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弘曄的想法
太子隻準我生娃,壓力有些大! 作者:喜歡山茶籽的慕雨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13章 弘曄的想法
重新迴到尚書房繼續上課的弘曄也沒有待上多久就被魏珠請去了乾清宮,說來也怪,小兒子大孫子,老頭子的命根子,康熙懷疑防備他所有成年兒子,即使是之前一直疼愛著的十四阿哥,在他上一次去江南迴來之後也不再放在心上。但是對這個在自己眼前長大的大孫子,卻是一直寵溺著的,不僅如此,還時常讓他來 乾清宮帶在身邊一起學習,不管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是政事,亦或者是民生,讓梁九功有時候都懷疑主子是不是在培養好聖孫。
不怪他有此想法,而且皇上現在對弘曄的態度比對年幼的胤礽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許是因為年齡和閱曆上來了,康熙在培養弘曄的時候好像更多了一些為君之道。
當然,對於這種現象梁九功肯定是舉雙手讚成的,別的不說,光光弘曄阿哥是宸元親王的兒子這一點,就已經讓梁九功永遠維護了。
弘曄來的很快,康熙剛剛處理完今日的奏折,他就推門進入了。今日的乾清宮可沒有什麽紅袖添香,也沒有什麽多餘的大臣們,就弘曄與康熙爺倆。
康熙揮揮手招唿弘曄,兩人一起往慈寧宮方向步行而去。原慈寧宮已經拆開搬到了孝陵,現在這座隻是後來仿照太皇太後生前所住建造的,雖是仿照,但是一草一木也能夠找到以前的影子。
康熙走的不快,沿著慈寧宮的屋簷慢悠悠的走,邊走還邊撫摸上麵的窗戶,柱子,在走到正門的時候,揮退梁九功隻帶著弘曄進去。
康熙:“這裏是朕小時候長大的地方,一草一木還是當年老祖宗在的時候的模樣。你看那裏,那個桌子的拐角處有一個凹坑,那是朕小時候調皮,那刻刀挖出來的。
你再看看這個四不像鎮紙,這是當年朕與老祖宗爭論,非要去找鼇拜麻煩,被老祖宗阻攔之後氣憤之下將她送給朕的鎮紙直接摔斷了,這一塊是後來朕過意不去,親自雕琢的。不過因為手藝不行,那時候小又沒什麽力氣,最後就做成了這麽個四不像。
現在想想,朕那時候哪裏能夠這樣巧找到教授雕刻的師傅呢,還不是老祖宗摸清楚了朕的脾氣,由著朕的性子。這塊鎮紙最後也被老祖宗要過去,這麽多年,一直放在慈寧宮的書桌上,即使又更多更好的,也不曾更換過。”
康熙說這些的時候,還時不時的撫摸那些印記,那鎮紙更是直接拿起來,一寸寸的看,彷佛透過鎮紙看到幼年的時光。
弘曄安安靜靜的跟在皇瑪法的身後,傾聽他說幼年的往事。
康熙也一直陷在過去的迴憶裏,久久沒有動靜,又過了好半晌,他才迴過神,伸手拍了拍弘曄的肩膀,帶著他找個地方坐下。
康熙:“弘曄,你是朕看著長大的孩子,也是朕最喜歡的孫子,朕今日想要問你,你老老實實告訴朕,你想不想要朕這底下的皇位?”
弘曄微微一怔,接著搖搖頭:“皇瑪法,孫兒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對於孫兒來說,太遙遠了。”
康熙神情嚴肅:“你可以現在想,你也不小了,讀了好幾年的聖賢書了,再過兩年也是時候進入朝堂為朕辦差了,很多事情也是時候想一想了。”
弘曄:“皇瑪法,孫兒這...”
康熙:“不急,你可以認真想,朕等得起,朕就想聽聽你有什麽想法。”
見到皇瑪法這樣子弘曄也知道今日自己不講出個子醜寅某來,皇瑪法是不會放過自己的了,沒辦法,隻能老老實實坐在那裏人很思考皇瑪法提出的問題 。
要不要做皇帝?說實話,身為皇家人,尤其是擁有繼承權的,誰會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清楚自家阿瑪是皇瑪法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即使後來阿瑪位置被廢,可是繼承權依然存在。而身為阿瑪的嫡長子,又是皇瑪法的嫡長孫,他也是毋庸置疑的前列順位繼承人。
小的時候他也有一段時間以這個身份為榮,在尚書房念書的時候,見到那些居功自傲的皇叔們,眼睛表情雖說很是規矩,但是內心是看不起的,因為他們都是庶出,隻有自己這一脈才是嫡出,嫡出天然瞧不起庶出。
可是漸漸長大之後,在了解了皇瑪法也是庶出,前麵幾位祖宗沒有一個是嫡出,以及曆史上真正繼承皇位的沒幾個是嫡出之後,他的這種優越感突然一夜之間就沒有了。
說一千道一萬,他也就隻是一個皇孫而已,即使是嫡長孫又怎麽樣,曆史上因為爭權奪利死掉的還少嗎?
再後來,皇瑪法時常叫他去乾清宮,為他解答疑惑,為他講述民生,教他處理政事,教他如何管理人員。而在他陪伴了皇瑪法幾年之後,他發現皇位,或者說坐在這個位置上的那個人,其實很累很孤獨。
皇瑪法每天很早就起床上早朝,接著就是批奏折,等將當天的奏折批閱完成後,還需要去皇瑪嬤那裏請安,去後宮娘娘那裏走走,時常還要去尚書房檢查皇叔和弟弟們的功課,空餘時間還會讀史書,彈琴、下棋、練字、寫詩,這中間還不包括一些突發事件需要處理。
而這樣的事情,皇瑪法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做,從不懈怠,即使當天生病了,也會讓梁諳達將奏折讀出來,找大臣代筆批閱奏折。
那時候,他從皇瑪法身上學到了,皇上不僅僅是大清的天,不僅僅是萬人之上的權力,更是一份責任,是萬民供養,同時也守護萬民的決心。
弘曄:“皇瑪法,孫兒想,孫兒想和您一樣,為老百姓做實事,為大清謀福利,受萬民愛戴,保護萬千家庭。想像您一樣,能夠留名青史,造福萬民,影響後世。”
康熙沒想到弘曄想成為皇帝的目標不是手握大權,不是萬民敬仰,也不是保護小家,更不是稱霸世界,而是更加實際的,想要在皇帝的這個位置上做更多的實事,想造福大清。
他雖然沒有說話,但是眼中全部都是對弘曄的讚賞,對弘曄的認同。這一刻,他再一次確信,弘曄會是自己心中最理想最認同的那一個繼承人。
說來,康熙一開始也沒想過這麽早就考慮弘曄,隻是最近朝堂上的動靜委實不小,而他未來還有四十年壽命這事本身就是虛無縹緲,無法證明。
而且在太子這事上吧,本身就是他對不起胤礽,要是皇位最後沒有落在他身上,那麽至少也要是弘曄繼位。想想四十年後,弘曄剛好是最成熟穩重的時候,接下自己的擔子也是正正好。
不再多想,康熙起身招招手,祖孫倆又沿著來時路,走迴乾清宮,午時的陽光灑在兩人的身上,一前一後,一高一矮,那是時代的延續,那是責任的交替。
重新迴到尚書房繼續上課的弘曄也沒有待上多久就被魏珠請去了乾清宮,說來也怪,小兒子大孫子,老頭子的命根子,康熙懷疑防備他所有成年兒子,即使是之前一直疼愛著的十四阿哥,在他上一次去江南迴來之後也不再放在心上。但是對這個在自己眼前長大的大孫子,卻是一直寵溺著的,不僅如此,還時常讓他來 乾清宮帶在身邊一起學習,不管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是政事,亦或者是民生,讓梁九功有時候都懷疑主子是不是在培養好聖孫。
不怪他有此想法,而且皇上現在對弘曄的態度比對年幼的胤礽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許是因為年齡和閱曆上來了,康熙在培養弘曄的時候好像更多了一些為君之道。
當然,對於這種現象梁九功肯定是舉雙手讚成的,別的不說,光光弘曄阿哥是宸元親王的兒子這一點,就已經讓梁九功永遠維護了。
弘曄來的很快,康熙剛剛處理完今日的奏折,他就推門進入了。今日的乾清宮可沒有什麽紅袖添香,也沒有什麽多餘的大臣們,就弘曄與康熙爺倆。
康熙揮揮手招唿弘曄,兩人一起往慈寧宮方向步行而去。原慈寧宮已經拆開搬到了孝陵,現在這座隻是後來仿照太皇太後生前所住建造的,雖是仿照,但是一草一木也能夠找到以前的影子。
康熙走的不快,沿著慈寧宮的屋簷慢悠悠的走,邊走還邊撫摸上麵的窗戶,柱子,在走到正門的時候,揮退梁九功隻帶著弘曄進去。
康熙:“這裏是朕小時候長大的地方,一草一木還是當年老祖宗在的時候的模樣。你看那裏,那個桌子的拐角處有一個凹坑,那是朕小時候調皮,那刻刀挖出來的。
你再看看這個四不像鎮紙,這是當年朕與老祖宗爭論,非要去找鼇拜麻煩,被老祖宗阻攔之後氣憤之下將她送給朕的鎮紙直接摔斷了,這一塊是後來朕過意不去,親自雕琢的。不過因為手藝不行,那時候小又沒什麽力氣,最後就做成了這麽個四不像。
現在想想,朕那時候哪裏能夠這樣巧找到教授雕刻的師傅呢,還不是老祖宗摸清楚了朕的脾氣,由著朕的性子。這塊鎮紙最後也被老祖宗要過去,這麽多年,一直放在慈寧宮的書桌上,即使又更多更好的,也不曾更換過。”
康熙說這些的時候,還時不時的撫摸那些印記,那鎮紙更是直接拿起來,一寸寸的看,彷佛透過鎮紙看到幼年的時光。
弘曄安安靜靜的跟在皇瑪法的身後,傾聽他說幼年的往事。
康熙也一直陷在過去的迴憶裏,久久沒有動靜,又過了好半晌,他才迴過神,伸手拍了拍弘曄的肩膀,帶著他找個地方坐下。
康熙:“弘曄,你是朕看著長大的孩子,也是朕最喜歡的孫子,朕今日想要問你,你老老實實告訴朕,你想不想要朕這底下的皇位?”
弘曄微微一怔,接著搖搖頭:“皇瑪法,孫兒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對於孫兒來說,太遙遠了。”
康熙神情嚴肅:“你可以現在想,你也不小了,讀了好幾年的聖賢書了,再過兩年也是時候進入朝堂為朕辦差了,很多事情也是時候想一想了。”
弘曄:“皇瑪法,孫兒這...”
康熙:“不急,你可以認真想,朕等得起,朕就想聽聽你有什麽想法。”
見到皇瑪法這樣子弘曄也知道今日自己不講出個子醜寅某來,皇瑪法是不會放過自己的了,沒辦法,隻能老老實實坐在那裏人很思考皇瑪法提出的問題 。
要不要做皇帝?說實話,身為皇家人,尤其是擁有繼承權的,誰會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清楚自家阿瑪是皇瑪法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即使後來阿瑪位置被廢,可是繼承權依然存在。而身為阿瑪的嫡長子,又是皇瑪法的嫡長孫,他也是毋庸置疑的前列順位繼承人。
小的時候他也有一段時間以這個身份為榮,在尚書房念書的時候,見到那些居功自傲的皇叔們,眼睛表情雖說很是規矩,但是內心是看不起的,因為他們都是庶出,隻有自己這一脈才是嫡出,嫡出天然瞧不起庶出。
可是漸漸長大之後,在了解了皇瑪法也是庶出,前麵幾位祖宗沒有一個是嫡出,以及曆史上真正繼承皇位的沒幾個是嫡出之後,他的這種優越感突然一夜之間就沒有了。
說一千道一萬,他也就隻是一個皇孫而已,即使是嫡長孫又怎麽樣,曆史上因為爭權奪利死掉的還少嗎?
再後來,皇瑪法時常叫他去乾清宮,為他解答疑惑,為他講述民生,教他處理政事,教他如何管理人員。而在他陪伴了皇瑪法幾年之後,他發現皇位,或者說坐在這個位置上的那個人,其實很累很孤獨。
皇瑪法每天很早就起床上早朝,接著就是批奏折,等將當天的奏折批閱完成後,還需要去皇瑪嬤那裏請安,去後宮娘娘那裏走走,時常還要去尚書房檢查皇叔和弟弟們的功課,空餘時間還會讀史書,彈琴、下棋、練字、寫詩,這中間還不包括一些突發事件需要處理。
而這樣的事情,皇瑪法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做,從不懈怠,即使當天生病了,也會讓梁諳達將奏折讀出來,找大臣代筆批閱奏折。
那時候,他從皇瑪法身上學到了,皇上不僅僅是大清的天,不僅僅是萬人之上的權力,更是一份責任,是萬民供養,同時也守護萬民的決心。
弘曄:“皇瑪法,孫兒想,孫兒想和您一樣,為老百姓做實事,為大清謀福利,受萬民愛戴,保護萬千家庭。想像您一樣,能夠留名青史,造福萬民,影響後世。”
康熙沒想到弘曄想成為皇帝的目標不是手握大權,不是萬民敬仰,也不是保護小家,更不是稱霸世界,而是更加實際的,想要在皇帝的這個位置上做更多的實事,想造福大清。
他雖然沒有說話,但是眼中全部都是對弘曄的讚賞,對弘曄的認同。這一刻,他再一次確信,弘曄會是自己心中最理想最認同的那一個繼承人。
說來,康熙一開始也沒想過這麽早就考慮弘曄,隻是最近朝堂上的動靜委實不小,而他未來還有四十年壽命這事本身就是虛無縹緲,無法證明。
而且在太子這事上吧,本身就是他對不起胤礽,要是皇位最後沒有落在他身上,那麽至少也要是弘曄繼位。想想四十年後,弘曄剛好是最成熟穩重的時候,接下自己的擔子也是正正好。
不再多想,康熙起身招招手,祖孫倆又沿著來時路,走迴乾清宮,午時的陽光灑在兩人的身上,一前一後,一高一矮,那是時代的延續,那是責任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