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自從華複帝戰死,各國紛紛稱王,百年之間來不知道爆發了多少場的戰爭,分分合合,戰戰停停,始終也沒有那個國家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四大家族的四個大國,大衡,西華,趙國,大宇,依舊是這個亂世的主軸線,十個小國之間也互有爭端,都想吞並彼此加強自己的勢力,期望能夠有實力與四國相抗衡,對於四國表麵上俯首恭敬,實際在為自身贏取更多的時間,而對於四國來說,十個小國雖然威脅不大,但也不能放任不理,可四國之間相互牽製,誰都不敢真正采取對小國的滅國行動,所以四國也樂於十個小國對自己的態度,專注著如何增強自己的國力。
“王上,此次趙國挑釁我國大敗而歸,臣以為不能議和,實應乘勢起兵攻趙,雖然此次滅不了趙國,但趙國起碼三分之一土地臣有把握讓趙王拱手讓出,並且讓趙國十年之內再無可用之軍,王上,機不可失啊!”
說話者乃大衡武將第一人,夢靖,夢靖年齡在四十左右,身長八尺,滿麵胡須,濃眉大眼,相貌粗獷,威風凜凜,他為人豪爽,堅毅,帶兵勇猛,果敢,每戰都身先士卒,加上他兵法嫻熟,武藝超群,在軍中很有威望,朝中也很有地位,年齡不大,已經官至午階·天空位上將軍,大王之下,再無他人。此時夢靖剛剛從東境戰場趕迴,半月前他大破入境挑釁的趙軍,收複完失地的他正準備一鼓作氣進攻趙國,直搗趙國都城東鼎,結果連收到三封衡王所發出的加急文書,說趙國遣使議和,叫他暫時按兵不動,戰機從來都是稍縱即逝,他怎麽能不心急如焚,於是他安排好前方戰局,星夜兼程秘密趕迴衡安來親自稟報衡王。
衡王獨孤靈此時坐在王座上,雙目朝天,似乎根本沒聽到夢靖急切的話語,接著輕歎一聲,緩緩垂下頭來,眼睛輕閉,但仍然沒有迴答夢靖。衡王獨孤靈三十五歲,身長接近八尺,隻比夢靖矮少許,他是大衡的第四代衡王,長的儀容秀麗,麵如冠玉,為人謙遜,圓滑,非常受擁戴,且胸懷大誌,知人善任,夢靖就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
“王上!”見衡王沉吟不語,而夢靖此時心急如焚,高聲提醒衡王。可衡王還是保持著姿勢,依舊閉目不語,夢靖雖然心急,也不敢再次打擾衡王,隻能焦急的站在一旁。
“上將軍,可知今日大殿上為何隻有我們三人。”最終丞相衛子廉打破了僵局。衛子廉乃大衡丞相,年齡在五十歲上下,身長七尺五寸,生的細眼長鬤,頭戴特製的綸巾,乃大衡開國元勳衛寧的孫子,他少年時就已經非常老成,心思縝密,聰明多疑,政治,經濟,軍事都非常精通,官拜子階·天魁位丞相,他和夢靖一文一武,乃大衡的肱骨柱石。
夢靖轉頭看了衛子廉一眼,哼了一聲,“衛相何必明知故問,我乃秘密返朝,知道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上將軍秘密返朝自然是機密,關係著前線戰局甚至大衡的存亡。”衛子廉對夢靖私自離開前線,秘密返朝心中很是不滿,而且衡王似乎也不打算追究此事,現在夢靖他自己竟然還敢在朝堂上問責,分明是不願聽從安排,或者說是針對於他這個在朝中非常有話語權,又極能影響衡王的丞相的不滿。在他看來,軍隊以服從為首要職責,就算有不理解也應該先執行,待大軍迴朝再詢問因果,而不能因為個人想法的不明,放下尚未完結的戰事,隻身迴朝,雖然他說關係到大衡的存亡有些誇張,但戰場瞬息萬變,什麽都有可能發生確實也不假。“不過,此其一也。”看到夢靖雙眉緊蹙,正待發作,衛子廉也覺得此時不應在此事上和他過多計較,話鋒一轉,“上將軍可知,二十日前王上收到密報,西華和大宇已經組成聯軍,在我國西南邊境集結重兵,意欲何為,上將軍自有論斷。”
衛子廉話音未落,夢靖已經虎軀劇震,不敢相信,“怎麽可能,趙國挑釁我國邊境不過月餘,臣奉命領兵退敵也就二十多天,西華和大宇如何能反應如此迅速,二十天前就陳兵我西南邊境?!更何況還是兩國聯軍?!”夢靖的震驚確實很大,在他看來,從趙國出兵,到西華和大宇有所察覺,再做出反應,最快也要兩月以上,況且兩國聯軍,從想法的形成,到外交,朝會,領兵,細節的探討到最後出兵,起碼也要三個月以上,何以會如此迅速?兩國十天時間就組成了聯軍,威脅到了西南邊境。但看到衡王和衛子廉的反應,夢靖也明白此事斷然不假,“況且西華和趙國乃是世仇,大宇也一直與我國交好,怎麽會為趙國出頭,圍攻我大衡?”
夢靖的震驚衡王和衛子廉並不意外,因為當初確定了這條線報確實無誤後,他們也一樣的震驚,於是衡王和衛子廉強行封鎖了這條消息,連夢靖都沒有通知,一方麵不想讓夢靖分心,專心對付趙國,一方麵兩人想盡快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暫時不想和西華和大宇把臉皮撕破。
“上將軍稍安,”衡王終於睜開了眼睛,從衛子廉口中接過了話,對夢靖耐心解釋,“據孤和丞相的分析,西華和大宇並非在趙國出兵後才做出的反應,而是早就達成了默契。”衡王和丞相衛子廉交換了個眼神,衛子廉做了個拱手的姿勢,示意衡王繼續說下去,而非自己轉述。衡王淺歎了一口氣,對夢靖繼續說道,“當時先祖建國時之所以會選擇大衡這個兵家必爭之地,衛相的爺爺衛寧上將軍也曾建議先祖,大衡雖然是土地肥沃,人民富足,物資齊備,可易攻難守,非長久用兵之地,可先祖當時勵精圖治,國力最強,有意在他的手上讓天下重新一統,所以更加看重大衡現在的國土,可人算那及天算,亂世又豈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終結的,所以先祖雖然胸懷大誌,最終還是鬱鬱而終,給我們獨孤家留下了這最肥美的土地,最強大的敵人。”說到此處,衡王再歎了一口氣,“西華慕容家自詡為華朝的傳承,自然要做出一副對趙國深惡痛絕態度,說是世仇,可其實並無實際仇怨,更何況華朝滅亡已經近百年,很多人對趙統的當時反華的態度也不再是一味地唾棄,反而說他敢為天下先,做了三大家族當時想做而不敢做之事...所以大趙和西華之間不像世間所說的那麽水火不容,反而西華近十年由於利益之爭與我國多有摩擦,雖不曾真正撕破臉皮,可關係已經相當之敏感;至於大宇,百年來從來不曾對外用兵,一直休養生息,專注治國,與各國隻有正常外交,國力國情頗為神秘,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是如何打算的,不過細細考量,或許國力當下是四國中最強大的也未可知。”
夢靖雖然對政治不算敏感,可也絕非庸人,此時他已經冷靜了下來,更加覺得事態的嚴重性,同時也更加不解,“既然他們三國早有預謀,為何不同時進攻我國,讓我們首尾不能唿應,隻讓趙國挑釁我國邊境,他們卻按兵不動,並且還是秘密出兵?而且各國形勢確如大王所言,可究竟是何人能遊說三國聯兵對付我國,此人不僅見識超群,而且口才了得,是個非常可怕的人物。”
“這個人究竟是誰我們暫時還無從得知,但心計手段確實常人所不及,”衛子廉很讚同夢靖對於對手的看法,他對此人也非常忌憚,同時也很感興趣,“不過,在我看來三國之間隻是達成了默契,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要聯軍入侵我國,兩國秘密派兵很明顯不想與我國立馬翻臉,但同時也不想放過一個好機會,所以他們此時會比任何人都關心戰局的走向。”
“那照丞相看來,三國接下來會如何行動?”聽到衛子廉的分析,夢靖心下稍安,真心向衛子廉請教。
“這就是王上為何阻止上將軍對趙國繼續用兵的原因了,”衛子廉為人極為聰明,知道夢靖已經明白大局,所以把他和衡王商議的決定推給衡王,一來不爭功,同時也讓夢靖更好下台,笑了笑,“不過上將軍能在領兵後七天之內就大破趙軍,我想這是三國事前無論如何都沒想到的,趙國新敗,此時隻求自保,所以遣使議和,而西華和大宇此時必然也措手不及,不敢擅動,可如果上將軍此時繼續對趙國用兵,甚至直搗東鼎,二國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就算沒任何好處,也決計不會看我國做大,打破這亂世的平衡,到時兩國聯兵來犯,趙國再殊死一搏,我們首尾不能相顧,那時勝敗難料,大衡就真的危險了。”
聽完此話,夢靖背後冷汗直冒,慶幸大錯尚未鑄成,他本來就是心胸開闊之人,雙手向前合十,先是麵朝衛子廉深深一躬,然後轉向衡王,雙腿跪地,“臣見識不明在前,私自迴朝在後,請王上處罰!”
衡王連忙扶起夢靖,輕聲道,“將軍不必自責,百年亂世,有此良機,為將者豈能眼睜睜錯過,孤又怎會不知。”對此良機,衡王眼中也是無奈,“況且如果不是上將軍七天就大破趙軍,估計現在三國聯軍都已經入侵我大衡了...”
“請上將軍不辭辛苦,立刻趕迴東境戰場,戰場瞬息萬變,如戰況有變,而將軍不在,後果將不堪設想。”此時衛子廉最為冷靜,事情已經清楚,可危機仍未過去。
“王上和丞相請放心,此事因我而起,何談辛苦,在下即刻出發,待臣下穩定東境,震懾西南後再迴朝向王上請罪,”然後轉向衛子廉,“再找丞相把酒言歡!”言罷,向衡王行禮告退,大步走出殿外,他這次迴來,雖然沒改變任何事,可心境卻已經完全不同,此時他覺得內心有無數的動力和氣勁,誓要發泄在東境戰場上。
大衡西南邊境,西宇關外。
“將軍,收到軍報,大衡和大趙已經簽訂停戰協議,大趙賠償大衡白銀十萬兩,並嫁郡主與之和親,雙方簽下協議,十年之內,互不相犯。”
“知道了,你退下吧。”張牧擺擺手,淡淡說到,眼中卻沒有任何表情。
“將軍,你如何絲毫不意外?”斥候退下後,副將孫洲很是不解。
“為將者不明大局,不曉天時,不懂審時度勢,不知局勢變化,乃庸才也!”張牧站在軍營的山坡之外遙望著西宇關,眼中充滿惆悵。“孫洲,你覺得我是否是庸才?”張牧不答反問。
“將軍何有此言?!”孫洲沒想到張牧竟然有此一問,在他看來,張牧少年得誌,用勇有謀,而兩人相處兩月時間,張牧治軍嚴明,律己律人,並且見識非凡,幾乎是一個全才。“此次三國聯軍全靠將軍一力促成,並且運籌帷幄,統領全局,此次如果成功,就算滅不了大衡,也必然改變亂世局麵,我大宇也可以震驚天下,逐鹿中原,而且明明就是趙國無能,西華見趙國兵敗,出爾反爾,與將軍何幹?”孫洲很是不忿,此次聯軍,最開始明明是趙國最先提出的,而趙國兵敗如山倒,不打招唿就遣使議和,隻求自保;西華見風使舵,不僅擅自退兵,現在還要求大宇補償所調動大軍耗費的銀錢糧草。
“三國利益聯盟,隻求利益,不求同心,而大衡君臣一心,國力強盛,我一心促成聯軍,卻沒切中時機,實是我不明大局,此其一也;趙國李進並非庸才,隻能怪夢靖太過厲害,竟能提前預測到這十年一遇的暴雨,讓趙國鐵騎毫無用武之地,他卻甕中捉鱉,乃我不曉天時所致,此其二也;李進戰敗,我作為統帥,仍然覺得趙國會殊死一搏,夢靖會趁勢東進,我方好奇襲西南,結果趙國遣使求和,夢靖按兵不動,導致而我方戰機盡失,是我不懂審時度勢,不知局勢變化所致,此其三也;有此三失,我豈能無責。”頓了頓,張牧轉過頭,麵朝孫洲,“當我知道夢靖按兵不動時,就知道三國這次聯軍已成徒勞,衡趙和議必成,隻是時間和細節的問題了吧。”
孫洲聽完張牧的剖析,對戰況分析入微,思路清晰,並且心胸廣闊,敢於擔當,不僅不覺得這位年輕統帥無能,反而更加欽佩,可一時間卻也想不出安慰的話。
張牧出身顯貴,卻絲毫沒有戾氣,年僅三十,身長八尺,生的威風凜凜,氣宇軒昂。乃宇王李達的少年好友,李達繼承王位前,二人經常在一起暢談國事,尋師訪友,李達繼承王位後,一度和他失去聯係,直到張牧二十三歲時二人才又重逢,張牧二十五歲時受李達之邀入朝為官,先當文官,後成武官,官至未階·天慧位朱雀將軍,為人低調,做事紮實,很得宇王信任,雖然為官時間不長,在朝中也頗有威望;
“將軍,你說我們三國聯軍,大衡究竟知不知道?”孫洲忽然想起一事,焦急的詢問。
“如若不知,夢靖怎會按兵不動,放過這個對付趙國的千載良機。”張牧內心苦笑。
“那如今衡趙和議已成,大衡會不會對我大宇用兵?”
“這個不用擔心,衡趙和議同樣是利益聯盟,此次和議大衡不過是做給我們大宇和西華看的,在不清楚我方動機和實力前,以衡王的睿智和隱忍能力,決計不會輕易興兵;不過,這次的三國聯軍讓大衡虛驚一場,對我們自然也會有所忌憚,日後北伐大衡將會更加艱難,並且此次我們大宇雄心的已經被各國知曉,不可能再在這亂世中置身事外,接下來沙場爭雄,就各憑本事吧。”
“那將軍我們接下來怎麽辦?”
“退兵!”張牧再次遙看了一眼西宇關,迴過頭堅定的說到。
</p>
自從華複帝戰死,各國紛紛稱王,百年之間來不知道爆發了多少場的戰爭,分分合合,戰戰停停,始終也沒有那個國家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四大家族的四個大國,大衡,西華,趙國,大宇,依舊是這個亂世的主軸線,十個小國之間也互有爭端,都想吞並彼此加強自己的勢力,期望能夠有實力與四國相抗衡,對於四國表麵上俯首恭敬,實際在為自身贏取更多的時間,而對於四國來說,十個小國雖然威脅不大,但也不能放任不理,可四國之間相互牽製,誰都不敢真正采取對小國的滅國行動,所以四國也樂於十個小國對自己的態度,專注著如何增強自己的國力。
“王上,此次趙國挑釁我國大敗而歸,臣以為不能議和,實應乘勢起兵攻趙,雖然此次滅不了趙國,但趙國起碼三分之一土地臣有把握讓趙王拱手讓出,並且讓趙國十年之內再無可用之軍,王上,機不可失啊!”
說話者乃大衡武將第一人,夢靖,夢靖年齡在四十左右,身長八尺,滿麵胡須,濃眉大眼,相貌粗獷,威風凜凜,他為人豪爽,堅毅,帶兵勇猛,果敢,每戰都身先士卒,加上他兵法嫻熟,武藝超群,在軍中很有威望,朝中也很有地位,年齡不大,已經官至午階·天空位上將軍,大王之下,再無他人。此時夢靖剛剛從東境戰場趕迴,半月前他大破入境挑釁的趙軍,收複完失地的他正準備一鼓作氣進攻趙國,直搗趙國都城東鼎,結果連收到三封衡王所發出的加急文書,說趙國遣使議和,叫他暫時按兵不動,戰機從來都是稍縱即逝,他怎麽能不心急如焚,於是他安排好前方戰局,星夜兼程秘密趕迴衡安來親自稟報衡王。
衡王獨孤靈此時坐在王座上,雙目朝天,似乎根本沒聽到夢靖急切的話語,接著輕歎一聲,緩緩垂下頭來,眼睛輕閉,但仍然沒有迴答夢靖。衡王獨孤靈三十五歲,身長接近八尺,隻比夢靖矮少許,他是大衡的第四代衡王,長的儀容秀麗,麵如冠玉,為人謙遜,圓滑,非常受擁戴,且胸懷大誌,知人善任,夢靖就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
“王上!”見衡王沉吟不語,而夢靖此時心急如焚,高聲提醒衡王。可衡王還是保持著姿勢,依舊閉目不語,夢靖雖然心急,也不敢再次打擾衡王,隻能焦急的站在一旁。
“上將軍,可知今日大殿上為何隻有我們三人。”最終丞相衛子廉打破了僵局。衛子廉乃大衡丞相,年齡在五十歲上下,身長七尺五寸,生的細眼長鬤,頭戴特製的綸巾,乃大衡開國元勳衛寧的孫子,他少年時就已經非常老成,心思縝密,聰明多疑,政治,經濟,軍事都非常精通,官拜子階·天魁位丞相,他和夢靖一文一武,乃大衡的肱骨柱石。
夢靖轉頭看了衛子廉一眼,哼了一聲,“衛相何必明知故問,我乃秘密返朝,知道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上將軍秘密返朝自然是機密,關係著前線戰局甚至大衡的存亡。”衛子廉對夢靖私自離開前線,秘密返朝心中很是不滿,而且衡王似乎也不打算追究此事,現在夢靖他自己竟然還敢在朝堂上問責,分明是不願聽從安排,或者說是針對於他這個在朝中非常有話語權,又極能影響衡王的丞相的不滿。在他看來,軍隊以服從為首要職責,就算有不理解也應該先執行,待大軍迴朝再詢問因果,而不能因為個人想法的不明,放下尚未完結的戰事,隻身迴朝,雖然他說關係到大衡的存亡有些誇張,但戰場瞬息萬變,什麽都有可能發生確實也不假。“不過,此其一也。”看到夢靖雙眉緊蹙,正待發作,衛子廉也覺得此時不應在此事上和他過多計較,話鋒一轉,“上將軍可知,二十日前王上收到密報,西華和大宇已經組成聯軍,在我國西南邊境集結重兵,意欲何為,上將軍自有論斷。”
衛子廉話音未落,夢靖已經虎軀劇震,不敢相信,“怎麽可能,趙國挑釁我國邊境不過月餘,臣奉命領兵退敵也就二十多天,西華和大宇如何能反應如此迅速,二十天前就陳兵我西南邊境?!更何況還是兩國聯軍?!”夢靖的震驚確實很大,在他看來,從趙國出兵,到西華和大宇有所察覺,再做出反應,最快也要兩月以上,況且兩國聯軍,從想法的形成,到外交,朝會,領兵,細節的探討到最後出兵,起碼也要三個月以上,何以會如此迅速?兩國十天時間就組成了聯軍,威脅到了西南邊境。但看到衡王和衛子廉的反應,夢靖也明白此事斷然不假,“況且西華和趙國乃是世仇,大宇也一直與我國交好,怎麽會為趙國出頭,圍攻我大衡?”
夢靖的震驚衡王和衛子廉並不意外,因為當初確定了這條線報確實無誤後,他們也一樣的震驚,於是衡王和衛子廉強行封鎖了這條消息,連夢靖都沒有通知,一方麵不想讓夢靖分心,專心對付趙國,一方麵兩人想盡快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暫時不想和西華和大宇把臉皮撕破。
“上將軍稍安,”衡王終於睜開了眼睛,從衛子廉口中接過了話,對夢靖耐心解釋,“據孤和丞相的分析,西華和大宇並非在趙國出兵後才做出的反應,而是早就達成了默契。”衡王和丞相衛子廉交換了個眼神,衛子廉做了個拱手的姿勢,示意衡王繼續說下去,而非自己轉述。衡王淺歎了一口氣,對夢靖繼續說道,“當時先祖建國時之所以會選擇大衡這個兵家必爭之地,衛相的爺爺衛寧上將軍也曾建議先祖,大衡雖然是土地肥沃,人民富足,物資齊備,可易攻難守,非長久用兵之地,可先祖當時勵精圖治,國力最強,有意在他的手上讓天下重新一統,所以更加看重大衡現在的國土,可人算那及天算,亂世又豈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終結的,所以先祖雖然胸懷大誌,最終還是鬱鬱而終,給我們獨孤家留下了這最肥美的土地,最強大的敵人。”說到此處,衡王再歎了一口氣,“西華慕容家自詡為華朝的傳承,自然要做出一副對趙國深惡痛絕態度,說是世仇,可其實並無實際仇怨,更何況華朝滅亡已經近百年,很多人對趙統的當時反華的態度也不再是一味地唾棄,反而說他敢為天下先,做了三大家族當時想做而不敢做之事...所以大趙和西華之間不像世間所說的那麽水火不容,反而西華近十年由於利益之爭與我國多有摩擦,雖不曾真正撕破臉皮,可關係已經相當之敏感;至於大宇,百年來從來不曾對外用兵,一直休養生息,專注治國,與各國隻有正常外交,國力國情頗為神秘,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是如何打算的,不過細細考量,或許國力當下是四國中最強大的也未可知。”
夢靖雖然對政治不算敏感,可也絕非庸人,此時他已經冷靜了下來,更加覺得事態的嚴重性,同時也更加不解,“既然他們三國早有預謀,為何不同時進攻我國,讓我們首尾不能唿應,隻讓趙國挑釁我國邊境,他們卻按兵不動,並且還是秘密出兵?而且各國形勢確如大王所言,可究竟是何人能遊說三國聯兵對付我國,此人不僅見識超群,而且口才了得,是個非常可怕的人物。”
“這個人究竟是誰我們暫時還無從得知,但心計手段確實常人所不及,”衛子廉很讚同夢靖對於對手的看法,他對此人也非常忌憚,同時也很感興趣,“不過,在我看來三國之間隻是達成了默契,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要聯軍入侵我國,兩國秘密派兵很明顯不想與我國立馬翻臉,但同時也不想放過一個好機會,所以他們此時會比任何人都關心戰局的走向。”
“那照丞相看來,三國接下來會如何行動?”聽到衛子廉的分析,夢靖心下稍安,真心向衛子廉請教。
“這就是王上為何阻止上將軍對趙國繼續用兵的原因了,”衛子廉為人極為聰明,知道夢靖已經明白大局,所以把他和衡王商議的決定推給衡王,一來不爭功,同時也讓夢靖更好下台,笑了笑,“不過上將軍能在領兵後七天之內就大破趙軍,我想這是三國事前無論如何都沒想到的,趙國新敗,此時隻求自保,所以遣使議和,而西華和大宇此時必然也措手不及,不敢擅動,可如果上將軍此時繼續對趙國用兵,甚至直搗東鼎,二國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就算沒任何好處,也決計不會看我國做大,打破這亂世的平衡,到時兩國聯兵來犯,趙國再殊死一搏,我們首尾不能相顧,那時勝敗難料,大衡就真的危險了。”
聽完此話,夢靖背後冷汗直冒,慶幸大錯尚未鑄成,他本來就是心胸開闊之人,雙手向前合十,先是麵朝衛子廉深深一躬,然後轉向衡王,雙腿跪地,“臣見識不明在前,私自迴朝在後,請王上處罰!”
衡王連忙扶起夢靖,輕聲道,“將軍不必自責,百年亂世,有此良機,為將者豈能眼睜睜錯過,孤又怎會不知。”對此良機,衡王眼中也是無奈,“況且如果不是上將軍七天就大破趙軍,估計現在三國聯軍都已經入侵我大衡了...”
“請上將軍不辭辛苦,立刻趕迴東境戰場,戰場瞬息萬變,如戰況有變,而將軍不在,後果將不堪設想。”此時衛子廉最為冷靜,事情已經清楚,可危機仍未過去。
“王上和丞相請放心,此事因我而起,何談辛苦,在下即刻出發,待臣下穩定東境,震懾西南後再迴朝向王上請罪,”然後轉向衛子廉,“再找丞相把酒言歡!”言罷,向衡王行禮告退,大步走出殿外,他這次迴來,雖然沒改變任何事,可心境卻已經完全不同,此時他覺得內心有無數的動力和氣勁,誓要發泄在東境戰場上。
大衡西南邊境,西宇關外。
“將軍,收到軍報,大衡和大趙已經簽訂停戰協議,大趙賠償大衡白銀十萬兩,並嫁郡主與之和親,雙方簽下協議,十年之內,互不相犯。”
“知道了,你退下吧。”張牧擺擺手,淡淡說到,眼中卻沒有任何表情。
“將軍,你如何絲毫不意外?”斥候退下後,副將孫洲很是不解。
“為將者不明大局,不曉天時,不懂審時度勢,不知局勢變化,乃庸才也!”張牧站在軍營的山坡之外遙望著西宇關,眼中充滿惆悵。“孫洲,你覺得我是否是庸才?”張牧不答反問。
“將軍何有此言?!”孫洲沒想到張牧竟然有此一問,在他看來,張牧少年得誌,用勇有謀,而兩人相處兩月時間,張牧治軍嚴明,律己律人,並且見識非凡,幾乎是一個全才。“此次三國聯軍全靠將軍一力促成,並且運籌帷幄,統領全局,此次如果成功,就算滅不了大衡,也必然改變亂世局麵,我大宇也可以震驚天下,逐鹿中原,而且明明就是趙國無能,西華見趙國兵敗,出爾反爾,與將軍何幹?”孫洲很是不忿,此次聯軍,最開始明明是趙國最先提出的,而趙國兵敗如山倒,不打招唿就遣使議和,隻求自保;西華見風使舵,不僅擅自退兵,現在還要求大宇補償所調動大軍耗費的銀錢糧草。
“三國利益聯盟,隻求利益,不求同心,而大衡君臣一心,國力強盛,我一心促成聯軍,卻沒切中時機,實是我不明大局,此其一也;趙國李進並非庸才,隻能怪夢靖太過厲害,竟能提前預測到這十年一遇的暴雨,讓趙國鐵騎毫無用武之地,他卻甕中捉鱉,乃我不曉天時所致,此其二也;李進戰敗,我作為統帥,仍然覺得趙國會殊死一搏,夢靖會趁勢東進,我方好奇襲西南,結果趙國遣使求和,夢靖按兵不動,導致而我方戰機盡失,是我不懂審時度勢,不知局勢變化所致,此其三也;有此三失,我豈能無責。”頓了頓,張牧轉過頭,麵朝孫洲,“當我知道夢靖按兵不動時,就知道三國這次聯軍已成徒勞,衡趙和議必成,隻是時間和細節的問題了吧。”
孫洲聽完張牧的剖析,對戰況分析入微,思路清晰,並且心胸廣闊,敢於擔當,不僅不覺得這位年輕統帥無能,反而更加欽佩,可一時間卻也想不出安慰的話。
張牧出身顯貴,卻絲毫沒有戾氣,年僅三十,身長八尺,生的威風凜凜,氣宇軒昂。乃宇王李達的少年好友,李達繼承王位前,二人經常在一起暢談國事,尋師訪友,李達繼承王位後,一度和他失去聯係,直到張牧二十三歲時二人才又重逢,張牧二十五歲時受李達之邀入朝為官,先當文官,後成武官,官至未階·天慧位朱雀將軍,為人低調,做事紮實,很得宇王信任,雖然為官時間不長,在朝中也頗有威望;
“將軍,你說我們三國聯軍,大衡究竟知不知道?”孫洲忽然想起一事,焦急的詢問。
“如若不知,夢靖怎會按兵不動,放過這個對付趙國的千載良機。”張牧內心苦笑。
“那如今衡趙和議已成,大衡會不會對我大宇用兵?”
“這個不用擔心,衡趙和議同樣是利益聯盟,此次和議大衡不過是做給我們大宇和西華看的,在不清楚我方動機和實力前,以衡王的睿智和隱忍能力,決計不會輕易興兵;不過,這次的三國聯軍讓大衡虛驚一場,對我們自然也會有所忌憚,日後北伐大衡將會更加艱難,並且此次我們大宇雄心的已經被各國知曉,不可能再在這亂世中置身事外,接下來沙場爭雄,就各憑本事吧。”
“那將軍我們接下來怎麽辦?”
“退兵!”張牧再次遙看了一眼西宇關,迴過頭堅定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