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江山自雄麗》: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湧起白銀闕,危駐紫金山。表獨立,飛霞佩,切雲冠。漱冰濯雪,眇視萬裏一毫端。迴首三山何處,聞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還。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這是宋代張孝祥填的一首詞,描寫的是南京夜景。燕青到達南京,已是傍晚,去當鋪東家,隻能明天了,趁著夜色,隨便走走,看看今日南京夜景,也許上麵這首抒懷詞,也正是燕青此時此地的感受。
次日清晨,燕青來到當鋪東家住處,這裏離南京鬧區較遠,很幽靜,住處是一處大的莊園,莊園門口,一邊一個石獅子,黑漆大門,門的上方橫有一塊匾額,上有三個大字“獨龍堡”,字寫的蒼勁有力,莊園外牆灰白色,已被裏麵爬出的植物葉子覆蓋,爬出的那些葉子,綠得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地,那麽均勻,沒有重疊,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兒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襯托著莊園大門,顯得簡潔、大方,生動。
燕青收迴目光,上前踏上莊園台階,抓起大門上的紫銅門環,輕輕地扣了兩下,一會,大門慢慢打開,有一個家丁打扮的人,探出身子問道:“找誰”,“找你們莊主,我是從杭州來的,是洪山的朋友,”燕青話音剛落,門裏又走出來一個家丁,把門徹底打開,看了一眼燕青,“公子,你跟我走吧,”隨後轉身前行,燕青緊隨其後,心裏暗想,杭州當鋪掌櫃,一定是把洪山送到了,不然不會這麽痛快,就讓自己進去。
莊園內,一道矮籬,把草地和庭園分開。草地深處,長著一排排,荊棘樹叢,強勁多節,更遠地方是小山。莊園內風格,以綠為主。看似很像田園風光,自然、清新、質樸、野趣,各類喬灌花木,濃鬱疊翠;草坪,綠毯如畫;水塘碧波蕩漾,槐魂、鬆風、竹溪、即使小山也是綠油油的,能看到的,就是綠。看來莊園的主人,對綠,情有獨鍾。
話間,到大堂門前,大堂門上方有匾,字書“議事堂”燕青看了看匾,與進門後所看到的一切,總感覺不倫不類。
家丁上前敲門,門開,裏麵走出一丫鬟,綠色裙裾,很招人喜歡,“老爺要等的人到了,”家丁說道,“等會,我去稟報”,丫鬟說完轉身離去,一會又折迴,“老爺有請,”丫鬟把門敞開,然後轉身前行。
燕青隨丫鬟,走進大堂,淡淡的檀木香,在房內發散,鏤空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點點細碎的陽光。
整個房間牆上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兵器,房間陳設很簡單,大堂正中,一張紫檀八仙桌,兩邊各一把紫檀太師椅。燕青看到,在右邊椅子上,坐著一人,一身黑色錦緞,四平八穩。
“我是這裏的管家,叫張海,朋友貴姓?”
“我姓李,名清”
“你是洪山的朋友,來這裏贖人?”
“是”
“知道條件嗎”
“不知道”
“洪山,打傷了當鋪的夥計,現在還躺在床上,贖人可以,要一百兩子紋銀,”
“這個沒問題,還有那隻玉墜也要贖迴,因那是洪山受人所托之物”燕青開門見山,直奔正題。
“贖玉墜?這需要跟東家商量,”張海驚異地看著燕青,
“好,你去商量,我在這裏等,”管家又掃一眼燕青,起身朝後堂走去。
丫鬟端一杯茶過來,“李公子,喝點涼茶”,丫鬟邊說,邊遞茶給燕青,燕青接過茶水,喝了一大口,“謝謝,小妹,”說著,把茶杯放在桌上,“不謝,”丫鬟,麵有羞澀的迴了一句離開,等了好一陣,管家才從後堂出來,又重做在太師椅上,“東家說,要想贖玉墜,需要一千兩”,燕青聽完一愣,看著管家說道:“當初押當時,隻有一百兩,怎麽贖當變成一千兩?”管家笑著說:“當初是押當,現在押期已過,朋友要玉墜,屬於買,原想不賣,可這玉墜畢竟與押當有關,所以東家,就以一千兩的價格出售,燕青沒有看過玉墜,不知道對方,是不是訛自己,還是玉墜,真值一千兩,燕青停頓了一會說:“我能看看玉墜嗎,”“可以”管家迴答後,就吩咐人,把玉墜拿上來,一會,一個丫鬟,捧著一個精致的錦盒走出來,走到八仙桌前,交給管家,管家把錦盒打開,遞給燕青,燕青接過錦盒一看,發現這玉墜有點麵熟,急忙把錦盒放在桌上,小心地,從錦盒中取出玉墜,一邊細細看了幾遍,一邊想著,在哪裏見過這個玉墜?,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燕青進見宋徽宗的情景,宋徽宗坐在軟榻上,手搖一把錦扇,扇上係著一個扇墜,是一隻碧綠色暖玉蝴蝶,燕青當時還特意多看了幾眼,因係絲絛的地方,上口綠色微重,下口綠色稍淡,所以記憶較深,看過玉墜,燕青看著管家笑著說,“一千兩能再少點嗎”管家笑著答道:“不能”,“你能做主了,”“能,”燕青又看了管家,從行李袋中,取出一個錦盒,打開錦盒,拿出兩張銀票,一張是兩百兩,另一張是一千兩,放在桌上,笑著說:“那就把人帶來,玉墜我也帶走,這是一千二百兩銀票,也不用找了,算是在南京交個朋友,”管家看著燕青的舉動。愣住了,管家原本是用一千兩,嚇走燕青,此事就了了,可是燕青,真的拿出銀票,管家再看燕青,燕青依舊用微笑地目光看著他,管家站起身說;“我要與東家說一聲,”說完急忙朝內堂快步走去,一杯茶的功夫,裏麵出來兩人,前麵一人是管家,後麵一人,生闊臉方腮,眼鮮耳大,貌醜形,穿一領茶褐衫,戴一頂萬字頭巾,係一條白絹搭膊下麵穿一雙油膀靴。“杜興”燕青暗叫一聲,來人看到燕青站起身形,驚訝叫道;“小乙哥,”燕青也驚唿:“杜興哥,”兩人同時疾步前行,然後抱在一起,杜興,燕青兩雙眼,淚水同時落下,最後還是杜興說話了:“小乙哥,咱們坐下說,”說完二人落座,丫鬟上茶後退下,杜興又吩咐管家去準備酒菜。
然後問燕青:“你怎麽到這裏了,”燕青就把洪山事情,來龍去脈複述一遍,杜興聽完笑著說:“咱們可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說完站起,拉著燕青說:這個事不算事,走,咱們到後麵,見見大哥,燕青驚異的問:“李應大哥也在?”“是,咱們兄弟再見麵不容易,今天一定好好喝一頓,不醉不休。”
說話間,進了後堂,還沒進入房間,杜興就大喊:“大哥,你看誰來了,”杜興話音落,紫紅色門簾一挑,走出一人,鶻眼鷹睛頭,燕頷猿臂狼腰,身著絳紅袍。不是李應是誰,燕青緊走兩步,納頭便拜,來人正是李應,急忙扶起燕青說:“小乙哥別來無恙,”燕青抱著李應,眼含熱淚:大哥,“你還好吧”,“好!好!”李應連說兩個好,眼裏也浮著一層淚花,李應迴過頭問杜興:“準備酒飯了嗎,”杜興擦淚迴答:“準備了,準備了”三人這才相扶,走進房中。
李應的房間很簡單,房間四角,立著漢白玉的柱子,四周的牆壁,全是白色石磚雕砌而成,黃金雕成的蘭花,在白石之間妖豔的綻放,青色的紗簾,隨風而漾,牆上掛著一把寶劍,柄上鑲嵌著,一顆晶瑩奪目的寶石,紫檀大床上,掛著青色絲帳,絲帳旁,有一雕刻茶幾,桌旁有四把紫檀掛絲絨凳,三人落座。兄弟三人再次相見,話不知從何說起,最後還是李應先開了口。
“我先說說與杜興的關係,我們兩家是親家,這話應該從十幾年前說起。”
梁山入夥前,李應是一個商人,有一年,李應去汴梁辦貨,一次采購了一大批貨,裝了幾輛馬車,李應的朋友,怕路上出事,還派人護送,車馬行到河南與山東交界,護送首領說:“過了這條河,前麵就是山東地界,在山東地界,我們與黑道並不熟,我們隻能送到這裏了,”李應趕緊下馬打楫:謝謝諸位了,隨後吩咐管家,拿出幾張銀票,交給帶隊首領,首領推辭一會,接過銀票,謝過李應,帶人離去。
車馬進入山東地界,走了一天的路,平安無事,黃昏十分,一行車馬,來到一個叫黑風嶺的地界。車馬停下,管家說:“老爺,這黑風嶺,一向不怎麽安靜,發生過多起路劫,不如咱們先找客店住下,明早再走也不遲,”李應抬頭看看天空,炎熱,沒有一絲風,再看看前麵,再走幾步,就進入樹林,而且這裏距家,隻有不到一天的路程,趁著夜色,天氣涼爽,明天早晨就會到家,想了想,對管家說:“通知前隊,就地休息一會,吃一點幹糧,然後,趁夜間涼爽趕路,”管家看老爺決心一定,也就沒在說什麽。
車隊停下,剛拿出幹糧,正準備吃,就聽一階口哨響起,在黃昏時分的樹林裏,顯得尤其脆生,口哨聲落,樹林裏,跑出十來匹不同顏色的坐騎,坐騎上,坐著蒙麵大漢,手持兵刃,立刻把一行車馬圍在中間。一個手握狼牙棒的蒙麵人,抖韁繩策馬,走到這群人前列,也許是,李應騎著白馬,身穿絳紅色大氅,尤其明顯,出列之人直接走向李應。
“李應快快留下車輛貨物,可以饒你不死,如果說不字,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李應聽劫匪叫出自己的名字,感到很奇怪,“你認識我?”李應驚異的問道,握狼牙棒的蒙麵人,哈哈一笑:“聽說過,但不熟,”李應抱拳說到,既然知道在下,咱們遠日無怨,近日無仇,朋友在此劫道為何?”蒙麵人再次哈哈大笑,“我與你無冤無仇,但我說一個人,你應該認識,此人名叫孫興,怎麽樣,想起了嗎?”李應聽到這個名字,心裏一震,突然想起五年前,曾在秦淮河邊,一家珠寶齋,看上一塊玉佩,店家標價紋銀八十兩,有個叫孫興的,似乎帶著女眷,也想要這塊玉佩,出價一百兩,李應當時賭氣,直接出價二百兩,孫興聽完李應的報價,氣恨的看了李應一眼,拉著女眷,甩袖走出珠寶齋,事隔多年,對方不提起,李應已經忘記了,“孫興想怎樣,”李應不解的問,“他想要你的財,還想要你的命,我們是收錢辦事,”李應暗想,就一塊玉佩,值得要命?可現在,要命的人已在麵前,李應無奈的說:“朋友,能不能閃條路,放我們過去,要多少銀兩,隻管提,”蒙麵人搖搖頭說:“李應,你認命吧,今天,不但要你的命,還要你的貨,人財全收,”李應聽吧,知道今天這關,不可能痛快過去,再看眾車夫隨從,一個個,早已嚇得抖作一團,隻有幾個家丁,手持鋼刀護在車旁。
麵對十來個劫匪,如果在平時,李應不懼,可現在,帶著這多人貨,心裏確有不安,怎麽辦?難道說,這幾車貨物就白白便宜了這幫劫匪?李應知道,這些貨物的本錢,是自己大半個家業啊!而且還要找孫興問個清楚,問問什麽要自己的命,想罷,李應也隻有豁出去了,李應不再說話,策馬挺槍,向蒙麵人衝去,蒙麵人一看,大喊一聲,“大家一起上,”
蒙麵人手舞一對狼牙棒,率先向李應衝去。
蒙麵人十分厲害,死死地纏住李應手中這杆槍。似乎知道李應會使飛刀,一對狼牙棒使得風雨不透,不讓李應騰出手來,取身後的鋼刀,李應偷眼瞄了下自己的人,早已被其他劫匪擒獲,此時,有幾個劫匪,已經朝李應包抄過來,李應已是腹背受敵。雖閃展騰挪,怎奈,劫匪們,步步緊逼,李應的處境,非常不妙!
李應知道今天隻能魚死網破了,趁劫匪稍微不注意,一手拿槍力戰蒙麵人,另一手拔出了飛刀,“嗖嗖”,連擲二刀,打倒了兩個。這下,更激怒了眾劫匪,剩下的劫匪放棄看管李應的隨從,大聲呐喊,圍上李應。李應處境萬分危險!
就在李應疲於招架,眼看就要喪身劫匪之手,大路上一溜塵煙,跑來一匹黑色快馬。馬上一條大漢,手提一根齊眉棍,大聲喝道:“都住手!幾個人打一個,算什麽英雄好漢!”
蒙麵人正在興奮之時,眼看李應已是招架無力,確突然殺出一人,蒙麵人看了一眼來人,臉上一大塊紅印記,特別嚇人,不由得心裏一顫。
處於下風的李應,見有人來幫自己,心中大喜,忙道:“好漢,快來救我!”隨後邊戰邊向來人靠攏,順勢又擲出兩把飛刀,劫匪再次立倒兩人,來人也手舞齊眉棍,向劫匪橫掃而去,又有兩個劫匪跌倒,蒙麵人,一看大勢已去,一聲口哨,剩餘劫匪,飛奔逃竄。
李應看著劫匪遠去,沒去追趕,急忙下馬,單腿彎曲,便給救自己之人下跪,“壯士,敢問尊姓大名?此番若不是仗義相救,我命休矣,請受我李應一拜!”
來人急忙將李應扶起說:“不必這樣,路見不平,本是勇士本色,”李應聽完來人的話,眼圈有些濕潤,感激不盡言表,杜興接著答道:“我姓杜,名單字一個興,人長得醜,有個外號“鬼臉兒”,今年四十二歲,家就住在前麵的杜家莊,家裏還有一女,妻子因病早喪,父女相依為命”,說這話間,李應家人,已將貨物車馬收拾停當,李應吩咐啟程,一行車馬,跟隨杜興來到杜家莊。
杜興的家十分簡陋,三間破草房,四個牆旯旮。因家中有一女,屋裏內外,收拾的倒是挺幹淨,杜興女兒,名叫梅花,那年一十八歲,生得眉清目秀,苗條端莊,與杜興長的,有天壤之別。
梅花見爹爹帶來這麽多人,打過招唿,急忙去給客人燒水,李應看著杜興的家,有了一個想法,而後問杜興:“恩人,我今年48歲,有意與你結為金蘭,你是否同意,杜興很敬佩李應的武功,尤其是那出神入化的飛刀技巧,就高興的迴答;“小弟是個粗人,大哥不嫌棄,我當然願意,”李應聽到杜興答應了,非常高興,二人戳草下拜,結拜後,兩人站起身,李應說:“我大你六歲,是你大哥,今後以兄弟相稱,不知兄弟現在做什麽營生,”杜興答道:“打打短工,自己會些拳腳功夫,有時也會給富豪們押運,”李應聽後,試探著問:兄弟有沒有興趣,跟大哥迴李家莊,我經商,經常外出采購,家裏也缺人照應,我看侄女也挺勤快,到了李家莊,比你打短工要安穩的多,再說,你今天得罪了劫匪,劫匪尋到你的住處,一定會來報複,到了李家莊,你我兄弟二人還有個照應,”,杜興聽完李應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也想到自己女兒大了,跟著自己受了這多年的罪,也應有個好的歸宿,慢慢抬起頭,眼光看向梅花,梅花看見爹看自己,知道是在征求自己意見,她也心疼自己的父親,每天為父女兩人生計奔波,甚是辛苦,開口說到:“女兒聽爹爹的,杜興見女兒不反對,就對李應說:“那就聽大哥的,跟大哥去李家莊,隨後收拾行李,因沒有什麽值錢的,一會就完了,李應給梅花叫了一頂小轎,就上路了。
李應家也比較清楚,夫妻二人生得一子一女,上有一個老母,五口之家,公子年方十九,除了跟父親學了一身武藝之外,從十六歲起,就隨父親外出曆練,學做生意,小女已滿14歲,在學堂念書。
李應一進李家莊,家裏人立即迎了出來,李應妻子葉氏出來一看,一行車馬中,有個陌生大漢,又從小轎中下來一個穿著樸素的少女,葉氏用疑惑的眼光,看向自己的丈夫,李應看到妻子的眼光,笑著把杜興拉過來,指著葉氏說:“這是你嫂子,”然後又指著杜興說:“這位是我在外邊結識的一個兄弟,叫杜興”,隨後,又指著剛下轎的少女說:“這是杜興的女兒梅花,”杜興聽完李應介紹,急忙上前打楫:“嫂子好,小弟給你請安”葉氏急忙微微萬福迴禮,梅花上前就要下跪,給葉氏請安,葉氏趕緊攔下,扶起梅花看,暗想,這父女長相,真是天壤之別,一個如仙女,一個如鬼魅,李應這時對妻子說:“咱們先進莊,有些事,一會到裏麵再說,說完吩咐管家,安排好車馬,就帶人進了大堂,主客分別落座,李應就把路上的經過敘說一遍,葉氏聽完李應的敘述,從坐上站起,吩咐丫鬟,去把公子與公主叫來,然後走到杜興麵前,杜興不知原因,急忙站起,看著葉氏,葉氏說:“恩公,請坐,我有話要說”,杜興又坐下,葉氏突然雙膝跪地,杜興嚇了一跳,扶又不敢扶,急忙說:“嫂子,你這是幹什麽,”“兄弟,你坐下,我這一跪,是謝恩公救我夫君一命,也是替老太太,謝謝恩公救李應一命,”這時,李應的公子與公主,正好推門進來,看到母親跪在地上,兩人一同喊了一聲:“母親?”,葉氏看自己的兒女進來,站起身,對兒女說:“這位是你父親的救命恩人,你二人跪下,給恩人磕頭,二人聽後,立即地跪,磕了三個頭,杜興趕緊扶起;“嫂子,讓兄弟為難了,”李應站起身形,哈哈大笑,“大恩不言謝,從今往後,我們就是一家人,隻要有我李應的,就有兄弟的,”說完帶父女二人見過老太太,老太太自然也是非常高興。
杜興父女住下後,杜興忙裏忙外,女兒梅花,心靈手巧,特有眼力,而且,李應之子也經常與梅花切磋武藝,女兒也是經常纏著這個姐姐,深得全家人喜愛。李應夫妻商量,要與杜興結為兒女親家,此事一說,杜興甚是高興,知道李應真沒把自己當外人,跟女兒說了這件事,女兒也欣然同意,李家公子與梅香喜結秦晉,兩家合為一家,成為兒女親家,杜興便成了李家的大總管。征討方臘班師,我二人已看透事態,就商議重操舊業,迴了老家,由於與金國打仗,北方已不安定,就搬到了南京,業務規模也比以前做的更大了。
李應講完,燕青急忙站起抱拳說:“祝賀兩位哥哥結為秦晉,”李應笑著說:“小乙哥,怎麽這麽講禮數了?,
快坐下說說你自己,”,燕青再次落座,開始講述自己這多年的經曆。
次日清晨,燕青來到當鋪東家住處,這裏離南京鬧區較遠,很幽靜,住處是一處大的莊園,莊園門口,一邊一個石獅子,黑漆大門,門的上方橫有一塊匾額,上有三個大字“獨龍堡”,字寫的蒼勁有力,莊園外牆灰白色,已被裏麵爬出的植物葉子覆蓋,爬出的那些葉子,綠得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地,那麽均勻,沒有重疊,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兒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襯托著莊園大門,顯得簡潔、大方,生動。
燕青收迴目光,上前踏上莊園台階,抓起大門上的紫銅門環,輕輕地扣了兩下,一會,大門慢慢打開,有一個家丁打扮的人,探出身子問道:“找誰”,“找你們莊主,我是從杭州來的,是洪山的朋友,”燕青話音剛落,門裏又走出來一個家丁,把門徹底打開,看了一眼燕青,“公子,你跟我走吧,”隨後轉身前行,燕青緊隨其後,心裏暗想,杭州當鋪掌櫃,一定是把洪山送到了,不然不會這麽痛快,就讓自己進去。
莊園內,一道矮籬,把草地和庭園分開。草地深處,長著一排排,荊棘樹叢,強勁多節,更遠地方是小山。莊園內風格,以綠為主。看似很像田園風光,自然、清新、質樸、野趣,各類喬灌花木,濃鬱疊翠;草坪,綠毯如畫;水塘碧波蕩漾,槐魂、鬆風、竹溪、即使小山也是綠油油的,能看到的,就是綠。看來莊園的主人,對綠,情有獨鍾。
話間,到大堂門前,大堂門上方有匾,字書“議事堂”燕青看了看匾,與進門後所看到的一切,總感覺不倫不類。
家丁上前敲門,門開,裏麵走出一丫鬟,綠色裙裾,很招人喜歡,“老爺要等的人到了,”家丁說道,“等會,我去稟報”,丫鬟說完轉身離去,一會又折迴,“老爺有請,”丫鬟把門敞開,然後轉身前行。
燕青隨丫鬟,走進大堂,淡淡的檀木香,在房內發散,鏤空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點點細碎的陽光。
整個房間牆上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兵器,房間陳設很簡單,大堂正中,一張紫檀八仙桌,兩邊各一把紫檀太師椅。燕青看到,在右邊椅子上,坐著一人,一身黑色錦緞,四平八穩。
“我是這裏的管家,叫張海,朋友貴姓?”
“我姓李,名清”
“你是洪山的朋友,來這裏贖人?”
“是”
“知道條件嗎”
“不知道”
“洪山,打傷了當鋪的夥計,現在還躺在床上,贖人可以,要一百兩子紋銀,”
“這個沒問題,還有那隻玉墜也要贖迴,因那是洪山受人所托之物”燕青開門見山,直奔正題。
“贖玉墜?這需要跟東家商量,”張海驚異地看著燕青,
“好,你去商量,我在這裏等,”管家又掃一眼燕青,起身朝後堂走去。
丫鬟端一杯茶過來,“李公子,喝點涼茶”,丫鬟邊說,邊遞茶給燕青,燕青接過茶水,喝了一大口,“謝謝,小妹,”說著,把茶杯放在桌上,“不謝,”丫鬟,麵有羞澀的迴了一句離開,等了好一陣,管家才從後堂出來,又重做在太師椅上,“東家說,要想贖玉墜,需要一千兩”,燕青聽完一愣,看著管家說道:“當初押當時,隻有一百兩,怎麽贖當變成一千兩?”管家笑著說:“當初是押當,現在押期已過,朋友要玉墜,屬於買,原想不賣,可這玉墜畢竟與押當有關,所以東家,就以一千兩的價格出售,燕青沒有看過玉墜,不知道對方,是不是訛自己,還是玉墜,真值一千兩,燕青停頓了一會說:“我能看看玉墜嗎,”“可以”管家迴答後,就吩咐人,把玉墜拿上來,一會,一個丫鬟,捧著一個精致的錦盒走出來,走到八仙桌前,交給管家,管家把錦盒打開,遞給燕青,燕青接過錦盒一看,發現這玉墜有點麵熟,急忙把錦盒放在桌上,小心地,從錦盒中取出玉墜,一邊細細看了幾遍,一邊想著,在哪裏見過這個玉墜?,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燕青進見宋徽宗的情景,宋徽宗坐在軟榻上,手搖一把錦扇,扇上係著一個扇墜,是一隻碧綠色暖玉蝴蝶,燕青當時還特意多看了幾眼,因係絲絛的地方,上口綠色微重,下口綠色稍淡,所以記憶較深,看過玉墜,燕青看著管家笑著說,“一千兩能再少點嗎”管家笑著答道:“不能”,“你能做主了,”“能,”燕青又看了管家,從行李袋中,取出一個錦盒,打開錦盒,拿出兩張銀票,一張是兩百兩,另一張是一千兩,放在桌上,笑著說:“那就把人帶來,玉墜我也帶走,這是一千二百兩銀票,也不用找了,算是在南京交個朋友,”管家看著燕青的舉動。愣住了,管家原本是用一千兩,嚇走燕青,此事就了了,可是燕青,真的拿出銀票,管家再看燕青,燕青依舊用微笑地目光看著他,管家站起身說;“我要與東家說一聲,”說完急忙朝內堂快步走去,一杯茶的功夫,裏麵出來兩人,前麵一人是管家,後麵一人,生闊臉方腮,眼鮮耳大,貌醜形,穿一領茶褐衫,戴一頂萬字頭巾,係一條白絹搭膊下麵穿一雙油膀靴。“杜興”燕青暗叫一聲,來人看到燕青站起身形,驚訝叫道;“小乙哥,”燕青也驚唿:“杜興哥,”兩人同時疾步前行,然後抱在一起,杜興,燕青兩雙眼,淚水同時落下,最後還是杜興說話了:“小乙哥,咱們坐下說,”說完二人落座,丫鬟上茶後退下,杜興又吩咐管家去準備酒菜。
然後問燕青:“你怎麽到這裏了,”燕青就把洪山事情,來龍去脈複述一遍,杜興聽完笑著說:“咱們可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說完站起,拉著燕青說:這個事不算事,走,咱們到後麵,見見大哥,燕青驚異的問:“李應大哥也在?”“是,咱們兄弟再見麵不容易,今天一定好好喝一頓,不醉不休。”
說話間,進了後堂,還沒進入房間,杜興就大喊:“大哥,你看誰來了,”杜興話音落,紫紅色門簾一挑,走出一人,鶻眼鷹睛頭,燕頷猿臂狼腰,身著絳紅袍。不是李應是誰,燕青緊走兩步,納頭便拜,來人正是李應,急忙扶起燕青說:“小乙哥別來無恙,”燕青抱著李應,眼含熱淚:大哥,“你還好吧”,“好!好!”李應連說兩個好,眼裏也浮著一層淚花,李應迴過頭問杜興:“準備酒飯了嗎,”杜興擦淚迴答:“準備了,準備了”三人這才相扶,走進房中。
李應的房間很簡單,房間四角,立著漢白玉的柱子,四周的牆壁,全是白色石磚雕砌而成,黃金雕成的蘭花,在白石之間妖豔的綻放,青色的紗簾,隨風而漾,牆上掛著一把寶劍,柄上鑲嵌著,一顆晶瑩奪目的寶石,紫檀大床上,掛著青色絲帳,絲帳旁,有一雕刻茶幾,桌旁有四把紫檀掛絲絨凳,三人落座。兄弟三人再次相見,話不知從何說起,最後還是李應先開了口。
“我先說說與杜興的關係,我們兩家是親家,這話應該從十幾年前說起。”
梁山入夥前,李應是一個商人,有一年,李應去汴梁辦貨,一次采購了一大批貨,裝了幾輛馬車,李應的朋友,怕路上出事,還派人護送,車馬行到河南與山東交界,護送首領說:“過了這條河,前麵就是山東地界,在山東地界,我們與黑道並不熟,我們隻能送到這裏了,”李應趕緊下馬打楫:謝謝諸位了,隨後吩咐管家,拿出幾張銀票,交給帶隊首領,首領推辭一會,接過銀票,謝過李應,帶人離去。
車馬進入山東地界,走了一天的路,平安無事,黃昏十分,一行車馬,來到一個叫黑風嶺的地界。車馬停下,管家說:“老爺,這黑風嶺,一向不怎麽安靜,發生過多起路劫,不如咱們先找客店住下,明早再走也不遲,”李應抬頭看看天空,炎熱,沒有一絲風,再看看前麵,再走幾步,就進入樹林,而且這裏距家,隻有不到一天的路程,趁著夜色,天氣涼爽,明天早晨就會到家,想了想,對管家說:“通知前隊,就地休息一會,吃一點幹糧,然後,趁夜間涼爽趕路,”管家看老爺決心一定,也就沒在說什麽。
車隊停下,剛拿出幹糧,正準備吃,就聽一階口哨響起,在黃昏時分的樹林裏,顯得尤其脆生,口哨聲落,樹林裏,跑出十來匹不同顏色的坐騎,坐騎上,坐著蒙麵大漢,手持兵刃,立刻把一行車馬圍在中間。一個手握狼牙棒的蒙麵人,抖韁繩策馬,走到這群人前列,也許是,李應騎著白馬,身穿絳紅色大氅,尤其明顯,出列之人直接走向李應。
“李應快快留下車輛貨物,可以饒你不死,如果說不字,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李應聽劫匪叫出自己的名字,感到很奇怪,“你認識我?”李應驚異的問道,握狼牙棒的蒙麵人,哈哈一笑:“聽說過,但不熟,”李應抱拳說到,既然知道在下,咱們遠日無怨,近日無仇,朋友在此劫道為何?”蒙麵人再次哈哈大笑,“我與你無冤無仇,但我說一個人,你應該認識,此人名叫孫興,怎麽樣,想起了嗎?”李應聽到這個名字,心裏一震,突然想起五年前,曾在秦淮河邊,一家珠寶齋,看上一塊玉佩,店家標價紋銀八十兩,有個叫孫興的,似乎帶著女眷,也想要這塊玉佩,出價一百兩,李應當時賭氣,直接出價二百兩,孫興聽完李應的報價,氣恨的看了李應一眼,拉著女眷,甩袖走出珠寶齋,事隔多年,對方不提起,李應已經忘記了,“孫興想怎樣,”李應不解的問,“他想要你的財,還想要你的命,我們是收錢辦事,”李應暗想,就一塊玉佩,值得要命?可現在,要命的人已在麵前,李應無奈的說:“朋友,能不能閃條路,放我們過去,要多少銀兩,隻管提,”蒙麵人搖搖頭說:“李應,你認命吧,今天,不但要你的命,還要你的貨,人財全收,”李應聽吧,知道今天這關,不可能痛快過去,再看眾車夫隨從,一個個,早已嚇得抖作一團,隻有幾個家丁,手持鋼刀護在車旁。
麵對十來個劫匪,如果在平時,李應不懼,可現在,帶著這多人貨,心裏確有不安,怎麽辦?難道說,這幾車貨物就白白便宜了這幫劫匪?李應知道,這些貨物的本錢,是自己大半個家業啊!而且還要找孫興問個清楚,問問什麽要自己的命,想罷,李應也隻有豁出去了,李應不再說話,策馬挺槍,向蒙麵人衝去,蒙麵人一看,大喊一聲,“大家一起上,”
蒙麵人手舞一對狼牙棒,率先向李應衝去。
蒙麵人十分厲害,死死地纏住李應手中這杆槍。似乎知道李應會使飛刀,一對狼牙棒使得風雨不透,不讓李應騰出手來,取身後的鋼刀,李應偷眼瞄了下自己的人,早已被其他劫匪擒獲,此時,有幾個劫匪,已經朝李應包抄過來,李應已是腹背受敵。雖閃展騰挪,怎奈,劫匪們,步步緊逼,李應的處境,非常不妙!
李應知道今天隻能魚死網破了,趁劫匪稍微不注意,一手拿槍力戰蒙麵人,另一手拔出了飛刀,“嗖嗖”,連擲二刀,打倒了兩個。這下,更激怒了眾劫匪,剩下的劫匪放棄看管李應的隨從,大聲呐喊,圍上李應。李應處境萬分危險!
就在李應疲於招架,眼看就要喪身劫匪之手,大路上一溜塵煙,跑來一匹黑色快馬。馬上一條大漢,手提一根齊眉棍,大聲喝道:“都住手!幾個人打一個,算什麽英雄好漢!”
蒙麵人正在興奮之時,眼看李應已是招架無力,確突然殺出一人,蒙麵人看了一眼來人,臉上一大塊紅印記,特別嚇人,不由得心裏一顫。
處於下風的李應,見有人來幫自己,心中大喜,忙道:“好漢,快來救我!”隨後邊戰邊向來人靠攏,順勢又擲出兩把飛刀,劫匪再次立倒兩人,來人也手舞齊眉棍,向劫匪橫掃而去,又有兩個劫匪跌倒,蒙麵人,一看大勢已去,一聲口哨,剩餘劫匪,飛奔逃竄。
李應看著劫匪遠去,沒去追趕,急忙下馬,單腿彎曲,便給救自己之人下跪,“壯士,敢問尊姓大名?此番若不是仗義相救,我命休矣,請受我李應一拜!”
來人急忙將李應扶起說:“不必這樣,路見不平,本是勇士本色,”李應聽完來人的話,眼圈有些濕潤,感激不盡言表,杜興接著答道:“我姓杜,名單字一個興,人長得醜,有個外號“鬼臉兒”,今年四十二歲,家就住在前麵的杜家莊,家裏還有一女,妻子因病早喪,父女相依為命”,說這話間,李應家人,已將貨物車馬收拾停當,李應吩咐啟程,一行車馬,跟隨杜興來到杜家莊。
杜興的家十分簡陋,三間破草房,四個牆旯旮。因家中有一女,屋裏內外,收拾的倒是挺幹淨,杜興女兒,名叫梅花,那年一十八歲,生得眉清目秀,苗條端莊,與杜興長的,有天壤之別。
梅花見爹爹帶來這麽多人,打過招唿,急忙去給客人燒水,李應看著杜興的家,有了一個想法,而後問杜興:“恩人,我今年48歲,有意與你結為金蘭,你是否同意,杜興很敬佩李應的武功,尤其是那出神入化的飛刀技巧,就高興的迴答;“小弟是個粗人,大哥不嫌棄,我當然願意,”李應聽到杜興答應了,非常高興,二人戳草下拜,結拜後,兩人站起身,李應說:“我大你六歲,是你大哥,今後以兄弟相稱,不知兄弟現在做什麽營生,”杜興答道:“打打短工,自己會些拳腳功夫,有時也會給富豪們押運,”李應聽後,試探著問:兄弟有沒有興趣,跟大哥迴李家莊,我經商,經常外出采購,家裏也缺人照應,我看侄女也挺勤快,到了李家莊,比你打短工要安穩的多,再說,你今天得罪了劫匪,劫匪尋到你的住處,一定會來報複,到了李家莊,你我兄弟二人還有個照應,”,杜興聽完李應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也想到自己女兒大了,跟著自己受了這多年的罪,也應有個好的歸宿,慢慢抬起頭,眼光看向梅花,梅花看見爹看自己,知道是在征求自己意見,她也心疼自己的父親,每天為父女兩人生計奔波,甚是辛苦,開口說到:“女兒聽爹爹的,杜興見女兒不反對,就對李應說:“那就聽大哥的,跟大哥去李家莊,隨後收拾行李,因沒有什麽值錢的,一會就完了,李應給梅花叫了一頂小轎,就上路了。
李應家也比較清楚,夫妻二人生得一子一女,上有一個老母,五口之家,公子年方十九,除了跟父親學了一身武藝之外,從十六歲起,就隨父親外出曆練,學做生意,小女已滿14歲,在學堂念書。
李應一進李家莊,家裏人立即迎了出來,李應妻子葉氏出來一看,一行車馬中,有個陌生大漢,又從小轎中下來一個穿著樸素的少女,葉氏用疑惑的眼光,看向自己的丈夫,李應看到妻子的眼光,笑著把杜興拉過來,指著葉氏說:“這是你嫂子,”然後又指著杜興說:“這位是我在外邊結識的一個兄弟,叫杜興”,隨後,又指著剛下轎的少女說:“這是杜興的女兒梅花,”杜興聽完李應介紹,急忙上前打楫:“嫂子好,小弟給你請安”葉氏急忙微微萬福迴禮,梅花上前就要下跪,給葉氏請安,葉氏趕緊攔下,扶起梅花看,暗想,這父女長相,真是天壤之別,一個如仙女,一個如鬼魅,李應這時對妻子說:“咱們先進莊,有些事,一會到裏麵再說,說完吩咐管家,安排好車馬,就帶人進了大堂,主客分別落座,李應就把路上的經過敘說一遍,葉氏聽完李應的敘述,從坐上站起,吩咐丫鬟,去把公子與公主叫來,然後走到杜興麵前,杜興不知原因,急忙站起,看著葉氏,葉氏說:“恩公,請坐,我有話要說”,杜興又坐下,葉氏突然雙膝跪地,杜興嚇了一跳,扶又不敢扶,急忙說:“嫂子,你這是幹什麽,”“兄弟,你坐下,我這一跪,是謝恩公救我夫君一命,也是替老太太,謝謝恩公救李應一命,”這時,李應的公子與公主,正好推門進來,看到母親跪在地上,兩人一同喊了一聲:“母親?”,葉氏看自己的兒女進來,站起身,對兒女說:“這位是你父親的救命恩人,你二人跪下,給恩人磕頭,二人聽後,立即地跪,磕了三個頭,杜興趕緊扶起;“嫂子,讓兄弟為難了,”李應站起身形,哈哈大笑,“大恩不言謝,從今往後,我們就是一家人,隻要有我李應的,就有兄弟的,”說完帶父女二人見過老太太,老太太自然也是非常高興。
杜興父女住下後,杜興忙裏忙外,女兒梅花,心靈手巧,特有眼力,而且,李應之子也經常與梅花切磋武藝,女兒也是經常纏著這個姐姐,深得全家人喜愛。李應夫妻商量,要與杜興結為兒女親家,此事一說,杜興甚是高興,知道李應真沒把自己當外人,跟女兒說了這件事,女兒也欣然同意,李家公子與梅香喜結秦晉,兩家合為一家,成為兒女親家,杜興便成了李家的大總管。征討方臘班師,我二人已看透事態,就商議重操舊業,迴了老家,由於與金國打仗,北方已不安定,就搬到了南京,業務規模也比以前做的更大了。
李應講完,燕青急忙站起抱拳說:“祝賀兩位哥哥結為秦晉,”李應笑著說:“小乙哥,怎麽這麽講禮數了?,
快坐下說說你自己,”,燕青再次落座,開始講述自己這多年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