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風停了,雪停了,進林子撒歡
開局廢了四合院,扛著獵槍去下鄉 作者:都退後讓貧道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來李昊才知道,原來孬頭就是貉子啊!一丘之貉的那個貉……
後世這玩意兒有人養殖,主要是為了毛皮。毛皮賣了就把肉扔了?當然也有人吃的。不過李昊沒吃過,還是借杜鐵山的光才嚐了嚐。怎麽說呢?也就還行吧,反正比野兔肥點!
後麵陸續又有幾家過來讓李昊幫忙鹵肉,李昊來者不拒,還把自己鹵好的野豬肉給大家送了點,讓大家都嚐嚐,順便也是認識了一下。
鄉親們也不小氣,不管鹵點啥都要給李昊一些讓他也嚐嚐。晚上的時候老聶頭家裏又成了聯歡會,喝酒的,嘮嗑的,熱熱鬧鬧了半夜才結束。
李昊這次沒控製好,忽略了自己的酒量,被屯子裏身經百戰"酒精"沙場的鄉親們給放倒了,最後是被抬著送到炕上去的。
等李昊再次醒來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隻感覺口幹的要命,頭也昏昏沉沉的,稍微一晃腦袋就是一陣天旋地轉。好在桂琴嬸子的一碗酸辣湯把命救了,李昊喝了之後感覺好多。
接下來幾天李昊這才體會到了屯子裏的鄉親們為啥不管有點什麽事都要湊熱鬧了,每天就是吃吃睡睡嘮嘮嗑,這也太無聊了!李昊甚至閑的不時出去量一量雪下了多厚,直到雪最深的地方都快能沒過大腿了,這才失去了興致。
就在李昊憋的快受不了的時候,這天夜裏,一直唿唿刮著的西北風停了,雪也很快就停了。早上李昊把自己"全副武裝",穿得厚的跟個球一樣,在老聶頭的指揮下操著長杆子把屋頂的雪捅了捅,然後揮舞著鐵鍬清理院裏的積雪。當然不是把滿院子的雪都清出去,而是清理出一條能通行的小路就可以了。
正在李昊幹的熱火朝天,拚命發泄自己無處安放的旺盛精力時,彭虎和屯子裏一個叫滿倉的小青年過來找他了。
"李昊,進山打獵去不去?"
李昊很疑惑,這麽深的雪,一腳下去都沒過膝蓋了,一些被大風卷著填平的溝溝坎坎雪深的能把人整個埋住,怎麽進山?
"這麽深的積雪,咋走啊?爬著走?"
"哈哈哈哈!那哪能啊,你就說去不去吧!"
李昊確實是在屯子裏待煩了,很想和他們去浪一圈,隻不過他確實是想不到該怎麽進山。"行啊!隻要你們有辦法,我就去。"
"那行,你迴家拿家夥事吧。我一會兒給你拎個東西過來,你就知道咋滴迴事啦!"
這時候李昊把路也清理個差不多了,於是連忙提著鐵鍬迴屋。他還得抓緊收拾收拾,也和老聶頭和桂琴嬸說一聲。
"聶大叔,桂琴嬸,彭虎和滿倉找我進山打獵去呢……"
"嗯!到山裏可得警醒點,和他們待在一塊別亂跑,你桂琴嬸子新做了一對靰鞡鞋,一會兒走的時候換上吧,比你那種棉鞋暖和。你那個見雪化成水兒就濕透了,進山穿那個可不行……"
"啥是靰鞡鞋啊?"
"哦,對!你剛來,還基本都待在屯子裏,應該還沒見過。喏,這就是靰鞡鞋!"桂琴嬸說著,就從炕櫃裏翻出一雙奇怪的鞋子。
靰鞡通讀“烏拉”,其名稱來自滿語對皮靴稱謂的音譯,是一種東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高級一點的用牛皮,低端一點的就用馬皮或是野豬皮,寬寬大大的高幫鞋子通體用的都是熟好的皮子,就是穿的時候有點麻煩。先要在鞋裏麵絮上烏拉草,然後係緊鞋上的皮繩兒,打好綁腿不讓雪灌進鞋裏,這才算穿好了。
鄉親們大都很窮,沒地兒買也買不起皮靴,冬季在外麵幹活的男人幾乎都是穿靰鞡鞋。
在老聶頭和桂琴嬸子的指導下,李昊花了近一刻鍾才總算穿好了鞋子。去外麵走走試了試,頓時發現一個大問題,這鞋子暖和倒是暖和了,可它的鞋底兒就是個光板,不防滑啊!看來還得打聽打聽哪裏能買幾雙正兒八經的皮靴,反正自己還有不少錢。
李昊這邊準備好了後,滿倉背著包,提著個柳條子編的兩個東西走了進來。
"給你,看看吧!知道咋用嗎?"
李昊接過來一看,就知道這玩意是啥了,原來是滿倉自己家做的簡易雪鞋。李昊就說麽,他們怎麽不怕陷到雪裏,原來是因為有這個啊!李昊試著穿了一下,還行,就是走路時腿要岔開一點,不然就容易絆倒。
這時候彭虎也過來了,背著麻袋背包,腰裏挎著侵刀,腳上也蹬著靰鞡鞋,站在院門口吆喝李昊和滿倉出發了。
桂琴嬸子給李昊背包裏裝了一些窩頭,一些蒸好的土豆子和鹵肉,還裝了一些錘軟和的烏拉草讓李昊換著用。把李昊他們三個送出門去,這才揮手告別。
屯子裏有勤快的鄉親們清理出了一條小路,一直延伸到了屯子口。李昊三人在屯子口綁好雪鞋,穿過田野間的小路,朝著山林裏走去。
年輕的心總是向往著自由,憋了好幾天能出來野一下讓李昊心曠神怡。
遠處的山川被冰雪覆蓋,仿佛披上了一層銀裝,白茫茫的山巒起伏有致,宛如一幅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卷。行走在雪地中,腳下發出沙沙的聲音,仿佛是大自然為冬季打造的獨特音符。
走了沒多遠,雪地上就出現各種不用冬眠的動物活動後留下的腳印。
雪地上一條小溝裏麵有著兩個圓形加兩個橢圓形的腳印是跳貓子留下的,也就是野兔,甚至還會時不時留下一些橢圓形的粑粑,很不講究。
大溝裏麵滿是並排兩個梭子形狀、後麵緊跟兩個小月牙形狀的腳印是野豬留下的,而且野豬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活動,腳印大大小小的,很好辨認。
麅子的腳印也很好辨認,比野豬腳印少了兩個小月牙,而且梭子形狀的尖尖兒要稍微彎曲一點。
大一點的樹杈形狀的腳印野雞或是鬆雞留下的,小一點的是一些小鳥留下的。
彭虎和滿倉一邊給李昊傳授一些知識,一邊順著山林裏下套子的獵徑往山林裏麵走,還不時停下來把套子重新調整一下,或是收走準備換個地方重新布置。
有雪和沒雪下套子的位置和高度都是不太一樣的,一下大雪以前下的套子全白費,所以得盡快調整一番。
這次出來他們準備在山裏待幾天,晚上就在地窨子裏麵住。
後世這玩意兒有人養殖,主要是為了毛皮。毛皮賣了就把肉扔了?當然也有人吃的。不過李昊沒吃過,還是借杜鐵山的光才嚐了嚐。怎麽說呢?也就還行吧,反正比野兔肥點!
後麵陸續又有幾家過來讓李昊幫忙鹵肉,李昊來者不拒,還把自己鹵好的野豬肉給大家送了點,讓大家都嚐嚐,順便也是認識了一下。
鄉親們也不小氣,不管鹵點啥都要給李昊一些讓他也嚐嚐。晚上的時候老聶頭家裏又成了聯歡會,喝酒的,嘮嗑的,熱熱鬧鬧了半夜才結束。
李昊這次沒控製好,忽略了自己的酒量,被屯子裏身經百戰"酒精"沙場的鄉親們給放倒了,最後是被抬著送到炕上去的。
等李昊再次醒來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隻感覺口幹的要命,頭也昏昏沉沉的,稍微一晃腦袋就是一陣天旋地轉。好在桂琴嬸子的一碗酸辣湯把命救了,李昊喝了之後感覺好多。
接下來幾天李昊這才體會到了屯子裏的鄉親們為啥不管有點什麽事都要湊熱鬧了,每天就是吃吃睡睡嘮嘮嗑,這也太無聊了!李昊甚至閑的不時出去量一量雪下了多厚,直到雪最深的地方都快能沒過大腿了,這才失去了興致。
就在李昊憋的快受不了的時候,這天夜裏,一直唿唿刮著的西北風停了,雪也很快就停了。早上李昊把自己"全副武裝",穿得厚的跟個球一樣,在老聶頭的指揮下操著長杆子把屋頂的雪捅了捅,然後揮舞著鐵鍬清理院裏的積雪。當然不是把滿院子的雪都清出去,而是清理出一條能通行的小路就可以了。
正在李昊幹的熱火朝天,拚命發泄自己無處安放的旺盛精力時,彭虎和屯子裏一個叫滿倉的小青年過來找他了。
"李昊,進山打獵去不去?"
李昊很疑惑,這麽深的雪,一腳下去都沒過膝蓋了,一些被大風卷著填平的溝溝坎坎雪深的能把人整個埋住,怎麽進山?
"這麽深的積雪,咋走啊?爬著走?"
"哈哈哈哈!那哪能啊,你就說去不去吧!"
李昊確實是在屯子裏待煩了,很想和他們去浪一圈,隻不過他確實是想不到該怎麽進山。"行啊!隻要你們有辦法,我就去。"
"那行,你迴家拿家夥事吧。我一會兒給你拎個東西過來,你就知道咋滴迴事啦!"
這時候李昊把路也清理個差不多了,於是連忙提著鐵鍬迴屋。他還得抓緊收拾收拾,也和老聶頭和桂琴嬸說一聲。
"聶大叔,桂琴嬸,彭虎和滿倉找我進山打獵去呢……"
"嗯!到山裏可得警醒點,和他們待在一塊別亂跑,你桂琴嬸子新做了一對靰鞡鞋,一會兒走的時候換上吧,比你那種棉鞋暖和。你那個見雪化成水兒就濕透了,進山穿那個可不行……"
"啥是靰鞡鞋啊?"
"哦,對!你剛來,還基本都待在屯子裏,應該還沒見過。喏,這就是靰鞡鞋!"桂琴嬸說著,就從炕櫃裏翻出一雙奇怪的鞋子。
靰鞡通讀“烏拉”,其名稱來自滿語對皮靴稱謂的音譯,是一種東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高級一點的用牛皮,低端一點的就用馬皮或是野豬皮,寬寬大大的高幫鞋子通體用的都是熟好的皮子,就是穿的時候有點麻煩。先要在鞋裏麵絮上烏拉草,然後係緊鞋上的皮繩兒,打好綁腿不讓雪灌進鞋裏,這才算穿好了。
鄉親們大都很窮,沒地兒買也買不起皮靴,冬季在外麵幹活的男人幾乎都是穿靰鞡鞋。
在老聶頭和桂琴嬸子的指導下,李昊花了近一刻鍾才總算穿好了鞋子。去外麵走走試了試,頓時發現一個大問題,這鞋子暖和倒是暖和了,可它的鞋底兒就是個光板,不防滑啊!看來還得打聽打聽哪裏能買幾雙正兒八經的皮靴,反正自己還有不少錢。
李昊這邊準備好了後,滿倉背著包,提著個柳條子編的兩個東西走了進來。
"給你,看看吧!知道咋用嗎?"
李昊接過來一看,就知道這玩意是啥了,原來是滿倉自己家做的簡易雪鞋。李昊就說麽,他們怎麽不怕陷到雪裏,原來是因為有這個啊!李昊試著穿了一下,還行,就是走路時腿要岔開一點,不然就容易絆倒。
這時候彭虎也過來了,背著麻袋背包,腰裏挎著侵刀,腳上也蹬著靰鞡鞋,站在院門口吆喝李昊和滿倉出發了。
桂琴嬸子給李昊背包裏裝了一些窩頭,一些蒸好的土豆子和鹵肉,還裝了一些錘軟和的烏拉草讓李昊換著用。把李昊他們三個送出門去,這才揮手告別。
屯子裏有勤快的鄉親們清理出了一條小路,一直延伸到了屯子口。李昊三人在屯子口綁好雪鞋,穿過田野間的小路,朝著山林裏走去。
年輕的心總是向往著自由,憋了好幾天能出來野一下讓李昊心曠神怡。
遠處的山川被冰雪覆蓋,仿佛披上了一層銀裝,白茫茫的山巒起伏有致,宛如一幅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卷。行走在雪地中,腳下發出沙沙的聲音,仿佛是大自然為冬季打造的獨特音符。
走了沒多遠,雪地上就出現各種不用冬眠的動物活動後留下的腳印。
雪地上一條小溝裏麵有著兩個圓形加兩個橢圓形的腳印是跳貓子留下的,也就是野兔,甚至還會時不時留下一些橢圓形的粑粑,很不講究。
大溝裏麵滿是並排兩個梭子形狀、後麵緊跟兩個小月牙形狀的腳印是野豬留下的,而且野豬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活動,腳印大大小小的,很好辨認。
麅子的腳印也很好辨認,比野豬腳印少了兩個小月牙,而且梭子形狀的尖尖兒要稍微彎曲一點。
大一點的樹杈形狀的腳印野雞或是鬆雞留下的,小一點的是一些小鳥留下的。
彭虎和滿倉一邊給李昊傳授一些知識,一邊順著山林裏下套子的獵徑往山林裏麵走,還不時停下來把套子重新調整一下,或是收走準備換個地方重新布置。
有雪和沒雪下套子的位置和高度都是不太一樣的,一下大雪以前下的套子全白費,所以得盡快調整一番。
這次出來他們準備在山裏待幾天,晚上就在地窨子裏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