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關於第29章故事簡介:雖然冉魏政權掃除了河北地區的後趙殘餘勢力,崛起於東北地區的前燕政權趁著中原地區山河破碎,攻滅亡了冉魏政權,占據了關東地區並且俘虜了冉魏政權的統治者冉閔,前燕政權的統治者慕容儁將冉閔斬首,並正式登基稱帝,對於戰火方熄的關東地區,慕容儁也開始了精心的治理。


    在這則故事中,鮮卑慕容部通過對聚居於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各個部族進行整合兼並,極大的化解了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和定居民族的矛盾,終於擊敗俘獲了冉閔,滅亡了冉魏政權,占據關東地區,前燕帝國的統治者慕容儁帶領著鮮卑慕容部的部眾開始了漢化的進程。


    當慕容儁帶領鮮卑部眾入主中原之時,當時聚集於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也基本上投靠了鮮卑慕容部,丁零族人也隻是這些聚居於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的代表,因為同為遊牧民族,鮮卑人的入主中原,是極大的順應了逐漸走向定居生活的遊牧民族各部百姓的意誌的,丁零族群同樣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個部族,在北方草原上,因為這個部族使用的車輪高大,也被稱為高車族,其族名也被稱為鐵勒,敕勒。所以,他們用的車也被稱為敕勒車,因為這種車車輪高大,非常適合遊牧民族的遷徙,直到現在,生活於蒙古草原上的少數民族居民還在使用。


    實際上,我認為丁零也好,高車也好,這個部族也隻是眾多遊牧民族部族中的其中一員,同樣,丁零,高車的族名也隻是使用車輪高大的遊牧民族的部族的一個泛稱,並不單指某一個種族,因為敕勒車非常適用於遊牧民族的遷徙生活,所以這種車應該在當時的草原上得到了廣泛的普及,那麽從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命名上來說,現在的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去辨別這些遊牧民族的族屬。


    當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不斷依附於鮮卑慕容部時,可見冉閔的殺胡令並沒有對自己的國家的長治久安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導致了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聯合起來對抗這個桀紂之君,而且漢族先民對於鮮卑慕容部的南下,並沒有聯合起來盡力抵擋和反抗,也隻有冉魏政權的統治者冉閔帶著自己的部隊衝鋒陷陣,最終不得人心的冉閔被俘被殺,攻滅冉魏政權的前燕帝國在取得了關東地區的統治權後,其統治者反而要比出身漢族先民的冉閔在治國理政方麵要強太多,前燕皇帝慕容儁對於國家的治理可以說是勵精圖治了,其選賢任能,撫恤陣亡將士,鼓勵生產,穩定國內的局勢,使得關東地區的百姓萬民也終於有了一個稍微穩定一些的生產生活環境,前燕帝國也因此迎來了一個繁榮富強的階段。


    在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帝國占據關東地區,氐族建立的前秦帝國占據關中地區的這一時期,曾經構建漢趙帝國和後趙帝國的匈奴人和羯人已經淡出了曆史舞台,所以我認為從成漢立國一直到前燕占據關東地區,大約五十年左右的光景,應該屬於十六國時期的前期階段,同樣也是我國曆史上東晉十六國時期,民族大融合的初步融合時期。


    因為當年稱霸北方蒙古草原的匈奴主體部族,曆經千年的遷徙和征戰,在史書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輝煌記錄,隨著稱霸草原的遊牧民族逐漸強盛,人口增多,遊牧民族必然要離開承載他們光榮和恥辱的草原,選擇自己民族新的起點,匈奴人最終在這一時期走到了自己民族發展史的終點,但這也是他們開啟了和漢族先民休戚與共的新征程。


    隨著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漢趙帝國和匈奴附屬民族羯人建立的後趙帝國的滅亡,氐人和鮮卑人入主中原,匈奴人和羯人也就開始逐漸的融合於漢族先民和其他遊牧民族之中了。即使在這一時期之後,直到隋唐時期,史書中雖然仍有關於匈奴人的記載,尤其是匈奴盧水胡係和鐵弗部分別在十六國末期建立了北涼王國和胡夏王國,但是,曾經稱霸北方蒙古草原的匈奴主體部族已經在十六國的前期基本上煙消雲散了,後世史書中對於單個匈奴人的記載,肯定是漢化很久的匈奴人的後裔,而這些匈奴人後裔已經和漢族先民無任何異樣,隻是口口相傳,知道自己是匈奴人的後裔。在十六國末期,隸屬於匈奴的盧水胡係和鐵弗部也隻是借著匈奴的名號,掛著羊頭賣狗肉而已,他們內部的部眾,一定會有匈奴人的血統,但肯定已經不是真正的當年在北方蒙古草原叱吒風雲的匈奴人了,他們也隻是曾經臣服於匈奴主體部族的小部落而已。


    之前我們說過,後趙帝國就是十六國時期民族大融合的一個過渡期,民族大融的進程應該是從千百年以來和漢族先民打打和和的匈奴人開始,到漢化程度非常高的羌氐部族和急切想漢化的鮮卑部族加入到民族融合的大軍中,而羯人隻是匈奴人的附庸,出人意料的取代了匈奴人建立的漢趙帝國,構建了更為強盛的後趙帝國,但是,隨著石勒石虎的死去,建立後趙帝國的羯人最終還是代替他們的主人,順利的引出了鮮卑部族和羌氐部族,在民族大融合的進程中,做了一個很好的過渡。


    也就是說,整個十六國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是從稱霸蒙古草原的匈奴主體部族建立漢趙帝國開始的,匈奴人的附庸羯人建立的後趙帝國引出了分別占領了關東地區的鮮卑人和關中地區的氐人,引出了民族融合的兩個主角,而實際上整個民族融合的曆史大脈絡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是由匈奴人引出鮮卑部族和羌氐部族,但不巧合的是,作為匈奴人的附庸,羯人反將匈奴人打敗,取代了匈奴人的位置。導致了族群比較小的羯人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小插曲。不過,羌氐部族和鮮卑部族終究還是加入到了民族融合的大軍之中,這才是一個曆史必然的過程,而匈奴人的主體部族融入漢族先民,這也是一個曆史必然的過程,附帶著羯人也融入漢族先民之中。


    到了氐人所建立的前秦帝國與鮮卑人建立的前燕帝國分別掌控了關中地區和關東地區之時,民族大融合的初步融合期就正式結束了,而這兩個帝國的爭霸,也就開啟了民族大融合的繼續融合期的進程,也是十六國時期的中期階段,就是氐人融合於漢族先民之中,同樣因為氐人先於鮮卑人融合在漢民族先民之中,所以氐人所建立的前秦政權最符合龐大的漢族先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前秦政權能夠快速的發展壯大。


    而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帝國隻是急切想漢化的鮮卑人的一個嚐試,前燕帝國的統治者固然想保持國祚長久,但是因為鮮卑人的漢化不深,所以它不符合漢族先民的根本利益,也必然被漢化很深的氐人建立的前秦帝國所滅亡,而當氐人融合於漢族先民之中時,其所建立的前秦帝國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了,繼續想漢化的其他鮮卑部族當然還想入主中原,而其他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借著數十年中原大亂的契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自然也想開創基業,在前秦帝國衰落之時,也就紛紛稱王建國,呈現了十六國末期的多國爭霸的亂局。


    之前我們也說過很多了,出現如此混亂局麵的民族融合的過程,實際上罪魁禍首並不是遊牧民族本身,反而是當時作為封建王朝統治階級的士族地主階級。其實,在後世的封建王朝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民族融合的情況。但是,卻沒有衍生出如此錯綜複雜的,諸國混戰的局麵。比如說元朝時期,蒙古部族入主中原,接連消滅了契丹,女真,還有黨項等等遊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而且蒙古人長途跋涉,遠征中亞西亞地區,在這一地區的各個遊牧民族更是星羅棋布,隨著蒙古人的征戰,西北地區大量的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開始融合,形成了我們今天的迴族,我認為不僅僅形成了迴族,今天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中,有很多應該是在那一時期開始形成的,但是在元朝統治時期卻沒有出現如十六國時期的亂象。我認為究其原因還是當時的統治階級庶族地主階級在執政能力上要遠遠超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士族地主階級。


    因為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終究要從貴族地主階級最終過渡到庶族地主階級。士族地主階級隻不過是我國封建曆史時期的一個過渡期,一個大插曲,由士族地主積極作為統治階級的三國兩晉南北朝終究不會太平,尤其麵臨如此複雜的民族問題,士族地主階級的執政主體世家大族有天生的畸形,所以,在這個過渡期中,因為世家大族的自私性和虛偽性,導致了執政能力的不足,漢族先民所建立的封建王朝難以控製整個中華大地,隻能在江南一隅苟延殘喘和相互傾軋,最終引發了中原地區五胡亂華的慘況,導致了十六國更迭的亂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說十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臣高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臣高升並收藏說說十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