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劉詢站在長安城東北的一座北軍校場的閣樓上,看著成隊的來自各地的士子進入校場,準備考試。
他轉過身子,對旁邊的韓增道“今天將會青史留名!”
說完這句話,劉詢就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緊緊的握著自己的拳頭,振臂歡唿了一聲。
可能現在沒有人能想到,這個考舉,隻會錄取十二個人,而且其中大半都肯定會給貴族的考舉,很可能從此改變整個國家的政治格局。
作為一個穿越者,劉詢卻是很清楚的。
在本質上來說,他的這個考舉雖然是參考了後世的科舉的輪廓和大概框架後設計出來的。
然而,實際上,他的考舉更像後世的日不落帝國在其巔峰時期推行的公務員考試製度。
古代中國的科舉製度,隻會錄取最頂尖最拔尖最精英的那一批人。
就算是宋朝之後科舉擴軍,一科三等進士,加起來也不過幾百人。
而中國幅員卻又是如此的遼闊。
因此,可以想象,三年一度的一次科舉,加上恩科什麽的,三年裏最多錄用一千個人。
所以但凡唐宋明元清的科舉之中所出的進士,外放起碼就是縣令級別。
而在這一千人中,起碼有一半是書呆子,除了讀書之外,不論政治手腕還是見識、眼光都有限的很。
這些書呆子到了地方,肯定是被當地的地頭蛇跟胥吏當猴耍的對象。
因而,這直接導致了中央政府不能掌控地方,地方宗族勢力逐漸坐大,地主惡霸橫行,而國家法律形同空設,社會秩序混亂。
而且科舉錄取人數有限,不可能真的將所有的人才全都納入政府的掌握之中。
像什麽黃巢啊李自成啊,遊離在體製之外……
這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而英國人搞的公務員考試就沒有這樣的弊端了,隻要是能通過考試、合格的人,他都照單全收,這就使得,參加考試的精英,基本能保證被錄取。
英國人能在十九世紀就建立起龐大的日不落帝國,依靠的就是他龐大的公務員精英團體和強大無比的海軍。
“若是百年之後,所有百石以上的官吏,皆由科舉而出,卿知道那會發生什麽事情嗎?”激動之下,劉詢也再難保持平靜,向韓增吐露了他的真實想法。
韓增聽了,嚇了一跳。
他從未想過,劉詢竟然有這樣一個打算。
不是他智慧不夠,而是他沒有那個膽子去想。
漢家製度並非是自上而下的製度。
當此之時,不僅僅各地的諸侯王有著任免官吏的權力,就是郡守、縣令也能自由的任命他的幕僚與屬官。
一般郡中主薄、司馬都是郡守的親信,由郡守自己去招徠,朝廷要做的不過是承認。
不單如此,郡守還會任命鄉一級的百石官吏,像一些重要地區譬如產糧區、鹽場,都有著各大郡守任命的心腹坐鎮,他們的秩比通常隻有百石,隻擔任著薔夫一類的小職,但,他們卻是真正在管控地方的人。
而所有的這一切官吏,都不是朝廷任命的,是郡守招募和任命的。
所以,郡守才被人稱為‘封疆大吏’。
倘若有朝一日,所有百石以上官吏都由朝廷通過考舉選拔、任命,這將導致整個漢室的政治格局洗牌,漢家天子的觸角將深入全國上上下下每一個角落,所有地方的事情,事無巨細,最終都會呈報到長安來。
毫無疑問,倘若真的做到了,那麽,這將是不亞於商鞅變法的創舉。
隻是……
能做到嗎?
韓增低下頭,低聲道:“陛下的想法,前人所未有,然,若傳出去,諸侯與各地郡守恐怕會不高興!”
不高興是肯定的了!
考舉假如真的能做到劉詢所說的那個地步,那麽,中央的權威將淩駕於一切之上,真正的大一統,中央集權時代就將來臨,所有的諸侯、郡守,統統都得做孫子,從此以後別說什麽門閥了,就是豪強都將很難產生。
劉詢嗬嗬一笑,伸出手,道“所以,我才要用一百年來實現它啊!”
在劉詢設想中,考舉製度,他來奠基,建立製度,樹立權威,逐步擴大規模。
他的繼任者進行鞏固和發揚。
到他的孫輩時,考舉就將橫掃一切,君臨天下。
如此長的時間裏,劉詢當然清楚,守舊的勢力肯定會進行反撲甚至是暴力反對。
但劉詢一點也不擔心。
他轉過身子,看著韓增道“為政之道,就好比分肉……”
他用手指著自己“我吃肉!”
然後笑嘻嘻的看著韓增“卿可分得一些肥肉與骨頭!”
他又看著那些魚貫進入考場的士子們“天下百姓喝湯,最差的人,也要保證至少有稀粥吃!”
“做到這些了,三代之治,也就不遠了……”
這就是裸的剽竊後世天朝的分蛋糕理論了。
“考舉也是如此……”劉詢看著那些士子,笑道“隻要收益的人群,遠超利益受損者,那麽那些人的反對,也不過是螳臂當車,大勢一旦形成,浩浩蕩蕩,誰都攔阻不了……”
他的這個考舉理念一旦真的推行
起來,隻要堅持三年,受益者本身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任何阻擋這個集團壯大和發展的人,都會被它碾碎。
曆史上的科舉製度在宋代興盛之後,就碾碎了一切反對者。
甚至就連五代十國的藩鎮也被科舉碾的粉碎,從那以後,任何與科舉為敵者,都死無葬身之地!
況且在此時推行考舉,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現在天下的百姓,就算是最邪惡的家夥,也是有節操的,即使是地痞無賴,都要講道義。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郡守、諸侯想要反對考舉,首先就過不了道義這一關,道義過不了關,他們自己都會沒心力反對。
更何況,劉詢從來沒有想過一下子就讓考舉取代舉薦製度。
至少在他登基後的十年內,考舉都將與舉薦並行。
因此,他一點也不擔心守舊勢力的反撲。
他現在更擔心的反倒是科學技術,特別是造紙、印刷技術的發展。
因為,倘若造紙跟印刷技術發展不起來,他的這個考舉搞到最後,說不定就成了貴族豪強商人壟斷的買賣了,底層的人想要進來,無疑非常困難。
一旦考舉被貴族豪強商人的子弟壟斷,用不了三十年,那麽,門閥那個可怕的怪獸,就要提前出現了。
因而,造紙術與印刷術已經成熟運用的今天,考舉,甚至超過了對匈奴的戰爭準備
“陛下,這是您要的本次參加考舉的士子名單……”說話間,劉德帶著兩個手下抬著一堆重重的竹簡走上閣樓稟報著。
劉詢立即放下其他的事情,走上前去。
看著那些竹簡,劉詢就像看到一座金山一般。
春秋戰國以來,中國的統治階級就知道,國家的強盛與否,關鍵在於得人。
李悝佐魏,而魏國強盛,孫臏入齊,齊國立刻走出衰亡,中興起來,號稱東帝,吳起奔楚,老大王國楚國立刻煥發第二春,商鞅入秦,更直接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局麵。
作為穿越者,劉詢怎會不清楚知識分子的重要性?
此時整個天下,總人口最多不過三千萬,去年各地方郡縣上計中央,綜合登記在冊的戶數才五百餘萬戶,人口兩千七百萬。
“陛下,本次考舉,共有三千四百五十五名士子報考,他們的姓名、籍貫、學派都登記在這些竹簡之上!”劉德稟報著。
“做的不錯!”劉詢讚賞著點頭。
對於劉詢的便宜老爹來說,這些竹簡,才是他支持和放任劉詢在長安大搞考舉的最終原因!
於漢家天子而言,用區區十幾個百石官員的名額,就換來了給關中和關東關西的士子搞了次普查和登記,這買賣太劃算了!
而劉詢也需要這些竹簡來向朝臣和便宜老爹證明,他不是在胡鬧。
劉詢拿起其中的份竹簡,看了一下,邊看邊問道“白紙可都準備好了?”
“迴陛下,十萬張合格的白紙,臣業已命人全部封存好了,隻等陛下下令,臣就會發放出去……”劉德信心十足的答道。
“這就好……”劉詢翻閱著竹簡,忽然間一個人名映入眼中“周祿堪?”
劉詢笑了一聲,這不就是那位在前世漢宣帝駕崩時的托孤大臣,一手治國的策論,幫助前世的漢宣帝穩住了霍光,是劉詢的智囊之一,深的的劉詢之心。
更何況,劉詢心裏也有些愧疚……
劉詢的義倉之策,就是抄襲的人家的……
因此,劉詢不動聲色的將這個名字記下來,嗯,就給他一個名額吧,當做是彌補罷!
雖然不恥周祿堪的為人,但劉詢自己也不是好鳥,更非是什麽聖母。
往遠的說,後世的歐羅巴殖民者就沒一個好鳥,統統都是地痞無賴,惡棍,個個都是無惡不作的強盜,但就是這些個混蛋在外殺燒搶劫,生生的把歐羅巴那個窮的響叮當地地方,搶成了世界的中心。
往近的說……咳咳,劉詢的太祖父劉邦就不是什麽好鳥。
“我這叫唯才是舉……”劉詢給自己找了個光鮮亮麗的外衣。
拿著竹簡看到最後一行,又一個名字映入眼簾,劉詢看到的時候,愣了一下,他抬頭看了一眼劉德,然後,就嗬嗬的笑了起來。
“顏異啊……”劉詢再看了看這個叫蕭望之的人的籍貫關中。
這就對了!
於是,劉詢果斷的決定再次內定一個人。
不為別的,就為這個蕭望之能逼的史高都沒辦法,隻能勾結宦官,羅織莫須有的罪名才除掉,就說明此人確實是有才幹和能力的!
而且,身為穿越者,劉詢知道的更多一些。
這個蕭望之的祖上十分顯赫。
他的祖宗是大漢開國功臣,被高皇帝評委功勳第一的蕭何,外加蕭望之是公羊派的核心弟子。
而且,就跟後世米帝的大片裏,總統不是黑人,那麽拯救世界的英雄裏也一定要有一個黑人一樣,劉詢必須保證,他錄取的人裏,得有一個儒家的人!
這叫做政治正確!
否則,儒家那幫家夥就要鬧了……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而現在儒家裏成器的人就那麽幾個,蕭望之占個名額,那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就這樣就是兩個名額了……
但劉詢還得繼續看下去……
作為古往今來的第一個考舉,自然的,為了它能成功,黑箱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為了避免最後選出來的都是草包,劉詢隻能仗著自己是穿越重生之人的優勢,來提前從這三千多號人裏選出那些日後成名的,被事實證明了有才幹的貴族子弟。
盡管劉詢是走馬觀花一樣的快速閱覽著竹簡上的人名,但也花了足足半個時辰,才基本瞄了一遍。
放下最後一個竹簡,劉詢伸了個懶腰,對劉德吩咐道“將這些名冊都送去宮中,交給太史令保管!”
毫無疑問,這些竹簡都是極為重要的資料。
劉詢甚至忍不住想,若是兩千年後,這些竹簡還能保存完好,等它們被人發現之時,恐怕將會掀起一場考古革命。
劉詢就記得後世張家界漢簡的出土,就徹底改變了曆史學界對於漢朝的印象,居延漢簡的發現,更顛覆了長期以來,許多人腦子裏固有的對漢室的基本印象。
而當劉詢穿越到這個時代後,更發現,這個時代,雖然落後,雖然愚昧。
但,它依然閃爍著文明的光輝。
譬如說,漢家在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鐵器時代。
鐵,開始淘汰青銅,全麵進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現在,沒人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但劉詢卻很清楚,鐵器的大規模應用與普及,就像工業革命於後世一般,將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一漢當五胡的神話,就是建立在漢人的武器裝備碾壓匈奴的基礎之上。
劉詢更清楚,這種武器裝備的優勢維持不了太久,最多五十年,匈奴人也會開始研發和製造鐵器。
之後取代匈奴稱霸的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都會製造鐵器。
“所以,我才需要把考舉經營好……”劉詢在心裏想著“通過考舉,扶持墨家的大師們,讓他們去少府,利用少府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和強大的組織能力,始終保持漢人在技術上領先敵人一個時代……”
而這是政策做不到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
墨家的人,並不怎麽受人待見。
儒家就不說了,儒墨矛盾與仇恨超越其他一切。
當年墨翟就是孔子一生黑,《墨子》裏甚至有整整一個篇章,專門撿孔子的黑材料進行抨擊。
黃老派也不怎麽看的上那些專門鑽研著技術的匠人們,雖然不會刻意去打壓,但黃老派的人的眼裏,那也就不過是群技術好點的匠人罷了,根本就看不起!
沒說墨家的人玩的都是奇*淫巧技,已經很給麵子了!
整個社會對墨家也從來沒重視過,甚至有是漢家朝廷,對於墨家也是持輕視甚至敵視態度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墨家能傳到現在還有傳人,簡直是個奇跡!
可惜的是,這次來參加考舉的人裏,並未有墨家的人……
想了想,劉詢也覺得這才對,因為墨家的那幫家夥,一個個都是聖母。
前世劉詢就碰到過一個墨家的傳人,那貨在劉詢麵前就從來不穿鞋子,向來都是光著腳的,這還不止,每次領了薪水,他都會跑到大街上,分發給路人、乞丐,還會時不時的跑出去指導農民耕種、傳授農具的製造和維護技術,有時候甚至就幾個月都蹲在鄉間,跟農民們同吃同住……
這是什麽樣的精神啊!
當時的劉詢腦子就隻有一個念頭我看到了天朝太祖的戰士了!
所以,墨家被朝廷輕視甚至敵視也就可以想象了……
在西元前玩gczy?搞兼愛非攻?沒把他們當叛賊和隱患全部抓起來砍頭,已經很寬厚了!
因此,事實上,墨家的人也很聰明的從來不攙和到官場裏,基本都是在民間自娛自樂自嗨。
“得想個辦法讓一個墨家的人在將來來參加考舉……”劉詢盤算著,自然就將主意打到了前世裏讀到西京雜談這個野傳裏的,那個墨家傳人身上去了。
劉詢記得,那貨是叫孔司,是雒陽人,現在應該是二十一歲,正在家裏玩著他的那一堆器械。
這貨家裏是很有錢的!
劉詢就記得,書中記載,他家在雒陽都算的上是豪富之家,起碼有著上千萬的家產,父母去世後,他就跟他的幾個哥哥分家,然後在三年內,就將分給他的那一分給散個精光……
這並不奇怪……
因為事實上,每一個墨家的傳人,基本上都是出身豪富之家,甚至基本都是大商人、大貴族的後代。
自古窮文富武,玩技術比練武就更費錢了,沒有足夠的家底,怎麽玩的起技術?做的起試驗?
真以為技術宅不需要金錢了?
“就是你了……”劉詢迴憶著楊毅的樣子跟神態,做出了決定“來當我的千金馬骨吧!”
通過前世墨家的記載,劉詢知道,墨家的人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沒人會給他們官做,諸子百家一致排斥著他們,視他們為異端。
但凡有機會能撈到一官半職,他們通常都會立即聞風而動。
要知道,諸子百家,每一學派都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也都想實現自己的抱負。
</p>
劉詢站在長安城東北的一座北軍校場的閣樓上,看著成隊的來自各地的士子進入校場,準備考試。
他轉過身子,對旁邊的韓增道“今天將會青史留名!”
說完這句話,劉詢就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緊緊的握著自己的拳頭,振臂歡唿了一聲。
可能現在沒有人能想到,這個考舉,隻會錄取十二個人,而且其中大半都肯定會給貴族的考舉,很可能從此改變整個國家的政治格局。
作為一個穿越者,劉詢卻是很清楚的。
在本質上來說,他的這個考舉雖然是參考了後世的科舉的輪廓和大概框架後設計出來的。
然而,實際上,他的考舉更像後世的日不落帝國在其巔峰時期推行的公務員考試製度。
古代中國的科舉製度,隻會錄取最頂尖最拔尖最精英的那一批人。
就算是宋朝之後科舉擴軍,一科三等進士,加起來也不過幾百人。
而中國幅員卻又是如此的遼闊。
因此,可以想象,三年一度的一次科舉,加上恩科什麽的,三年裏最多錄用一千個人。
所以但凡唐宋明元清的科舉之中所出的進士,外放起碼就是縣令級別。
而在這一千人中,起碼有一半是書呆子,除了讀書之外,不論政治手腕還是見識、眼光都有限的很。
這些書呆子到了地方,肯定是被當地的地頭蛇跟胥吏當猴耍的對象。
因而,這直接導致了中央政府不能掌控地方,地方宗族勢力逐漸坐大,地主惡霸橫行,而國家法律形同空設,社會秩序混亂。
而且科舉錄取人數有限,不可能真的將所有的人才全都納入政府的掌握之中。
像什麽黃巢啊李自成啊,遊離在體製之外……
這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而英國人搞的公務員考試就沒有這樣的弊端了,隻要是能通過考試、合格的人,他都照單全收,這就使得,參加考試的精英,基本能保證被錄取。
英國人能在十九世紀就建立起龐大的日不落帝國,依靠的就是他龐大的公務員精英團體和強大無比的海軍。
“若是百年之後,所有百石以上的官吏,皆由科舉而出,卿知道那會發生什麽事情嗎?”激動之下,劉詢也再難保持平靜,向韓增吐露了他的真實想法。
韓增聽了,嚇了一跳。
他從未想過,劉詢竟然有這樣一個打算。
不是他智慧不夠,而是他沒有那個膽子去想。
漢家製度並非是自上而下的製度。
當此之時,不僅僅各地的諸侯王有著任免官吏的權力,就是郡守、縣令也能自由的任命他的幕僚與屬官。
一般郡中主薄、司馬都是郡守的親信,由郡守自己去招徠,朝廷要做的不過是承認。
不單如此,郡守還會任命鄉一級的百石官吏,像一些重要地區譬如產糧區、鹽場,都有著各大郡守任命的心腹坐鎮,他們的秩比通常隻有百石,隻擔任著薔夫一類的小職,但,他們卻是真正在管控地方的人。
而所有的這一切官吏,都不是朝廷任命的,是郡守招募和任命的。
所以,郡守才被人稱為‘封疆大吏’。
倘若有朝一日,所有百石以上官吏都由朝廷通過考舉選拔、任命,這將導致整個漢室的政治格局洗牌,漢家天子的觸角將深入全國上上下下每一個角落,所有地方的事情,事無巨細,最終都會呈報到長安來。
毫無疑問,倘若真的做到了,那麽,這將是不亞於商鞅變法的創舉。
隻是……
能做到嗎?
韓增低下頭,低聲道:“陛下的想法,前人所未有,然,若傳出去,諸侯與各地郡守恐怕會不高興!”
不高興是肯定的了!
考舉假如真的能做到劉詢所說的那個地步,那麽,中央的權威將淩駕於一切之上,真正的大一統,中央集權時代就將來臨,所有的諸侯、郡守,統統都得做孫子,從此以後別說什麽門閥了,就是豪強都將很難產生。
劉詢嗬嗬一笑,伸出手,道“所以,我才要用一百年來實現它啊!”
在劉詢設想中,考舉製度,他來奠基,建立製度,樹立權威,逐步擴大規模。
他的繼任者進行鞏固和發揚。
到他的孫輩時,考舉就將橫掃一切,君臨天下。
如此長的時間裏,劉詢當然清楚,守舊的勢力肯定會進行反撲甚至是暴力反對。
但劉詢一點也不擔心。
他轉過身子,看著韓增道“為政之道,就好比分肉……”
他用手指著自己“我吃肉!”
然後笑嘻嘻的看著韓增“卿可分得一些肥肉與骨頭!”
他又看著那些魚貫進入考場的士子們“天下百姓喝湯,最差的人,也要保證至少有稀粥吃!”
“做到這些了,三代之治,也就不遠了……”
這就是裸的剽竊後世天朝的分蛋糕理論了。
“考舉也是如此……”劉詢看著那些士子,笑道“隻要收益的人群,遠超利益受損者,那麽那些人的反對,也不過是螳臂當車,大勢一旦形成,浩浩蕩蕩,誰都攔阻不了……”
他的這個考舉理念一旦真的推行
起來,隻要堅持三年,受益者本身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任何阻擋這個集團壯大和發展的人,都會被它碾碎。
曆史上的科舉製度在宋代興盛之後,就碾碎了一切反對者。
甚至就連五代十國的藩鎮也被科舉碾的粉碎,從那以後,任何與科舉為敵者,都死無葬身之地!
況且在此時推行考舉,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現在天下的百姓,就算是最邪惡的家夥,也是有節操的,即使是地痞無賴,都要講道義。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郡守、諸侯想要反對考舉,首先就過不了道義這一關,道義過不了關,他們自己都會沒心力反對。
更何況,劉詢從來沒有想過一下子就讓考舉取代舉薦製度。
至少在他登基後的十年內,考舉都將與舉薦並行。
因此,他一點也不擔心守舊勢力的反撲。
他現在更擔心的反倒是科學技術,特別是造紙、印刷技術的發展。
因為,倘若造紙跟印刷技術發展不起來,他的這個考舉搞到最後,說不定就成了貴族豪強商人壟斷的買賣了,底層的人想要進來,無疑非常困難。
一旦考舉被貴族豪強商人的子弟壟斷,用不了三十年,那麽,門閥那個可怕的怪獸,就要提前出現了。
因而,造紙術與印刷術已經成熟運用的今天,考舉,甚至超過了對匈奴的戰爭準備
“陛下,這是您要的本次參加考舉的士子名單……”說話間,劉德帶著兩個手下抬著一堆重重的竹簡走上閣樓稟報著。
劉詢立即放下其他的事情,走上前去。
看著那些竹簡,劉詢就像看到一座金山一般。
春秋戰國以來,中國的統治階級就知道,國家的強盛與否,關鍵在於得人。
李悝佐魏,而魏國強盛,孫臏入齊,齊國立刻走出衰亡,中興起來,號稱東帝,吳起奔楚,老大王國楚國立刻煥發第二春,商鞅入秦,更直接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局麵。
作為穿越者,劉詢怎會不清楚知識分子的重要性?
此時整個天下,總人口最多不過三千萬,去年各地方郡縣上計中央,綜合登記在冊的戶數才五百餘萬戶,人口兩千七百萬。
“陛下,本次考舉,共有三千四百五十五名士子報考,他們的姓名、籍貫、學派都登記在這些竹簡之上!”劉德稟報著。
“做的不錯!”劉詢讚賞著點頭。
對於劉詢的便宜老爹來說,這些竹簡,才是他支持和放任劉詢在長安大搞考舉的最終原因!
於漢家天子而言,用區區十幾個百石官員的名額,就換來了給關中和關東關西的士子搞了次普查和登記,這買賣太劃算了!
而劉詢也需要這些竹簡來向朝臣和便宜老爹證明,他不是在胡鬧。
劉詢拿起其中的份竹簡,看了一下,邊看邊問道“白紙可都準備好了?”
“迴陛下,十萬張合格的白紙,臣業已命人全部封存好了,隻等陛下下令,臣就會發放出去……”劉德信心十足的答道。
“這就好……”劉詢翻閱著竹簡,忽然間一個人名映入眼中“周祿堪?”
劉詢笑了一聲,這不就是那位在前世漢宣帝駕崩時的托孤大臣,一手治國的策論,幫助前世的漢宣帝穩住了霍光,是劉詢的智囊之一,深的的劉詢之心。
更何況,劉詢心裏也有些愧疚……
劉詢的義倉之策,就是抄襲的人家的……
因此,劉詢不動聲色的將這個名字記下來,嗯,就給他一個名額吧,當做是彌補罷!
雖然不恥周祿堪的為人,但劉詢自己也不是好鳥,更非是什麽聖母。
往遠的說,後世的歐羅巴殖民者就沒一個好鳥,統統都是地痞無賴,惡棍,個個都是無惡不作的強盜,但就是這些個混蛋在外殺燒搶劫,生生的把歐羅巴那個窮的響叮當地地方,搶成了世界的中心。
往近的說……咳咳,劉詢的太祖父劉邦就不是什麽好鳥。
“我這叫唯才是舉……”劉詢給自己找了個光鮮亮麗的外衣。
拿著竹簡看到最後一行,又一個名字映入眼簾,劉詢看到的時候,愣了一下,他抬頭看了一眼劉德,然後,就嗬嗬的笑了起來。
“顏異啊……”劉詢再看了看這個叫蕭望之的人的籍貫關中。
這就對了!
於是,劉詢果斷的決定再次內定一個人。
不為別的,就為這個蕭望之能逼的史高都沒辦法,隻能勾結宦官,羅織莫須有的罪名才除掉,就說明此人確實是有才幹和能力的!
而且,身為穿越者,劉詢知道的更多一些。
這個蕭望之的祖上十分顯赫。
他的祖宗是大漢開國功臣,被高皇帝評委功勳第一的蕭何,外加蕭望之是公羊派的核心弟子。
而且,就跟後世米帝的大片裏,總統不是黑人,那麽拯救世界的英雄裏也一定要有一個黑人一樣,劉詢必須保證,他錄取的人裏,得有一個儒家的人!
這叫做政治正確!
否則,儒家那幫家夥就要鬧了……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而現在儒家裏成器的人就那麽幾個,蕭望之占個名額,那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就這樣就是兩個名額了……
但劉詢還得繼續看下去……
作為古往今來的第一個考舉,自然的,為了它能成功,黑箱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為了避免最後選出來的都是草包,劉詢隻能仗著自己是穿越重生之人的優勢,來提前從這三千多號人裏選出那些日後成名的,被事實證明了有才幹的貴族子弟。
盡管劉詢是走馬觀花一樣的快速閱覽著竹簡上的人名,但也花了足足半個時辰,才基本瞄了一遍。
放下最後一個竹簡,劉詢伸了個懶腰,對劉德吩咐道“將這些名冊都送去宮中,交給太史令保管!”
毫無疑問,這些竹簡都是極為重要的資料。
劉詢甚至忍不住想,若是兩千年後,這些竹簡還能保存完好,等它們被人發現之時,恐怕將會掀起一場考古革命。
劉詢就記得後世張家界漢簡的出土,就徹底改變了曆史學界對於漢朝的印象,居延漢簡的發現,更顛覆了長期以來,許多人腦子裏固有的對漢室的基本印象。
而當劉詢穿越到這個時代後,更發現,這個時代,雖然落後,雖然愚昧。
但,它依然閃爍著文明的光輝。
譬如說,漢家在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鐵器時代。
鐵,開始淘汰青銅,全麵進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現在,沒人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但劉詢卻很清楚,鐵器的大規模應用與普及,就像工業革命於後世一般,將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一漢當五胡的神話,就是建立在漢人的武器裝備碾壓匈奴的基礎之上。
劉詢更清楚,這種武器裝備的優勢維持不了太久,最多五十年,匈奴人也會開始研發和製造鐵器。
之後取代匈奴稱霸的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都會製造鐵器。
“所以,我才需要把考舉經營好……”劉詢在心裏想著“通過考舉,扶持墨家的大師們,讓他們去少府,利用少府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和強大的組織能力,始終保持漢人在技術上領先敵人一個時代……”
而這是政策做不到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
墨家的人,並不怎麽受人待見。
儒家就不說了,儒墨矛盾與仇恨超越其他一切。
當年墨翟就是孔子一生黑,《墨子》裏甚至有整整一個篇章,專門撿孔子的黑材料進行抨擊。
黃老派也不怎麽看的上那些專門鑽研著技術的匠人們,雖然不會刻意去打壓,但黃老派的人的眼裏,那也就不過是群技術好點的匠人罷了,根本就看不起!
沒說墨家的人玩的都是奇*淫巧技,已經很給麵子了!
整個社會對墨家也從來沒重視過,甚至有是漢家朝廷,對於墨家也是持輕視甚至敵視態度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墨家能傳到現在還有傳人,簡直是個奇跡!
可惜的是,這次來參加考舉的人裏,並未有墨家的人……
想了想,劉詢也覺得這才對,因為墨家的那幫家夥,一個個都是聖母。
前世劉詢就碰到過一個墨家的傳人,那貨在劉詢麵前就從來不穿鞋子,向來都是光著腳的,這還不止,每次領了薪水,他都會跑到大街上,分發給路人、乞丐,還會時不時的跑出去指導農民耕種、傳授農具的製造和維護技術,有時候甚至就幾個月都蹲在鄉間,跟農民們同吃同住……
這是什麽樣的精神啊!
當時的劉詢腦子就隻有一個念頭我看到了天朝太祖的戰士了!
所以,墨家被朝廷輕視甚至敵視也就可以想象了……
在西元前玩gczy?搞兼愛非攻?沒把他們當叛賊和隱患全部抓起來砍頭,已經很寬厚了!
因此,事實上,墨家的人也很聰明的從來不攙和到官場裏,基本都是在民間自娛自樂自嗨。
“得想個辦法讓一個墨家的人在將來來參加考舉……”劉詢盤算著,自然就將主意打到了前世裏讀到西京雜談這個野傳裏的,那個墨家傳人身上去了。
劉詢記得,那貨是叫孔司,是雒陽人,現在應該是二十一歲,正在家裏玩著他的那一堆器械。
這貨家裏是很有錢的!
劉詢就記得,書中記載,他家在雒陽都算的上是豪富之家,起碼有著上千萬的家產,父母去世後,他就跟他的幾個哥哥分家,然後在三年內,就將分給他的那一分給散個精光……
這並不奇怪……
因為事實上,每一個墨家的傳人,基本上都是出身豪富之家,甚至基本都是大商人、大貴族的後代。
自古窮文富武,玩技術比練武就更費錢了,沒有足夠的家底,怎麽玩的起技術?做的起試驗?
真以為技術宅不需要金錢了?
“就是你了……”劉詢迴憶著楊毅的樣子跟神態,做出了決定“來當我的千金馬骨吧!”
通過前世墨家的記載,劉詢知道,墨家的人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沒人會給他們官做,諸子百家一致排斥著他們,視他們為異端。
但凡有機會能撈到一官半職,他們通常都會立即聞風而動。
要知道,諸子百家,每一學派都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也都想實現自己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