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你到底想如何?
我那失蹤多年的兄長造反成功了 作者:未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車匆匆進了城,駛進了一處行館,晏琛一行便駐紮此處。
韓充安置好了隨軍,便帶著人前往複命,剛進內門,陛下身邊的內常侍已經匆匆迎上來。
阿璀認得那人,便是皇帝陛下身邊名喚孝年的近侍。
孝年朝阿璀執禮甚恭,“陛下憂心娘子久矣,娘子安然無恙,實是幸事。”
陛下身邊這個年輕的內常侍,韓充自然也是見過的,隻是往日裏他隻是替陛下傳遞消息,甚少與旁人說話,尤顯得低調。
但知道的人都曉得,這人是陛下絕對心腹,陛下的許多密令消息傳遞都靠他。
而這樣一個人,如此禮儀周全對眼前這個小娘子,也實在是罕事了。
韓充卻不敢多想,隻對孝年道,“韓充前來複命,請內常侍通傳。”
“陛下在內議事,韓中郎與諸位稍待。”孝年不卑不亢,將陛下心腹近侍與外臣之間的分寸拿捏地分毫不差。
而轉身卻又對阿璀拱手道,“娘子且隨奴來。”
阿璀詫異,“你家陛下不是正在議事麽?”
“陛下旨意,令奴守在門口,娘子無論何時迴來,便直接請進來。”
阿璀自然是不能理解這些在旁人眼中可算過分的恩寵的,她點點頭,便隨孝年過去。
孝年將阿璀安置在一處內室,透過碧紗櫥上的隔窗便能看到外廳晏琛和崔寄與幾人議事的身影。
阿璀料著他們這一時半會怕也是不得結束,便在於窗前坐席上坐了下來。
席前書案上有幾卷竹簡,另有筆墨並兩三張空白的紙張,阿璀卻沒注意到,竹簡一側壓著幾則金陵送來的劄子。
她抬頭問在門前垂首靜候的孝年,“我可否用這裏的紙筆?”
孝年見那幾則劄子壓在竹簡下在書案角落,阿璀也未曾去碰,想著陛下先前交代,便道,“娘子自便。”
硯台裏還有些餘墨,阿璀便直接提筆沾墨。
她寫的是一篇賦——問洞庭水賦,自前些日子見著洞庭湖水災,心中意氣憂思無法排解,這一篇文賦倒也一氣嗬成,不多時三張空白紙張已經寫滿,而腦中文字盤旋,尚未完結。
阿璀四處看看,沒看到多餘的空白紙張,又瞧著那幾卷竹簡下似乎壓著些紙張模樣,她便伸手去扒拉了兩下。
竹簡卻突然散開,啪嗒帶著下麵壓著的劄子落在地上,阿璀忙去撿起來,見孝年看過來,甚有些不好意思地開口道歉,“抱歉,是我不小心。”
孝年見散落在書案一旁的那幾則劄子,心下一驚,忙上前攔住阿璀,“娘子安坐,奴來便好。”
而起身去撿拾的阿璀卻已經無意瞥見一份散落的劄子上的文字,心下一驚,便拿在手上,朝孝年問詢道,“這是什麽?可以給我看看麽?”
阿璀確實是不知道劄子的製式的,方才看到紙上那幾句話,原本也隻是當做此次水災的一些成稿記錄,所以才提出想看看。若是她知道這內間竟然是皇帝陛下的居所,甚至還隨意擺放著各地送來的重要奏疏密報,莫說是提出想要看看了,便是讓她進來,她都不會進來半步。
孝年一驚,他實在沒想到阿璀竟然能提出如此要求,這一愣竟然立時沒想到該如何迴答。
而後,卻突然有一聲自外廳門口傳來,“你想看便看,何必問他呢。”
這一聲讓孝年立即轉身朝外跪拜下去。
阿璀見狀,隨之抬頭,恰見著晏琛與崔寄站在門口。
晏琛瞧著阿璀,甚是溫和地笑,這些日子擔憂的心總算是落迴了原地,他重複了一遍,“我的東西,你想看便看,不必問任何人。”
皇帝陛下十分不負責地隻顧討好妹妹,一點也沒注意到他身側一向儒雅端方的衛國公不甚讚同地瞪了他一眼。
阿璀見此,哪裏不知這是個重要物什,猜也猜到這是個旁人看到或許要命的玩意兒,便想著遞還給孝年收起來。而一低頭,見著孝年已經退至角落,一時這劄子拿在手上有如火炭,看也不是,送出去也不是。
阿璀心下吐槽皇帝陛下這也實在是不靠譜,這麽些要命的玩意兒隨隨便便堆在桌子上,放在屋子裏,沒什麽重要的內容還好,要是有些什麽密信密報那可怎生是好?
阿璀哪裏知道的是,皇帝陛下周圍防衛之密,若真說起來,恐怕連隻蒼蠅都放不進來。
“是我冒昧了,這個……確實不是我能看的。”阿璀將那劄子合起放到桌案上,就著坐席拜下去,“陛下恕罪。”
阿璀其實不知該如何麵對晏琛,她未嚐不知道晏琛對自己滿心滿眼的在意,未嚐不能理解一個兄長對失而複得的幼妹的愧疚和補償。
然而,知道和理解是一迴事,那些她模糊不清的舊事讓她迷茫,這數年分別而致的陌生讓她抗拒,他如今的身份更讓她憂懼。
原本看著阿璀滿眼笑意的晏琛眸色冷了下去,他自然是知道阿璀對自己的抗拒和冷漠的,明明也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來日方長,總有一日她會承認自己這個阿兄的,隻是見得她如此態度對自己,終究還是覺得失落。
“孝年退下。”
晏琛上前幾步走至阿璀跟前拉起她,“你到底想如何?”
阿璀默然,有些不明白他意思。
“近來江南西道這一片都不大安生,你便不能在那裏安生待著麽?!我原以為何銘治下的邵州還算安全,你既不想去金陵,留在邵州也算便宜,卻沒想你一聲不吭竟然跑去了下麵的邵陰!荊江水災,你又是……你……你讓我……”晏琛越說越有些氣惱,“你便不想認我這個阿兄,不願聽我的話,難道懷闕先生便未曾教過你,奉君王之言如奉圭臬的道理麽?!”
他最後一句話讓阿璀一怔,她看著他,不知怎的,竟覺得心裏有些失望湧上來。她也不知道這一絲失望是從哪裏來的,明明眼前的可算得陌生的這個人,明明從一開始自己都未曾對這個突然闖入生命中的所謂血親抱有過分期望的。
韓充安置好了隨軍,便帶著人前往複命,剛進內門,陛下身邊的內常侍已經匆匆迎上來。
阿璀認得那人,便是皇帝陛下身邊名喚孝年的近侍。
孝年朝阿璀執禮甚恭,“陛下憂心娘子久矣,娘子安然無恙,實是幸事。”
陛下身邊這個年輕的內常侍,韓充自然也是見過的,隻是往日裏他隻是替陛下傳遞消息,甚少與旁人說話,尤顯得低調。
但知道的人都曉得,這人是陛下絕對心腹,陛下的許多密令消息傳遞都靠他。
而這樣一個人,如此禮儀周全對眼前這個小娘子,也實在是罕事了。
韓充卻不敢多想,隻對孝年道,“韓充前來複命,請內常侍通傳。”
“陛下在內議事,韓中郎與諸位稍待。”孝年不卑不亢,將陛下心腹近侍與外臣之間的分寸拿捏地分毫不差。
而轉身卻又對阿璀拱手道,“娘子且隨奴來。”
阿璀詫異,“你家陛下不是正在議事麽?”
“陛下旨意,令奴守在門口,娘子無論何時迴來,便直接請進來。”
阿璀自然是不能理解這些在旁人眼中可算過分的恩寵的,她點點頭,便隨孝年過去。
孝年將阿璀安置在一處內室,透過碧紗櫥上的隔窗便能看到外廳晏琛和崔寄與幾人議事的身影。
阿璀料著他們這一時半會怕也是不得結束,便在於窗前坐席上坐了下來。
席前書案上有幾卷竹簡,另有筆墨並兩三張空白的紙張,阿璀卻沒注意到,竹簡一側壓著幾則金陵送來的劄子。
她抬頭問在門前垂首靜候的孝年,“我可否用這裏的紙筆?”
孝年見那幾則劄子壓在竹簡下在書案角落,阿璀也未曾去碰,想著陛下先前交代,便道,“娘子自便。”
硯台裏還有些餘墨,阿璀便直接提筆沾墨。
她寫的是一篇賦——問洞庭水賦,自前些日子見著洞庭湖水災,心中意氣憂思無法排解,這一篇文賦倒也一氣嗬成,不多時三張空白紙張已經寫滿,而腦中文字盤旋,尚未完結。
阿璀四處看看,沒看到多餘的空白紙張,又瞧著那幾卷竹簡下似乎壓著些紙張模樣,她便伸手去扒拉了兩下。
竹簡卻突然散開,啪嗒帶著下麵壓著的劄子落在地上,阿璀忙去撿起來,見孝年看過來,甚有些不好意思地開口道歉,“抱歉,是我不小心。”
孝年見散落在書案一旁的那幾則劄子,心下一驚,忙上前攔住阿璀,“娘子安坐,奴來便好。”
而起身去撿拾的阿璀卻已經無意瞥見一份散落的劄子上的文字,心下一驚,便拿在手上,朝孝年問詢道,“這是什麽?可以給我看看麽?”
阿璀確實是不知道劄子的製式的,方才看到紙上那幾句話,原本也隻是當做此次水災的一些成稿記錄,所以才提出想看看。若是她知道這內間竟然是皇帝陛下的居所,甚至還隨意擺放著各地送來的重要奏疏密報,莫說是提出想要看看了,便是讓她進來,她都不會進來半步。
孝年一驚,他實在沒想到阿璀竟然能提出如此要求,這一愣竟然立時沒想到該如何迴答。
而後,卻突然有一聲自外廳門口傳來,“你想看便看,何必問他呢。”
這一聲讓孝年立即轉身朝外跪拜下去。
阿璀見狀,隨之抬頭,恰見著晏琛與崔寄站在門口。
晏琛瞧著阿璀,甚是溫和地笑,這些日子擔憂的心總算是落迴了原地,他重複了一遍,“我的東西,你想看便看,不必問任何人。”
皇帝陛下十分不負責地隻顧討好妹妹,一點也沒注意到他身側一向儒雅端方的衛國公不甚讚同地瞪了他一眼。
阿璀見此,哪裏不知這是個重要物什,猜也猜到這是個旁人看到或許要命的玩意兒,便想著遞還給孝年收起來。而一低頭,見著孝年已經退至角落,一時這劄子拿在手上有如火炭,看也不是,送出去也不是。
阿璀心下吐槽皇帝陛下這也實在是不靠譜,這麽些要命的玩意兒隨隨便便堆在桌子上,放在屋子裏,沒什麽重要的內容還好,要是有些什麽密信密報那可怎生是好?
阿璀哪裏知道的是,皇帝陛下周圍防衛之密,若真說起來,恐怕連隻蒼蠅都放不進來。
“是我冒昧了,這個……確實不是我能看的。”阿璀將那劄子合起放到桌案上,就著坐席拜下去,“陛下恕罪。”
阿璀其實不知該如何麵對晏琛,她未嚐不知道晏琛對自己滿心滿眼的在意,未嚐不能理解一個兄長對失而複得的幼妹的愧疚和補償。
然而,知道和理解是一迴事,那些她模糊不清的舊事讓她迷茫,這數年分別而致的陌生讓她抗拒,他如今的身份更讓她憂懼。
原本看著阿璀滿眼笑意的晏琛眸色冷了下去,他自然是知道阿璀對自己的抗拒和冷漠的,明明也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來日方長,總有一日她會承認自己這個阿兄的,隻是見得她如此態度對自己,終究還是覺得失落。
“孝年退下。”
晏琛上前幾步走至阿璀跟前拉起她,“你到底想如何?”
阿璀默然,有些不明白他意思。
“近來江南西道這一片都不大安生,你便不能在那裏安生待著麽?!我原以為何銘治下的邵州還算安全,你既不想去金陵,留在邵州也算便宜,卻沒想你一聲不吭竟然跑去了下麵的邵陰!荊江水災,你又是……你……你讓我……”晏琛越說越有些氣惱,“你便不想認我這個阿兄,不願聽我的話,難道懷闕先生便未曾教過你,奉君王之言如奉圭臬的道理麽?!”
他最後一句話讓阿璀一怔,她看著他,不知怎的,竟覺得心裏有些失望湧上來。她也不知道這一絲失望是從哪裏來的,明明眼前的可算得陌生的這個人,明明從一開始自己都未曾對這個突然闖入生命中的所謂血親抱有過分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