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繼續學習
在科舉文中帶領家族創業 作者:天涼如水夢如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畢竟,這也算縣太爺在任期內的政績,尤其是林東明,他年齡優勢極大,明年若考上秀才,也才11歲。這在東河鎮也算是一個神童,代表著東河鎮文氣昌隆,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政績。林東陽一聽,立刻來了精神,那溜須拍馬的勁,立馬上來了,表示安排上,不管成不成,畢竟他努力了,縣太爺也是看在眼裏的。
此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執行縣太爺的指示。不過,林東陽還是偽裝了一下,著重強調了他為林東明等人提供的各種考試備用方案,認為這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穆澤洋大力讚同,而林東明和林墨軒則撇撇嘴。林東陽臉皮極厚,毫不猶豫地滿臉讚同地點頭,表示對自己能力的肯定。接著,他提出接下來的建議,讓他們參加八月份的府試,並告訴他們這段時間要繼續努力,到時候閑著也是閑著,不如上府城長長見識。
林東明一聽上府城長見識,立刻表示讚同,並主動申請成為學習組長,嚴格監督其他二人的學習狀況,一副要給自己加官進爵的樣子。林東陽對此表示滿意,並對三人中並不積極的林默軒提出了指責。林默軒無奈,隻得大聲讚成,並表示積極配合。林東陽笑著說,這一次就跟考童生試一樣,主要就是長見識,能過就過,過不了就當見了世麵。畢竟現在他有錢了,到時候要是過不了,他就領他們在府城敞開了玩三天。在利益的誘惑下,林東明和穆澤洋大聲表示必須支持東陽哥,而林默軒父子隻能隨聲附和,至於他們心裏想的是什麽,林東陽並不在乎。
其實,林東陽了解林逸風的想法。林逸風其實並不讚同三個孩子現在就考府試,希望他們再沉澱幾年,打下深厚的學識基礎,再進行科考。雖然私心上,林逸風希望能和林東明一起考秀才,但林逸風畢竟是一個正直的人,還是願意從對林東明有好處的角度出發。趙舉人和李秀才也是這個意思,尤其是林東明和穆哲洋,他們的根基實在太淺了。
然而,林東陽的想法與他們完全不同。林東陽知道林東明等人根基淺,但林東明等人有大多數人沒有的優勢,就是名師教導。為什麽這次林東明他們能通過縣試?他們憑什麽能跟讀了十幾年書的人競爭?說白了,依靠的就是名師指導。
就拿穆澤洋來說,就算他所有的東西都會背,但他隻會背,甚至不知道怎麽念,怎麽解釋,這樣會背有什麽用?而在這一年多的學習中,有李秀才等名師的指導,隻要他有什麽疑問,立刻就能得到解答,甚至有三個人可以為他寫出不同的八股文和策論,讓他抄寫。所以他才有機會通過縣試。而如果他們不跟著林逸風一起考秀才,那他們的學習方向就會與林逸風完全相反,就借不到林逸風的好處,甚至趙舉人和李秀才也會完全傾向於幫助林逸風。而這個時候,林東明等三人享受的名師資源就會大大減少。而如果他們的學習方向和林逸風完全一致,那麽他們就會得到林逸風的幫助,同時也會得到趙舉人和李秀才的幫助,這就是有針對性的名師指導。
其實,這也是林東陽在現代明白的一個道理。在現代,所有的人都在應對考試,自然出現各種各樣的針對考試的方法。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針對性的教育,就是你參加什麽考試,就針對什麽考試進行輔導,而不要想著全科全過。這跟古代的學習方法不同。因為教育資源的關係,古代去考童生試的人大部分都會把秀才要考的東西大部分部學完,然後再一鼓作氣開始考試,爭取一次性考中。這樣對於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是一種極大的壓力。所以一次性考中的人基本上很少,除了家庭條件特別好,本身能力強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性考中,而沒有考中則給人帶來身心傷害,以後也更加難以考中,這就進入了惡性循環,隻是可惜,古人並不太理解這些事情,
更何況,名師指導並非人人可得,尤其是多位名師的指導。在古代,師傅與徒弟的關係截然不同,一般人不會插手其中。就像趙舉人和李秀才,若非因為林東陽,他們根本不會同時為一個人指導。
這一次,即便林東明等人未能考上秀才,但由於跟隨林逸風學習,他們也會獲得一個清晰明了的學習方案。隻要按照這個方案學習,下次就有可能成功。而就是這個學習方案,大部分農家子是沒有的,甚至於有的秀才也不能給他的學生提供一個清晰明了的學習方案,畢竟秀才要教很多學生,不可能全心全意針對一個人,而且一個人的思路,畢竟趕不上三個人的思路來的清晰明了,針對性強,正如林東明所說,不嚐試怎會成功?隻有試過,才知道路該怎麽走。
其實,林東陽知道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地位,隻要自己建議他們去考試,即便沒有把握,他們也會嚐試。但以前,林東陽不了解他們的學習程度,不確定他們是否應參加考試,因此沒有表態。不過現在,有了縣令大人的指示,林東陽立刻開始動員他們,威逼利誘,讓他們參加考試。主打的就是誌在參與,能考上就是意外的驚喜,考不上就是快樂的玩耍,畢竟心態是重要的。
考試的事情經林東陽拍板確認後,林逸風便帶著三個孩子有針對性地開始學習。同時,正如林東陽所料,盡管趙舉人和李秀才對他們參加考試有所保留,但仍盡心盡力地為他們出題指導。這正是林東陽所需的名師指導。如果再等兩年,屆時趙舉人和李秀才將更為忙碌,開始準備自己的考試,根本沒有精力分出來為林東陽他們進行精心指導。
期間,林逸風和林默軒父子白天在趙舉人家學習,林東明和穆澤洋則在李秀才家學習。到了下午,四人迴到林家大院一同探討,將兩位老師的方案全部說出,整合出適合他們個人的學習方法。同時,林東陽還給他們四人做裝了沙子的護腕和護腳腕,讓他們隨時帶在身上以增加重量,鍛煉身體和腕力。畢竟,考府試時比縣試更為嚴格,尤其是寫字要是自成一體,有大家風範,那樣即使文章本身比不上別人,也會因字體而被錄取。
縣令聽說林東明等人要參加府試的消息後,特意從其他府城為他們尋來了曆年考試的文章及注釋等,供他們參考複習。這就是林東陽所說的教育資源。在古代,因為是人工閱卷,所以要先經過閱卷人員篩選,覺得你好,才會交給主考官。而主考官的喜好,則決定著你的考中機會。甚至,如果你表現一般,但一篇文章讓主考官覺得好,都有可能被錄取。所以,林東陽經過考慮後,建議他們四人一起考秀才。畢竟人多力量大,這麽多人一起考試,就會有很多的人為他們尋求幫助,而這些幫助都增加了他們考上的機會。
至於名次,林東陽並不像古代人那樣關心。對他而言,隻要能考上,哪怕是最後一名,也意味著踏入了特權階級。正所謂“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即便林東明考了案首,林東陽也對他說,考了案首固然是因為他的文章好,但這其中也有縣令對他印象好的因素,才會點他為頭名,這並不代表他就是考試中學問最好的人。縣裏考試並不像考秀才那麽嚴格,所以縣令還是能通過一些渠道知道那份試卷是誰的。
而林東明則占了年齡的優勢,畢竟縣令對他還是有所期待的。林東陽把這些都對林東明和盤托出了,他不會因為林東明年齡小而隱瞞任何事情。林東明也確實理解林東陽,也明白這些人情世故。
林東明其實也明白,這一年來,別看林東陽總是感謝這個感謝那個,但若沒有其他人的支持,他或許進步會慢些,但遲早會成為出色的人。而其他人則毫無走出去的機會,就像他自己,運氣再好,在村裏又能有什麽大作為呢?就連撿銅板,在村裏最多也隻能撿一個,哪像在城裏還有機會撿到銀子。還有穆澤洋,即便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若一輩子呆在山前村,這本領對他又有何用?若不是林東陽,穆澤洋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山前村。
因此,林東明深知林東陽對他的重要性,也理解林東陽常說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林東明堅信,無論林東陽現在做出什麽決定,都有其深意,都是為了大家越來越好,他會無條件支持林東陽。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八月份越來越近。林東陽提議大家提前兩個月到府城,在那裏學習並熟悉環境。他們的學習已步入正軌,剩下的隻需練習,也可以脫離老師的指導了。
此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執行縣太爺的指示。不過,林東陽還是偽裝了一下,著重強調了他為林東明等人提供的各種考試備用方案,認為這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穆澤洋大力讚同,而林東明和林墨軒則撇撇嘴。林東陽臉皮極厚,毫不猶豫地滿臉讚同地點頭,表示對自己能力的肯定。接著,他提出接下來的建議,讓他們參加八月份的府試,並告訴他們這段時間要繼續努力,到時候閑著也是閑著,不如上府城長長見識。
林東明一聽上府城長見識,立刻表示讚同,並主動申請成為學習組長,嚴格監督其他二人的學習狀況,一副要給自己加官進爵的樣子。林東陽對此表示滿意,並對三人中並不積極的林默軒提出了指責。林默軒無奈,隻得大聲讚成,並表示積極配合。林東陽笑著說,這一次就跟考童生試一樣,主要就是長見識,能過就過,過不了就當見了世麵。畢竟現在他有錢了,到時候要是過不了,他就領他們在府城敞開了玩三天。在利益的誘惑下,林東明和穆澤洋大聲表示必須支持東陽哥,而林默軒父子隻能隨聲附和,至於他們心裏想的是什麽,林東陽並不在乎。
其實,林東陽了解林逸風的想法。林逸風其實並不讚同三個孩子現在就考府試,希望他們再沉澱幾年,打下深厚的學識基礎,再進行科考。雖然私心上,林逸風希望能和林東明一起考秀才,但林逸風畢竟是一個正直的人,還是願意從對林東明有好處的角度出發。趙舉人和李秀才也是這個意思,尤其是林東明和穆哲洋,他們的根基實在太淺了。
然而,林東陽的想法與他們完全不同。林東陽知道林東明等人根基淺,但林東明等人有大多數人沒有的優勢,就是名師教導。為什麽這次林東明他們能通過縣試?他們憑什麽能跟讀了十幾年書的人競爭?說白了,依靠的就是名師指導。
就拿穆澤洋來說,就算他所有的東西都會背,但他隻會背,甚至不知道怎麽念,怎麽解釋,這樣會背有什麽用?而在這一年多的學習中,有李秀才等名師的指導,隻要他有什麽疑問,立刻就能得到解答,甚至有三個人可以為他寫出不同的八股文和策論,讓他抄寫。所以他才有機會通過縣試。而如果他們不跟著林逸風一起考秀才,那他們的學習方向就會與林逸風完全相反,就借不到林逸風的好處,甚至趙舉人和李秀才也會完全傾向於幫助林逸風。而這個時候,林東明等三人享受的名師資源就會大大減少。而如果他們的學習方向和林逸風完全一致,那麽他們就會得到林逸風的幫助,同時也會得到趙舉人和李秀才的幫助,這就是有針對性的名師指導。
其實,這也是林東陽在現代明白的一個道理。在現代,所有的人都在應對考試,自然出現各種各樣的針對考試的方法。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針對性的教育,就是你參加什麽考試,就針對什麽考試進行輔導,而不要想著全科全過。這跟古代的學習方法不同。因為教育資源的關係,古代去考童生試的人大部分都會把秀才要考的東西大部分部學完,然後再一鼓作氣開始考試,爭取一次性考中。這樣對於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是一種極大的壓力。所以一次性考中的人基本上很少,除了家庭條件特別好,本身能力強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性考中,而沒有考中則給人帶來身心傷害,以後也更加難以考中,這就進入了惡性循環,隻是可惜,古人並不太理解這些事情,
更何況,名師指導並非人人可得,尤其是多位名師的指導。在古代,師傅與徒弟的關係截然不同,一般人不會插手其中。就像趙舉人和李秀才,若非因為林東陽,他們根本不會同時為一個人指導。
這一次,即便林東明等人未能考上秀才,但由於跟隨林逸風學習,他們也會獲得一個清晰明了的學習方案。隻要按照這個方案學習,下次就有可能成功。而就是這個學習方案,大部分農家子是沒有的,甚至於有的秀才也不能給他的學生提供一個清晰明了的學習方案,畢竟秀才要教很多學生,不可能全心全意針對一個人,而且一個人的思路,畢竟趕不上三個人的思路來的清晰明了,針對性強,正如林東明所說,不嚐試怎會成功?隻有試過,才知道路該怎麽走。
其實,林東陽知道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地位,隻要自己建議他們去考試,即便沒有把握,他們也會嚐試。但以前,林東陽不了解他們的學習程度,不確定他們是否應參加考試,因此沒有表態。不過現在,有了縣令大人的指示,林東陽立刻開始動員他們,威逼利誘,讓他們參加考試。主打的就是誌在參與,能考上就是意外的驚喜,考不上就是快樂的玩耍,畢竟心態是重要的。
考試的事情經林東陽拍板確認後,林逸風便帶著三個孩子有針對性地開始學習。同時,正如林東陽所料,盡管趙舉人和李秀才對他們參加考試有所保留,但仍盡心盡力地為他們出題指導。這正是林東陽所需的名師指導。如果再等兩年,屆時趙舉人和李秀才將更為忙碌,開始準備自己的考試,根本沒有精力分出來為林東陽他們進行精心指導。
期間,林逸風和林默軒父子白天在趙舉人家學習,林東明和穆澤洋則在李秀才家學習。到了下午,四人迴到林家大院一同探討,將兩位老師的方案全部說出,整合出適合他們個人的學習方法。同時,林東陽還給他們四人做裝了沙子的護腕和護腳腕,讓他們隨時帶在身上以增加重量,鍛煉身體和腕力。畢竟,考府試時比縣試更為嚴格,尤其是寫字要是自成一體,有大家風範,那樣即使文章本身比不上別人,也會因字體而被錄取。
縣令聽說林東明等人要參加府試的消息後,特意從其他府城為他們尋來了曆年考試的文章及注釋等,供他們參考複習。這就是林東陽所說的教育資源。在古代,因為是人工閱卷,所以要先經過閱卷人員篩選,覺得你好,才會交給主考官。而主考官的喜好,則決定著你的考中機會。甚至,如果你表現一般,但一篇文章讓主考官覺得好,都有可能被錄取。所以,林東陽經過考慮後,建議他們四人一起考秀才。畢竟人多力量大,這麽多人一起考試,就會有很多的人為他們尋求幫助,而這些幫助都增加了他們考上的機會。
至於名次,林東陽並不像古代人那樣關心。對他而言,隻要能考上,哪怕是最後一名,也意味著踏入了特權階級。正所謂“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即便林東明考了案首,林東陽也對他說,考了案首固然是因為他的文章好,但這其中也有縣令對他印象好的因素,才會點他為頭名,這並不代表他就是考試中學問最好的人。縣裏考試並不像考秀才那麽嚴格,所以縣令還是能通過一些渠道知道那份試卷是誰的。
而林東明則占了年齡的優勢,畢竟縣令對他還是有所期待的。林東陽把這些都對林東明和盤托出了,他不會因為林東明年齡小而隱瞞任何事情。林東明也確實理解林東陽,也明白這些人情世故。
林東明其實也明白,這一年來,別看林東陽總是感謝這個感謝那個,但若沒有其他人的支持,他或許進步會慢些,但遲早會成為出色的人。而其他人則毫無走出去的機會,就像他自己,運氣再好,在村裏又能有什麽大作為呢?就連撿銅板,在村裏最多也隻能撿一個,哪像在城裏還有機會撿到銀子。還有穆澤洋,即便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若一輩子呆在山前村,這本領對他又有何用?若不是林東陽,穆澤洋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山前村。
因此,林東明深知林東陽對他的重要性,也理解林東陽常說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林東明堅信,無論林東陽現在做出什麽決定,都有其深意,都是為了大家越來越好,他會無條件支持林東陽。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八月份越來越近。林東陽提議大家提前兩個月到府城,在那裏學習並熟悉環境。他們的學習已步入正軌,剩下的隻需練習,也可以脫離老師的指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