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但,此事沒有這麽容易結束!
在漢室,上計是一個複雜而多變的過程,上計這個大坑裏,埋的也不僅僅隻有三五兩個巨頭。
劉詢還是很有耐心,等待那位馬屁精自己作死的。
上官太後聽了劉詢的迴答後,卻是很開心。
上官太後一開心,這家宴的氣氛就變得歡快了起來。
酒過三巡,上官太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問道:“對了,皇帝,孝武皇帝時就曾經稱讚廣陵王,武勇敢當,乃劉氏宗親中不可缺少的勇士,還曾經準備下旨,將廣陵王遷為朝鮮王,不知皇帝是否知曉此事?”
這是一句若有如無的誇獎,但是,劉詢不可不當真,外加劉胥在東南之地名聲在外,執金吾趙充國已經幾次上書,控訴其罪責,劉胥自己也有耳聞,所以才迫不及待的離開廣陵,還有就是劉胥一直喜歡打獵搏鬥,一直認為自己是不出世的名將,所以才對朝鮮心心念念。
劉詢自也能聽出來,他嗬嗬笑道:“皇祖母,孫臣自是知道,孝武皇帝英明神武,自然言出必踐!”說著劉詢深深的看了一眼劉胥。
上官太後的話雖是重提舊事,但是,這背後未嚐沒有借這個笑話提醒和敲打劉詢,要他盡到劉氏族長應有的義務,還要給宗室找出一條出路。
但上官太後既然這麽打趣,劉詢自也不願意放過這個好機會。
他微微笑著道“:像前些時候,朕就說過,取朝鮮之後,一直無有效治理,朕將遷皇叔祖為朝鮮國王,以嘉皇叔祖忠心社稷之功!”
劉胥連忙帶著自己的子嗣出列脫帽拜道“陛下厚恩,臣惶恐……”
劉詢嗬嗬的笑了一聲,頗為玩味的道:“皇叔祖快快請起,這當不得,而且,今日乃是家宴,在這裏,隻有家人,沒有君臣,朝中的俗禮,朕的意思,就免了吧!”
漢室家宴,向來有這麽個傳統,皇帝通常都會要求與會者不要拘泥君臣之別。
《我的治愈係遊戲》
但誰又敢當真?
反正上個一個當真的淮南厲王劉長如今已經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劉胥自是唯唯諾諾一番,然後才領著子嗣們起身入座。
劉詢卻忽然對著坐在一角的城陽王劉順及其身邊的子嗣說道:“城陽王,身旁可你的子嗣吧,看樣子今年五歲了吧?”
城陽王劉順連忙帶著兩個兒子出列叩首道:“蒙陛下垂恩,臣身旁乃太子劉恢之子劉景,今年七月就要滿五歲了……”
“先帝在日,對城陽王一係甚是喜愛,常常召至長安禦前……”劉詢裝模作樣的感慨了兩句,然後才故作姿態的說道。
城陽王劉順連忙叩首“先帝洪恩,臣與子嗣常常感激涕零,感恩先帝,太後,陛下之恩情”
劉詢嗯了一聲,不置可否,但卻忽然道“劉景,來,到朕身邊來!”
年幼的劉景不明所以,但在看了一眼自己母親後,乖乖的來到了劉詢身邊。
“臣景給陛下問安!!”劉景一板一眼的叩首拜道。
看著如此有靈性的孩子,劉詢立刻心情大好,之前因為妥協而糟糕的心情得到了緩解。
劉詢起身將劉景抱起,走到上官太後的身旁,說道:“皇祖母,你看這個小子,真是聰明伶俐,不如將他留在長安,同奭兒一起讀書,也好陪伴皇祖母!!!”
“皇帝,此話當真!!!”上官太後神色激動道。
不止是上官太後,就連許家和上官家的外戚們都激動不已,這是明白的告訴大家,皇帝有可能要立皇後之嫡子劉奭為太子。
“當然當真,韓增擬詔,下詔封劉景為弘農侯,留長安同皇子劉奭一同長樂宮讀書,城陽王一係有功於社稷,擇一子為遼東王,替大漢永鎮遼東!!”
城陽王劉順大喜過望,立刻拜道:“臣順,謝陛下恩典!!”
在一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氣氛中,結束了這場宮宴
翌日,按照預定的程序,劉詢領著文武百官與皇後許平君,在高廟祭祀了列祖列宗。
順便,還把孝武皇帝的挖出的九鼎從茂陵抬到了高廟中,獻祭給列祖列宗。
漢乘秦製,而秦製又依從了部分周製。
正所謂‘右社稷而左宗廟’,自周至漢,祖宗的地位高於社稷(天地)。
所以,漢室至今百餘年,即使算上少帝,劉賀等人,也不過十位天子,但前後的祭祀天地的活動加起來沒有超過十指之數。
但祭祖卻是年年都要進行。
甚至於,祭祖本身就是漢室皇帝用以宣告權力,明確君臣地位,加強對臣子,尤其是諸侯國、列侯、勳臣控製力的一個政治行為。
而獻酌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所謂酌金,酌者,顧名思義,就是酒,而且是高純度的美酒,在漢室,常常代之獻祭給祖宗享用的美酒。
至於酌金,則是諸侯列侯們貢獻給皇帝,用以助祭的黃金。
漢律對於列侯、諸侯向天子提供助祭的黃金有著嚴格的規定。
曆史上曾經有倒黴的列侯因為所獻酌金分量輕了二兩,於是被以此為罪名奪去了封國和爵位,一擼到底。
至於後來小豬在位時,更是將這個規定發揚光大,一次性以酌金成色不足或者重量不達標為借口,罷黷了一百零六位列侯的爵位。
其中不乏地位顯赫,享國數代的人。
換句話說,在小豬的酌金奪候事件前,列侯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票沒行為,黃金重量和成色不符合規定更是家常便飯——若不是這樣,孝武皇帝去哪裏逮一百零六頭肥羊來宰?
事實上也是如此。
劉詢看著現在已經擺滿在他麵前的一個個金餅,隨手抓起一個掂量了一下,就知道有人
在耍小聰明了。
在漢室,黃金所鑄的金餅重量是有著嚴格規定的。
說一金,就必然是一斤(漢斤。約225克-250克左右)。
但現在這個金餅,卻明顯被人做了手腳。
其實際重量恐怕不足正常金餅的九成,至於成色?那倒看上去還是黃橙橙的,但劉詢拿起剪刀剪下一小塊後就發現。這黃金裏麵還是摻雜了不少雜質的。
“陛下,列侯助祭的酌金,據臣所知,自太宗孝文皇帝以來,就常常隻得實際酌金的八成。有時候甚至隻有七成……”韓增在旁邊解釋道。
“是嗎?”劉詢笑了一聲。
根子原來出在這裏啊!
太宗孝文皇帝是被諸侯大臣從代地迎立的。
換句話說,太宗孝文皇帝即位後,皇權在某些人眼裏就不那麽有威懾力了。
雖然後來太宗孝文皇帝絕地大翻盤,從元老勳臣手中奪迴了權力。
但是,為了掌握權力,太宗孝文皇帝不可避免的要對列侯和諸侯王們作出讓步。
南方諸侯國的坐大和列侯們開始腐朽墮落,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劉詢知道,在這個事情上,他不能沉默。
沉默會讓人以為軟弱可欺,進而得隴望蜀。
明末的官場上光明正大的火耗和票沒,在明朝的前中期或許存在,但那絕對是見不得人的!
何以明末就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陽光之下?
甚至成為了人所共知的規則?
還不就是嘉靖以後的老朱家一個比一個軟蛋?
他們已經不敢挑戰龐大的官僚利益集團。
但官僚利益集團卻是步步緊逼,一步步逼著朱家江山走進了滅亡的末日。
劉詢自也清楚這一點。
但他現在也不是,孝武皇帝搞出酌金事件時的權威。
劉詢很清楚,孝武皇帝能一口氣罷黷一百零六位列侯,那是因為當時小豬手下衛青霍去病雙子閃耀,老舊的列侯階級在軍隊裏幾乎沒有發言權——連當時都算是青壯派的李廣、程不識、韓安國都已經在衛青霍去病的光芒下黯然失色,甚至成為了路人甲乙丙丁。
列侯們的力量加起來,還沒有小豬的一個指頭強大。
所以,孝武皇帝能對列侯們殺生予奪。說要你滾,你就要滾!
而現在,劉詢所真正能依靠的力量,也就身邊的一支羽林衛,其他的軍事力量,都不是那麽的一定可靠。
“隻能是殺雞駭猴了……”劉詢在心裏歎了一聲,自太宗孝武皇帝元鼎六年後,漢室已經有二十幾年沒用動用酌金條款來懲罰列侯們,看來,列侯們大概也忘了,黃金獻的少了,是要出人命的!
“去查一下,看看哪一家列侯所獻酌金最不合規矩,根基又淺?”劉詢命令著。
韓增卻連動沒動,就低頭迴答“迴稟陛下,不用查了,壯武候就是!”
“宋陽啊……”劉詢悠悠歎了一聲,隻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了!
壯武候宋昌,太宗孝文皇帝的從龍大臣,太宗孝文皇帝元年四月辛亥封,食邑一千四百戶。
此人在太宗孝文皇帝前期算的上一代風流人物,當時,就是枳候、壯武候以及現在的章武候,就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三大幹將了。
這些人廣泛聯絡群臣,長袖善舞,使得太宗孝文皇帝能迅速打垮以周勃為首的元老勳臣勢力。
但是,在孝景皇帝時就丟了封國,劉詢上位,為了安撫朝臣,才將他們重新複國,安排在河西,遼東等地
但宋陽這個人,屬於典型的得意就忘形。
好大喜功,見利忘義都不足以形容此人。
所以他的沒落也就順理成章了。
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年後,宋陽的先祖宋昌就已經事實上退出了政壇,被投置閑散了。
但是,這一點也不耽誤,宋陽打著先祖的旗號,招搖撞騙。
“就他了吧!”劉詢揮揮手吩咐道“去讓禦史大夫衙門準備好彈劾,一千四百戶食邑的列侯,想必家裏還是有些黃金的……”
黃金這東西,在人類的曆史上,永遠不會有人嫌少!
尤其是對劉詢來說,盡可能多的搜集黃金,積蓄黃金,為未來的金本位做儲備,是他既定的國策。
而列侯們的酌金,是他這個政策的基石!
僅僅是他眼前的這些酌金,粗略估計,應該能鑄成大約三千金左右的金餅,大抵相當於後世的半噸多黃金。
這樣一筆巨額的穩定的黃金來源,劉詢豈容被人飄沒?
所以,就隻好讓宋陽去死了。
反正,劉詢記得,宋陽這貨,在原本的曆史上,也到了自己玩死自己的時候了。
處理完酌金之事,劉詢像個沒事人一樣步出高廟的廟堂。然後帶著群臣繼續前往下一個祖宗之廟惠帝的惠廟。
說實在的惠帝的存在,在如今已經是很尷尬的事情了。
劉氏官方雖然依舊認可惠帝的天子地位,而不是跟那個被呂後幽禁而死的惠帝太子以及被諸侯大臣殺掉的少帝兄弟一般,不承認他們的天子地位。
但因為呂後的關係,惠帝的曆史定位頗有些問題。
漢室高帝廟有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太宗廟有昭德之舞,就連去年駕崩得仁宗孝景皇帝的宗廟的專屬祭樂也在太常和少府的樂師部門中緊張的編排,但惠帝廟卻隻能撿劉邦的便宜,用文始、五行來祭祀。
不過,惠帝應該慶幸,劉氏的漢室社稷山寨秦製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連宗廟製度都是照抄的秦製,而非周製。
所以,惠帝廟每年都會得到一定的祭祀。
但與劉邦高廟相比,無疑,惠廟就寒酸了不知道多少。
就連惠帝高懸廟堂之上,享受香火祭祀的衣冠之上,都有些老舊了——與之相比,高廟的太祖衣冠,依然嶄新如故。
從祭品上,也能看出惠帝的尷尬。
香台上的祭品,少的可憐,隻有少少的幾杯酌酒以及三五件冥器供奉。
就連劉詢也是草草的帶著群臣做了個樣子。
惠帝絕嗣無後,所有的一切政治成果都被抹殺,甚至一度有人提議是不是將惠廟遷出長安?
祭文念完,劉詢抬頭看了一眼高懸廟堂的惠帝衣冠。
廟中並無風雨,衣冠也沉默無聲。
但劉詢總感覺有些壓抑。
過了一會,他才明白,這叫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惠帝的淒慘,警示著每一代來此祭祀的漢室天子,不要忘記抓緊手中的權柄,不要忘記一捅天下,遍插寰宇。
抓不住權柄,又留不住子嗣的皇帝,犯下任何一條,都注定會是這麽個下場。
而惠帝兩者全犯。還能留住宗廟衣冠,享受香火祭祀,實在是惠帝有個好弟弟,太宗孝文皇帝念及兄弟手足之情,才給了他這麽好的一個待遇。
出了惠廟,下一個祭祀地點,太宗廟就有些遠了。
漢室,在長安隻有三廟,即太上皇劉太公的太上皇廟、太祖高皇帝劉邦的高廟以及惠帝的惠廟。
接下來,自太宗孝文皇帝始,宗廟皆立於陵寢之側。
這是因為,自太宗孝文皇帝開始,漢室的陵寢製度正式成形。
天子廣遷天下豪強、地方名望之族,豪商大戶於京師陵邑,充實根本。強本弱末。
太宗孝文皇帝廟立於霸陵之上。
劉詢率領文武百官,驅車而來,沿階而上。
太宗陵寢之中岩石樹木,鬱鬱蒼蒼,廟宇殿堂節比而立。
一路上,劉詢雙眼所見的是,一位又一位威名赫赫的大人物的墓碑與墓誌銘。
這些都是陪葬霸陵的太宗大臣。
霸陵的形狀或者說漢室前中期的天子陵寢形狀,也都很有特點。
遠遠看去,有些類似埃及的金字塔。
但登上陵寢,你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麽迴事。整個陵寢形狀,完全就是天然如此,方方正正,酷似金字塔的結構。
太宗遺詔中也曾明確命令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作為劉詢的直係祖父,他這一係政權的法統來源,太宗廟的祭祀規格是直追劉邦的高廟,甚至猶有過之!
不止上山之時,有樂師鼓吹,八佾舞於廟堂。
其廟堂規格。更是直追未央宮宣室殿。
實際上,太宗孝文皇帝之後,漢室天子的宗廟,就是以宣室殿為藍本直接複製的。
宗廟之中,上首的禦座之上,一套衣冠高座於其上。
正是太宗孝文皇帝生前最愛的戈綈衣、革舃鞋以及一條係在腰間的赤綬,整套衣冠最昂貴的,可能就是空懸禦座的那頂天子冠上的旒珠。
這讓劉詢看了,感覺有些臉紅啊。
他現在身上穿著的衣服是用蜀錦織成的,為了禦寒,還加了一件狐裘,鞋子是少府頂級工匠製作的皮靴,腰間的那條赤綬上更是鑲嵌了許多名貴的寶石。
與曾曾祖父相比,他確實是個奢侈得過分了的皇帝。
難怪就連後來的農民起義軍打到霸陵見了太宗衣冠,立刻掩麵而退,更對霸陵秋毫無犯。
這樣的一位天子,即使是死了,他的遺德與人格依舊如恆星一般耀眼。
劉詢領著群臣恭敬的跪下來三叩首,拜祭這位漢室曆史上承前啟後,確定了如今漢室興盛局麵的帝王。
祭祀完太宗廟,劉詢又來到了世孝武皇帝的宗廟祭祀。
作為劉詢的生父,仁宗皇帝廟自然規格更盛一些,而且一應器具禮器,都嶄新無比。
依照既定程序,拜祭完自己的曾的衣冠,劉詢走出世宗孝武廟,就下詔其令天下郡國立世宗孝武皇帝廟,有司四時祭祀,一如高廟,太宗廟!
這是其中應有之意。
也是每一個有廟號的皇帝應該享受的待遇。
不過此舉卻將天下宗廟總數堆到了高達204所的高峰。
毫無疑問,這將加重的農民的負擔。
一座宗廟,單單是人工,就可能需要數百位工人數月勞作才能修建完成。
而四時祭祀以及祭品,更是要從農民身上分攤。
盡管漢室稅率很低,劉詢也下令‘永不加賦’。
但這些錢和人工,地方官僚地主和貴族總不會自己掏腰包。
所以,劉詢再次下詔,明令天下:‘丁男五年一事’,同時宣布,天下家貲低於一萬錢的家庭,算賦由一百二十錢每人降低到四十錢每人的標準。另外,家有男丁戍邊或疫於王事者,也享受這個待遇。
之後,又大張旗鼓的祭奠了先帝孝昭皇帝廟,才返迴宣室殿,開始新的朝會議論。
注:大家一定要警惕pua,而且國外的留學生不要過分相信,在為愛鼓掌時也不要留下影音資料,大多來中國讀書的外國人,大多都是本國底層,來自己吃飯都成問題,不是高富帥。
而且,外國現在有很多教程,教授他們怎麽騙取中國女孩子,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個多年留學生的建議。
</p>
但,此事沒有這麽容易結束!
在漢室,上計是一個複雜而多變的過程,上計這個大坑裏,埋的也不僅僅隻有三五兩個巨頭。
劉詢還是很有耐心,等待那位馬屁精自己作死的。
上官太後聽了劉詢的迴答後,卻是很開心。
上官太後一開心,這家宴的氣氛就變得歡快了起來。
酒過三巡,上官太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問道:“對了,皇帝,孝武皇帝時就曾經稱讚廣陵王,武勇敢當,乃劉氏宗親中不可缺少的勇士,還曾經準備下旨,將廣陵王遷為朝鮮王,不知皇帝是否知曉此事?”
這是一句若有如無的誇獎,但是,劉詢不可不當真,外加劉胥在東南之地名聲在外,執金吾趙充國已經幾次上書,控訴其罪責,劉胥自己也有耳聞,所以才迫不及待的離開廣陵,還有就是劉胥一直喜歡打獵搏鬥,一直認為自己是不出世的名將,所以才對朝鮮心心念念。
劉詢自也能聽出來,他嗬嗬笑道:“皇祖母,孫臣自是知道,孝武皇帝英明神武,自然言出必踐!”說著劉詢深深的看了一眼劉胥。
上官太後的話雖是重提舊事,但是,這背後未嚐沒有借這個笑話提醒和敲打劉詢,要他盡到劉氏族長應有的義務,還要給宗室找出一條出路。
但上官太後既然這麽打趣,劉詢自也不願意放過這個好機會。
他微微笑著道“:像前些時候,朕就說過,取朝鮮之後,一直無有效治理,朕將遷皇叔祖為朝鮮國王,以嘉皇叔祖忠心社稷之功!”
劉胥連忙帶著自己的子嗣出列脫帽拜道“陛下厚恩,臣惶恐……”
劉詢嗬嗬的笑了一聲,頗為玩味的道:“皇叔祖快快請起,這當不得,而且,今日乃是家宴,在這裏,隻有家人,沒有君臣,朝中的俗禮,朕的意思,就免了吧!”
漢室家宴,向來有這麽個傳統,皇帝通常都會要求與會者不要拘泥君臣之別。
《我的治愈係遊戲》
但誰又敢當真?
反正上個一個當真的淮南厲王劉長如今已經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劉胥自是唯唯諾諾一番,然後才領著子嗣們起身入座。
劉詢卻忽然對著坐在一角的城陽王劉順及其身邊的子嗣說道:“城陽王,身旁可你的子嗣吧,看樣子今年五歲了吧?”
城陽王劉順連忙帶著兩個兒子出列叩首道:“蒙陛下垂恩,臣身旁乃太子劉恢之子劉景,今年七月就要滿五歲了……”
“先帝在日,對城陽王一係甚是喜愛,常常召至長安禦前……”劉詢裝模作樣的感慨了兩句,然後才故作姿態的說道。
城陽王劉順連忙叩首“先帝洪恩,臣與子嗣常常感激涕零,感恩先帝,太後,陛下之恩情”
劉詢嗯了一聲,不置可否,但卻忽然道“劉景,來,到朕身邊來!”
年幼的劉景不明所以,但在看了一眼自己母親後,乖乖的來到了劉詢身邊。
“臣景給陛下問安!!”劉景一板一眼的叩首拜道。
看著如此有靈性的孩子,劉詢立刻心情大好,之前因為妥協而糟糕的心情得到了緩解。
劉詢起身將劉景抱起,走到上官太後的身旁,說道:“皇祖母,你看這個小子,真是聰明伶俐,不如將他留在長安,同奭兒一起讀書,也好陪伴皇祖母!!!”
“皇帝,此話當真!!!”上官太後神色激動道。
不止是上官太後,就連許家和上官家的外戚們都激動不已,這是明白的告訴大家,皇帝有可能要立皇後之嫡子劉奭為太子。
“當然當真,韓增擬詔,下詔封劉景為弘農侯,留長安同皇子劉奭一同長樂宮讀書,城陽王一係有功於社稷,擇一子為遼東王,替大漢永鎮遼東!!”
城陽王劉順大喜過望,立刻拜道:“臣順,謝陛下恩典!!”
在一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氣氛中,結束了這場宮宴
翌日,按照預定的程序,劉詢領著文武百官與皇後許平君,在高廟祭祀了列祖列宗。
順便,還把孝武皇帝的挖出的九鼎從茂陵抬到了高廟中,獻祭給列祖列宗。
漢乘秦製,而秦製又依從了部分周製。
正所謂‘右社稷而左宗廟’,自周至漢,祖宗的地位高於社稷(天地)。
所以,漢室至今百餘年,即使算上少帝,劉賀等人,也不過十位天子,但前後的祭祀天地的活動加起來沒有超過十指之數。
但祭祖卻是年年都要進行。
甚至於,祭祖本身就是漢室皇帝用以宣告權力,明確君臣地位,加強對臣子,尤其是諸侯國、列侯、勳臣控製力的一個政治行為。
而獻酌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所謂酌金,酌者,顧名思義,就是酒,而且是高純度的美酒,在漢室,常常代之獻祭給祖宗享用的美酒。
至於酌金,則是諸侯列侯們貢獻給皇帝,用以助祭的黃金。
漢律對於列侯、諸侯向天子提供助祭的黃金有著嚴格的規定。
曆史上曾經有倒黴的列侯因為所獻酌金分量輕了二兩,於是被以此為罪名奪去了封國和爵位,一擼到底。
至於後來小豬在位時,更是將這個規定發揚光大,一次性以酌金成色不足或者重量不達標為借口,罷黷了一百零六位列侯的爵位。
其中不乏地位顯赫,享國數代的人。
換句話說,在小豬的酌金奪候事件前,列侯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票沒行為,黃金重量和成色不符合規定更是家常便飯——若不是這樣,孝武皇帝去哪裏逮一百零六頭肥羊來宰?
事實上也是如此。
劉詢看著現在已經擺滿在他麵前的一個個金餅,隨手抓起一個掂量了一下,就知道有人
在耍小聰明了。
在漢室,黃金所鑄的金餅重量是有著嚴格規定的。
說一金,就必然是一斤(漢斤。約225克-250克左右)。
但現在這個金餅,卻明顯被人做了手腳。
其實際重量恐怕不足正常金餅的九成,至於成色?那倒看上去還是黃橙橙的,但劉詢拿起剪刀剪下一小塊後就發現。這黃金裏麵還是摻雜了不少雜質的。
“陛下,列侯助祭的酌金,據臣所知,自太宗孝文皇帝以來,就常常隻得實際酌金的八成。有時候甚至隻有七成……”韓增在旁邊解釋道。
“是嗎?”劉詢笑了一聲。
根子原來出在這裏啊!
太宗孝文皇帝是被諸侯大臣從代地迎立的。
換句話說,太宗孝文皇帝即位後,皇權在某些人眼裏就不那麽有威懾力了。
雖然後來太宗孝文皇帝絕地大翻盤,從元老勳臣手中奪迴了權力。
但是,為了掌握權力,太宗孝文皇帝不可避免的要對列侯和諸侯王們作出讓步。
南方諸侯國的坐大和列侯們開始腐朽墮落,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劉詢知道,在這個事情上,他不能沉默。
沉默會讓人以為軟弱可欺,進而得隴望蜀。
明末的官場上光明正大的火耗和票沒,在明朝的前中期或許存在,但那絕對是見不得人的!
何以明末就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陽光之下?
甚至成為了人所共知的規則?
還不就是嘉靖以後的老朱家一個比一個軟蛋?
他們已經不敢挑戰龐大的官僚利益集團。
但官僚利益集團卻是步步緊逼,一步步逼著朱家江山走進了滅亡的末日。
劉詢自也清楚這一點。
但他現在也不是,孝武皇帝搞出酌金事件時的權威。
劉詢很清楚,孝武皇帝能一口氣罷黷一百零六位列侯,那是因為當時小豬手下衛青霍去病雙子閃耀,老舊的列侯階級在軍隊裏幾乎沒有發言權——連當時都算是青壯派的李廣、程不識、韓安國都已經在衛青霍去病的光芒下黯然失色,甚至成為了路人甲乙丙丁。
列侯們的力量加起來,還沒有小豬的一個指頭強大。
所以,孝武皇帝能對列侯們殺生予奪。說要你滾,你就要滾!
而現在,劉詢所真正能依靠的力量,也就身邊的一支羽林衛,其他的軍事力量,都不是那麽的一定可靠。
“隻能是殺雞駭猴了……”劉詢在心裏歎了一聲,自太宗孝武皇帝元鼎六年後,漢室已經有二十幾年沒用動用酌金條款來懲罰列侯們,看來,列侯們大概也忘了,黃金獻的少了,是要出人命的!
“去查一下,看看哪一家列侯所獻酌金最不合規矩,根基又淺?”劉詢命令著。
韓增卻連動沒動,就低頭迴答“迴稟陛下,不用查了,壯武候就是!”
“宋陽啊……”劉詢悠悠歎了一聲,隻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了!
壯武候宋昌,太宗孝文皇帝的從龍大臣,太宗孝文皇帝元年四月辛亥封,食邑一千四百戶。
此人在太宗孝文皇帝前期算的上一代風流人物,當時,就是枳候、壯武候以及現在的章武候,就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三大幹將了。
這些人廣泛聯絡群臣,長袖善舞,使得太宗孝文皇帝能迅速打垮以周勃為首的元老勳臣勢力。
但是,在孝景皇帝時就丟了封國,劉詢上位,為了安撫朝臣,才將他們重新複國,安排在河西,遼東等地
但宋陽這個人,屬於典型的得意就忘形。
好大喜功,見利忘義都不足以形容此人。
所以他的沒落也就順理成章了。
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年後,宋陽的先祖宋昌就已經事實上退出了政壇,被投置閑散了。
但是,這一點也不耽誤,宋陽打著先祖的旗號,招搖撞騙。
“就他了吧!”劉詢揮揮手吩咐道“去讓禦史大夫衙門準備好彈劾,一千四百戶食邑的列侯,想必家裏還是有些黃金的……”
黃金這東西,在人類的曆史上,永遠不會有人嫌少!
尤其是對劉詢來說,盡可能多的搜集黃金,積蓄黃金,為未來的金本位做儲備,是他既定的國策。
而列侯們的酌金,是他這個政策的基石!
僅僅是他眼前的這些酌金,粗略估計,應該能鑄成大約三千金左右的金餅,大抵相當於後世的半噸多黃金。
這樣一筆巨額的穩定的黃金來源,劉詢豈容被人飄沒?
所以,就隻好讓宋陽去死了。
反正,劉詢記得,宋陽這貨,在原本的曆史上,也到了自己玩死自己的時候了。
處理完酌金之事,劉詢像個沒事人一樣步出高廟的廟堂。然後帶著群臣繼續前往下一個祖宗之廟惠帝的惠廟。
說實在的惠帝的存在,在如今已經是很尷尬的事情了。
劉氏官方雖然依舊認可惠帝的天子地位,而不是跟那個被呂後幽禁而死的惠帝太子以及被諸侯大臣殺掉的少帝兄弟一般,不承認他們的天子地位。
但因為呂後的關係,惠帝的曆史定位頗有些問題。
漢室高帝廟有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太宗廟有昭德之舞,就連去年駕崩得仁宗孝景皇帝的宗廟的專屬祭樂也在太常和少府的樂師部門中緊張的編排,但惠帝廟卻隻能撿劉邦的便宜,用文始、五行來祭祀。
不過,惠帝應該慶幸,劉氏的漢室社稷山寨秦製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連宗廟製度都是照抄的秦製,而非周製。
所以,惠帝廟每年都會得到一定的祭祀。
但與劉邦高廟相比,無疑,惠廟就寒酸了不知道多少。
就連惠帝高懸廟堂之上,享受香火祭祀的衣冠之上,都有些老舊了——與之相比,高廟的太祖衣冠,依然嶄新如故。
從祭品上,也能看出惠帝的尷尬。
香台上的祭品,少的可憐,隻有少少的幾杯酌酒以及三五件冥器供奉。
就連劉詢也是草草的帶著群臣做了個樣子。
惠帝絕嗣無後,所有的一切政治成果都被抹殺,甚至一度有人提議是不是將惠廟遷出長安?
祭文念完,劉詢抬頭看了一眼高懸廟堂的惠帝衣冠。
廟中並無風雨,衣冠也沉默無聲。
但劉詢總感覺有些壓抑。
過了一會,他才明白,這叫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惠帝的淒慘,警示著每一代來此祭祀的漢室天子,不要忘記抓緊手中的權柄,不要忘記一捅天下,遍插寰宇。
抓不住權柄,又留不住子嗣的皇帝,犯下任何一條,都注定會是這麽個下場。
而惠帝兩者全犯。還能留住宗廟衣冠,享受香火祭祀,實在是惠帝有個好弟弟,太宗孝文皇帝念及兄弟手足之情,才給了他這麽好的一個待遇。
出了惠廟,下一個祭祀地點,太宗廟就有些遠了。
漢室,在長安隻有三廟,即太上皇劉太公的太上皇廟、太祖高皇帝劉邦的高廟以及惠帝的惠廟。
接下來,自太宗孝文皇帝始,宗廟皆立於陵寢之側。
這是因為,自太宗孝文皇帝開始,漢室的陵寢製度正式成形。
天子廣遷天下豪強、地方名望之族,豪商大戶於京師陵邑,充實根本。強本弱末。
太宗孝文皇帝廟立於霸陵之上。
劉詢率領文武百官,驅車而來,沿階而上。
太宗陵寢之中岩石樹木,鬱鬱蒼蒼,廟宇殿堂節比而立。
一路上,劉詢雙眼所見的是,一位又一位威名赫赫的大人物的墓碑與墓誌銘。
這些都是陪葬霸陵的太宗大臣。
霸陵的形狀或者說漢室前中期的天子陵寢形狀,也都很有特點。
遠遠看去,有些類似埃及的金字塔。
但登上陵寢,你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麽迴事。整個陵寢形狀,完全就是天然如此,方方正正,酷似金字塔的結構。
太宗遺詔中也曾明確命令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作為劉詢的直係祖父,他這一係政權的法統來源,太宗廟的祭祀規格是直追劉邦的高廟,甚至猶有過之!
不止上山之時,有樂師鼓吹,八佾舞於廟堂。
其廟堂規格。更是直追未央宮宣室殿。
實際上,太宗孝文皇帝之後,漢室天子的宗廟,就是以宣室殿為藍本直接複製的。
宗廟之中,上首的禦座之上,一套衣冠高座於其上。
正是太宗孝文皇帝生前最愛的戈綈衣、革舃鞋以及一條係在腰間的赤綬,整套衣冠最昂貴的,可能就是空懸禦座的那頂天子冠上的旒珠。
這讓劉詢看了,感覺有些臉紅啊。
他現在身上穿著的衣服是用蜀錦織成的,為了禦寒,還加了一件狐裘,鞋子是少府頂級工匠製作的皮靴,腰間的那條赤綬上更是鑲嵌了許多名貴的寶石。
與曾曾祖父相比,他確實是個奢侈得過分了的皇帝。
難怪就連後來的農民起義軍打到霸陵見了太宗衣冠,立刻掩麵而退,更對霸陵秋毫無犯。
這樣的一位天子,即使是死了,他的遺德與人格依舊如恆星一般耀眼。
劉詢領著群臣恭敬的跪下來三叩首,拜祭這位漢室曆史上承前啟後,確定了如今漢室興盛局麵的帝王。
祭祀完太宗廟,劉詢又來到了世孝武皇帝的宗廟祭祀。
作為劉詢的生父,仁宗皇帝廟自然規格更盛一些,而且一應器具禮器,都嶄新無比。
依照既定程序,拜祭完自己的曾的衣冠,劉詢走出世宗孝武廟,就下詔其令天下郡國立世宗孝武皇帝廟,有司四時祭祀,一如高廟,太宗廟!
這是其中應有之意。
也是每一個有廟號的皇帝應該享受的待遇。
不過此舉卻將天下宗廟總數堆到了高達204所的高峰。
毫無疑問,這將加重的農民的負擔。
一座宗廟,單單是人工,就可能需要數百位工人數月勞作才能修建完成。
而四時祭祀以及祭品,更是要從農民身上分攤。
盡管漢室稅率很低,劉詢也下令‘永不加賦’。
但這些錢和人工,地方官僚地主和貴族總不會自己掏腰包。
所以,劉詢再次下詔,明令天下:‘丁男五年一事’,同時宣布,天下家貲低於一萬錢的家庭,算賦由一百二十錢每人降低到四十錢每人的標準。另外,家有男丁戍邊或疫於王事者,也享受這個待遇。
之後,又大張旗鼓的祭奠了先帝孝昭皇帝廟,才返迴宣室殿,開始新的朝會議論。
注:大家一定要警惕pua,而且國外的留學生不要過分相信,在為愛鼓掌時也不要留下影音資料,大多來中國讀書的外國人,大多都是本國底層,來自己吃飯都成問題,不是高富帥。
而且,外國現在有很多教程,教授他們怎麽騙取中國女孩子,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個多年留學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