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關於第67章故事簡介:北涼國主段業見敦煌太守李暠建國西涼,本欲從沮渠蒙遜兄弟手中奪取國家大權,再派兵征討李暠,結果反中沮渠蒙遜的反間計,不僅自斷臂膀,誅殺了親信馬權,還殺掉了忠心耿耿的沮渠男成,給自己造成了眾叛親離的惡果,沮渠蒙遜借機起兵發難,一舉攻下首都張掖,誅殺段業,成為了北涼國主。


    在這個故事中,北涼國主段業終於為自己的昏庸無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北涼政權也隨著沮渠蒙遜的篡位成功,而走向了穩定發展的道路。而此時,涼州地區四涼國並立,沮渠蒙遜在取得了北涼國主之位後,同樣要按照掌控涼州,稱霸西北,再圖中原的國家戰略來進行自己的對外戰爭,但是沮渠蒙遜的首要目的自然要對付起兵自立的西涼國主李暠,而李暠要完成霸業也自然要與北涼政權一爭高下,所以,北涼政權與西涼政權在涼州西部地區在頻繁的戰爭中相互製衡,而涼州東部地區的南涼國主禿發利鹿孤自然要給本來就已經氣息奄奄的後涼政權最後一擊,後涼政權同樣也不甘心國破家亡,以至於一時間涼州地區狼煙四起。西涼政權和北涼政權征伐不斷,南涼政權和後涼政權攻守頻繁。在這四個涼國中,也隻有後涼政權在風雨飄搖中固守姑臧,想盡辦法拖延亡國滅種的時間,其他三個涼國都在戰爭與和平中竭盡全力的發展國力,逐漸達成三國相互製約的平衡。


    而在幾乎同一時間段,占據關中地區的後秦帝國在皇帝姚興的統治下發展的更是如日中天,時刻準備消滅盤踞隴西地區的西秦政權,由此我們看到,關中地區和西北地區數國林立,相互間征伐不斷。相比之下,剛剛占據關東地區的北魏王朝以及退守遼河流域的後燕政權和在山東地區建國的南燕政權卻出現了一個相對短暫的和平發展時期。其實這也跟漢化差異比較大的鮮卑慕容部和鮮卑拓跋部需要在關東地區完成漢化,完成融合有很大關係。而西北地區的各個部族間的廝殺同樣也折射出來了這樣的到來,就是這些遊牧民族的部族需要在兼並中獲得漢化與融合的契機。


    實際上,在十六國時期的末期,北方大地出現了近十個左右的政權,主要還是因為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需要在封邦建國中來最快速度的完成自己本部族的漢化,而關東地區的鮮卑族群因為漢化的差異比較大,人口規模更大,所以,當鮮卑拓跋部占據關東地區大部分之後,其部眾必然要已經基本完成漢化的鮮卑慕容部融合,那麽同為鮮卑族群的這兩個部族關係並不複雜,所以能夠展現出來了相對平和的融合景象,而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漢化差異不大,都停留在漢化的初級和中級階段,並且這些部族來源廣泛,各部族人口規模不大,相互間關係複雜,漢化的方式比較野蠻和低級,所以,相互之間的攻伐更為激烈,展現出來的融合景象也比較紛亂。而由羌氐族群構建的後秦帝國卻因為羌氐族群即將基本完成漢化,其國力也必將在鼎盛的瞬間走向衰落。


    我們之前一直在說的四個涼國,在相互的攻伐中必然會有一個政權能最終笑到最後,完成稱霸涼州地區的偉業,而現在來看,後涼政權肯定是難以達成再次完成涼州一統的壯舉,隻有西涼政權,南涼政權和北涼政權有資格來完成這一曆史使命,但這三個政權國力相差不大,那就要看哪個政權的統治者具有更高超的政治才能了。


    而我們通過北涼政權的立國和易主的過程中能夠看到,作為匈奴盧水胡係的領袖沮渠蒙遜不可不謂是一個很有軍事謀略和政治眼光的人物,其個人能力與身世經曆和鮮卑慕容部的領袖慕容垂可以說是不相上下,而北涼國主段業是一個既無根基而又才能平庸的統治者,根本無法駕馭沮渠蒙遜,況且構建北涼政權的主體仍然是匈奴盧水胡係的各個部族,所以,沮渠蒙遜能夠輕而易舉的取得北涼政權的控製權,而沮渠蒙遜在起兵到篡位的過程中,其高超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展現的淋漓盡致,相比較而言,西涼國主李暠似乎隻是在執政才能上有一定的水平,軍事能力並不太突出,而南涼國主禿發利鹿孤則軍事能力更為強悍,政治能力似乎也並不太突出,所以隻要沮渠蒙遜能夠像慕容垂一樣,活的時間久一些,稱霸涼州的偉業自然非其莫屬了。


    但是,因為匈奴盧水胡係遠沒有鮮卑慕容部強大,所以盧水胡係所構建的北涼政權自然沒有鮮卑慕容部所建立的前燕帝國和後燕帝國強大,不過,在足智多謀的沮渠蒙遜的帶領下,北涼政權也必將在涼州地區的爭霸戰中占的便宜更多。而且,我們從西北地區的各個政權的開國國君的創業過程,我們能夠看到鮮卑乞伏部建立的西秦政權,鮮卑禿發部建立的南涼政權,都是在兼並周圍小部族的過程中開始走上封邦建國的道路,西涼政權則是通過敦煌太守李暠的自立而建國的。隻有匈奴盧水胡係建立的北涼政權是通過在奪取後涼政權的城池來確定自己立國的基礎,所以說,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中,匈奴盧水胡係漢化的程度可能要高於鮮卑乞伏部和鮮卑禿發部,而在西北地區的所有政權中,北涼政權經曆的戰爭和政變更多,多難興邦的道理,北涼政權自然要在這些政權中更為堅韌,所以北涼政權在整體國力上可能也要略高於南涼政權、西秦政權和西涼政權,總的來看北涼政權應該是最有希望最終成為涼州地區的霸主的。


    事實上,北涼國主沮渠蒙遜活到了花甲之年,在其統治下,北涼政權接連擊敗南涼政權,攻滅西涼政權,完成了稱霸涼州的偉業,但是涼州之地終究難以與中原王朝所能抗衡,不過由於地域原因,北涼政權還是保有了一定的享國時間,成為了十六國中最後一個被北魏王朝攻滅的政權,其亡國時間正是十六國時期結束的時間,即公元439年。


    而關於北涼政權的立國時間,現在的曆史學者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沮渠蒙遜兄弟擁立段業為涼州牧的時間,即公元397年,另一種觀點認為是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的時間,即公元401年,我認為將公元397年作為北涼政權的立國時間更為準確,盡管北涼政權統治者易主,但是北涼政權的整個國家結構沒有發生變化,雖然段業在位期間,並不是沮渠蒙遜兄的傀儡,但是北涼政權的大部分權力還是由沮渠蒙遜兄弟所掌控的,所以說段業和沮渠蒙遜所掌控的政權是一脈相傳的,不應該存在兩個立國時間的說法,北涼政權易主的情況,有點像春秋戰國時期的田氏代齊,都是國姓改變,而國號未改,國家統治結構也未有變化,我們將公元397年作為北涼政權立國的時間更為恰當,否則我們無法對段業作為涼州牧的政權做出合適的稱唿,即使隨便命名一個東涼什麽的稱唿也太過牽強和隨意,那麽,段業之政權與沮渠蒙遜之政權同為一個國號,則恰到好處,這麽算下來,北涼政權的享國時間就是42年,確實是十六國中存在時間比較長的一個政權。


    我們通過北涼政權的享國時間,似乎看到了十六國時期享國時間最長的前涼政權的影子,其實涼州地區的這個五個涼國政權的建立和滅亡,不正是整個十六國時期民族大融合的一個縮影嗎?前涼政權就好比十六國時期以前的由漢族先民構建的大一統王朝,而北涼政權則類似於所有北方地區的遊牧民族最後基本完成漢化的北魏王朝,後涼政權,西涼政權以及南涼政權完全就等同於漢族先民與遊牧民族在血腥的民族大融合戰爭中走向消亡的十六國的各個政權,隻不過涼州地區的遊牧民族族群比較小,這些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往往沒有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影響深遠,所以造成了現在的人們對十六國時期的五個涼國政權知之甚少,但是,十六國時期的五個涼政權卻對我國西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是我們今天人們最應該銘記在心的。


    事實上,直到十六國時期結束,北涼政權和西涼政權的後人依然活躍於西北地區的政治舞台,西涼政權滅亡後,李暠之孫李寶帶領殘部逃到了西域地區,就在今天的新疆哈密地區重新建立西涼政權,史稱後西涼,也稱伊吾西涼、伊吾王國,而北涼政權在滅亡之後,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無諱同樣率殘部逃往西域地區,在今天的新疆吐魯番地區也重新建立北涼政權,史稱後北涼,也稱高昌北涼,至今高昌古城仍然是旅遊勝地,我們可想而知,這兩個在我們中原王朝看來完全是袖珍政權的兩個小國,在當時的西域地區對中華文化的傳播起到了多麽重要的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說十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臣高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臣高升並收藏說說十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