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一路上帶著哭喊聲一直跑到大姨家。
幾個月前,大姨家搬到了我家的北麵,隔著幾條巷子,距離約兩三百米。所以姐姐很快把大姨帶了迴來。
當姐姐和大姨再次迴到家裏的時候,家裏已經“裏三層外三層”圍了好多人,姐姐路上的哭喊聲引來了不少鄰居前來圍觀看熱鬧,當然,還有一些真心實意來勸架的大嬸們。
此時,母親臉上的血漬已經被清理幹淨。有氣無力的靠著枕頭半躺在炕上,眼淚止不住的緩緩流淌。
此時母親的麵部已經像是被打了馬賽克、惡意塗鴉一般無法識別,臉上大部分區域已經被各種陰冷的暗色係所占領,看不出一絲原有膚色。
整個麵龐已經完全扭曲,腫的麵目全非,如果不仔細看的話,根本認不出來這個被塗了無數馬賽克的人是誰。左側臉部尤為明顯,用“破相”來形容也不為過。
最前麵和母親平時關係要好的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埋怨著父親,同時也安慰著母親,前前後後張羅著給母親用冷毛巾敷臉。
“你一個大男人怎麽能動手打媳婦呢?”
“你看看,你看看,都打成什麽樣了?腫的都不認識了!”
“你把她打壞怎麽辦?她是個人!是你媳婦!不是你圈養的動物,想怎麽打就怎麽打!”
“梅子,你別哭了,有我們姐妹在,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再打你。”其中一個大嬸握著母親的手安慰著。
“嗯,就是,我們姐妹在,看誰還敢欺負你!”說罷,“狠狠”的瞪了大俠一眼,警告的意圖十分明顯。
前麵有幫忙撐腰的,後麵自然有些“吃瓜群眾”悄悄議論是非的。“吃瓜群眾”畢竟是“吃瓜群眾”,名副其實,在任何情況下都免不了扯閑篇、傳閑話。
“平時看小薇爸爸不笑不說話,沒想到下這麽狠的手。”
“不能光看外表,你是不知道。他平時就不講理,經常欺負小薇媽媽,罵的特別難聽,祖宗十八代都能一個不拉的問候個遍。”
“別看平時人模狗樣的,對家裏人可狠著呢。”
“這次不知道是因為啥。居然下手這麽狠。”
“聽說是因為一個紙條……”
“小薇媽真是可憐。”
“嗯嗯嗯,我要是嫁了這麽個又不掙錢脾氣又大的男人,我早就不和他過了!”
站在最後麵的好事的大嬸們又開始小聲的議論紛紛。
那大俠隻是靜靜的坐在那裏抽著煙,走著神,任家裏的這幫大嬸們如何指責議論也不反駁,不知道想些什麽。
不過,要從兩麵性來看待問題。
正是姐姐跑出去時的大吼聲將這些鄰居大嬸們“召喚”過來,不約而同的一股腦來到家裏,也幸虧有這些好事的大嬸們,母親才有了喘息的機會。
“行了行了,大姐們差不多就散了吧。”
大姨進門時最先聽到了議論是非,頓時怒不可揭,強忍著爆發的心情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
聽到大姨逐客,大嬸們紛紛告別離開。
撥開人群。
看到母親的模樣之後大姨怒火中燒,質問父親道:“你不準備解釋一下咋迴事?好端端一個人讓你打成這個樣子,和你過了這麽多年,孩子都這麽大了,說打就打。你還是人嗎?”
大姨心疼的坐在母親身邊,一邊用濕毛巾給母親敷著臉,一邊拉著母親的手,流著淚為母親鳴不平。
可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父親仍舊一言不發。
大姨緊追不舍:“說話!到底因為什麽?我倒要好好聽一聽,是我妹妹做錯了該打還是你習慣了不講理,經常欺負我妹妹?”
大姨很有本事,也很有能力,比母親大七八歲,自學成才,在工程造價方麵很有造詣,目前在國家某個建設集團任監理一職。說話不怒自威,很有分量,全家人上上下下都敬她三分。而且家裏蓋房子的地皮是大姨幫著審批下來的,蓋房子的200塊錢,也是大姨給借的,所以父親平時對大姨特別恭敬。
麵對大姨的質問,父親心裏多少還是有些心虛。支支吾吾的言語中還有些顫抖,道:“因為一張牛皮紙。”此時的父親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張揚跋扈,蠻橫無理的樣子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來來來,你好好說,我沒有聽清楚,聲音大一點,說話能不能像個男人,把剛剛打人的勁頭拿出來。”在來的路上,大姨早已從姐姐口中得知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故意刁難。
“就是因為一片紙。”父親努力的嘟囔了一句。
“什麽紙這麽金貴?是用黃金做的還是鑽石做的?比人的命還重要。”
“不是,不是,姐姐,就是一張普通的牛皮紙。”父親裝作沒有聽出來大姨的譏諷。
“那就是紙上寫著國家機密,不能讓別人看。”
“不是的,大姐。”
父親最後實在無法忍受大姨的不依不饒和冷嘲熱諷,硬著頭皮將事件的來龍去脈,力求站在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講了一遍,盡量渲染著自己的衝動、無奈和弱勢,“淡化”他打人的動機和事實。
“聲稱”是自己“看”花了眼,以為母女倆拿的是五金機械廠的材料,從母親手中“拿”的時候,“一不小心”將母親推倒在了地上,“碰”了一下。
大姨越聽越生氣,越聽越煩躁,忍無可忍:“別說了!閉嘴!”
“一個大男人睜著眼睛說瞎話,你都不嫌臉紅!有本事打老婆沒本事承認!”
“我看你就是欺負慣了,得寸進尺!我家的人哪一個不是老實巴交?你說你當初結婚的時候有啥?娶親時候是拖拉機,居然還大半夜來,說明你壓根就沒把我家,沒把我妹妹當迴事!這些年看看你們過的什麽日子?左鄰右舍人家蓋房的蓋房,買車的買車,買摩托的買摩托……退一萬步講,最次的人家正房全都蓋起來了,看看你自己!後來我才知道,我妹妹生小薇坐月子的時候就隻吃過一頓白麵!你罵人罵的還把我媽氣走了!當初要不是我妹妹讓我幫忙審批蓋房的土地,就憑你個熊樣連小南房都蓋不起來,到今天還‘理直氣壯’的說謊編瞎話!我告訴你,就算是你牛皮紙上寫的是國家機密,那也是你自己沒有保管好,即便是判刑坐牢,那是你自己的事,和我妹妹一點關係都沒有!聽明白了嗎?”
“嗯,嗯……”父親不住的點著頭。
一打開話匣子大姨就停不下來:“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別的女人都指望著男人穿金戴銀,你給家裏賺迴來一間房還是一輛車?你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嗎?你有什麽本事在家裏動手行兇?我妹妹圖你什麽了?你沒吃沒喝沒房子沒車,要啥啥沒有,我妹妹還是嫁給了你,你還不知足?這也就是我妹妹的脾氣,要是我,有你好果子吃!”
父親隻是連連點頭,什麽話都沒有多說,隻是時不時的發出“嗯嗯”的聲音。
大姨吐字如連珠炮一般,連續罵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有停歇,似是有些口幹舌燥,清了清嗓子,不容質疑的對母親說:“妹妹,今天跟我迴家吧。去姐家住一段時間,養好了再迴來,讓小薇也跟著我一起迴家。”
還不等母親點頭,以命令的口吻對父親說:“從今天開始,我妹妹要和小薇要去我家住,等傷好了,心情好了再迴來,到時候你去接,聽到沒有?”
“行。”父親應了一聲。
母親和姐姐在大姨家裏住了兩個多月,直到母親完全康複。父親在此期間仿佛消失了一般,杳無音信,更未曾踏入大姨家一步。最後,母親實在無法繼續“厚著臉皮”在大姨家白吃白住,克服了大姨的百般阻撓,主動帶著姐姐迴到了家。
此事之後,父親一直對大姨懷恨在心,一改往日對大姨“尊敬”的態度,徹底和大姨翻了臉。每每提起此事,總會不厭其煩的威脅母親和姐姐:“以後絕對不允許你們倆和那個大王八繼續來往,聽到沒有?要是被我發現,讓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
這就是父母的故事。
每每他們爭吵的時候,母親總會將心中的委屈“如數家珍”般一件一件含淚道來,所以印象深刻。
這些畢竟是上一輩人的事情,不做評論。
隻有經曆才會有所感悟,首先的想法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同人生所經曆的各種不同小故事,不論是共鳴也好,經驗也罷;真實也好,杜撰也罷;歡樂也好,悲傷也罷,從整本書的主線來講,均以傳播正能量為主;其次是借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七年祭奠魏征的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確保自己“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鏡照己身”,日當三省,反思中提高,總結中成長。“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給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些歲月的痕跡。最後是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告誡後輩,人生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才會進步,經曆才會成長,付出才有收獲,奮鬥才有結果。樹立目標,持之以恆,做一個善良,勇敢,堅毅,正直,擔當的人。
幾個月前,大姨家搬到了我家的北麵,隔著幾條巷子,距離約兩三百米。所以姐姐很快把大姨帶了迴來。
當姐姐和大姨再次迴到家裏的時候,家裏已經“裏三層外三層”圍了好多人,姐姐路上的哭喊聲引來了不少鄰居前來圍觀看熱鬧,當然,還有一些真心實意來勸架的大嬸們。
此時,母親臉上的血漬已經被清理幹淨。有氣無力的靠著枕頭半躺在炕上,眼淚止不住的緩緩流淌。
此時母親的麵部已經像是被打了馬賽克、惡意塗鴉一般無法識別,臉上大部分區域已經被各種陰冷的暗色係所占領,看不出一絲原有膚色。
整個麵龐已經完全扭曲,腫的麵目全非,如果不仔細看的話,根本認不出來這個被塗了無數馬賽克的人是誰。左側臉部尤為明顯,用“破相”來形容也不為過。
最前麵和母親平時關係要好的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埋怨著父親,同時也安慰著母親,前前後後張羅著給母親用冷毛巾敷臉。
“你一個大男人怎麽能動手打媳婦呢?”
“你看看,你看看,都打成什麽樣了?腫的都不認識了!”
“你把她打壞怎麽辦?她是個人!是你媳婦!不是你圈養的動物,想怎麽打就怎麽打!”
“梅子,你別哭了,有我們姐妹在,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再打你。”其中一個大嬸握著母親的手安慰著。
“嗯,就是,我們姐妹在,看誰還敢欺負你!”說罷,“狠狠”的瞪了大俠一眼,警告的意圖十分明顯。
前麵有幫忙撐腰的,後麵自然有些“吃瓜群眾”悄悄議論是非的。“吃瓜群眾”畢竟是“吃瓜群眾”,名副其實,在任何情況下都免不了扯閑篇、傳閑話。
“平時看小薇爸爸不笑不說話,沒想到下這麽狠的手。”
“不能光看外表,你是不知道。他平時就不講理,經常欺負小薇媽媽,罵的特別難聽,祖宗十八代都能一個不拉的問候個遍。”
“別看平時人模狗樣的,對家裏人可狠著呢。”
“這次不知道是因為啥。居然下手這麽狠。”
“聽說是因為一個紙條……”
“小薇媽真是可憐。”
“嗯嗯嗯,我要是嫁了這麽個又不掙錢脾氣又大的男人,我早就不和他過了!”
站在最後麵的好事的大嬸們又開始小聲的議論紛紛。
那大俠隻是靜靜的坐在那裏抽著煙,走著神,任家裏的這幫大嬸們如何指責議論也不反駁,不知道想些什麽。
不過,要從兩麵性來看待問題。
正是姐姐跑出去時的大吼聲將這些鄰居大嬸們“召喚”過來,不約而同的一股腦來到家裏,也幸虧有這些好事的大嬸們,母親才有了喘息的機會。
“行了行了,大姐們差不多就散了吧。”
大姨進門時最先聽到了議論是非,頓時怒不可揭,強忍著爆發的心情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
聽到大姨逐客,大嬸們紛紛告別離開。
撥開人群。
看到母親的模樣之後大姨怒火中燒,質問父親道:“你不準備解釋一下咋迴事?好端端一個人讓你打成這個樣子,和你過了這麽多年,孩子都這麽大了,說打就打。你還是人嗎?”
大姨心疼的坐在母親身邊,一邊用濕毛巾給母親敷著臉,一邊拉著母親的手,流著淚為母親鳴不平。
可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父親仍舊一言不發。
大姨緊追不舍:“說話!到底因為什麽?我倒要好好聽一聽,是我妹妹做錯了該打還是你習慣了不講理,經常欺負我妹妹?”
大姨很有本事,也很有能力,比母親大七八歲,自學成才,在工程造價方麵很有造詣,目前在國家某個建設集團任監理一職。說話不怒自威,很有分量,全家人上上下下都敬她三分。而且家裏蓋房子的地皮是大姨幫著審批下來的,蓋房子的200塊錢,也是大姨給借的,所以父親平時對大姨特別恭敬。
麵對大姨的質問,父親心裏多少還是有些心虛。支支吾吾的言語中還有些顫抖,道:“因為一張牛皮紙。”此時的父親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張揚跋扈,蠻橫無理的樣子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來來來,你好好說,我沒有聽清楚,聲音大一點,說話能不能像個男人,把剛剛打人的勁頭拿出來。”在來的路上,大姨早已從姐姐口中得知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故意刁難。
“就是因為一片紙。”父親努力的嘟囔了一句。
“什麽紙這麽金貴?是用黃金做的還是鑽石做的?比人的命還重要。”
“不是,不是,姐姐,就是一張普通的牛皮紙。”父親裝作沒有聽出來大姨的譏諷。
“那就是紙上寫著國家機密,不能讓別人看。”
“不是的,大姐。”
父親最後實在無法忍受大姨的不依不饒和冷嘲熱諷,硬著頭皮將事件的來龍去脈,力求站在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講了一遍,盡量渲染著自己的衝動、無奈和弱勢,“淡化”他打人的動機和事實。
“聲稱”是自己“看”花了眼,以為母女倆拿的是五金機械廠的材料,從母親手中“拿”的時候,“一不小心”將母親推倒在了地上,“碰”了一下。
大姨越聽越生氣,越聽越煩躁,忍無可忍:“別說了!閉嘴!”
“一個大男人睜著眼睛說瞎話,你都不嫌臉紅!有本事打老婆沒本事承認!”
“我看你就是欺負慣了,得寸進尺!我家的人哪一個不是老實巴交?你說你當初結婚的時候有啥?娶親時候是拖拉機,居然還大半夜來,說明你壓根就沒把我家,沒把我妹妹當迴事!這些年看看你們過的什麽日子?左鄰右舍人家蓋房的蓋房,買車的買車,買摩托的買摩托……退一萬步講,最次的人家正房全都蓋起來了,看看你自己!後來我才知道,我妹妹生小薇坐月子的時候就隻吃過一頓白麵!你罵人罵的還把我媽氣走了!當初要不是我妹妹讓我幫忙審批蓋房的土地,就憑你個熊樣連小南房都蓋不起來,到今天還‘理直氣壯’的說謊編瞎話!我告訴你,就算是你牛皮紙上寫的是國家機密,那也是你自己沒有保管好,即便是判刑坐牢,那是你自己的事,和我妹妹一點關係都沒有!聽明白了嗎?”
“嗯,嗯……”父親不住的點著頭。
一打開話匣子大姨就停不下來:“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別的女人都指望著男人穿金戴銀,你給家裏賺迴來一間房還是一輛車?你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嗎?你有什麽本事在家裏動手行兇?我妹妹圖你什麽了?你沒吃沒喝沒房子沒車,要啥啥沒有,我妹妹還是嫁給了你,你還不知足?這也就是我妹妹的脾氣,要是我,有你好果子吃!”
父親隻是連連點頭,什麽話都沒有多說,隻是時不時的發出“嗯嗯”的聲音。
大姨吐字如連珠炮一般,連續罵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有停歇,似是有些口幹舌燥,清了清嗓子,不容質疑的對母親說:“妹妹,今天跟我迴家吧。去姐家住一段時間,養好了再迴來,讓小薇也跟著我一起迴家。”
還不等母親點頭,以命令的口吻對父親說:“從今天開始,我妹妹要和小薇要去我家住,等傷好了,心情好了再迴來,到時候你去接,聽到沒有?”
“行。”父親應了一聲。
母親和姐姐在大姨家裏住了兩個多月,直到母親完全康複。父親在此期間仿佛消失了一般,杳無音信,更未曾踏入大姨家一步。最後,母親實在無法繼續“厚著臉皮”在大姨家白吃白住,克服了大姨的百般阻撓,主動帶著姐姐迴到了家。
此事之後,父親一直對大姨懷恨在心,一改往日對大姨“尊敬”的態度,徹底和大姨翻了臉。每每提起此事,總會不厭其煩的威脅母親和姐姐:“以後絕對不允許你們倆和那個大王八繼續來往,聽到沒有?要是被我發現,讓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
這就是父母的故事。
每每他們爭吵的時候,母親總會將心中的委屈“如數家珍”般一件一件含淚道來,所以印象深刻。
這些畢竟是上一輩人的事情,不做評論。
隻有經曆才會有所感悟,首先的想法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同人生所經曆的各種不同小故事,不論是共鳴也好,經驗也罷;真實也好,杜撰也罷;歡樂也好,悲傷也罷,從整本書的主線來講,均以傳播正能量為主;其次是借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七年祭奠魏征的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確保自己“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鏡照己身”,日當三省,反思中提高,總結中成長。“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給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些歲月的痕跡。最後是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告誡後輩,人生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才會進步,經曆才會成長,付出才有收獲,奮鬥才有結果。樹立目標,持之以恆,做一個善良,勇敢,堅毅,正直,擔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