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海撈金印
西遊:我拿蟠桃當飯吃 作者:扶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護法宮,難得白日無事,敖伯玉打算好好修煉,看看能不能成就真正的應龍之體。
那守性卻找了過來。
一問才知是元始天尊要見自己。
便與他同去,見了元始天尊,禮畢。
天尊道:“那敖伯玉,你這七百年來,擅自用呈願司的供品賜給凡人。我這玉清天,原本就因時間過慢,導致供品遠遠不如天庭其餘天宮。
此番就是因你,導致我玉清天眾仙縮衣減食,個個淒慘無比。今日才有人難以忍受,報於我知曉,你可知罪?”
敖伯玉聽了,心中有萬般的委屈無處去說,道:“天尊差我掌管呈願司,七百年來,弟子一直以來都盡心辦差,並不知自己犯了什麽罪。
對於眾仙來說,靈果沒半點用處,又不是非得吃那些個靈果。可那些靈果給凡人,就是救命的靈藥。仙果一類的,我一株都不曾動用過。若是天尊覺著我做得不對,我現在就卸任就是了。”
守性聽聞,連忙求情道:“師尊勿怪龍君性急之言,隻是龍君這幾百年來,確實是兢兢業業,不曾有一日憊懶。還請師尊看在他如此辛勞的份上,免他之罪。”
元始天尊聽後,道:“此間沒你的事。”
守性聽後,不敢再言。周圍那些侍奉的弟子,哪怕有幾人喝過敖伯玉好幾次仙酒,也沒一人敢說半句話。
“敖伯玉,你可是不服?”天尊喝道。
麵對元始天尊的喝聲,敖伯玉隻覺得心中驚慌,渾身忍不住有些顫抖。
敖伯玉不知曉三清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原著中,元始天尊與靈寶天尊都沒說過半句話,更別說出手。太上老君倒是被猴子一捽,捽了個倒栽蔥。
但此時麵對元始天尊,敖伯玉隻覺得有無窮的壓迫感。
(西遊中,有不少矛盾的地方,第一迴的開頭詩句中,寫道: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但第八十六迴,原文:行者罵道:“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李老君乃開天辟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
前麵我說過,西遊成書,來自於玄奘取經的各種詩話、雜劇、民間神話故事,最後才整合而來,就連作者現在都還存疑,當然,沒實際證據前,自然是按吳承恩。
綜上所述,西遊原著有不少矛盾和邏輯的問題,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西海和北海龍王互換名字,猴子前後戰力有差距等等,其實也正常。
但並不妨礙西遊記為四大名著之一,因為之前那些詩話,雜劇、民間故事等等,其實真正有可讀性的很少很少,或許是失傳了,但留存下來的,我多少看過一些,與百迴本西遊相比,可讀性、藝術性,差了一個筋鬥雲。
百迴本西遊是用詼諧幽默的字詞,把曆代以來玄奘取經的故事改頭換麵,加了許多原創和設定,整合為一部真正意義上完整的小說,而且在其中還寫了修心的過程,告訴世人在塵世尋求心靈解脫的道理。
我個人認為,百迴本西遊記無論是故事性、寓意、豐富的人物形象、想象力等等,都遠超其餘如封神、聊齋等,是我國小說的頭把交椅。
講了好的,也該講原著的邏輯問題,我個人未讀原著之前,是十分不認可三清不如如來的。後來仔細讀過後,發現他們也並非有誰不如誰。
太上老君有:開天辟地、化身女媧補天、化胡為佛,光憑這三樣事,按現代人的觀念,他應該才是西遊地位最高的。
然而原著並不是,太上老君不僅地位上不如玉帝,而且元始天尊與靈寶天尊地位也於他一樣,甚至隱隱還要高一丟丟。
除了上麵說過的“尚坐於太清之右。”外,還有原文第四十四迴,豬八戒介紹三清,說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
古代以左比右高,當然,並不是說太上老君地位不如另外兩位,他們肯定是一個級別的,隻是位置上,老君確實是靠後的。
至於和如來,更不會有什麽高低之分,原文中老君當著菩薩的麵說化胡為佛,菩薩沒有反駁,更證明這點。
這樣說起來,太上老君的地位要高出如來太多了,畢竟佛都是老君度化的。
然後就是戰力的問題了。陰謀論說老君故意放走猴子,故意不出手,我個人認為是老君不擅長打架,之前我也說了,西遊原著中,修行是為了求長生,並不是為了拚戰力。
這並非是說老君不厲害,西遊中的法寶,但凡厲害的,多多少少都和老君有關係,丹藥更不必說了。
關於原著中為何不請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去降服猴子,其實仔細想想,似乎也很簡單,因為猴子要保唐僧取經啊。
不是被佛門的人降服,首先就是猴子不服氣,不會真心保唐僧。其次,猴子最終是入了佛門的,總不能叫個道教的神仙,降服猴子,然後讓他去佛門做佛祖吧。
最後,我個人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元雜劇西遊中,猴子是觀音菩薩壓在花果山的。百迴本西遊雖然有許多原創和改編,但有些設定是根據前文改編的。
然後就是玉帝方麵了,對於玉帝來說,叫誰來救駕都差不多,靈山雖有很大的自治權,但依舊歸玉帝管轄。
靈山腳下都有天庭的神仙接應師徒幾人。
所以玉帝的視角來看,無論是三清還是如來,都是地位極高的臣子,既然都是臣子,那麽叫誰來都沒什麽好說的。
不要說靈山遠,如來到天庭,原文描述是:如來即喚阿儺、迦葉二尊者相隨,離了雷音,徑至靈霄門外。如來到的時候,猴子還和王靈官還有三十六雷將打著呢。
對於這種如來這種法力來說,沒什麽遠不遠的。
還有一點存疑的,就是關於孫悟空師父的問題,前文中,我提到過如來有可能是猴子師父,是根據書中的一些線索推斷的,雖然我個人認為須菩提祖師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誰的化身,但一些線索確實存在。
如果作者最初設定如來是猴子的師父,那就更應該是如來降服猴子了。
綜上所述,原文中並沒有任何線索體現三清中的其餘兩位到底有沒有我們現代人最看中的“戰鬥力”。
本書的設定,天地開了兩次,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也是法力通天的角色。)
戰戰兢兢的敖伯玉半晌沒說話,元始天尊也未說話,隻是看著他,表情也無喜無悲。
終於,敖伯玉緩緩吐出一句話,道:“我自認無錯,天尊要殺要罰,還請自便。”
元始天尊聽聞,道:“既是不服,便罰你去玉清天無盡海,將那我那八枚金印尋迴來。
當年你龍族始祖攜人間洪水衝天,我招來群仙,降服他後,又以八枚金印鎮海,從遠古至今,方位變換,八枚金印也難以尋迴,此物本就該你龍族賠我,我本來也不計較了,但今日你不服氣,正好罰你去找來,若是不能,再處重罰。”
敖伯玉聽後,自然是一頭霧水,元始天尊難道連自己的法寶都找不到?但礙於形勢,也隻得道:“敖伯玉領罰。”
無盡海。
此處就是當年龍族始祖衝天時,留下來的一些海水,這無盡海有億萬裏方圓,在這裏麵找八枚金印,完全就是大海撈針。
海勢壯闊,敖伯玉卻沒什麽心情欣賞。
原本敖伯玉是無比尊重元始天尊的,但幾百年來,先是安排個苦差,又不準聽道,甚至都掌管呈願司幾百年了,莫名其妙還吃了個罪,此時更是被罰來找什麽金印。
敖伯玉心中甚至覺得元始天尊是不是對自己有什麽意見。
“難道是因為龍族始祖的事?”敖伯玉想道。
隨即又覺得不太可能。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況且龍族始祖都被斬殺了。若是元始天尊厭惡龍族,當初就不會給我講解修成九宮大圓滿的秘術了。”
敖伯玉仔細分析,從過往來看,元始天尊對自己沒有半點意見,莫說自己,哪怕是京仲,天尊也給了他機會。
“可自從來到玄都玉京山後,自己壓根就沒做過任何出格的事情啊,難道是天尊真的不願意自己將那些靈果又送給凡人?
還是說天尊又想起八枚金印的事?”
想到這裏敖伯玉實在是想不通。
再看這望不到頭的無盡海,鬼知道金印在何處,故也不找,近來修煉也無用,直接往一塊水中一躺,睡覺去了。
消沉了幾日,敖伯玉還是打起精神。
心中想道:“無論元始天尊現在如何待我,但他曾因我提問,就傳了秘術,我也學了,而且還修成了九宮大圓滿。
我也聽他講了幾百年的道,其中更有太乙之道,還有“混元道果”這等別處難尋的機緣。所以縱然不公,我也該受了,就當是迴報他的恩情,若是他真不喜我,此件完畢後,我便離開玄都玉京山就是了。”
想到此處,敖伯玉縱然心中依舊不平,但還是慢慢收起不平之心,用心找那所謂的金印。
雖說是在大海撈針,但人生所求之事,又有何事是容易的呢?
既然要用心找,自是要有個計劃。
敖伯玉本想去玄都玉京山找人問問當年天尊那金印到底是怎麽掉入無盡海的,但卻被兩個仙官告知,未找到金印前,禁止敖伯玉離開無盡海,敖伯玉遂不多想,換別的思路。
“八枚金印,按天尊的說法,是用來鎮海,那麽很有可能就是八個方位,多半是依照先天八卦布下,雖說過了太久,地勢變換,但總有蹤跡可循,我得先探清這無盡海的大概地勢。”
想到此處,敖伯玉就化為龍身,在海底勘察。
此時的龍身有五百餘丈長短,背生雙翅,一入海中,那雙翅就化作一雙鯤鰭,一去就是上萬裏,用了近十年,敖伯玉才大概探清無盡海的地勢。
確定了地勢,就依照八卦的八個位置尋找。
敖伯玉也知曉這多半是無用,畢竟最初的地勢肯定不是這樣的,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
果然,壓根就沒有半點金印的影子。
而後,敖伯玉順著海底的地形,推斷之前的地形,尋了整整二十年,依舊無果。莫要說八枚金印,半點影子都沒有。
一枚金印,別說尋常大小,就是小山般大小,在這無盡海中也就是一根針。
饒是敖伯玉再怎麽有毅力,反反複複做這種看不到希望的事,也不禁有些喪氣。
那守性卻找了過來。
一問才知是元始天尊要見自己。
便與他同去,見了元始天尊,禮畢。
天尊道:“那敖伯玉,你這七百年來,擅自用呈願司的供品賜給凡人。我這玉清天,原本就因時間過慢,導致供品遠遠不如天庭其餘天宮。
此番就是因你,導致我玉清天眾仙縮衣減食,個個淒慘無比。今日才有人難以忍受,報於我知曉,你可知罪?”
敖伯玉聽了,心中有萬般的委屈無處去說,道:“天尊差我掌管呈願司,七百年來,弟子一直以來都盡心辦差,並不知自己犯了什麽罪。
對於眾仙來說,靈果沒半點用處,又不是非得吃那些個靈果。可那些靈果給凡人,就是救命的靈藥。仙果一類的,我一株都不曾動用過。若是天尊覺著我做得不對,我現在就卸任就是了。”
守性聽聞,連忙求情道:“師尊勿怪龍君性急之言,隻是龍君這幾百年來,確實是兢兢業業,不曾有一日憊懶。還請師尊看在他如此辛勞的份上,免他之罪。”
元始天尊聽後,道:“此間沒你的事。”
守性聽後,不敢再言。周圍那些侍奉的弟子,哪怕有幾人喝過敖伯玉好幾次仙酒,也沒一人敢說半句話。
“敖伯玉,你可是不服?”天尊喝道。
麵對元始天尊的喝聲,敖伯玉隻覺得心中驚慌,渾身忍不住有些顫抖。
敖伯玉不知曉三清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原著中,元始天尊與靈寶天尊都沒說過半句話,更別說出手。太上老君倒是被猴子一捽,捽了個倒栽蔥。
但此時麵對元始天尊,敖伯玉隻覺得有無窮的壓迫感。
(西遊中,有不少矛盾的地方,第一迴的開頭詩句中,寫道: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但第八十六迴,原文:行者罵道:“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李老君乃開天辟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
前麵我說過,西遊成書,來自於玄奘取經的各種詩話、雜劇、民間神話故事,最後才整合而來,就連作者現在都還存疑,當然,沒實際證據前,自然是按吳承恩。
綜上所述,西遊原著有不少矛盾和邏輯的問題,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西海和北海龍王互換名字,猴子前後戰力有差距等等,其實也正常。
但並不妨礙西遊記為四大名著之一,因為之前那些詩話,雜劇、民間故事等等,其實真正有可讀性的很少很少,或許是失傳了,但留存下來的,我多少看過一些,與百迴本西遊相比,可讀性、藝術性,差了一個筋鬥雲。
百迴本西遊是用詼諧幽默的字詞,把曆代以來玄奘取經的故事改頭換麵,加了許多原創和設定,整合為一部真正意義上完整的小說,而且在其中還寫了修心的過程,告訴世人在塵世尋求心靈解脫的道理。
我個人認為,百迴本西遊記無論是故事性、寓意、豐富的人物形象、想象力等等,都遠超其餘如封神、聊齋等,是我國小說的頭把交椅。
講了好的,也該講原著的邏輯問題,我個人未讀原著之前,是十分不認可三清不如如來的。後來仔細讀過後,發現他們也並非有誰不如誰。
太上老君有:開天辟地、化身女媧補天、化胡為佛,光憑這三樣事,按現代人的觀念,他應該才是西遊地位最高的。
然而原著並不是,太上老君不僅地位上不如玉帝,而且元始天尊與靈寶天尊地位也於他一樣,甚至隱隱還要高一丟丟。
除了上麵說過的“尚坐於太清之右。”外,還有原文第四十四迴,豬八戒介紹三清,說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
古代以左比右高,當然,並不是說太上老君地位不如另外兩位,他們肯定是一個級別的,隻是位置上,老君確實是靠後的。
至於和如來,更不會有什麽高低之分,原文中老君當著菩薩的麵說化胡為佛,菩薩沒有反駁,更證明這點。
這樣說起來,太上老君的地位要高出如來太多了,畢竟佛都是老君度化的。
然後就是戰力的問題了。陰謀論說老君故意放走猴子,故意不出手,我個人認為是老君不擅長打架,之前我也說了,西遊原著中,修行是為了求長生,並不是為了拚戰力。
這並非是說老君不厲害,西遊中的法寶,但凡厲害的,多多少少都和老君有關係,丹藥更不必說了。
關於原著中為何不請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去降服猴子,其實仔細想想,似乎也很簡單,因為猴子要保唐僧取經啊。
不是被佛門的人降服,首先就是猴子不服氣,不會真心保唐僧。其次,猴子最終是入了佛門的,總不能叫個道教的神仙,降服猴子,然後讓他去佛門做佛祖吧。
最後,我個人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元雜劇西遊中,猴子是觀音菩薩壓在花果山的。百迴本西遊雖然有許多原創和改編,但有些設定是根據前文改編的。
然後就是玉帝方麵了,對於玉帝來說,叫誰來救駕都差不多,靈山雖有很大的自治權,但依舊歸玉帝管轄。
靈山腳下都有天庭的神仙接應師徒幾人。
所以玉帝的視角來看,無論是三清還是如來,都是地位極高的臣子,既然都是臣子,那麽叫誰來都沒什麽好說的。
不要說靈山遠,如來到天庭,原文描述是:如來即喚阿儺、迦葉二尊者相隨,離了雷音,徑至靈霄門外。如來到的時候,猴子還和王靈官還有三十六雷將打著呢。
對於這種如來這種法力來說,沒什麽遠不遠的。
還有一點存疑的,就是關於孫悟空師父的問題,前文中,我提到過如來有可能是猴子師父,是根據書中的一些線索推斷的,雖然我個人認為須菩提祖師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誰的化身,但一些線索確實存在。
如果作者最初設定如來是猴子的師父,那就更應該是如來降服猴子了。
綜上所述,原文中並沒有任何線索體現三清中的其餘兩位到底有沒有我們現代人最看中的“戰鬥力”。
本書的設定,天地開了兩次,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也是法力通天的角色。)
戰戰兢兢的敖伯玉半晌沒說話,元始天尊也未說話,隻是看著他,表情也無喜無悲。
終於,敖伯玉緩緩吐出一句話,道:“我自認無錯,天尊要殺要罰,還請自便。”
元始天尊聽聞,道:“既是不服,便罰你去玉清天無盡海,將那我那八枚金印尋迴來。
當年你龍族始祖攜人間洪水衝天,我招來群仙,降服他後,又以八枚金印鎮海,從遠古至今,方位變換,八枚金印也難以尋迴,此物本就該你龍族賠我,我本來也不計較了,但今日你不服氣,正好罰你去找來,若是不能,再處重罰。”
敖伯玉聽後,自然是一頭霧水,元始天尊難道連自己的法寶都找不到?但礙於形勢,也隻得道:“敖伯玉領罰。”
無盡海。
此處就是當年龍族始祖衝天時,留下來的一些海水,這無盡海有億萬裏方圓,在這裏麵找八枚金印,完全就是大海撈針。
海勢壯闊,敖伯玉卻沒什麽心情欣賞。
原本敖伯玉是無比尊重元始天尊的,但幾百年來,先是安排個苦差,又不準聽道,甚至都掌管呈願司幾百年了,莫名其妙還吃了個罪,此時更是被罰來找什麽金印。
敖伯玉心中甚至覺得元始天尊是不是對自己有什麽意見。
“難道是因為龍族始祖的事?”敖伯玉想道。
隨即又覺得不太可能。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況且龍族始祖都被斬殺了。若是元始天尊厭惡龍族,當初就不會給我講解修成九宮大圓滿的秘術了。”
敖伯玉仔細分析,從過往來看,元始天尊對自己沒有半點意見,莫說自己,哪怕是京仲,天尊也給了他機會。
“可自從來到玄都玉京山後,自己壓根就沒做過任何出格的事情啊,難道是天尊真的不願意自己將那些靈果又送給凡人?
還是說天尊又想起八枚金印的事?”
想到這裏敖伯玉實在是想不通。
再看這望不到頭的無盡海,鬼知道金印在何處,故也不找,近來修煉也無用,直接往一塊水中一躺,睡覺去了。
消沉了幾日,敖伯玉還是打起精神。
心中想道:“無論元始天尊現在如何待我,但他曾因我提問,就傳了秘術,我也學了,而且還修成了九宮大圓滿。
我也聽他講了幾百年的道,其中更有太乙之道,還有“混元道果”這等別處難尋的機緣。所以縱然不公,我也該受了,就當是迴報他的恩情,若是他真不喜我,此件完畢後,我便離開玄都玉京山就是了。”
想到此處,敖伯玉縱然心中依舊不平,但還是慢慢收起不平之心,用心找那所謂的金印。
雖說是在大海撈針,但人生所求之事,又有何事是容易的呢?
既然要用心找,自是要有個計劃。
敖伯玉本想去玄都玉京山找人問問當年天尊那金印到底是怎麽掉入無盡海的,但卻被兩個仙官告知,未找到金印前,禁止敖伯玉離開無盡海,敖伯玉遂不多想,換別的思路。
“八枚金印,按天尊的說法,是用來鎮海,那麽很有可能就是八個方位,多半是依照先天八卦布下,雖說過了太久,地勢變換,但總有蹤跡可循,我得先探清這無盡海的大概地勢。”
想到此處,敖伯玉就化為龍身,在海底勘察。
此時的龍身有五百餘丈長短,背生雙翅,一入海中,那雙翅就化作一雙鯤鰭,一去就是上萬裏,用了近十年,敖伯玉才大概探清無盡海的地勢。
確定了地勢,就依照八卦的八個位置尋找。
敖伯玉也知曉這多半是無用,畢竟最初的地勢肯定不是這樣的,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
果然,壓根就沒有半點金印的影子。
而後,敖伯玉順著海底的地形,推斷之前的地形,尋了整整二十年,依舊無果。莫要說八枚金印,半點影子都沒有。
一枚金印,別說尋常大小,就是小山般大小,在這無盡海中也就是一根針。
饒是敖伯玉再怎麽有毅力,反反複複做這種看不到希望的事,也不禁有些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