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幽帝國雖總共有九大諸侯,但自古以來,公認實力的最強的便是東徹、南昭、西烈、北虞這四路諸侯。原因無二,隻有這三路諸侯的地盤,是位於大幽之邊疆。相比於其它幾路諸侯的歌舞升平不同,這幾家諸侯長年會對外作戰,雖說打仗最是勞民傷財,不過,要知道最好的精兵永遠不是練出來的,而是殺出來的……至於現在,東徹侯因為謀反事跡,如今已被褫奪封號,暫且按下不提。也就是說,如今綜合實力最強的便是,南昭、西烈、北虞這三家。
而這三家之間,究竟孰強孰弱?卻是有些不好下定論,隻能說各有千秋。
近幾年間,各家都在養精蓄銳、坐等天下大亂,隻有北虞軍進行了兩場大戰。一場是,當初東徹侯造反之時,北虞軍奉昭入京勤王、蠻人卻突然入侵,然後北虞大軍迴返,屠殺了寧嘎德部落五萬人口;另外一場便是,北虞世子遇刺,北虞軍入草原報仇,雖然當時北虞對外宣稱的數字,並不是真實的陣斬三十萬,而是說十萬。不過,單單這個數字,也足以令天下人震驚。而這經過這兩場大戰之後,也是使得北虞軍的戰力一覽無餘,徹底暴露在陽光底下,不過,這也都是不可避免,畢竟,這兩場大戰的規模著實太大。而西烈大軍,雖然近幾年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不過在以往年間,他的戰鬥力也是得到了公認,比起北虞軍來亦是不遑多讓。至於南昭侯的實力,這點從當初東徹侯起兵造反之際,便可看出。要知道,當初東徹侯起兵造反,除卻西烈北虞二侯奉昭之外,其它幾路雖然不曾奉昭,但也未敢真正倒向那一方,秉持的是觀望狀態,隻有南昭侯當時敢公然出兵,阻攔西烈大軍入京勤王。此等行為,若是細究的話,其實也當造反論處,隻是後來,小皇帝卻對此事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南昭侯卻依舊我行我素,從這一點上,便可看出南昭侯府的整體實力,畢竟,他是公然對峙西烈侯府的。
而這三家的綜合實力,之所以能夠超出其它幾家,除了因為他們的曆史原因之外,更是與他們的直接領導人分不開關係。
毋庸置疑,南昭侯吳狂、西烈侯姬元、北虞侯沐青恩,這三人都是極有能力手腕之人。而除卻這些領導才能之外,三人的性格特點也是各不盡同。
雖然,南昭侯名為吳狂,可是曆數他其一生事跡,他卻未曾真正做過什麽猖狂之事,雖然,他當初敢命令南昭軍阻止西烈軍入京勤王,可這也當不得“猖狂”二字,因為,自始至終,兩軍之間都是和平對峙、不曾起過摩擦,而且當初之事也有一定的順勢意思……因為吳狂年齡是三人之中最年長的那個,因此,同輩之人多將他稱之為“老賊”。
不過,這個老賊,卻並非什麽貶義詞,而是取“老而不死是為賊”之意,象征著他的老謀深算。
而他也將這“老謀深算”四字,發揮到了極致。
要知道,當年南昭侯的位子可不是好坐的,上一任南昭侯,總共生有十三個兒子,除去過早夭折的四個之外,還有九個已經成人的候選人。在這九個候選人之中,無論是聲勢名望,還是勢力背景,其實吳狂都不占優勢,縱使九個候選人爭奪至臨近落幕之際,吳狂也看似是最沒希望的那個,可就當大家以為這把椅子最終會落在老大或者老四的屁股下麵時,卻不曾想這個“老二”吳狂,竟是後來者居上,使出手段拉攏分化了已經失去希望的那幾個人,並且還挑唆著老大與老四之間提前鬥了一場……其中細節,三言兩語很難詳述,總而言之,最後吳狂成功坐到那把椅子上麵,並且他在上位以後,以雷霆手段報複打壓其餘幾人,將南昭侯府打造成為了自己的一言堂。
至於北虞侯沐青恩的性格,也算是人盡皆知,他的年齡雖然是三人之間最小的那個,可是其一生事跡之精彩,卻是獨占鼇頭。
且先不說他上位之時的“弑兄殺弟”,因為,但凡出自豪門貴族之間,這種為了爭奪“位子”時的,兄弟鬩牆,亦非少數,大家也都已是見怪不怪,他們在當初上位之際,也少不了伴隨著鮮血,誰也不敢說他不曾做過手足相殘的事……可沐青恩敢作“二拒皇恩”這等事的魄力,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的。別看當初小皇帝下旨,他們敢抗旨不遵、陰奉陽違。那是因為,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君主勢微臣子強勢,若是放在龍潛帝之前的龍朔帝、龍乾帝時期,你看麵對聖旨,他們敢放一個“屁”試試!這等事跡,除了沐青恩之外,當世再無第二人敢做……因此,沐青恩獲得“沐瘋子”的稱號,也算是實至名歸。
剩下最後一個姬元,他的年齡在三之中,位居中央,風評也是三人之間最好的那個,因為,他的行事多有君子之風,所以,就連老太師司徒長青都曾稱讚他為當世完人,讚曰:為主者明,為臣者忠,為兄者睦,為友者義,為人者恭。
也正是因為有了老太師司徒長青的這幾句讚言,所以,姬元被稱作“無為君子”。
並且,他的這個“君子”,可不是什麽偽君子,而是真真正正的君子坦蕩蕩。這點,觀之他的以往以往行事,曆可細數論證。
想比於其他兩人,他這西烈侯府的位置,可謂是得來易如反掌,雖然,他當初也是兄弟二人,可他自打出生以來,便是嫡長子,因此,也就名正言順地被上任西烈侯立為了世子,直至他父親百年之後,他成功繼位,其中竟是沒有絲毫波瀾……而老太師讚他的那個“為兄者睦”,便與他這樁事跡有關。
話說他那個一母同袍的兄弟~姬完,卻也是個奇人,對於權勢並未半分貪戀,雖然,自幼弓馬嫻熟、愛好戰場生涯,可為了避免讓他這個大哥誤會,竟然硬是將自己的喜好強行壓抑在心底,除了自小與他關係親近,對之唯命是從之外,更是在他繼承西烈侯府的位置以後,主動交出了自己的一係列的權利,隻屈居在自家府邸之中……若是別的上位者,見自己兄弟如此這般,隻怕會求之不得。以位置而言之,隻要再賞賜一些金銀珠寶,在外人看來,隻怕就算是兄弟之間親密無間了。可姬元卻是恰恰相反,非但對他這個兄弟沒有絲毫的猜疑防備,更是深知他這個兄弟的興趣愛好,親自上門言說,要他這個兄弟掌管兵權……可姬元雖是君子坦蕩蕩,他這個弟弟卻對他產生了猜忌,還當他是故意試探,因此,也是拒不接受。而姬顏卻不厭其煩的三次上門言說……最終,西烈大軍的所有兵權一律交付給了他這個二弟姬完……且這麽多年以來,兄弟之間一直都是親密無間,不曾起過絲毫齷齟。
而他那個為主者明,便是指他坐在西烈侯這個位置上的諸多政令行事,自他坐到西烈侯府這個位置上以後,曾多次頒下“求賢令”,多次赦免罪囚……經過他這麽多年的勵精圖治以後,西烈侯府的整體實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文治武功都堪稱上等。
為臣者忠,便是指他的忠心,他領轄的西烈軍論整體實力,可以說是不弱於人,可他不管是當初還是現在,在麵對皇帝的旨意之時,都是認真完成,從無半分敷衍……並且曾說下:“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這等忠心話語。
為友者義,亦是可圈可點,遠的不說,就拿他與沐秋凰定下的二女婚事來論,盡管當初沐秋凰氣海被廢已是人盡皆知,可他卻不曾起過半分毀約心思,麵對自己心愛女兒的苦苦哀求依舊無動於衷,且說下:除非北虞世子毀約,否則西烈堅決履行約定到底……這等話語。
而最後那個為人者恭,更是將他的性格完美概括。他謙遜有禮,無論麵對何人都從無上位者的高傲,就拿道劍仙來說,雖然,道劍仙身為他一雙兒女的師父,且鑄劍廬還位於秦鹿之地,按理說,鑄劍廬應該仰仗他的鼻息生活應歸才對……可是,你看看他是如何對待鑄劍廬的?除了主動承擔劍廬三百人的吃喝拉撒之外,想要見歐冶子時,都會先遣人持拜貼,獲得許可之後,才沐浴更衣前往……別說什麽劍仙高貴的話來,這點從沐秋凰青恩如何對待劍仙的事跡上,便可見一般,癡劍仙被他請來給自己兒子當了十年保鏢,詭劍仙被他派人給屠了,當初張伏陵主動駕臨北虞侯府時,他也是站在台階上迎接,不曾再往前走上一步。且,他還曾在大街上為老者牽馬,巡視軍營時,為普通士兵係鞋帶……
大幽帝國雖總共有九大諸侯,但自古以來,公認實力的最強的便是東徹、南昭、西烈、北虞這四路諸侯。原因無二,隻有這三路諸侯的地盤,是位於大幽之邊疆。相比於其它幾路諸侯的歌舞升平不同,這幾家諸侯長年會對外作戰,雖說打仗最是勞民傷財,不過,要知道最好的精兵永遠不是練出來的,而是殺出來的……至於現在,東徹侯因為謀反事跡,如今已被褫奪封號,暫且按下不提。也就是說,如今綜合實力最強的便是,南昭、西烈、北虞這三家。
而這三家之間,究竟孰強孰弱?卻是有些不好下定論,隻能說各有千秋。
近幾年間,各家都在養精蓄銳、坐等天下大亂,隻有北虞軍進行了兩場大戰。一場是,當初東徹侯造反之時,北虞軍奉昭入京勤王、蠻人卻突然入侵,然後北虞大軍迴返,屠殺了寧嘎德部落五萬人口;另外一場便是,北虞世子遇刺,北虞軍入草原報仇,雖然當時北虞對外宣稱的數字,並不是真實的陣斬三十萬,而是說十萬。不過,單單這個數字,也足以令天下人震驚。而這經過這兩場大戰之後,也是使得北虞軍的戰力一覽無餘,徹底暴露在陽光底下,不過,這也都是不可避免,畢竟,這兩場大戰的規模著實太大。而西烈大軍,雖然近幾年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不過在以往年間,他的戰鬥力也是得到了公認,比起北虞軍來亦是不遑多讓。至於南昭侯的實力,這點從當初東徹侯起兵造反之際,便可看出。要知道,當初東徹侯起兵造反,除卻西烈北虞二侯奉昭之外,其它幾路雖然不曾奉昭,但也未敢真正倒向那一方,秉持的是觀望狀態,隻有南昭侯當時敢公然出兵,阻攔西烈大軍入京勤王。此等行為,若是細究的話,其實也當造反論處,隻是後來,小皇帝卻對此事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南昭侯卻依舊我行我素,從這一點上,便可看出南昭侯府的整體實力,畢竟,他是公然對峙西烈侯府的。
而這三家的綜合實力,之所以能夠超出其它幾家,除了因為他們的曆史原因之外,更是與他們的直接領導人分不開關係。
毋庸置疑,南昭侯吳狂、西烈侯姬元、北虞侯沐青恩,這三人都是極有能力手腕之人。而除卻這些領導才能之外,三人的性格特點也是各不盡同。
雖然,南昭侯名為吳狂,可是曆數他其一生事跡,他卻未曾真正做過什麽猖狂之事,雖然,他當初敢命令南昭軍阻止西烈軍入京勤王,可這也當不得“猖狂”二字,因為,自始至終,兩軍之間都是和平對峙、不曾起過摩擦,而且當初之事也有一定的順勢意思……因為吳狂年齡是三人之中最年長的那個,因此,同輩之人多將他稱之為“老賊”。
不過,這個老賊,卻並非什麽貶義詞,而是取“老而不死是為賊”之意,象征著他的老謀深算。
而他也將這“老謀深算”四字,發揮到了極致。
要知道,當年南昭侯的位子可不是好坐的,上一任南昭侯,總共生有十三個兒子,除去過早夭折的四個之外,還有九個已經成人的候選人。在這九個候選人之中,無論是聲勢名望,還是勢力背景,其實吳狂都不占優勢,縱使九個候選人爭奪至臨近落幕之際,吳狂也看似是最沒希望的那個,可就當大家以為這把椅子最終會落在老大或者老四的屁股下麵時,卻不曾想這個“老二”吳狂,竟是後來者居上,使出手段拉攏分化了已經失去希望的那幾個人,並且還挑唆著老大與老四之間提前鬥了一場……其中細節,三言兩語很難詳述,總而言之,最後吳狂成功坐到那把椅子上麵,並且他在上位以後,以雷霆手段報複打壓其餘幾人,將南昭侯府打造成為了自己的一言堂。
至於北虞侯沐青恩的性格,也算是人盡皆知,他的年齡雖然是三人之間最小的那個,可是其一生事跡之精彩,卻是獨占鼇頭。
且先不說他上位之時的“弑兄殺弟”,因為,但凡出自豪門貴族之間,這種為了爭奪“位子”時的,兄弟鬩牆,亦非少數,大家也都已是見怪不怪,他們在當初上位之際,也少不了伴隨著鮮血,誰也不敢說他不曾做過手足相殘的事……可沐青恩敢作“二拒皇恩”這等事的魄力,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的。別看當初小皇帝下旨,他們敢抗旨不遵、陰奉陽違。那是因為,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君主勢微臣子強勢,若是放在龍潛帝之前的龍朔帝、龍乾帝時期,你看麵對聖旨,他們敢放一個“屁”試試!這等事跡,除了沐青恩之外,當世再無第二人敢做……因此,沐青恩獲得“沐瘋子”的稱號,也算是實至名歸。
剩下最後一個姬元,他的年齡在三之中,位居中央,風評也是三人之間最好的那個,因為,他的行事多有君子之風,所以,就連老太師司徒長青都曾稱讚他為當世完人,讚曰:為主者明,為臣者忠,為兄者睦,為友者義,為人者恭。
也正是因為有了老太師司徒長青的這幾句讚言,所以,姬元被稱作“無為君子”。
並且,他的這個“君子”,可不是什麽偽君子,而是真真正正的君子坦蕩蕩。這點,觀之他的以往以往行事,曆可細數論證。
想比於其他兩人,他這西烈侯府的位置,可謂是得來易如反掌,雖然,他當初也是兄弟二人,可他自打出生以來,便是嫡長子,因此,也就名正言順地被上任西烈侯立為了世子,直至他父親百年之後,他成功繼位,其中竟是沒有絲毫波瀾……而老太師讚他的那個“為兄者睦”,便與他這樁事跡有關。
話說他那個一母同袍的兄弟~姬完,卻也是個奇人,對於權勢並未半分貪戀,雖然,自幼弓馬嫻熟、愛好戰場生涯,可為了避免讓他這個大哥誤會,竟然硬是將自己的喜好強行壓抑在心底,除了自小與他關係親近,對之唯命是從之外,更是在他繼承西烈侯府的位置以後,主動交出了自己的一係列的權利,隻屈居在自家府邸之中……若是別的上位者,見自己兄弟如此這般,隻怕會求之不得。以位置而言之,隻要再賞賜一些金銀珠寶,在外人看來,隻怕就算是兄弟之間親密無間了。可姬元卻是恰恰相反,非但對他這個兄弟沒有絲毫的猜疑防備,更是深知他這個兄弟的興趣愛好,親自上門言說,要他這個兄弟掌管兵權……可姬元雖是君子坦蕩蕩,他這個弟弟卻對他產生了猜忌,還當他是故意試探,因此,也是拒不接受。而姬顏卻不厭其煩的三次上門言說……最終,西烈大軍的所有兵權一律交付給了他這個二弟姬完……且這麽多年以來,兄弟之間一直都是親密無間,不曾起過絲毫齷齟。
而他那個為主者明,便是指他坐在西烈侯這個位置上的諸多政令行事,自他坐到西烈侯府這個位置上以後,曾多次頒下“求賢令”,多次赦免罪囚……經過他這麽多年的勵精圖治以後,西烈侯府的整體實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文治武功都堪稱上等。
為臣者忠,便是指他的忠心,他領轄的西烈軍論整體實力,可以說是不弱於人,可他不管是當初還是現在,在麵對皇帝的旨意之時,都是認真完成,從無半分敷衍……並且曾說下:“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這等忠心話語。
為友者義,亦是可圈可點,遠的不說,就拿他與沐秋凰定下的二女婚事來論,盡管當初沐秋凰氣海被廢已是人盡皆知,可他卻不曾起過半分毀約心思,麵對自己心愛女兒的苦苦哀求依舊無動於衷,且說下:除非北虞世子毀約,否則西烈堅決履行約定到底……這等話語。
而最後那個為人者恭,更是將他的性格完美概括。他謙遜有禮,無論麵對何人都從無上位者的高傲,就拿道劍仙來說,雖然,道劍仙身為他一雙兒女的師父,且鑄劍廬還位於秦鹿之地,按理說,鑄劍廬應該仰仗他的鼻息生活應歸才對……可是,你看看他是如何對待鑄劍廬的?除了主動承擔劍廬三百人的吃喝拉撒之外,想要見歐冶子時,都會先遣人持拜貼,獲得許可之後,才沐浴更衣前往……別說什麽劍仙高貴的話來,這點從沐秋凰青恩如何對待劍仙的事跡上,便可見一般,癡劍仙被他請來給自己兒子當了十年保鏢,詭劍仙被他派人給屠了,當初張伏陵主動駕臨北虞侯府時,他也是站在台階上迎接,不曾再往前走上一步。且,他還曾在大街上為老者牽馬,巡視軍營時,為普通士兵係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