們兩人忙前忙後,不停照料著我,有商有量,毫無怨言。一個在病房照顧我,另一個去打水、打飯;一個盯著輸液瓶,換藥的時候另一個趕緊去喊大夫;晚上,一個人坐在床邊陪著我,另一個人躺著休息……
和諧、有愛的情景躍然紙上。
這種感覺被我深深的印刻在了心裏。
曾幾何時,深深埋藏在心中那幅和諧、美好和渴望的溫暖畫麵在這個偶然的時刻突然從記憶的最深處被挖掘了出來,與當前的這一刻是多麽的相似:
那是在幾年前的一個樓頂上,母親做完手術穿著病號服,拄著雙拐,我和父親陪伴在她的身邊,一家人和諧、安靜、無憂無慮,沒有爭吵、沒有戰爭、沒有暴力,不用怕說錯話、辦錯事挨打挨罵,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相濡以沫,無憂無慮。
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這個重大的發現令我如獲至寶!
等完全康複後,我繼續“依葫蘆畫瓢”,在家裏開始見天的找藥吃。
但是第一次吃藥輕生事件失敗讓我汲取了一個深刻的教訓——藥,不能亂吃!即便是輕生,也要看清楚說明書和保質期!
到現在為止我依然記憶猶新。雖然不知道當時吃的是什麽藥,但那種痛苦的過程讓人始終保留一絲對生命的敬畏。
穆怡很心疼我,始終沒有讓我去那個分娩體驗儀上感受女性分娩過程中的疼痛,但我想說,亂吃藥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體驗得到的……
充分汲取經驗之後,為了繼續享受那一刻渴望的溫暖,一周後,我“有選擇性”的減少了藥量,又吃了三粒那個不知名的黃色藥丸。
現在肯定有一些好事的家夥們想問問:你傻呀!為什麽不換一種藥嚐嚐呢?或者是再多吃幾顆,也許更有效果也說不定。
我隻解釋一遍,不接受反駁!
一方麵,第二次甚至第無數次的吃藥和第一次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是想要輕生,未果,痛慘了,不重提!後來的第二次和無數次是想要尋求家庭的溫暖和和諧,目的不同,所以行為產生改變也是理所應當的!另一方麵,這個藥曾經是吃過的,知道它一定會有肚子痛的效果,少吃幾粒不會疼的太厲害,有心理準備呀!如果現在換另一種,誰能知道吃完會不會“理想化死亡”呢?所以要將一切未知且預知有害的行為扼殺在搖籃裏!
果然三粒藥丸的藥效差了許多,雖然肚子有些隱隱的疼痛,但是明顯相比之前減輕了不少。向父母匯報之後,免不了那一套醫院檢查的手續。
而父母在此期間的關注重點自然轉移到了我的身上。
其實我想要的很簡單,沒有戰爭的家庭,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