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成功滾紮出鋼筋
穿越:我是老實農夫?你們想多了 作者:滿頭黑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玉華這不是聖母心泛濫,而是大陽山裏的村落可不多,且每個村落的村民也不多。
這在陳玉華眼裏,那就是人力資源太過缺乏了,勞動力嚴重不足,逼得他隻能重視這些村民。
工人們已經認識到了不戴口罩的後果,都想趕緊迴住處拿口罩,聽到陳玉華還鄭重其事地要辭退不戴口罩的人,頓時唿啦地撒丫子跑了。
很快,張爐齡和他手底下的工人都帶著陳玉華發放的口罩迴來。
陳玉華很滿意工人們的態度,這才對張爐齡說:“把磨好的水泥拿出來吧!”
他心裏是很期待的,但也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今天剛磨好的水泥早已準備好了,立刻就有工人提著一隻木桶過來,桶裏就是水泥。
陳玉華看到眼前木桶裏的粉末呈黑灰色,看起來顏色和他記憶裏的水泥顏色差不多,至於能不能用,就隻能通過試驗了。
他下令道:“按照我之前給的配料表調配混凝土!”
張爐齡立刻讓工人把準備好了的河沙和鵝卵石與水泥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後加入水進行充分摻和攪拌,形成混凝土,然後倒入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模具裏,其中還放入幾根了歐冶鈞那邊特意手工鍛打的短鋼筋。
這就是用混凝土製作預製板。
混凝土凝固時間很長,初步一般需要八個小時以上,硬化就需要很長時間。
陳玉華隻是測試水泥是否可用,明天再來便可。
他對張爐齡留下一句“注意澆水”,便離開了。
水泥凝固和硬化需要澆水養護,否則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也可能在混凝土內部形成細小的裂縫。
陳玉華帶著陳啞巴來到冶煉工坊,發現已經有滾紮輪機安裝好了滾紮輪,歐冶鈞正在指揮工人給澆鑄成長條型的粗鋼棍進行加熱。
一排鼓風機在水力帶動下,唿哧唿哧地喘著粗氣,拚命地往冶煉爐裏狂吹空氣,一根大約一丈長、小孩手臂粗的鋼棍已經被燒得通紅。
這是陳玉華讓歐冶鈞提前加熱的,他不想在這裏浪費一兩個小時,看鋼棍的加熱過程。
歐冶鈞看到陳玉華來了,連忙跑過來行禮:“老爺,鋼棍已經煆燒到可鍛造的狀態了。”
他說的就是鋼棍已經被加熱到可以塑型的狀態,這就是陳玉華想要的狀態。
陳玉華淡然說道:“那就開始吧!”
歐冶鈞領命,叫了兩個工人,用鋼勾把鋼棍從冶煉爐裏勾出來,然後快速地送到滾紮機的進料口前,把鋼棍的一端送進進料口。
滾紮機整體幾乎都是采用鋼鐵,不怕鋼棍的高溫。
上下兩個滾紮輪在水力帶動下,正在不徐不疾地滾動,沉重的滾紮輪仿佛可以把一切物品都塑造成唯一的形狀。
鋼棍在工人用鋼勾地推動下,進入紮口的一段火花四濺,像是在發脾氣,拒絕自己被改變,但沒有任何抵抗力,身體被緩緩吞沒,然後從另一邊出現,隻是已經變細了有一小半左右,也沒有了原先那麽大的氣性。
一丈長的鋼棍,大約在六分鍾內完成滾紮,長度變長到兩丈。
陳玉華目測了一下,新的鋼棍已經是同一個直徑的圓型,隻要再用更小口徑的滾紮機滾紮,便可以達到預期的狀態了。
兩丈長的鋼筋沒法整體放入冶煉爐裏加熱,便先被送到水力鍛壓機下一分為二,再進行加熱。
因為鋼筋直徑變小,且本就是暗紅色狀態,第二次加熱就不用太長時間了。
又經過兩次滾紮,再經過河水冷卻,終於八根長大約兩丈的比小拇指還要細一些的鋼筋出爐了。
陳玉華命人對這八根鋼筋進行暴力檢測,包括拉扯、彎折等,結果都很好。
這種鋼筋是建築上使用的最細鋼筋,輔助於更加粗大的螺紋鋼,就是支撐起高樓大廈的筋骨。
陳玉華對歐冶鈞讚許道:“幹的不錯,接下去就要加油幹了。另外找人拉一些細鐵絲出來。”
歐冶鈞得到主人的誇讚,很是得意洋洋,對於新的任務也一口接下。
當然,他是奴仆,就算有心拒絕,也是不敢的。
不過拉鐵絲而已,若是以前,他要完成任務是很有難度的,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
有陳玉華的教程指導,他要是再有問題,那就要被革職了。
陳玉華剛要轉身離開,想到還有八輪馬車的車軸還沒有安排,便迴頭對歐冶鈞說:“我需要一批馬車車軸,你迴頭到我住處拿圖紙。”
車軸的參數他還沒有確定下來,需要好好計算一番。
歐冶鈞聽到陳玉華要用鋼鐵打造車軸,不由得一愣:“啊!鋼鐵車軸?”
在他印象中,車軸都是木頭的,使用鐵打造的車軸說不定都不如木頭的有韌性。
不過現在冶煉出來的可是鋼,是比以前他連續鍛打十天半個月的鐵都要好得多的精鋼,用來做車軸,反而有些大材小用了。
在歐冶鈞看來,這樣好的精鋼,用來打造兵器才是最好的選擇。
他聽說老爺弄的鋼筋還是用來建房子的,讓他都很痛心。
建房子不都是用磚頭和泥沙的嗎?哪裏用得著如此好的精鋼?不是暴殄天物嗎?
不過主人要怎麽做事,豈是他一個奴仆能置喙的?
歐冶鈞連忙答應了下來。
陳玉華迴到鐵礦居住區最大的房子,也就是他的住處和辦公場所,開始計算參數。
從大陽山裏運輸鋼筋和水泥出去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一輛牛車一次運的少一些,自然沒有太大問題,可那樣的效率實在太低,恐怕都來不及供應工地的使用速度。
經過一番連陳玉華自己都感覺有些亂七八糟的計算過後,他幹脆放棄了,從隨身超級市場裏找了一批內徑為十五厘米的滾珠軸承,就定下了車軸的直徑。
沒辦法,陳玉華雖學過很多技能,但他是從部隊裏被調去培養成特工的,並不是學霸型的人才,根本不懂得如何計算。
等到歐冶鈞過來拿圖紙時,陳玉華已經把所有參數都標注上了。
他把圖紙甩給歐冶鈞:“這批車軸采用澆鑄工藝,你一定要給我做好,若是以後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斷裂情況,我唯你是問!”
“啊!”歐冶鈞手裏拿著圖紙,雙眼卻是很茫然。
這在陳玉華眼裏,那就是人力資源太過缺乏了,勞動力嚴重不足,逼得他隻能重視這些村民。
工人們已經認識到了不戴口罩的後果,都想趕緊迴住處拿口罩,聽到陳玉華還鄭重其事地要辭退不戴口罩的人,頓時唿啦地撒丫子跑了。
很快,張爐齡和他手底下的工人都帶著陳玉華發放的口罩迴來。
陳玉華很滿意工人們的態度,這才對張爐齡說:“把磨好的水泥拿出來吧!”
他心裏是很期待的,但也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今天剛磨好的水泥早已準備好了,立刻就有工人提著一隻木桶過來,桶裏就是水泥。
陳玉華看到眼前木桶裏的粉末呈黑灰色,看起來顏色和他記憶裏的水泥顏色差不多,至於能不能用,就隻能通過試驗了。
他下令道:“按照我之前給的配料表調配混凝土!”
張爐齡立刻讓工人把準備好了的河沙和鵝卵石與水泥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後加入水進行充分摻和攪拌,形成混凝土,然後倒入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模具裏,其中還放入幾根了歐冶鈞那邊特意手工鍛打的短鋼筋。
這就是用混凝土製作預製板。
混凝土凝固時間很長,初步一般需要八個小時以上,硬化就需要很長時間。
陳玉華隻是測試水泥是否可用,明天再來便可。
他對張爐齡留下一句“注意澆水”,便離開了。
水泥凝固和硬化需要澆水養護,否則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也可能在混凝土內部形成細小的裂縫。
陳玉華帶著陳啞巴來到冶煉工坊,發現已經有滾紮輪機安裝好了滾紮輪,歐冶鈞正在指揮工人給澆鑄成長條型的粗鋼棍進行加熱。
一排鼓風機在水力帶動下,唿哧唿哧地喘著粗氣,拚命地往冶煉爐裏狂吹空氣,一根大約一丈長、小孩手臂粗的鋼棍已經被燒得通紅。
這是陳玉華讓歐冶鈞提前加熱的,他不想在這裏浪費一兩個小時,看鋼棍的加熱過程。
歐冶鈞看到陳玉華來了,連忙跑過來行禮:“老爺,鋼棍已經煆燒到可鍛造的狀態了。”
他說的就是鋼棍已經被加熱到可以塑型的狀態,這就是陳玉華想要的狀態。
陳玉華淡然說道:“那就開始吧!”
歐冶鈞領命,叫了兩個工人,用鋼勾把鋼棍從冶煉爐裏勾出來,然後快速地送到滾紮機的進料口前,把鋼棍的一端送進進料口。
滾紮機整體幾乎都是采用鋼鐵,不怕鋼棍的高溫。
上下兩個滾紮輪在水力帶動下,正在不徐不疾地滾動,沉重的滾紮輪仿佛可以把一切物品都塑造成唯一的形狀。
鋼棍在工人用鋼勾地推動下,進入紮口的一段火花四濺,像是在發脾氣,拒絕自己被改變,但沒有任何抵抗力,身體被緩緩吞沒,然後從另一邊出現,隻是已經變細了有一小半左右,也沒有了原先那麽大的氣性。
一丈長的鋼棍,大約在六分鍾內完成滾紮,長度變長到兩丈。
陳玉華目測了一下,新的鋼棍已經是同一個直徑的圓型,隻要再用更小口徑的滾紮機滾紮,便可以達到預期的狀態了。
兩丈長的鋼筋沒法整體放入冶煉爐裏加熱,便先被送到水力鍛壓機下一分為二,再進行加熱。
因為鋼筋直徑變小,且本就是暗紅色狀態,第二次加熱就不用太長時間了。
又經過兩次滾紮,再經過河水冷卻,終於八根長大約兩丈的比小拇指還要細一些的鋼筋出爐了。
陳玉華命人對這八根鋼筋進行暴力檢測,包括拉扯、彎折等,結果都很好。
這種鋼筋是建築上使用的最細鋼筋,輔助於更加粗大的螺紋鋼,就是支撐起高樓大廈的筋骨。
陳玉華對歐冶鈞讚許道:“幹的不錯,接下去就要加油幹了。另外找人拉一些細鐵絲出來。”
歐冶鈞得到主人的誇讚,很是得意洋洋,對於新的任務也一口接下。
當然,他是奴仆,就算有心拒絕,也是不敢的。
不過拉鐵絲而已,若是以前,他要完成任務是很有難度的,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
有陳玉華的教程指導,他要是再有問題,那就要被革職了。
陳玉華剛要轉身離開,想到還有八輪馬車的車軸還沒有安排,便迴頭對歐冶鈞說:“我需要一批馬車車軸,你迴頭到我住處拿圖紙。”
車軸的參數他還沒有確定下來,需要好好計算一番。
歐冶鈞聽到陳玉華要用鋼鐵打造車軸,不由得一愣:“啊!鋼鐵車軸?”
在他印象中,車軸都是木頭的,使用鐵打造的車軸說不定都不如木頭的有韌性。
不過現在冶煉出來的可是鋼,是比以前他連續鍛打十天半個月的鐵都要好得多的精鋼,用來做車軸,反而有些大材小用了。
在歐冶鈞看來,這樣好的精鋼,用來打造兵器才是最好的選擇。
他聽說老爺弄的鋼筋還是用來建房子的,讓他都很痛心。
建房子不都是用磚頭和泥沙的嗎?哪裏用得著如此好的精鋼?不是暴殄天物嗎?
不過主人要怎麽做事,豈是他一個奴仆能置喙的?
歐冶鈞連忙答應了下來。
陳玉華迴到鐵礦居住區最大的房子,也就是他的住處和辦公場所,開始計算參數。
從大陽山裏運輸鋼筋和水泥出去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一輛牛車一次運的少一些,自然沒有太大問題,可那樣的效率實在太低,恐怕都來不及供應工地的使用速度。
經過一番連陳玉華自己都感覺有些亂七八糟的計算過後,他幹脆放棄了,從隨身超級市場裏找了一批內徑為十五厘米的滾珠軸承,就定下了車軸的直徑。
沒辦法,陳玉華雖學過很多技能,但他是從部隊裏被調去培養成特工的,並不是學霸型的人才,根本不懂得如何計算。
等到歐冶鈞過來拿圖紙時,陳玉華已經把所有參數都標注上了。
他把圖紙甩給歐冶鈞:“這批車軸采用澆鑄工藝,你一定要給我做好,若是以後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斷裂情況,我唯你是問!”
“啊!”歐冶鈞手裏拿著圖紙,雙眼卻是很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