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迴到鐵礦視察
穿越:我是老實農夫?你們想多了 作者:滿頭黑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柏霖哈哈一笑:“哈哈,華子也懂官員運作嗎?”他挑挑眉,“咱們清陽縣乃是有名的進士縣,朝廷上怎麽少的了幫手?”
得他提醒,陳玉華頓時想到徐周成曾經提到的周家周瀚,便是工部侍郎。
“這麽說是大有把握了?”陳玉華欣喜問道。
陳柏霖再次點頭:“就是需要一些時間,但那是值得的。”
“如此甚好!”陳玉華大喜,“主簿大人請的是哪家大人幫忙?咱們可不能沒有表示,改天得去他家裏拜訪一下。”
“孺子可教也!”陳柏霖對陳玉華的反應很滿意,“不過此事暫且不急,等事情定了以後,陳主簿自會提點。”
“善!”陳玉華讚了一句。
高興之下,陳玉華在裏正臨走之時,取出兩瓶42°的海之藍,讓他帶迴去品嚐。
42°的蒸餾酒對陳柏霖來說,絕對是很好的享受。
陳柏霖也沒有客氣,看到那沒有紙盒的藍色玻璃酒瓶,他就沒有拒絕的道理。
至於瓶裏的酒好不好喝,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為了不讓人窺視寶貝,他想脫去外衫來把酒瓶包裹起來,卻被陳玉華叫住了。
陳玉華感到好笑之下,拿了一隻黑色的垃圾袋,幫他把兩瓶酒包起來,才讓他安心迴去。
送走了裏正,陳玉華就準備明日去鐵礦。家中暫時沒有什麽事了,而大陽山裏的水泥工坊還需要他坐鎮。
得知陳玉華明日又要離家,沈秀娣和蘇葉湄都很不舍,但也不能改變他的決定,隻能讓他帶上秋香和冬香,好有人照顧他的生活。
毛琛他們八個邊軍這才知道自己的主家竟還有鐵礦和冶煉工坊,更加覺得主人不簡單了。
陳玉華臨走之前,給陶梓他們八個人留下三具這兩天才製作的弓弩和一些尖頭合金筷子,再給他們每人配了兩把鎢鋼廚師刀作為臨時武器。
“陶梓,看得出來,你們八個人中是以毛琛為頭的,而你是屬於出謀劃策的人。毛琛現在受傷不便,我就把家裏的安全交給你。你能做到嗎?”陳玉華把陶梓單獨叫到跟前,一臉嚴肅問他。
陶梓看著陳玉華,頓有被人信任的沉沉責任感湧上心頭。
他重重地點頭,鄭重承諾:“主人放心,就算我們拚了性命,也會護住夫人和小姐周全!”
“行!我會看著你們的表現!”陳玉華欣慰地微笑著。
第二天一早,一輛馬車和三輛牛車載著滿滿的物資向大陽山進發。
陳玉華本來是想把馬車留在家裏給女眷們用,但沈秀娣說反正一輛馬車也不夠用,家中可以再置辦。
三輛牛車是陳浩嵐那個運輸隊管事給安排的,用來運送生活物資。
陳玉華承諾給工人們的工錢大部分是發放物資的,他雖有隨身超市可以提供大量物資,但卻不能憑空取出來,那樣會嚇到人的。
車隊一路平安地來到鐵礦,陳二柱他們幾個都跑出來迎接,看到秋香竟跟著師父來了,都很高興,一個個的叫“秋香姐”叫得很歡實。
他們在這裏的飲食雖然不差,但吃的都是大鍋飯,而且掌勺的是附近村落的幾個村婦,也就是一個能吃、不會吃壞肚子的水平。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他們在陳玉華家吃了幾個月,嘴早就已經養叼了,以前隻要能填飽肚子的都是人間美味,現在就算是大肥肉吃在嘴裏也沒滋沒味。
陳玉華帶著秋香來,他的夥食肯定是由秋香安排的,那他們幾個也能蹭吃蹭喝了。
陳玉華一腳一個,把四個徒弟都踢開,警告道:“秋香相當於我的小妾,你們再叫她姐,我就得抽你們了。”
秋香是四香裏身材最好,也是最漂亮的,自然最吸引大小夥子們喜歡。
陳玉華必須及時明確宣布自己的主權,在徒弟們的心裏豎立起一道屏障,杜絕有可能出現的不好事情發生。
他的這話一說,陳二柱他們一時間就不知道該稱唿秋香什麽了。
不過陳明海很快就想到了工匠們都是稱唿春香和冬香為姑娘,立馬眼睛一亮,裝出可憐巴巴的模樣:“秋香姑娘,今後您要是為師父做吃食,可一定要給我們留點。”
看到陳明海這個樣子,陳二柱他們三人也露出慘兮兮的表情求道:“秋香姑娘,我們太想您做的吃食了,您可要可憐可憐我們啊!”
秋香被這幾個家夥逗得“噗呲”笑了起來,讓陳玉華看得都有些呆愣。
陳玉華已經在家裏公布了陳二柱他們五人是自己徒弟的事,秋香也就沒有把他們當外人,不過她也沒有立馬答應,而是雙眸一轉,向陳玉華方向努努嘴:“你們求你們師父吧!”
陳玉華看到秋香向自己努嘴,就抬腿走了,懶得理會這幾個小子。
他剛走進冶煉工坊,迎麵就碰上了歐冶鈞。
歐冶鈞聽說陳玉華迴來了,正準備去找他匯報工作。
“老爺迴來了,一路上可安好?”歐冶鈞很關心地問候。
他並非純粹的科研人員,或者說窮苦人是不可能有純粹搞科研的,都懂得人情世故。
不過陳玉華卻沒有閑功夫和歐冶鈞寒暄,他心裏惦記著燒水泥的轉窯所需的鋼板冶煉出來了沒有。
“轉窯的鋼板都鑄好了嗎?”
陳玉華一開口就讓歐冶鈞後麵的話說不出來了,愣了一下才迴答說:“前兩天就已經好了。張爐齡他們可能都安裝得差不多了。”
對於這個結果,陳玉華很滿意,不過他沒有馬上去水泥工坊,而是又問道:“軋鋼機輪鍛打得如何了?”
軋鋼機輪用於把燒紅了的長條形鋼塊滾紮成不同直徑的鋼筋,需要大尺寸、帶凹槽且高強度的鋼輪,不是鋼水澆鑄出來就可以,還要經過鍛打才行。
而這個步驟根本不是鐵匠用錘子可以敲打出來的,需要使用水力鍛造機。
陳玉華早早就設計好了一些冶煉鍛造設備,都是采用水力作為動力,這一步倒是不難。
果然,歐冶鈞匯報說:“按照主人的圖紙,已經和木匠成功建造了三台鍛造機,還有不同的鍛錘頭,目前就在鍛打滾紮機輪。”
陳玉華聞言就向冶煉工坊裏走:“走,我們過去看看鍛造機的效率如何。”
他在前頭走,而且走得很快。歐冶鈞連忙跟在他的身後,一路小跑才能追上。
因為鍛造機采用水力作動力,所以修建在河流邊上,但並不是直接采用河水的流動力來帶動水車。
而是把水車的車輪建造在比河麵要低一些的位置,利用水從高處往低處流時,勢能轉化的動能衝擊水車,讓水車高速轉動起來。
再通過連杆,高速轉動的水車便可以帶動沉重的鍛錘,對已經加熱到可塑型的鋼坯進行捶打。
兩人還沒有做到鍛造機的地方,首先需要經過冶煉爐,也就給鋼坯加熱的爐子。
給鋼坯加熱的爐子溫度需要高達1600°以上,這不僅僅采用煤炭就可以,還要使用風箱向爐內送入足夠密度的氧氣。
帶動風箱的動力也是使用水力,大體上和鍛造機差不多。
這就需要建造許多水車,可把一眾木匠累得夠嗆,卻一直都滿足不了需要。
陳玉華又向前走了幾步,就來到鍛造機的地方。
隻見一根粗大的木頭前端嵌套著一個一看就是相當沉重的鑄鋼錘頭,在水車的帶動下被抬了起來,繼而又很快地自由垂落下去,似攜帶著千鈞重力,狠狠地捶擊在下方的一個紅彤彤的圓形鋼坯上,頓時火花四濺,並有巨大的響動。
陳玉華看了一會兒就繼續往前走。
這裏實在太過嘈雜,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裏工作,恐怕聽力會受到損害。
“歐冶鈞,你明日去找二柱,領取一些耳罩,工匠們的身體健康必須要重視起來,不能都變成聾子!”他揮手叫歐冶鈞靠近,然後大聲吩咐他。
歐冶鈞聽到陳玉華的話,頓時眼眶就濕潤了,趴伏在地向他磕頭道:“謝老爺!”
他就是陳玉華麾下僅有的鐵匠,以前也是冶煉工坊的老師傅。
他曾經的工作環境雖說沒有這裏這般多噪音,卻也是相當惡劣,但從來沒有人關心過他們工匠的身體健康,經常有人勞累過度致死,或者受傷殘疾。
而在這裏,無論是他這個老師傅,還是被派到他手底下幫工的人,每天吃得好,也能休息得好,身上穿戴必要的保護裝備,防止身體損傷,現在主人還考慮到太過嘈雜會傷害到他們的耳朵,要給他們發放耳罩保護耳朵。
老天爺啊!天底下哪裏會有這樣替奴仆著想的主人?
他歐冶鈞難道是上輩子修了功德,才會在晚年遇到這樣的好主人?
歐冶鈞心裏想著,很快就熱淚盈眶起來。他心裏發誓,一定要好好照顧好自己,為主人多做幾年活。
陳玉華對於奴仆下跪這一套早就免疫了,感覺到歐冶鈞沒跟上,立刻迴頭嗬斥道:“跪著作甚?好好幹活就行了,別給老爺整虛頭巴腦的。”
陳玉華的聲音很大,歐冶鈞立馬起身,小跑著跟上。
往前的這一段已經建造好了一個長長的冶煉爐,是為加熱鋼筋坯子準備的。
冶煉爐的前方就是滾紮機,水車和滾紮機的底座已經建造完成,現在就差安裝滾紮機輪了。
現場查看了一下冶煉工坊的進度,陳玉華還是很滿意的,說明工匠們沒有在自己離開的這幾天偷懶。
“不錯,今天晚上給你們加餐,吃頓好的!”陳玉華滿意了,心情愉快之下便要獎賞這些工匠。
考慮到陳二柱他們剛才的嘴饞的模樣,陳玉華決定今晚給所有人加餐,並讓秋香去給那幾個掌勺的村婦提供技術支持,幫她們提高一些廚藝,讓工匠們都真心實意地快樂幹活。
走到這個地方,聲音已經沒有那麽嘈雜了,陳玉華都不用大聲說話,歐冶鈞也能聽得清楚。
“謝老爺!”歐冶鈞又要下跪,卻被陳玉華揮手止住了。
他沒空待在冶煉工坊和這家夥演情感劇。
從另一邊的門出去,再走一百米左右,就是水泥工坊。
水泥工坊建立在河流的下遊,也是需要大量使用水力動力的。
比如破碎原材料、帶動轉窯和粉碎水泥等,都是需要動力的。
河邊有許多人正在挖水渠建造水車,轉窯需要的動力比較大,單憑借一兩架水車根本帶不動,陳玉華便設計了八台水車聯動提供動力,不但在轉窯兩端有水車,而且轉窯的中間也有兩組水車采用齒輪傳動帶動轉窯。
這樣的設計不但讓轉窯有足夠的動力,而且還大大降低了建造轉窯的技術難度,可以建造很大容積的轉窯,提高了生產效率。
不過這都是陳玉華的設計,能不能管用,還需要經過實踐驗證。
來到水泥工坊內部的轉窯之處,就看到有七八個人正在腳手架上幹活,還能看到用長長的粗圓木製作的起吊杠,應該是用來起吊鋼板的。
隻是現在鋼板的吊裝應該已經完成了,那些人看起來是在拆卸起吊杠和腳手架。
有人看到陳玉華來了,頓時驚唿:“陳老爺來了!”
此人顯然是附近的農夫,若是工匠,隻會稱唿陳玉華為“老爺”。
有了他的高唿,所有人都看向剛剛靠近的陳玉華,引起了陣陣驚唿,像是看到了什麽令人驚奇的事。
張爐齡是陳玉華任命的水泥工坊管事,他就在現場,連忙跑了過來。
他是一個三十五歲的人,身高約一米六,有些消瘦,皮膚很粗糙,似乎裹著一層粉末。
“老爺,您迴來得正好。轉窯的外殼已經安裝完畢,請您查驗一下是否可行。”
張爐齡先是給陳玉華磕了個頭,行了他作為奴仆見到主人的禮儀,然後才匯報工作,比歐冶鈞那家夥實在多了。
“你起來吧!”陳玉華先讓張爐齡起來,才又說道,“以後不用行跪禮了,隻要你認真做事便可。”
張爐齡很乖順地起身:“謝老爺恩典!”然後跟在陳玉華身後,給他講解轉窯外殼拚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陳玉華聽得連連點頭。
他沒有想到張爐齡一個燒灰匠卻懂得機械構造,看得懂他畫的圖紙。
“你學過機械知識?”陳玉華好奇問道。
張爐齡聞言就要再跪下,卻看到陳玉華沒有迴頭,便沒有下跪,而是連忙迴答說:“迴老爺,小的機械知識是家學,得了先父真傳。先父是南嶽國軍器局的大工,受人陷害被抄家,全家流放。小的僥幸逃到大乾朝,不敢暴露懂機械,便去學了燒灰。”
陳玉華沒有想到張爐齡竟還是隱藏的機械類工匠,這真是撿到寶了!
得他提醒,陳玉華頓時想到徐周成曾經提到的周家周瀚,便是工部侍郎。
“這麽說是大有把握了?”陳玉華欣喜問道。
陳柏霖再次點頭:“就是需要一些時間,但那是值得的。”
“如此甚好!”陳玉華大喜,“主簿大人請的是哪家大人幫忙?咱們可不能沒有表示,改天得去他家裏拜訪一下。”
“孺子可教也!”陳柏霖對陳玉華的反應很滿意,“不過此事暫且不急,等事情定了以後,陳主簿自會提點。”
“善!”陳玉華讚了一句。
高興之下,陳玉華在裏正臨走之時,取出兩瓶42°的海之藍,讓他帶迴去品嚐。
42°的蒸餾酒對陳柏霖來說,絕對是很好的享受。
陳柏霖也沒有客氣,看到那沒有紙盒的藍色玻璃酒瓶,他就沒有拒絕的道理。
至於瓶裏的酒好不好喝,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為了不讓人窺視寶貝,他想脫去外衫來把酒瓶包裹起來,卻被陳玉華叫住了。
陳玉華感到好笑之下,拿了一隻黑色的垃圾袋,幫他把兩瓶酒包起來,才讓他安心迴去。
送走了裏正,陳玉華就準備明日去鐵礦。家中暫時沒有什麽事了,而大陽山裏的水泥工坊還需要他坐鎮。
得知陳玉華明日又要離家,沈秀娣和蘇葉湄都很不舍,但也不能改變他的決定,隻能讓他帶上秋香和冬香,好有人照顧他的生活。
毛琛他們八個邊軍這才知道自己的主家竟還有鐵礦和冶煉工坊,更加覺得主人不簡單了。
陳玉華臨走之前,給陶梓他們八個人留下三具這兩天才製作的弓弩和一些尖頭合金筷子,再給他們每人配了兩把鎢鋼廚師刀作為臨時武器。
“陶梓,看得出來,你們八個人中是以毛琛為頭的,而你是屬於出謀劃策的人。毛琛現在受傷不便,我就把家裏的安全交給你。你能做到嗎?”陳玉華把陶梓單獨叫到跟前,一臉嚴肅問他。
陶梓看著陳玉華,頓有被人信任的沉沉責任感湧上心頭。
他重重地點頭,鄭重承諾:“主人放心,就算我們拚了性命,也會護住夫人和小姐周全!”
“行!我會看著你們的表現!”陳玉華欣慰地微笑著。
第二天一早,一輛馬車和三輛牛車載著滿滿的物資向大陽山進發。
陳玉華本來是想把馬車留在家裏給女眷們用,但沈秀娣說反正一輛馬車也不夠用,家中可以再置辦。
三輛牛車是陳浩嵐那個運輸隊管事給安排的,用來運送生活物資。
陳玉華承諾給工人們的工錢大部分是發放物資的,他雖有隨身超市可以提供大量物資,但卻不能憑空取出來,那樣會嚇到人的。
車隊一路平安地來到鐵礦,陳二柱他們幾個都跑出來迎接,看到秋香竟跟著師父來了,都很高興,一個個的叫“秋香姐”叫得很歡實。
他們在這裏的飲食雖然不差,但吃的都是大鍋飯,而且掌勺的是附近村落的幾個村婦,也就是一個能吃、不會吃壞肚子的水平。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他們在陳玉華家吃了幾個月,嘴早就已經養叼了,以前隻要能填飽肚子的都是人間美味,現在就算是大肥肉吃在嘴裏也沒滋沒味。
陳玉華帶著秋香來,他的夥食肯定是由秋香安排的,那他們幾個也能蹭吃蹭喝了。
陳玉華一腳一個,把四個徒弟都踢開,警告道:“秋香相當於我的小妾,你們再叫她姐,我就得抽你們了。”
秋香是四香裏身材最好,也是最漂亮的,自然最吸引大小夥子們喜歡。
陳玉華必須及時明確宣布自己的主權,在徒弟們的心裏豎立起一道屏障,杜絕有可能出現的不好事情發生。
他的這話一說,陳二柱他們一時間就不知道該稱唿秋香什麽了。
不過陳明海很快就想到了工匠們都是稱唿春香和冬香為姑娘,立馬眼睛一亮,裝出可憐巴巴的模樣:“秋香姑娘,今後您要是為師父做吃食,可一定要給我們留點。”
看到陳明海這個樣子,陳二柱他們三人也露出慘兮兮的表情求道:“秋香姑娘,我們太想您做的吃食了,您可要可憐可憐我們啊!”
秋香被這幾個家夥逗得“噗呲”笑了起來,讓陳玉華看得都有些呆愣。
陳玉華已經在家裏公布了陳二柱他們五人是自己徒弟的事,秋香也就沒有把他們當外人,不過她也沒有立馬答應,而是雙眸一轉,向陳玉華方向努努嘴:“你們求你們師父吧!”
陳玉華看到秋香向自己努嘴,就抬腿走了,懶得理會這幾個小子。
他剛走進冶煉工坊,迎麵就碰上了歐冶鈞。
歐冶鈞聽說陳玉華迴來了,正準備去找他匯報工作。
“老爺迴來了,一路上可安好?”歐冶鈞很關心地問候。
他並非純粹的科研人員,或者說窮苦人是不可能有純粹搞科研的,都懂得人情世故。
不過陳玉華卻沒有閑功夫和歐冶鈞寒暄,他心裏惦記著燒水泥的轉窯所需的鋼板冶煉出來了沒有。
“轉窯的鋼板都鑄好了嗎?”
陳玉華一開口就讓歐冶鈞後麵的話說不出來了,愣了一下才迴答說:“前兩天就已經好了。張爐齡他們可能都安裝得差不多了。”
對於這個結果,陳玉華很滿意,不過他沒有馬上去水泥工坊,而是又問道:“軋鋼機輪鍛打得如何了?”
軋鋼機輪用於把燒紅了的長條形鋼塊滾紮成不同直徑的鋼筋,需要大尺寸、帶凹槽且高強度的鋼輪,不是鋼水澆鑄出來就可以,還要經過鍛打才行。
而這個步驟根本不是鐵匠用錘子可以敲打出來的,需要使用水力鍛造機。
陳玉華早早就設計好了一些冶煉鍛造設備,都是采用水力作為動力,這一步倒是不難。
果然,歐冶鈞匯報說:“按照主人的圖紙,已經和木匠成功建造了三台鍛造機,還有不同的鍛錘頭,目前就在鍛打滾紮機輪。”
陳玉華聞言就向冶煉工坊裏走:“走,我們過去看看鍛造機的效率如何。”
他在前頭走,而且走得很快。歐冶鈞連忙跟在他的身後,一路小跑才能追上。
因為鍛造機采用水力作動力,所以修建在河流邊上,但並不是直接采用河水的流動力來帶動水車。
而是把水車的車輪建造在比河麵要低一些的位置,利用水從高處往低處流時,勢能轉化的動能衝擊水車,讓水車高速轉動起來。
再通過連杆,高速轉動的水車便可以帶動沉重的鍛錘,對已經加熱到可塑型的鋼坯進行捶打。
兩人還沒有做到鍛造機的地方,首先需要經過冶煉爐,也就給鋼坯加熱的爐子。
給鋼坯加熱的爐子溫度需要高達1600°以上,這不僅僅采用煤炭就可以,還要使用風箱向爐內送入足夠密度的氧氣。
帶動風箱的動力也是使用水力,大體上和鍛造機差不多。
這就需要建造許多水車,可把一眾木匠累得夠嗆,卻一直都滿足不了需要。
陳玉華又向前走了幾步,就來到鍛造機的地方。
隻見一根粗大的木頭前端嵌套著一個一看就是相當沉重的鑄鋼錘頭,在水車的帶動下被抬了起來,繼而又很快地自由垂落下去,似攜帶著千鈞重力,狠狠地捶擊在下方的一個紅彤彤的圓形鋼坯上,頓時火花四濺,並有巨大的響動。
陳玉華看了一會兒就繼續往前走。
這裏實在太過嘈雜,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裏工作,恐怕聽力會受到損害。
“歐冶鈞,你明日去找二柱,領取一些耳罩,工匠們的身體健康必須要重視起來,不能都變成聾子!”他揮手叫歐冶鈞靠近,然後大聲吩咐他。
歐冶鈞聽到陳玉華的話,頓時眼眶就濕潤了,趴伏在地向他磕頭道:“謝老爺!”
他就是陳玉華麾下僅有的鐵匠,以前也是冶煉工坊的老師傅。
他曾經的工作環境雖說沒有這裏這般多噪音,卻也是相當惡劣,但從來沒有人關心過他們工匠的身體健康,經常有人勞累過度致死,或者受傷殘疾。
而在這裏,無論是他這個老師傅,還是被派到他手底下幫工的人,每天吃得好,也能休息得好,身上穿戴必要的保護裝備,防止身體損傷,現在主人還考慮到太過嘈雜會傷害到他們的耳朵,要給他們發放耳罩保護耳朵。
老天爺啊!天底下哪裏會有這樣替奴仆著想的主人?
他歐冶鈞難道是上輩子修了功德,才會在晚年遇到這樣的好主人?
歐冶鈞心裏想著,很快就熱淚盈眶起來。他心裏發誓,一定要好好照顧好自己,為主人多做幾年活。
陳玉華對於奴仆下跪這一套早就免疫了,感覺到歐冶鈞沒跟上,立刻迴頭嗬斥道:“跪著作甚?好好幹活就行了,別給老爺整虛頭巴腦的。”
陳玉華的聲音很大,歐冶鈞立馬起身,小跑著跟上。
往前的這一段已經建造好了一個長長的冶煉爐,是為加熱鋼筋坯子準備的。
冶煉爐的前方就是滾紮機,水車和滾紮機的底座已經建造完成,現在就差安裝滾紮機輪了。
現場查看了一下冶煉工坊的進度,陳玉華還是很滿意的,說明工匠們沒有在自己離開的這幾天偷懶。
“不錯,今天晚上給你們加餐,吃頓好的!”陳玉華滿意了,心情愉快之下便要獎賞這些工匠。
考慮到陳二柱他們剛才的嘴饞的模樣,陳玉華決定今晚給所有人加餐,並讓秋香去給那幾個掌勺的村婦提供技術支持,幫她們提高一些廚藝,讓工匠們都真心實意地快樂幹活。
走到這個地方,聲音已經沒有那麽嘈雜了,陳玉華都不用大聲說話,歐冶鈞也能聽得清楚。
“謝老爺!”歐冶鈞又要下跪,卻被陳玉華揮手止住了。
他沒空待在冶煉工坊和這家夥演情感劇。
從另一邊的門出去,再走一百米左右,就是水泥工坊。
水泥工坊建立在河流的下遊,也是需要大量使用水力動力的。
比如破碎原材料、帶動轉窯和粉碎水泥等,都是需要動力的。
河邊有許多人正在挖水渠建造水車,轉窯需要的動力比較大,單憑借一兩架水車根本帶不動,陳玉華便設計了八台水車聯動提供動力,不但在轉窯兩端有水車,而且轉窯的中間也有兩組水車采用齒輪傳動帶動轉窯。
這樣的設計不但讓轉窯有足夠的動力,而且還大大降低了建造轉窯的技術難度,可以建造很大容積的轉窯,提高了生產效率。
不過這都是陳玉華的設計,能不能管用,還需要經過實踐驗證。
來到水泥工坊內部的轉窯之處,就看到有七八個人正在腳手架上幹活,還能看到用長長的粗圓木製作的起吊杠,應該是用來起吊鋼板的。
隻是現在鋼板的吊裝應該已經完成了,那些人看起來是在拆卸起吊杠和腳手架。
有人看到陳玉華來了,頓時驚唿:“陳老爺來了!”
此人顯然是附近的農夫,若是工匠,隻會稱唿陳玉華為“老爺”。
有了他的高唿,所有人都看向剛剛靠近的陳玉華,引起了陣陣驚唿,像是看到了什麽令人驚奇的事。
張爐齡是陳玉華任命的水泥工坊管事,他就在現場,連忙跑了過來。
他是一個三十五歲的人,身高約一米六,有些消瘦,皮膚很粗糙,似乎裹著一層粉末。
“老爺,您迴來得正好。轉窯的外殼已經安裝完畢,請您查驗一下是否可行。”
張爐齡先是給陳玉華磕了個頭,行了他作為奴仆見到主人的禮儀,然後才匯報工作,比歐冶鈞那家夥實在多了。
“你起來吧!”陳玉華先讓張爐齡起來,才又說道,“以後不用行跪禮了,隻要你認真做事便可。”
張爐齡很乖順地起身:“謝老爺恩典!”然後跟在陳玉華身後,給他講解轉窯外殼拚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陳玉華聽得連連點頭。
他沒有想到張爐齡一個燒灰匠卻懂得機械構造,看得懂他畫的圖紙。
“你學過機械知識?”陳玉華好奇問道。
張爐齡聞言就要再跪下,卻看到陳玉華沒有迴頭,便沒有下跪,而是連忙迴答說:“迴老爺,小的機械知識是家學,得了先父真傳。先父是南嶽國軍器局的大工,受人陷害被抄家,全家流放。小的僥幸逃到大乾朝,不敢暴露懂機械,便去學了燒灰。”
陳玉華沒有想到張爐齡竟還是隱藏的機械類工匠,這真是撿到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