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一時間氣氛沉靜了起來,所有人都在瘋狂的盤算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團,而坐在劉詢麵前的也都是每一個利益集團的代表和帶頭大哥。
有派係就有鬥爭,有鬥爭就有可以相互妥協的可能,這些可能會影響事物的發展。
劉詢自己在前世就特別喜歡一則故事,講述如何深刻的影響意識形態。
故事是這個樣子的,公元三世紀前,羅馬教廷出了一本書,書中用當時最流行的數學推論,導出“上帝是萬能的”。一位智者針鋒相對地問:“上帝能創造出一塊他搬不動的石頭嗎?”如果教廷迴答說能的,那上帝不能搬動他創造的那塊石頭,所以上帝在力量方麵不是萬能的。如果教廷迴答說不能,那麽上帝不能創造出一塊他搬不動的石頭,所以上帝在創造力方麵不是萬能的。這就是一個失敗的設定。再比如,如果你設定上帝是萬能的和仁慈的,那麽你就不能再讓上帝對人類承擔責任,這個上帝必然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上帝。因為一旦上帝需要承擔的話,他就必須麵對各種質疑,比如人類會問:萬能而又仁慈的上帝你為何讓我生活困難?為何讓我如此醜陋?為何讓我如此勞累?為何不給我一雙翅膀?為何不把我門前的這座大山搬走?為何讓河流阻礙我的去處?為何不讓世界四季如春?等等。一個負責任的上帝最終會被負麵無端的評價包圍。同樣的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也一定遇到同樣的困惑,尤其是大政府條件下的責任政府壓力會更大。
人類不可質疑的權威是自然法則和理性,生活在大山裏的人不會責怪自然法則對他造成困難,因為他們默認自然法則的權威。同樣沙漠裏的遊牧民族也不會質疑自然法則的權威。其次是人類使用工具理性並不會質疑它的可靠性,否則我們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都失去可靠性。即便是我們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也不會質疑我們的理性而放棄行動。所以基於自然法則和理性的權威來設定的話,那麽設定往往更能獲得權威性。
這則故事讓劉詢明白,權威是在大多數人認可的條件下去進行的,所以劉詢自己沒有和霍光進行私下交易,而是開誠布公的拿到明麵上公開討論,這就是以勢壓人,雖然你霍光是暗地裏的執政者,但是明麵上至高無上的天子還是我劉詢。
所以你霍光還是要遵從我劉詢製定的規則,雖然你霍光提出的所有要求,我都不會反對。
但是,你的要求必須要讓我同意,還得在不損害大漢的利益,天子的利益,群臣的利益。
以霍光老練的政治智慧不可能不懂,所以他一定不會挑選讓人詬病的人選。
大家都沒發聲,是因為對丞相霍光的尊重,在天子不發聲的時候,在場的就丞相最大,更何況這是四十年內最有權利的權相。
霍光知道群臣都在等待自己的發聲,九卿之中,自己已經掌握充斥著大量的自己人,大司農田延年,太常霍禹,太仆杜延年,車騎將軍張安世,自己也就能在掌握一個九卿官職。
既然隻能掌握一個,握住哪一個才是關鍵,禦史大夫?不行,雖然自己在朝堂上擁有絕對的控製力,但也不是一家獨大,如果自己怎麽肆無忌憚,一定會遭受非議,引起混亂和圍攻。
禦史中丞?也不行,這是內朝官員,是天子親自任命的職位,即使自己強加進去獲得任命,也幹的不長遠。
衛尉和執金吾?都是天子親信家臣,一般都有列侯擔任,但是沒有天子的支持加成,就是兩個傀儡。
所以,適合霍光的隻有一個職位,廷尉。
廷尉的職掌是管理天下刑獄。每年天下斷獄總數最後要匯總到廷尉﹔郡國疑難案件要報請廷尉判處﹔廷尉也常派員為地方處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還可駁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決意見。
廷尉根據詔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審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禮儀﹑律令皆藏於廷尉﹐並主管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屬於分﹑寸﹑尺﹑丈等度量標準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霍光打定主意之後才開口:“陛下聖明,明見萬裏,臣光舉薦丙吉為廷尉!丙吉,寬厚仁達,嫉惡如仇,並且精通刑法,故臣認為丙吉可擔當廷尉大任!”
霍光直白的話語,讓劉詢知道霍光明白了自己的意圖,也願意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兒,這讓劉詢在禦榻上坐的更加安穩。
但是劉詢舉薦的丙吉,讓劉詢愣了一下,好久沒有聽到自己救命恩人的名字了。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宣帝名臣。丙吉少時研習律令,初任魯國獄史,累遷廷尉監。漢武帝末奉詔治巫蠱郡邸獄,期間保護皇曾孫劉詢。後任大將軍霍光長史,建議迎立漢宣帝,旋封關內侯。
宣帝即位後,口不言保護之功,朝臣及宣帝都不知情。元康三年,宣帝得知實情後,封丙吉為博陽侯。神爵三年,任丞相。政尚寬大。掾史不稱職,輒給長假以去。五鳳三年,丙吉去世,諡號“定”,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為什麽說是劉詢的救命恩人?孝武皇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蠱之禍發生,丙吉因為原來是廷尉右監被征召到朝廷,漢武帝命他治理巫蠱於郡邸獄。當時劉詢出生幾個月,因為是皇曾孫,被衛太子劉據事牽連關在獄中,丙吉看了很同情他,心知太子無事實證明有罪,特別同情曾孫無辜,挑選謹慎厚道的女囚徒,命令她護養劉詢,放在寬敞幹燥的地方。丙吉處理巫蠱案件,連續多年不能結案。
後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重,往來長楊、五柞宮之間,望氣的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便派使者分別登記監獄中關押的人,不分輕重一律都殺掉。內謁者令郭穰夜晚到郡邸獄,丙吉閉門拒絕使者進入,說:“皇曾孫在,別的人無辜殺死都不可,何況皇上的親曾孫?”雙方相持到天明,郭穰不能進去,於是迴去報告武帝,並彈劾丙吉。武帝也醒悟了,說:“這是天的保佑。”於是大赦天下。郡邸獄關押的人獨賴丙吉得生,而大赦之恩又遍及天下。劉詢重病,幾次幾乎死去,丙吉多次囑咐護養他的乳母好好用藥治療,照顧劉詢很有恩惠,用私人財物供給他的衣食。
而且關於丙吉的仁厚還有一則典故,吉馭吏嗜酒,嚐從吉出,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複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此馭吏邊郡人,習知邊塞發奔命警備事,嚐出,適邊郡發奔命書馳來至。馭吏因至公車刺取
丙吉的車夫喜歡喝酒,曾經跟隨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車上,有關部門(西曹)主管官吏報告丙吉想開除這個車夫。丙吉說,“為喝醉的緣故就趕走人才,讓這個人將再到什麽地方容身?有關部門(西曹)還是容忍他一下吧!這不過是弄髒了丞相專車上的草席罷了。”就沒有驅趕這名車夫。這個車夫家在邊城,熟悉了解邊城派出快馬報告緊急情況的過程。車夫曾經出門,恰好邊境派騎兵傳送緊急文書迅速來到京城。這個車夫就到騎兵歇息的驛站去打探軍事機密,知道匈奴人已經進入了雲中郡和代郡,立即迴到丞相府見到丙吉匯報情況。不久,皇帝下詔召見丞相和禦史大夫,詢問了匈奴人入侵邊郡的主管官吏的出身及能力情況,丙吉能詳細迴答,禦史大夫倉促之間不能詳細了解,因此受到處罰責備。而丙吉受到皇帝稱讚,認為他憂思邊境操勞防務,這是車夫的力量。丙吉於是感歎說,“人才沒有不可寬容的,人的能力各有所長,假使我沒有提前聽到車夫的報告,哪裏能被皇帝進行慰勞獎勵呢?”部下因此更認為丙吉有才能。
班固曾說:“近觀漢相,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孝宣中興,丙、魏有聲。”意思是說,近觀漢朝丞相,漢高祖開創基業,蕭何、曹參政績第一;漢宣帝中興漢朝,丙吉、魏相最有聲譽。
既然丙吉知人善用,才幹非凡,還是劉詢自己的救命恩人,還是霍光保舉,劉詢自己也樂意順遂推舟。
所以劉詢迅速開口說道:“丞相所言,甚合朕意,任丙吉為廷尉卿,立刻就任。丞相識人善用,國之幹臣,特賜讚拜不名!”
</p>
一時間氣氛沉靜了起來,所有人都在瘋狂的盤算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團,而坐在劉詢麵前的也都是每一個利益集團的代表和帶頭大哥。
有派係就有鬥爭,有鬥爭就有可以相互妥協的可能,這些可能會影響事物的發展。
劉詢自己在前世就特別喜歡一則故事,講述如何深刻的影響意識形態。
故事是這個樣子的,公元三世紀前,羅馬教廷出了一本書,書中用當時最流行的數學推論,導出“上帝是萬能的”。一位智者針鋒相對地問:“上帝能創造出一塊他搬不動的石頭嗎?”如果教廷迴答說能的,那上帝不能搬動他創造的那塊石頭,所以上帝在力量方麵不是萬能的。如果教廷迴答說不能,那麽上帝不能創造出一塊他搬不動的石頭,所以上帝在創造力方麵不是萬能的。這就是一個失敗的設定。再比如,如果你設定上帝是萬能的和仁慈的,那麽你就不能再讓上帝對人類承擔責任,這個上帝必然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上帝。因為一旦上帝需要承擔的話,他就必須麵對各種質疑,比如人類會問:萬能而又仁慈的上帝你為何讓我生活困難?為何讓我如此醜陋?為何讓我如此勞累?為何不給我一雙翅膀?為何不把我門前的這座大山搬走?為何讓河流阻礙我的去處?為何不讓世界四季如春?等等。一個負責任的上帝最終會被負麵無端的評價包圍。同樣的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也一定遇到同樣的困惑,尤其是大政府條件下的責任政府壓力會更大。
人類不可質疑的權威是自然法則和理性,生活在大山裏的人不會責怪自然法則對他造成困難,因為他們默認自然法則的權威。同樣沙漠裏的遊牧民族也不會質疑自然法則的權威。其次是人類使用工具理性並不會質疑它的可靠性,否則我們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都失去可靠性。即便是我們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也不會質疑我們的理性而放棄行動。所以基於自然法則和理性的權威來設定的話,那麽設定往往更能獲得權威性。
這則故事讓劉詢明白,權威是在大多數人認可的條件下去進行的,所以劉詢自己沒有和霍光進行私下交易,而是開誠布公的拿到明麵上公開討論,這就是以勢壓人,雖然你霍光是暗地裏的執政者,但是明麵上至高無上的天子還是我劉詢。
所以你霍光還是要遵從我劉詢製定的規則,雖然你霍光提出的所有要求,我都不會反對。
但是,你的要求必須要讓我同意,還得在不損害大漢的利益,天子的利益,群臣的利益。
以霍光老練的政治智慧不可能不懂,所以他一定不會挑選讓人詬病的人選。
大家都沒發聲,是因為對丞相霍光的尊重,在天子不發聲的時候,在場的就丞相最大,更何況這是四十年內最有權利的權相。
霍光知道群臣都在等待自己的發聲,九卿之中,自己已經掌握充斥著大量的自己人,大司農田延年,太常霍禹,太仆杜延年,車騎將軍張安世,自己也就能在掌握一個九卿官職。
既然隻能掌握一個,握住哪一個才是關鍵,禦史大夫?不行,雖然自己在朝堂上擁有絕對的控製力,但也不是一家獨大,如果自己怎麽肆無忌憚,一定會遭受非議,引起混亂和圍攻。
禦史中丞?也不行,這是內朝官員,是天子親自任命的職位,即使自己強加進去獲得任命,也幹的不長遠。
衛尉和執金吾?都是天子親信家臣,一般都有列侯擔任,但是沒有天子的支持加成,就是兩個傀儡。
所以,適合霍光的隻有一個職位,廷尉。
廷尉的職掌是管理天下刑獄。每年天下斷獄總數最後要匯總到廷尉﹔郡國疑難案件要報請廷尉判處﹔廷尉也常派員為地方處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還可駁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決意見。
廷尉根據詔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審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禮儀﹑律令皆藏於廷尉﹐並主管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屬於分﹑寸﹑尺﹑丈等度量標準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霍光打定主意之後才開口:“陛下聖明,明見萬裏,臣光舉薦丙吉為廷尉!丙吉,寬厚仁達,嫉惡如仇,並且精通刑法,故臣認為丙吉可擔當廷尉大任!”
霍光直白的話語,讓劉詢知道霍光明白了自己的意圖,也願意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兒,這讓劉詢在禦榻上坐的更加安穩。
但是劉詢舉薦的丙吉,讓劉詢愣了一下,好久沒有聽到自己救命恩人的名字了。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宣帝名臣。丙吉少時研習律令,初任魯國獄史,累遷廷尉監。漢武帝末奉詔治巫蠱郡邸獄,期間保護皇曾孫劉詢。後任大將軍霍光長史,建議迎立漢宣帝,旋封關內侯。
宣帝即位後,口不言保護之功,朝臣及宣帝都不知情。元康三年,宣帝得知實情後,封丙吉為博陽侯。神爵三年,任丞相。政尚寬大。掾史不稱職,輒給長假以去。五鳳三年,丙吉去世,諡號“定”,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為什麽說是劉詢的救命恩人?孝武皇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蠱之禍發生,丙吉因為原來是廷尉右監被征召到朝廷,漢武帝命他治理巫蠱於郡邸獄。當時劉詢出生幾個月,因為是皇曾孫,被衛太子劉據事牽連關在獄中,丙吉看了很同情他,心知太子無事實證明有罪,特別同情曾孫無辜,挑選謹慎厚道的女囚徒,命令她護養劉詢,放在寬敞幹燥的地方。丙吉處理巫蠱案件,連續多年不能結案。
後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重,往來長楊、五柞宮之間,望氣的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便派使者分別登記監獄中關押的人,不分輕重一律都殺掉。內謁者令郭穰夜晚到郡邸獄,丙吉閉門拒絕使者進入,說:“皇曾孫在,別的人無辜殺死都不可,何況皇上的親曾孫?”雙方相持到天明,郭穰不能進去,於是迴去報告武帝,並彈劾丙吉。武帝也醒悟了,說:“這是天的保佑。”於是大赦天下。郡邸獄關押的人獨賴丙吉得生,而大赦之恩又遍及天下。劉詢重病,幾次幾乎死去,丙吉多次囑咐護養他的乳母好好用藥治療,照顧劉詢很有恩惠,用私人財物供給他的衣食。
而且關於丙吉的仁厚還有一則典故,吉馭吏嗜酒,嚐從吉出,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複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此馭吏邊郡人,習知邊塞發奔命警備事,嚐出,適邊郡發奔命書馳來至。馭吏因至公車刺取
丙吉的車夫喜歡喝酒,曾經跟隨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車上,有關部門(西曹)主管官吏報告丙吉想開除這個車夫。丙吉說,“為喝醉的緣故就趕走人才,讓這個人將再到什麽地方容身?有關部門(西曹)還是容忍他一下吧!這不過是弄髒了丞相專車上的草席罷了。”就沒有驅趕這名車夫。這個車夫家在邊城,熟悉了解邊城派出快馬報告緊急情況的過程。車夫曾經出門,恰好邊境派騎兵傳送緊急文書迅速來到京城。這個車夫就到騎兵歇息的驛站去打探軍事機密,知道匈奴人已經進入了雲中郡和代郡,立即迴到丞相府見到丙吉匯報情況。不久,皇帝下詔召見丞相和禦史大夫,詢問了匈奴人入侵邊郡的主管官吏的出身及能力情況,丙吉能詳細迴答,禦史大夫倉促之間不能詳細了解,因此受到處罰責備。而丙吉受到皇帝稱讚,認為他憂思邊境操勞防務,這是車夫的力量。丙吉於是感歎說,“人才沒有不可寬容的,人的能力各有所長,假使我沒有提前聽到車夫的報告,哪裏能被皇帝進行慰勞獎勵呢?”部下因此更認為丙吉有才能。
班固曾說:“近觀漢相,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孝宣中興,丙、魏有聲。”意思是說,近觀漢朝丞相,漢高祖開創基業,蕭何、曹參政績第一;漢宣帝中興漢朝,丙吉、魏相最有聲譽。
既然丙吉知人善用,才幹非凡,還是劉詢自己的救命恩人,還是霍光保舉,劉詢自己也樂意順遂推舟。
所以劉詢迅速開口說道:“丞相所言,甚合朕意,任丙吉為廷尉卿,立刻就任。丞相識人善用,國之幹臣,特賜讚拜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