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孝武皇帝就是不想再這麽擦屁股和稀泥了,於是幹脆掀桌子,借高帝斬白蛇故事。將漢室的王朝屬性改為火德。
這其實也算是與高皇帝劉邦一樣的耍無賴行徑。
因為,周室的法統,就是火德啊!
這五行輪迴的第一次輪迴還沒結束呢,直接就跳到第二次輪迴的末位。孝武皇帝也真是沒節操。
劉詢的節操,雖然比孝武皇帝還少一些。
但是,他並不想那麽玩。
這是因為……
不管是孝武皇帝後來改變漢室的王朝屬性,還是現在社會上的一群鼓吹漢應該是土德或者火德的人。
他們的目的,統統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江山變色!
在劉詢看來。不管劉邦當年的這個行為到底有多逗比。
但是,將漢室定為水德,這一點事沒錯的。
而法統是一切的源頭,律法的核心。
一旦改變法統,江山變色,幾乎是肯定的事情。
劉詢可不想,自己治下的這個帝國,變成地主的樂園,權貴階級狂歡的天堂。
作為穿越者,作為皇帝,劉詢天然的就對一切官僚地主,保持著十二萬分的警惕,對於所謂的鄉賢、君子,更是嗤之以鼻。
他深知,一旦被地主官僚控製了局麵,會發生什麽事情。
所以……
當劉詢領著群臣,徑直走進位於雍縣北方的黑帝廟時,他昂首挺胸,一臉崇慕之色。
就算這黑帝廟立的逗比,在邏輯和傳統上站不住腳,那又怎樣?
我大漢自有國情在此!
爾等渣渣,統統給朕閉嘴!
抬起頭,劉詢看向那尊鎏金的黑帝法身,微微躬身一拜。
廟中的太宰官,立刻就帶著廟中的下人,牽來一頭馬駒。
秦漢之際,祭祀神明,依然有些上古遺風,用的全是活物,來做祭品,是為血食。
而祭祀五帝,按照傳統,全部是以馬駒為祭品。
直到東漢之後,才改為以木馬祭祀。
那匹小馬駒很快就被太宰殺了,血流到祭壇之中,香火縈繞,祭祀禮開始。
秦代時,五帝廟,主祭白帝,其他三帝,君王並不親至,而是委派大臣前往,漢室也一樣,隻主祭黑帝,其他四帝派大臣前往。
而秦王祭祀白帝,身穿白色上衣,而漢室祭祀黑帝,皇帝以黑色冠冕相見。
但兩個王朝的國體是相同的,就連祭文祝詞,都幾乎無二……
直到結束,整個祭祀過程都很正常,即未出現什麽神跡,也沒什麽祥瑞。
這讓隨行的幾位列侯,有些詫異,肚子裏本來打好的腹稿,生生的咽了迴去。
劉詢掃了一眼那些有異狀的貴族大臣,嘴角露出微笑。
祥瑞作弊這種事情,劉詢今後,不到關鍵時刻,不願意再玩了。
連西方人都知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作為自古以來的世俗政權,劉詢可不想把漢室搞成一個神神叨叨的國家。
而且,祥瑞那種事情,隻適合在弱勢的刷聲望。
大權在握的時候,祥瑞也好,災厄也罷,反而不是很重要了。
至於封禪什麽的,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劉詢更是半分興致也沒有。
祭祀結束之後,劉詢的車駕直接返迴了建章宮。
但是,並沒有因為劉詢返迴長安,朝臣們就結束爭論,反而,整個本始元年的十二月,長安就像個戲院。
一個個劇本,不斷上演。
朝野上下,就開始炒作鹽鐵令的事情了。
大家的焦點就是,這個鹽鐵司該歸誰管!
在這個事情上,丞相府跟少府打破了狗腦子,將官司一直打到了劉詢麵前。
當今之世,鹽鐵之利的龐大,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的到。
在利益麵前,朝野各派迅速站隊,涇渭分明。
看起來,霍光作為顧命大臣,無可爭辯的成為列侯功臣集團的旗幟人物,似乎贏麵更大。
但很可惜,最後的結果,讓人掉了一地的眼鏡——假如他們有的話。
少府成功的笑到了最後,將鹽鐵司納入其掌控之中。
而此事的最終結果,也讓劉詢心裏感到害怕。
雖然說,鹽鐵司歸入少府掌握,這是意料中的事情。
但列侯功臣集團敗的太快了!
劉詢甚至還沒站出來調解,他們就一潰千裏,甚至不少人幹脆舉起了白旗,向少府投降了。
在表麵上看,霍光為首的列侯集團的潰敗,似乎是因為東宮上官太後先後召見了霍光為首的群臣訓話,擺出祖宗規矩和傳統的大義,迫使列侯集團自己認輸。
但……
政治上哪有這麽簡單的事情?
太後訓話,列侯文官集團就乖乖認輸?
顯而易見,很多人,甚至說是絕大多數的貴族勳臣,都不希望,丞相府的手伸的太長,丞相的權力太大了。
霍光這樣的人,要是再掌握財政大權,可以隨心所欲的施政。
那別人還玩個毛啊,霍光立刻就能成為漢室的伊尹、周公,權力淩駕於一切之上。
別說貴族勳臣了,劉詢都要暗地裏下絆子。
隻是,政治就是如此的可笑。
等到霍光爭
奪鹽鐵司的控製權失敗後,劉詢就覺得,鹽鐵司放在少府,群狼環飼,問題大大的,要是不做好監管,天知道未來鹽鐵司到底是皇家的錢袋子,還是外戚列侯們的小金庫?
所以,劉詢很沒有的節操的把外戚跟少府的利益集團給賣了。
但劉詢相信,以文官集團的能耐和韌勁,他們一定會在未來,把鹽鐵司架空,自己獨攬鹽鐵事務。
這是文官集團的天性使然。
借著天子的威勢,扳迴一局的霍光,似乎也接受了這個局麵,沒有進一步的舉動。
但劉詢知道,這頭強驢的記仇心理並不下於其他人。
而且,漢人向來講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某些人,恐怕很快就要倒黴了。
果不其然,十二月的朔望朝會後,朝野熱鬧的就跟趕集一樣。
十二月初九,丞相府聯合廷尉衙門重拳出擊。
樊候蔡如,被彈劾‘未得聖旨,與奴擅入上林苑’‘私賣田宅不法,又賄賂吏員’等數罪。
這些罪名其實都沒什麽大不了的。
在漢室,沒有違法買賣田宅的列侯根本就不存在,至於帶奴仆擅入上林苑,這個雖然違法,但也不是很嚴重。
大抵就跟後世天朝中央三令五申,官員不得公款吃喝,但官員依舊公款吃喝一樣,這是常態。
但蔡如倒就倒黴在他吃相太難看了。
誰叫他是列侯裏第一個投降的?
所以他不死,就沒天理了。
更悲劇的是,樊候家族其實是列侯集團的邊緣人物,哪怕是蔡如他祖先蔡兼,其實也不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老兄弟,而是劉邦基業初定後才來投的地方勢力頭目,而且還是以秦國睢陽令投降的。
所以,蔡如‘罪證確鑿’,毫無疑問的被削去爵位,再次貶為庶民。
這還是霍光留了手的原因。
本來以漢室政治*鬥爭中槍打出頭鳥的原則來說,蔡客不被載個‘私蓄甲兵,圖謀不軌’就已經要燒高香了。
但另外兩個倒黴蛋,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梧候陽東坐謀殺季父,被判棄市。
中牟候單終,坐殺人,,死罪,國除。
還有大批的千石官員被牽連進這些案子裏,紛紛被趕迴家種田。
霍光以雷霆般的手段,震懾了整個朝野,同時也告訴了其他人,想當二五仔,有那個命當沒有?
於是,醒悟過來的列侯們,紛紛幡然醒悟,連夜去了博望侯府謝罪。
霍光也知道,這個事情隻能到此為止,再玩下去,就是天怒人怨了,也就見好就收。
倒是劉詢頗為遺憾。
列侯太多了,這些家夥少則千戶,多則萬戶,又不事生產,除了少數精英外,大部分就知道鬥雞走狗,玩女人。
所以,霍光幹掉這些列侯,實際上是給漢室治病,拔掉那些長瘡的毒瘤。
隻是,梧候卻是可惜了!
陽東他的祖先陽成延可是當年漢室最強的工匠,同時還是天下第一的土木工程師。
未央宮、長樂宮,乃至於長安城的實際建造者,就是此人。
而梧候的爵位,也是因此而來。
但是,劉詢也救不了他!
謀殺季父,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
劉詢隻好派韓增去了一趟廷尉大牢,然後韓增帶迴來了整整三十多卷陽成延當年營造未央宮和長樂宮以及長安城時的心得與筆記。
得了這些典籍後,劉詢就下詔特赦了陽東的兩個庶子,算是給陽家留下了一點血脈和香火。
霍光這邊剛剛平靜下來,禦史大夫魏相那邊又鬧騰了起來。
一連三天,魏相的禦史大夫衙門不斷上書,彈劾留京諸王,戀眷不去,非人臣所為!
廣陵王劉胥等立刻就上了謝表,告罪,同時請辭。
漢室製度,諸侯王朝請天子,最多留京兩個月。
想當年淮南厲王劉長,在長安城盤亙三四個月,朝野物議就沸沸揚揚了。
趁著這股亂勁,劉詢於是趁熱打鐵,趁機推出了他蓄謀已久的一個政策。
本始元年十二月十三,劉詢在請示了東宮後,下詔明令天下蓋聞古之聖王治世,三代不同法,五帝不相複禮,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是故仲尼對定公以淶遠,哀公以論臣,景公以節用,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司馬法曰忘戰必危,好戰必亡。今中國雖安然四夷未服,前有衛氏朝鮮,勃亂狂妄,擅殺漢臣民,又有匈奴,陳戈長城,河套之地,陷於匈奴之手,至今已七十餘年,凡忠臣孝子,無不痛心疾首!
詩雲赳赳武夫,國之幹城!
今武夫衛國,保全家邦,奮勇殺敵,而多有傷殘、伇於王師者,然所得撫恤,上不能安養父母,下不能撫育妻小,朕甚閔之。
詩不雲乎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其遣謁者、侍中、繡衣,巡行天下,存問因王事傷殘、陣亡之士,曰皇帝使臣等謁問忠臣孝子,賜帛布錢米。傷者人月米三石,殘者倍之,亡者加布兩匹、錢五百。有冤失職,使者以聞,縣鄉督查,毋有所遺。
又亭長、裏正,居於鄉裏,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樂崩壞,朕甚閔焉!而退役將佐,傷殘之士,久在軍旅,其令郡國自今往後,凡亭長、裏正之選,先以因王事而傷殘者充之,次以退役之士,以褒忠臣之心。
此詔,本始元年冬十二月甲申。
這個詔書的意思,簡單易懂,下達之後,朝野一片歡唿雀躍。
雖然有人憂心忡忡的指出,從此以後,恐怕就是武夫當國,斯文掃地了。
但沒什麽人
鳥他。
因為,現在的漢室,本質上就是一個半軍國主義半封建製度的政權。
當政諸公,從上到下,基本上人人都有軍旅經曆,就連外戚貴族也不例外。
後世龐大無比,連皇權都要低頭的文官集團,此刻不過是個依附在列侯外戚利益集團下的小不點。
他們的聲音,基本上沒什麽人關心。
況且如今的形勢,在吳楚之亂後,武將集團,就再次興盛。
朝廷之中,三公九卿,有七成都是武將背景或者家族有人是武將。
剩下幾人,如袁盎、晁錯,他們的盟友也主要是武將集團。
隻是……
詔書下達後,劉詢自己也有些後怕,對記錄詔命的尚書令韓增感慨道“朕怕是要放出一頭可怕的怪獸了,卿且幫朕看著些,拾遺補缺,不可鑄成大錯!”
漢室自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年後,就一直致力於向文官政府邁步。
尤其是以魏相的輸粟捐爵政策為代表的一係列政策,都旨在削弱和降低武夫的力量以及地位。
但劉詢這道詔書,卻是一腳把原本已經開始向文官政府前進的漢室,踢迴了軍國主義的懷抱。
而且,劉詢做的比秦朝還絕。
亭長、裏正,雖然看似不起眼。
但,稍微有點見識都知道,這地方的亭長、裏正,等於是一個旱澇保收的金飯碗。
隻要稍微用點心,必定能讓一個家庭從此過上小康生活,手段厲害些的,甚至就是地方的土皇帝。
從前,這些職位,都是郡守、縣令等層層官員私相授受。
基本都是由各自的親信心腹乃至於狗腿子擔任。
也是各級官員,丟出去激勵手下的胡蘿卜之一。
而劉詢此詔之後,亭長、裏正等職位,就要被武夫集團包圓了。
那些列侯、將軍乃至於都尉、校尉,誰沒有個親兵或者過命的兄弟?
戰場上刀槍無眼,難保傷殘乃至於陣亡。
以前,傷殘士卒、陣亡同袍,大家最多隻能給其爭一爭撫恤待遇,關係近的,最多照看一下後輩,接濟一二。
像趙充國,徐相如等,他們的俸祿和封地食邑之錢,大半都是拿起接濟陣亡士卒的遺孤以及傷殘者的生活了。
而現在,此詔一下,這些人恐怕也要按耐不住,光明正大的給自己的手下謀福利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而隨著地方上的亭長、裏正,逐漸為傷殘、退役士卒將官把持。
整個漢室,也就將變成一個比秦王朝還恐怖的戰爭機器。
劉詢對此有著無比清楚和清晰的認知。
但他也沒有辦法!
中國自古就是皇權不下鄉。
像秦王朝那樣的怪胎,隻得一個。
就連漢室,其實基層的官府也隻到鄉一級。
再下去,就要仰仗三老和地方鄉紳的配合。
甚至,就連兩千年以後的那個天朝,當王朝統治到了六十年以後,也要重提‘鄉賢’一詞。
所謂的鄉賢是什麽?
任何對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會陌生。
這幫人,就是吃入不吐骨頭的惡魔。
所謂的王朝周期律的締造者,一半是老天爺,一半就是這些人。
劉詢不願意自己統治的國家,成為‘鄉賢’的樂園,就隻能放出軍國主義這頭怪獸。
至少,劉詢覺得,軍國主義比起地主鄉紳率獸食人好太多了!
而在另一個方麵,以退伍傷殘軍人作為地方最基層的管理者,旁的不說,起碼在尚武這一點上,是沒錯的。
更何況,傷殘退伍軍人,經受過軍隊的磨礪後,無論眼光還是見識,肯定要強過哪些宅在鄉村的土財主。
姑且不論他們的良心是否會比地主鄉紳們好一點。
但至少,有見識的人跟沒見識的人,那是兩個級別的存在。
而且,三五年後,劉詢的布局完成,地方基層的亭長與裏正都換成了退役傷殘軍人,到那個時候,就可以頒布動員法,實現真正的全民皆兵!
雖然有著如此多的打算和計劃,但劉詢還是覺得不安。
武人勢力太強勢,所有皇帝都會本能的不安。
但轉念一想,劉詢就曬笑了起來:“比起武將集團,文官集團才是真正的怪獸,朕即以考舉放出了文官集團,若不放出武將加以製衡,未來的漢室,豈非要變成軟腳蝦了?”
這樣一想,劉詢心裏就舒服多了。
劉詢一腳把漢室的政體重新踢迴軍國主義。
關中和北方郡國自然是高唿天子聖明,體恤士民。
但南方就不同了。
北方是武人的大本營,也是直麵匈奴壓力的第一線,幾十年來,北方的地主豪強,官宦世家,其實已經與武將集團合為一體。
之後,將近千年,關隴武將集團,就是決定王朝命運,天下興衰的主要力量之一。
但南方承平日久,什麽匈奴,什麽夷狄,都跟他們離得遠遠的。
對於外敵入寇,也沒有什麽切膚之痛。
地方上的豪強地主,腦子裏麵想的,也隻有怎麽兼並更多土地,獲得更多財富。
北方士族,傳家之訓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以武一切,以文持之。
但到了南方,事情就掉了個個。
</p>
孝武皇帝就是不想再這麽擦屁股和稀泥了,於是幹脆掀桌子,借高帝斬白蛇故事。將漢室的王朝屬性改為火德。
這其實也算是與高皇帝劉邦一樣的耍無賴行徑。
因為,周室的法統,就是火德啊!
這五行輪迴的第一次輪迴還沒結束呢,直接就跳到第二次輪迴的末位。孝武皇帝也真是沒節操。
劉詢的節操,雖然比孝武皇帝還少一些。
但是,他並不想那麽玩。
這是因為……
不管是孝武皇帝後來改變漢室的王朝屬性,還是現在社會上的一群鼓吹漢應該是土德或者火德的人。
他們的目的,統統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江山變色!
在劉詢看來。不管劉邦當年的這個行為到底有多逗比。
但是,將漢室定為水德,這一點事沒錯的。
而法統是一切的源頭,律法的核心。
一旦改變法統,江山變色,幾乎是肯定的事情。
劉詢可不想,自己治下的這個帝國,變成地主的樂園,權貴階級狂歡的天堂。
作為穿越者,作為皇帝,劉詢天然的就對一切官僚地主,保持著十二萬分的警惕,對於所謂的鄉賢、君子,更是嗤之以鼻。
他深知,一旦被地主官僚控製了局麵,會發生什麽事情。
所以……
當劉詢領著群臣,徑直走進位於雍縣北方的黑帝廟時,他昂首挺胸,一臉崇慕之色。
就算這黑帝廟立的逗比,在邏輯和傳統上站不住腳,那又怎樣?
我大漢自有國情在此!
爾等渣渣,統統給朕閉嘴!
抬起頭,劉詢看向那尊鎏金的黑帝法身,微微躬身一拜。
廟中的太宰官,立刻就帶著廟中的下人,牽來一頭馬駒。
秦漢之際,祭祀神明,依然有些上古遺風,用的全是活物,來做祭品,是為血食。
而祭祀五帝,按照傳統,全部是以馬駒為祭品。
直到東漢之後,才改為以木馬祭祀。
那匹小馬駒很快就被太宰殺了,血流到祭壇之中,香火縈繞,祭祀禮開始。
秦代時,五帝廟,主祭白帝,其他三帝,君王並不親至,而是委派大臣前往,漢室也一樣,隻主祭黑帝,其他四帝派大臣前往。
而秦王祭祀白帝,身穿白色上衣,而漢室祭祀黑帝,皇帝以黑色冠冕相見。
但兩個王朝的國體是相同的,就連祭文祝詞,都幾乎無二……
直到結束,整個祭祀過程都很正常,即未出現什麽神跡,也沒什麽祥瑞。
這讓隨行的幾位列侯,有些詫異,肚子裏本來打好的腹稿,生生的咽了迴去。
劉詢掃了一眼那些有異狀的貴族大臣,嘴角露出微笑。
祥瑞作弊這種事情,劉詢今後,不到關鍵時刻,不願意再玩了。
連西方人都知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作為自古以來的世俗政權,劉詢可不想把漢室搞成一個神神叨叨的國家。
而且,祥瑞那種事情,隻適合在弱勢的刷聲望。
大權在握的時候,祥瑞也好,災厄也罷,反而不是很重要了。
至於封禪什麽的,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劉詢更是半分興致也沒有。
祭祀結束之後,劉詢的車駕直接返迴了建章宮。
但是,並沒有因為劉詢返迴長安,朝臣們就結束爭論,反而,整個本始元年的十二月,長安就像個戲院。
一個個劇本,不斷上演。
朝野上下,就開始炒作鹽鐵令的事情了。
大家的焦點就是,這個鹽鐵司該歸誰管!
在這個事情上,丞相府跟少府打破了狗腦子,將官司一直打到了劉詢麵前。
當今之世,鹽鐵之利的龐大,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的到。
在利益麵前,朝野各派迅速站隊,涇渭分明。
看起來,霍光作為顧命大臣,無可爭辯的成為列侯功臣集團的旗幟人物,似乎贏麵更大。
但很可惜,最後的結果,讓人掉了一地的眼鏡——假如他們有的話。
少府成功的笑到了最後,將鹽鐵司納入其掌控之中。
而此事的最終結果,也讓劉詢心裏感到害怕。
雖然說,鹽鐵司歸入少府掌握,這是意料中的事情。
但列侯功臣集團敗的太快了!
劉詢甚至還沒站出來調解,他們就一潰千裏,甚至不少人幹脆舉起了白旗,向少府投降了。
在表麵上看,霍光為首的列侯集團的潰敗,似乎是因為東宮上官太後先後召見了霍光為首的群臣訓話,擺出祖宗規矩和傳統的大義,迫使列侯集團自己認輸。
但……
政治上哪有這麽簡單的事情?
太後訓話,列侯文官集團就乖乖認輸?
顯而易見,很多人,甚至說是絕大多數的貴族勳臣,都不希望,丞相府的手伸的太長,丞相的權力太大了。
霍光這樣的人,要是再掌握財政大權,可以隨心所欲的施政。
那別人還玩個毛啊,霍光立刻就能成為漢室的伊尹、周公,權力淩駕於一切之上。
別說貴族勳臣了,劉詢都要暗地裏下絆子。
隻是,政治就是如此的可笑。
等到霍光爭
奪鹽鐵司的控製權失敗後,劉詢就覺得,鹽鐵司放在少府,群狼環飼,問題大大的,要是不做好監管,天知道未來鹽鐵司到底是皇家的錢袋子,還是外戚列侯們的小金庫?
所以,劉詢很沒有的節操的把外戚跟少府的利益集團給賣了。
但劉詢相信,以文官集團的能耐和韌勁,他們一定會在未來,把鹽鐵司架空,自己獨攬鹽鐵事務。
這是文官集團的天性使然。
借著天子的威勢,扳迴一局的霍光,似乎也接受了這個局麵,沒有進一步的舉動。
但劉詢知道,這頭強驢的記仇心理並不下於其他人。
而且,漢人向來講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某些人,恐怕很快就要倒黴了。
果不其然,十二月的朔望朝會後,朝野熱鬧的就跟趕集一樣。
十二月初九,丞相府聯合廷尉衙門重拳出擊。
樊候蔡如,被彈劾‘未得聖旨,與奴擅入上林苑’‘私賣田宅不法,又賄賂吏員’等數罪。
這些罪名其實都沒什麽大不了的。
在漢室,沒有違法買賣田宅的列侯根本就不存在,至於帶奴仆擅入上林苑,這個雖然違法,但也不是很嚴重。
大抵就跟後世天朝中央三令五申,官員不得公款吃喝,但官員依舊公款吃喝一樣,這是常態。
但蔡如倒就倒黴在他吃相太難看了。
誰叫他是列侯裏第一個投降的?
所以他不死,就沒天理了。
更悲劇的是,樊候家族其實是列侯集團的邊緣人物,哪怕是蔡如他祖先蔡兼,其實也不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老兄弟,而是劉邦基業初定後才來投的地方勢力頭目,而且還是以秦國睢陽令投降的。
所以,蔡如‘罪證確鑿’,毫無疑問的被削去爵位,再次貶為庶民。
這還是霍光留了手的原因。
本來以漢室政治*鬥爭中槍打出頭鳥的原則來說,蔡客不被載個‘私蓄甲兵,圖謀不軌’就已經要燒高香了。
但另外兩個倒黴蛋,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梧候陽東坐謀殺季父,被判棄市。
中牟候單終,坐殺人,,死罪,國除。
還有大批的千石官員被牽連進這些案子裏,紛紛被趕迴家種田。
霍光以雷霆般的手段,震懾了整個朝野,同時也告訴了其他人,想當二五仔,有那個命當沒有?
於是,醒悟過來的列侯們,紛紛幡然醒悟,連夜去了博望侯府謝罪。
霍光也知道,這個事情隻能到此為止,再玩下去,就是天怒人怨了,也就見好就收。
倒是劉詢頗為遺憾。
列侯太多了,這些家夥少則千戶,多則萬戶,又不事生產,除了少數精英外,大部分就知道鬥雞走狗,玩女人。
所以,霍光幹掉這些列侯,實際上是給漢室治病,拔掉那些長瘡的毒瘤。
隻是,梧候卻是可惜了!
陽東他的祖先陽成延可是當年漢室最強的工匠,同時還是天下第一的土木工程師。
未央宮、長樂宮,乃至於長安城的實際建造者,就是此人。
而梧候的爵位,也是因此而來。
但是,劉詢也救不了他!
謀殺季父,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
劉詢隻好派韓增去了一趟廷尉大牢,然後韓增帶迴來了整整三十多卷陽成延當年營造未央宮和長樂宮以及長安城時的心得與筆記。
得了這些典籍後,劉詢就下詔特赦了陽東的兩個庶子,算是給陽家留下了一點血脈和香火。
霍光這邊剛剛平靜下來,禦史大夫魏相那邊又鬧騰了起來。
一連三天,魏相的禦史大夫衙門不斷上書,彈劾留京諸王,戀眷不去,非人臣所為!
廣陵王劉胥等立刻就上了謝表,告罪,同時請辭。
漢室製度,諸侯王朝請天子,最多留京兩個月。
想當年淮南厲王劉長,在長安城盤亙三四個月,朝野物議就沸沸揚揚了。
趁著這股亂勁,劉詢於是趁熱打鐵,趁機推出了他蓄謀已久的一個政策。
本始元年十二月十三,劉詢在請示了東宮後,下詔明令天下蓋聞古之聖王治世,三代不同法,五帝不相複禮,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是故仲尼對定公以淶遠,哀公以論臣,景公以節用,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司馬法曰忘戰必危,好戰必亡。今中國雖安然四夷未服,前有衛氏朝鮮,勃亂狂妄,擅殺漢臣民,又有匈奴,陳戈長城,河套之地,陷於匈奴之手,至今已七十餘年,凡忠臣孝子,無不痛心疾首!
詩雲赳赳武夫,國之幹城!
今武夫衛國,保全家邦,奮勇殺敵,而多有傷殘、伇於王師者,然所得撫恤,上不能安養父母,下不能撫育妻小,朕甚閔之。
詩不雲乎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其遣謁者、侍中、繡衣,巡行天下,存問因王事傷殘、陣亡之士,曰皇帝使臣等謁問忠臣孝子,賜帛布錢米。傷者人月米三石,殘者倍之,亡者加布兩匹、錢五百。有冤失職,使者以聞,縣鄉督查,毋有所遺。
又亭長、裏正,居於鄉裏,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樂崩壞,朕甚閔焉!而退役將佐,傷殘之士,久在軍旅,其令郡國自今往後,凡亭長、裏正之選,先以因王事而傷殘者充之,次以退役之士,以褒忠臣之心。
此詔,本始元年冬十二月甲申。
這個詔書的意思,簡單易懂,下達之後,朝野一片歡唿雀躍。
雖然有人憂心忡忡的指出,從此以後,恐怕就是武夫當國,斯文掃地了。
但沒什麽人
鳥他。
因為,現在的漢室,本質上就是一個半軍國主義半封建製度的政權。
當政諸公,從上到下,基本上人人都有軍旅經曆,就連外戚貴族也不例外。
後世龐大無比,連皇權都要低頭的文官集團,此刻不過是個依附在列侯外戚利益集團下的小不點。
他們的聲音,基本上沒什麽人關心。
況且如今的形勢,在吳楚之亂後,武將集團,就再次興盛。
朝廷之中,三公九卿,有七成都是武將背景或者家族有人是武將。
剩下幾人,如袁盎、晁錯,他們的盟友也主要是武將集團。
隻是……
詔書下達後,劉詢自己也有些後怕,對記錄詔命的尚書令韓增感慨道“朕怕是要放出一頭可怕的怪獸了,卿且幫朕看著些,拾遺補缺,不可鑄成大錯!”
漢室自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年後,就一直致力於向文官政府邁步。
尤其是以魏相的輸粟捐爵政策為代表的一係列政策,都旨在削弱和降低武夫的力量以及地位。
但劉詢這道詔書,卻是一腳把原本已經開始向文官政府前進的漢室,踢迴了軍國主義的懷抱。
而且,劉詢做的比秦朝還絕。
亭長、裏正,雖然看似不起眼。
但,稍微有點見識都知道,這地方的亭長、裏正,等於是一個旱澇保收的金飯碗。
隻要稍微用點心,必定能讓一個家庭從此過上小康生活,手段厲害些的,甚至就是地方的土皇帝。
從前,這些職位,都是郡守、縣令等層層官員私相授受。
基本都是由各自的親信心腹乃至於狗腿子擔任。
也是各級官員,丟出去激勵手下的胡蘿卜之一。
而劉詢此詔之後,亭長、裏正等職位,就要被武夫集團包圓了。
那些列侯、將軍乃至於都尉、校尉,誰沒有個親兵或者過命的兄弟?
戰場上刀槍無眼,難保傷殘乃至於陣亡。
以前,傷殘士卒、陣亡同袍,大家最多隻能給其爭一爭撫恤待遇,關係近的,最多照看一下後輩,接濟一二。
像趙充國,徐相如等,他們的俸祿和封地食邑之錢,大半都是拿起接濟陣亡士卒的遺孤以及傷殘者的生活了。
而現在,此詔一下,這些人恐怕也要按耐不住,光明正大的給自己的手下謀福利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而隨著地方上的亭長、裏正,逐漸為傷殘、退役士卒將官把持。
整個漢室,也就將變成一個比秦王朝還恐怖的戰爭機器。
劉詢對此有著無比清楚和清晰的認知。
但他也沒有辦法!
中國自古就是皇權不下鄉。
像秦王朝那樣的怪胎,隻得一個。
就連漢室,其實基層的官府也隻到鄉一級。
再下去,就要仰仗三老和地方鄉紳的配合。
甚至,就連兩千年以後的那個天朝,當王朝統治到了六十年以後,也要重提‘鄉賢’一詞。
所謂的鄉賢是什麽?
任何對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會陌生。
這幫人,就是吃入不吐骨頭的惡魔。
所謂的王朝周期律的締造者,一半是老天爺,一半就是這些人。
劉詢不願意自己統治的國家,成為‘鄉賢’的樂園,就隻能放出軍國主義這頭怪獸。
至少,劉詢覺得,軍國主義比起地主鄉紳率獸食人好太多了!
而在另一個方麵,以退伍傷殘軍人作為地方最基層的管理者,旁的不說,起碼在尚武這一點上,是沒錯的。
更何況,傷殘退伍軍人,經受過軍隊的磨礪後,無論眼光還是見識,肯定要強過哪些宅在鄉村的土財主。
姑且不論他們的良心是否會比地主鄉紳們好一點。
但至少,有見識的人跟沒見識的人,那是兩個級別的存在。
而且,三五年後,劉詢的布局完成,地方基層的亭長與裏正都換成了退役傷殘軍人,到那個時候,就可以頒布動員法,實現真正的全民皆兵!
雖然有著如此多的打算和計劃,但劉詢還是覺得不安。
武人勢力太強勢,所有皇帝都會本能的不安。
但轉念一想,劉詢就曬笑了起來:“比起武將集團,文官集團才是真正的怪獸,朕即以考舉放出了文官集團,若不放出武將加以製衡,未來的漢室,豈非要變成軟腳蝦了?”
這樣一想,劉詢心裏就舒服多了。
劉詢一腳把漢室的政體重新踢迴軍國主義。
關中和北方郡國自然是高唿天子聖明,體恤士民。
但南方就不同了。
北方是武人的大本營,也是直麵匈奴壓力的第一線,幾十年來,北方的地主豪強,官宦世家,其實已經與武將集團合為一體。
之後,將近千年,關隴武將集團,就是決定王朝命運,天下興衰的主要力量之一。
但南方承平日久,什麽匈奴,什麽夷狄,都跟他們離得遠遠的。
對於外敵入寇,也沒有什麽切膚之痛。
地方上的豪強地主,腦子裏麵想的,也隻有怎麽兼並更多土地,獲得更多財富。
北方士族,傳家之訓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以武一切,以文持之。
但到了南方,事情就掉了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