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而且,除了一支數百人的斥候外,所有部隊活動範圍,都被限定在三百裏範圍內。
大軍宛如棋子,一步一動,連輜重在內十餘萬人,緊緊的抱成一團。
於是,鬼神辟易,匈奴人望風而走。
斥候報告,匈奴現在不止放棄了輪台,甚至連尉黎也可能放棄。
這就讓張安世急的都要出心髒病了。
因為,尉黎乃是匈奴在西域的重鎮,地位僅次於龜茲、焉奢,更是匈奴日逐王老巢所在的焉奢的屏障。
若匈奴連尉黎也放棄,幾乎等於宣告,他們打算在冬天來臨之前,撤出整個天山北麓,隻在幾個關鍵戰略要地防禦。
一旦匈奴人這麽做了,張安世知道,河西軍這一趟苦心籌謀的遠征,便可能沒有任何戰果了。
輪台失陷的全部罪責,都將由河西軍來承擔!
令居那邊的事情,也會被拉清單。
到時候,河西軍腦袋上恐怕會按上無數罪名。
是死是活,就得看天子的心情與別人肯不肯放他們一馬了?
張安世很討厭這種命運不能自主的情況!
從他的父親張湯,因罪被誅後,他就知道,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決不能被他人隨意操縱與安排,否則,下場之慘難以想象!
自己死了不要緊,全家都得跟著倒黴!
甚至連祖宗都被連累,在九泉之下不得安生!
“將軍!”張安世的心腹張栩策馬而來,翻身下馬,拜道:“北地郡急報!”
張安世伸手接過張栩送來的竹簡,拆開封泥,拿出其中的紙條,看了一眼,臉色立刻開心起來!
紙條上隻有一句話——長水校尉、飛狐軍奉命抵達北地。
話雖然簡短,但透露出來的信息卻龐大無比!
長水校尉、飛狐軍,現在誰都知道,乃是自己的人馬!
就像張安世手下的那幾支精銳騎兵一般,皆是從原來的北軍精銳的基礎上組建而成。
換而言之,這兩支部隊,在現在這個微妙敏感的時間點,忽然出現在北地郡,等於告訴張安世,天子的態度已經有些急不可耐了。
仔細想想,天子剛剛登基,需要表明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漢家天子也素來都是這樣的人。
他們的性子急,有時候急於求成!
孝武皇帝當年,李陵兵團兵敗浚稽山,就有他不斷催促、施壓的緣故。
錯非如此,李陵兵團可能不會出塞,更不可能在沒有戰馬的情況下,就孤軍深入,在缺乏向導與情報支持的基礎下,一頭撞進了匈奴的主力重兵包圍圈內。
“陛下,真是……”張安世沉吟良久,終於歎道:“用心良苦,明見萬裏啊!”
他將那張紙條直接卷起來,揉碎了,然後丟在風中。
現在,他已陷入了囚徒困境。
前麵,匈奴的主力,有撤退的跡象。
後麵,競爭對手虎視眈眈,身邊更有著天子欽使的監督。
鄭吉這些天來,雖然從未幹涉他的指揮,甚至連話都很少說。
但,張安世知道,他若是敢讓大軍加速,脫離天子部署,這位欽使就可能以天子詔解除他的兵權,或者將他軟禁起來。
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沒有,鄭吉迴京,打個小報告,他在天子那邊的印象分恐怕就要跌落到穀底了!
強行壓抑住內心的狂躁之情,張安世沉聲對張栩吩咐道:“去請鄭都護來,吾欲與都護商討軍情!”
“諾!”張栩恭身退下。
半個時辰後,鄭吉就帶著常惠等人,風塵仆仆來到了張安世麵前。
“車騎將軍安好!”鄭吉恭身行禮:“未知將軍有何事喚我?”
“都護請上前來……”張安世笑著邀請道。
鄭吉走上前去,來到張安世身周。張安世則轉身看向遠方的南河對岸,極有感情的道:“貳師將軍在太初中率軍遠征大宛,過此南河,當時大軍逶迤,匈奴震怖,而輪台等反漢賤種氣焰囂張,多有截我輜重,殺我使者之事!”
“於是,吾迴師之時,斷然命大軍渡過南河,滅輪台,破龜茲、尉黎,震懾西域!”
那是河西軍人生的高光時刻!
兩伐大宛,過程雖然曲折,但結果是光明的,漢軍隔著一萬多裏,將一個帶甲數萬的大國按在地上摩擦,逼其殺王出降,出質王子,以漢天子為宗
主,按時朝貢。
更繳獲大批黃金珠玉寶石,捕虜數以萬計的戰俘,為長安花街柳巷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卓絕貢獻——迄今花街柳巷之中,依然有著當年帶迴去的胡姬。而迴師路上,更是殺雞儆猴,屠輪台,破龜茲、尉黎,嚇得西域諸國紛紛跪在地上喊爸爸,將自己的王子,送去長安,向漢天子低頭。
可惜,自那以後,張安世就開始了水逆。
每次都是差一點,最終功虧一簣。
天山會戰、餘吾水會戰,算上這次已是第三次的大規模出擊。
俗語曰:事不過三。
此番若再撈不到好處,張安世知道,不會有人肯再給他機會了!
於是,心情自是唏噓感慨,胸中情緒百轉千迴。
鄭吉看著張安世的神色,明智的選擇了沉默,靜靜的聽著。
就聽張安世道:“如今,又有一個機會,出現了!”
張安世手指著前麵,道:“斥候報告,匈奴主力已經徹底撤出了輪台範圍,向尉黎與龜茲兩個方向撤退,雖兵法有曰:歸師勿掩,然,我軍精騎如雲,若在此時,遣騎兵過南河,掩殺其一路,必可有所斬獲!”
他迴過頭,看著鄭吉,問道:“未知都護意下如何?”
鄭吉聽著,麵無表情,但堅定的搖頭:“天子有詔,將軍進軍速度,每日不可超過六十裏,大軍前後首尾距離不可超過三百裏,此乃陛下嚴令,吾不敢不遵,望將軍明察!”
與張安世一樣,鄭吉也有業績壓力。
但是,現在他的使命與目的,隻是為了一個事情——遵守和執行天子的命令,並取得勝利。
至於斬首多少?戰果多大?
有關係嗎?
有關係!
因為,這場戰爭就是因鄭吉,常惠等人而起。
但是,身為臣子,隻能服從君命
況且,從情況來看,隻要漢軍保持下去,匈奴人就會被一點一滴的逼到死角!
到時候,他們要嘛選擇放棄整個天山北麓,包括輪台、尉黎、龜茲在內的土地,縮進西域腹地,天山以南的廣闊盆地中。
要嘛,在某個地方選擇與漢軍主力決戰!
而這兩個選擇,無論匈奴選哪一個,鄭吉都樂於看到。
張安世的提議,雖然看上去不錯。
但,卻可能有意外。
意外這種東西,對鄭吉來說,哪怕幾率再小,也要避免!
這也是他多年在朝為官,鍛煉出來的心性。
不冒險,不冒進,忠實使命,嚴格執行。
而天子要的也是這個。
張安世聞言,臉色不免陰沉下來,對鄭吉油鹽不進的態度,感覺有些厭煩。
但,沒辦法,鄭吉不是一般可以拿捏的人。
他是天子欽使,而且是西域都護,是無法命令和以地位壓服的。
所以,張安世和顏悅色道:“這次,機會斷斷不可錯過,還請都護給陛下上書,說張安世有萬全的把握!!”
鄭吉想了想,與常惠等人交換了眼神,見常惠等人並不反對,才開口說道:“車騎將軍,下官這就上書陛下,但將軍在此期間不要有大的動作!”
張安世見鄭吉如此配合,便點頭應允。
尉黎,天山以北的小王國。
人口不過三萬,兵員不過兩千。
屬於西域典型的袖珍王國,在當年的大宛戰爭中,尉黎王國因和輪台走的近,曾遭遇相同命運,為漢軍所破,其國王遁入天山之後的盆地,才得以幸存。
漢軍建立輪台後,撤迴國內,匈奴人出於監視和掣肘輪台的緣故,從而扶持尉黎王複國。
但,複國後的尉犁,元氣大傷,從此淪為匈奴的傀儡。
領土麵積更是大大縮小,隻剩下了從前的三分之一不到。
幾乎就是一個城市加周圍幾十裏的牧區、耕區。
此時,匈奴大軍,直入尉黎王都渠犁城。
李陵親自帶人,登上城樓,登高眺遠,凝視著遠方的蒼茫大地,心情不是太好。
他率軍在輪台,等了漢軍足足二十天!
為此,他做足了準備,設計好了好幾套戰略,意圖在輪台地區,吃掉一兩支冒進的漢軍騎兵。
結果,沒想到的是,張安世居然一改從前喜歡猛打猛追的性子,變成了一個古板死硬的人。
漢軍出樓蘭後,就在樓蘭以北停留了足足十天。
在這過程中,
各路漢軍紛紛向這一地區聚攏,然後,組成了一個密集抱團的陣勢,一步步的慢慢向著輪台蹭過來。
麵對漢軍這種打法,匈奴人從上到下都惡心的不行!
因為,這已經不是戰爭了,而是明擺著要和匈奴拚消耗!
偏偏,匈奴人是真的耗不起!
先賢憚的數萬騎兵以及西域仆從國聯軍,加起來差不多十萬人,聚集於輪台一帶,吃喝拉撒,每天都在消耗著匈奴在西域為數不多的積蓄。
對此,先賢憚的貴族們,簡直和吃了翔一樣難受。
要不是李陵按著,他們恐怕已經急不可耐的去主動與漢軍開戰了。
縱然如此,對於匈奴人來說,目前的局勢,也危險的可怕!
“大王真的要撤離尉黎嗎?”一個戴著西域地區傳統的尖氈帽的男子,畏畏縮縮的走到李陵麵前問道。
這人就是尉黎國國王蟬蟄了。
蟬蟄是音譯,在焉奢-尉黎文化裏的意思是‘矮王’。
事實也是這樣,蟬蟄的個子可能還不足六尺,再低一點他就可以當殘疾人了。
“不撤不行啊……”李陵歎了口氣,道:“如今的局勢,迫使我們不得不放棄尉黎!”
沒辦法,匈奴人為了攻陷輪台,動員了整個西域的所有仆從國的力量。
由之造成了兩個結果。
第一,龐大的軍隊,每天都需要大量糧草維持。而隨著天氣轉冷,草木枯黃,牲畜的草料供應減少,由之造成了龐大的後勤壓力——沒有足夠草料吃的牲畜,產奶量急速降低,傷病概率則不斷增加。
再在這一地區停留下去,李陵懷疑,匈奴的牲畜恐怕都得死光!
其次,則因為戰爭的緣故,導致了匈奴主力抽離,從而在烏孫與匈奴的勢力邊界地區,造成了真空。
烏孫人雖然不敢明目張膽介入甚至相應漢軍,與漢軍協同。
但這些家夥,趁著機會,瘋狂占便宜和挑釁。
不過兩個月間,烏孫人就蠶食掉了其與焉奢邊界的兩百多裏的牧場、甚至控製了整個近海澤,更迫近了危須國的邊界。
而這些地方,是匈奴人花了四十年,才從烏孫嘴裏奪下來的。
換而言之,烏孫趁著漢匈戰爭,用兩個月時間,毀掉了匈奴四十年的努力!
尤其是近海澤被奪,使烏孫人從此掌握了進出焉奢、危須,窺伺西域北道、計示水流域的戰略要地。
“那我們什麽時候能迴來?”蟬蟄傻傻的問道。
作為鐵杆的親匈奴派,蟬蟄本人的命運與匈奴是捆綁在一起的。
因為,他清楚,匈奴若敗,那麽這尉黎國王肯定會換人——換成他那個在長安當質子的弟弟!
李陵搖了搖頭,道:“吾也不知!”
漢軍的戰略,不止讓先賢憚摸不著頭腦,李陵也搞不清楚。
漢軍抱團,主力精銳一字排開,彼此唿應,步步緊逼。
麵對這種打法,別說匈奴了,李陵也無計可施!
因為,漢軍的戰略,看似簡單、粗暴、無腦,但卻是當前局勢下,對匈奴的絕殺!
十餘萬大軍抱團,別說是先賢憚的部隊了,哪怕是漠北單於庭的主力親臨,也沒有能力正麵硬抗,隻能不斷撤退,利用廣闊的縱深消耗漢軍的毅力、糧草和耐心。
然而,在這天山北麓,卻沒有那麽多縱深可供匈奴人利用。
所以,匈奴的選擇,便隻有打和不打。
打,根本沒有把握打贏!
甚至可以說,毫無把握!
漢匈戰爭以來,匈奴人從未在正麵的大兵團主力決戰中占過上風!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又是一場漠北決戰。
一旦輸掉,就會輸掉整個西域。
不打,就得夾著尾巴,跑迴天山以南,把腦袋縮起來,放棄掉整個尉黎、一小半的焉奢和龜茲。
這簡直難受的讓人吐血!
因為,這必然帶來連鎖反應!
沒有天山北麓的支撐,天山南麓的車師、白龍堆,也將很快為漢庭所控製。
匈奴人將拱手讓出整個東西域地區的控製。
加上烏孫、大宛在側,哪怕是李陵也知道,若是這樣,不出數年,匈奴人就得夾著尾巴灰溜溜的滾出西域。
蟬蟄聽著,不可思議的看著李陵,道:“那小王怎麽辦?”
</p>
而且,除了一支數百人的斥候外,所有部隊活動範圍,都被限定在三百裏範圍內。
大軍宛如棋子,一步一動,連輜重在內十餘萬人,緊緊的抱成一團。
於是,鬼神辟易,匈奴人望風而走。
斥候報告,匈奴現在不止放棄了輪台,甚至連尉黎也可能放棄。
這就讓張安世急的都要出心髒病了。
因為,尉黎乃是匈奴在西域的重鎮,地位僅次於龜茲、焉奢,更是匈奴日逐王老巢所在的焉奢的屏障。
若匈奴連尉黎也放棄,幾乎等於宣告,他們打算在冬天來臨之前,撤出整個天山北麓,隻在幾個關鍵戰略要地防禦。
一旦匈奴人這麽做了,張安世知道,河西軍這一趟苦心籌謀的遠征,便可能沒有任何戰果了。
輪台失陷的全部罪責,都將由河西軍來承擔!
令居那邊的事情,也會被拉清單。
到時候,河西軍腦袋上恐怕會按上無數罪名。
是死是活,就得看天子的心情與別人肯不肯放他們一馬了?
張安世很討厭這種命運不能自主的情況!
從他的父親張湯,因罪被誅後,他就知道,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決不能被他人隨意操縱與安排,否則,下場之慘難以想象!
自己死了不要緊,全家都得跟著倒黴!
甚至連祖宗都被連累,在九泉之下不得安生!
“將軍!”張安世的心腹張栩策馬而來,翻身下馬,拜道:“北地郡急報!”
張安世伸手接過張栩送來的竹簡,拆開封泥,拿出其中的紙條,看了一眼,臉色立刻開心起來!
紙條上隻有一句話——長水校尉、飛狐軍奉命抵達北地。
話雖然簡短,但透露出來的信息卻龐大無比!
長水校尉、飛狐軍,現在誰都知道,乃是自己的人馬!
就像張安世手下的那幾支精銳騎兵一般,皆是從原來的北軍精銳的基礎上組建而成。
換而言之,這兩支部隊,在現在這個微妙敏感的時間點,忽然出現在北地郡,等於告訴張安世,天子的態度已經有些急不可耐了。
仔細想想,天子剛剛登基,需要表明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漢家天子也素來都是這樣的人。
他們的性子急,有時候急於求成!
孝武皇帝當年,李陵兵團兵敗浚稽山,就有他不斷催促、施壓的緣故。
錯非如此,李陵兵團可能不會出塞,更不可能在沒有戰馬的情況下,就孤軍深入,在缺乏向導與情報支持的基礎下,一頭撞進了匈奴的主力重兵包圍圈內。
“陛下,真是……”張安世沉吟良久,終於歎道:“用心良苦,明見萬裏啊!”
他將那張紙條直接卷起來,揉碎了,然後丟在風中。
現在,他已陷入了囚徒困境。
前麵,匈奴的主力,有撤退的跡象。
後麵,競爭對手虎視眈眈,身邊更有著天子欽使的監督。
鄭吉這些天來,雖然從未幹涉他的指揮,甚至連話都很少說。
但,張安世知道,他若是敢讓大軍加速,脫離天子部署,這位欽使就可能以天子詔解除他的兵權,或者將他軟禁起來。
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沒有,鄭吉迴京,打個小報告,他在天子那邊的印象分恐怕就要跌落到穀底了!
強行壓抑住內心的狂躁之情,張安世沉聲對張栩吩咐道:“去請鄭都護來,吾欲與都護商討軍情!”
“諾!”張栩恭身退下。
半個時辰後,鄭吉就帶著常惠等人,風塵仆仆來到了張安世麵前。
“車騎將軍安好!”鄭吉恭身行禮:“未知將軍有何事喚我?”
“都護請上前來……”張安世笑著邀請道。
鄭吉走上前去,來到張安世身周。張安世則轉身看向遠方的南河對岸,極有感情的道:“貳師將軍在太初中率軍遠征大宛,過此南河,當時大軍逶迤,匈奴震怖,而輪台等反漢賤種氣焰囂張,多有截我輜重,殺我使者之事!”
“於是,吾迴師之時,斷然命大軍渡過南河,滅輪台,破龜茲、尉黎,震懾西域!”
那是河西軍人生的高光時刻!
兩伐大宛,過程雖然曲折,但結果是光明的,漢軍隔著一萬多裏,將一個帶甲數萬的大國按在地上摩擦,逼其殺王出降,出質王子,以漢天子為宗
主,按時朝貢。
更繳獲大批黃金珠玉寶石,捕虜數以萬計的戰俘,為長安花街柳巷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卓絕貢獻——迄今花街柳巷之中,依然有著當年帶迴去的胡姬。而迴師路上,更是殺雞儆猴,屠輪台,破龜茲、尉黎,嚇得西域諸國紛紛跪在地上喊爸爸,將自己的王子,送去長安,向漢天子低頭。
可惜,自那以後,張安世就開始了水逆。
每次都是差一點,最終功虧一簣。
天山會戰、餘吾水會戰,算上這次已是第三次的大規模出擊。
俗語曰:事不過三。
此番若再撈不到好處,張安世知道,不會有人肯再給他機會了!
於是,心情自是唏噓感慨,胸中情緒百轉千迴。
鄭吉看著張安世的神色,明智的選擇了沉默,靜靜的聽著。
就聽張安世道:“如今,又有一個機會,出現了!”
張安世手指著前麵,道:“斥候報告,匈奴主力已經徹底撤出了輪台範圍,向尉黎與龜茲兩個方向撤退,雖兵法有曰:歸師勿掩,然,我軍精騎如雲,若在此時,遣騎兵過南河,掩殺其一路,必可有所斬獲!”
他迴過頭,看著鄭吉,問道:“未知都護意下如何?”
鄭吉聽著,麵無表情,但堅定的搖頭:“天子有詔,將軍進軍速度,每日不可超過六十裏,大軍前後首尾距離不可超過三百裏,此乃陛下嚴令,吾不敢不遵,望將軍明察!”
與張安世一樣,鄭吉也有業績壓力。
但是,現在他的使命與目的,隻是為了一個事情——遵守和執行天子的命令,並取得勝利。
至於斬首多少?戰果多大?
有關係嗎?
有關係!
因為,這場戰爭就是因鄭吉,常惠等人而起。
但是,身為臣子,隻能服從君命
況且,從情況來看,隻要漢軍保持下去,匈奴人就會被一點一滴的逼到死角!
到時候,他們要嘛選擇放棄整個天山北麓,包括輪台、尉黎、龜茲在內的土地,縮進西域腹地,天山以南的廣闊盆地中。
要嘛,在某個地方選擇與漢軍主力決戰!
而這兩個選擇,無論匈奴選哪一個,鄭吉都樂於看到。
張安世的提議,雖然看上去不錯。
但,卻可能有意外。
意外這種東西,對鄭吉來說,哪怕幾率再小,也要避免!
這也是他多年在朝為官,鍛煉出來的心性。
不冒險,不冒進,忠實使命,嚴格執行。
而天子要的也是這個。
張安世聞言,臉色不免陰沉下來,對鄭吉油鹽不進的態度,感覺有些厭煩。
但,沒辦法,鄭吉不是一般可以拿捏的人。
他是天子欽使,而且是西域都護,是無法命令和以地位壓服的。
所以,張安世和顏悅色道:“這次,機會斷斷不可錯過,還請都護給陛下上書,說張安世有萬全的把握!!”
鄭吉想了想,與常惠等人交換了眼神,見常惠等人並不反對,才開口說道:“車騎將軍,下官這就上書陛下,但將軍在此期間不要有大的動作!”
張安世見鄭吉如此配合,便點頭應允。
尉黎,天山以北的小王國。
人口不過三萬,兵員不過兩千。
屬於西域典型的袖珍王國,在當年的大宛戰爭中,尉黎王國因和輪台走的近,曾遭遇相同命運,為漢軍所破,其國王遁入天山之後的盆地,才得以幸存。
漢軍建立輪台後,撤迴國內,匈奴人出於監視和掣肘輪台的緣故,從而扶持尉黎王複國。
但,複國後的尉犁,元氣大傷,從此淪為匈奴的傀儡。
領土麵積更是大大縮小,隻剩下了從前的三分之一不到。
幾乎就是一個城市加周圍幾十裏的牧區、耕區。
此時,匈奴大軍,直入尉黎王都渠犁城。
李陵親自帶人,登上城樓,登高眺遠,凝視著遠方的蒼茫大地,心情不是太好。
他率軍在輪台,等了漢軍足足二十天!
為此,他做足了準備,設計好了好幾套戰略,意圖在輪台地區,吃掉一兩支冒進的漢軍騎兵。
結果,沒想到的是,張安世居然一改從前喜歡猛打猛追的性子,變成了一個古板死硬的人。
漢軍出樓蘭後,就在樓蘭以北停留了足足十天。
在這過程中,
各路漢軍紛紛向這一地區聚攏,然後,組成了一個密集抱團的陣勢,一步步的慢慢向著輪台蹭過來。
麵對漢軍這種打法,匈奴人從上到下都惡心的不行!
因為,這已經不是戰爭了,而是明擺著要和匈奴拚消耗!
偏偏,匈奴人是真的耗不起!
先賢憚的數萬騎兵以及西域仆從國聯軍,加起來差不多十萬人,聚集於輪台一帶,吃喝拉撒,每天都在消耗著匈奴在西域為數不多的積蓄。
對此,先賢憚的貴族們,簡直和吃了翔一樣難受。
要不是李陵按著,他們恐怕已經急不可耐的去主動與漢軍開戰了。
縱然如此,對於匈奴人來說,目前的局勢,也危險的可怕!
“大王真的要撤離尉黎嗎?”一個戴著西域地區傳統的尖氈帽的男子,畏畏縮縮的走到李陵麵前問道。
這人就是尉黎國國王蟬蟄了。
蟬蟄是音譯,在焉奢-尉黎文化裏的意思是‘矮王’。
事實也是這樣,蟬蟄的個子可能還不足六尺,再低一點他就可以當殘疾人了。
“不撤不行啊……”李陵歎了口氣,道:“如今的局勢,迫使我們不得不放棄尉黎!”
沒辦法,匈奴人為了攻陷輪台,動員了整個西域的所有仆從國的力量。
由之造成了兩個結果。
第一,龐大的軍隊,每天都需要大量糧草維持。而隨著天氣轉冷,草木枯黃,牲畜的草料供應減少,由之造成了龐大的後勤壓力——沒有足夠草料吃的牲畜,產奶量急速降低,傷病概率則不斷增加。
再在這一地區停留下去,李陵懷疑,匈奴的牲畜恐怕都得死光!
其次,則因為戰爭的緣故,導致了匈奴主力抽離,從而在烏孫與匈奴的勢力邊界地區,造成了真空。
烏孫人雖然不敢明目張膽介入甚至相應漢軍,與漢軍協同。
但這些家夥,趁著機會,瘋狂占便宜和挑釁。
不過兩個月間,烏孫人就蠶食掉了其與焉奢邊界的兩百多裏的牧場、甚至控製了整個近海澤,更迫近了危須國的邊界。
而這些地方,是匈奴人花了四十年,才從烏孫嘴裏奪下來的。
換而言之,烏孫趁著漢匈戰爭,用兩個月時間,毀掉了匈奴四十年的努力!
尤其是近海澤被奪,使烏孫人從此掌握了進出焉奢、危須,窺伺西域北道、計示水流域的戰略要地。
“那我們什麽時候能迴來?”蟬蟄傻傻的問道。
作為鐵杆的親匈奴派,蟬蟄本人的命運與匈奴是捆綁在一起的。
因為,他清楚,匈奴若敗,那麽這尉黎國王肯定會換人——換成他那個在長安當質子的弟弟!
李陵搖了搖頭,道:“吾也不知!”
漢軍的戰略,不止讓先賢憚摸不著頭腦,李陵也搞不清楚。
漢軍抱團,主力精銳一字排開,彼此唿應,步步緊逼。
麵對這種打法,別說匈奴了,李陵也無計可施!
因為,漢軍的戰略,看似簡單、粗暴、無腦,但卻是當前局勢下,對匈奴的絕殺!
十餘萬大軍抱團,別說是先賢憚的部隊了,哪怕是漠北單於庭的主力親臨,也沒有能力正麵硬抗,隻能不斷撤退,利用廣闊的縱深消耗漢軍的毅力、糧草和耐心。
然而,在這天山北麓,卻沒有那麽多縱深可供匈奴人利用。
所以,匈奴的選擇,便隻有打和不打。
打,根本沒有把握打贏!
甚至可以說,毫無把握!
漢匈戰爭以來,匈奴人從未在正麵的大兵團主力決戰中占過上風!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又是一場漠北決戰。
一旦輸掉,就會輸掉整個西域。
不打,就得夾著尾巴,跑迴天山以南,把腦袋縮起來,放棄掉整個尉黎、一小半的焉奢和龜茲。
這簡直難受的讓人吐血!
因為,這必然帶來連鎖反應!
沒有天山北麓的支撐,天山南麓的車師、白龍堆,也將很快為漢庭所控製。
匈奴人將拱手讓出整個東西域地區的控製。
加上烏孫、大宛在側,哪怕是李陵也知道,若是這樣,不出數年,匈奴人就得夾著尾巴灰溜溜的滾出西域。
蟬蟄聽著,不可思議的看著李陵,道:“那小王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