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一起去挖酒
我那失蹤多年的兄長造反成功了 作者:未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先生過譽。”阿璀將洗幹淨的葵菜葉子抓在手上抖了抖水,不甚在意道,“我最是懶散的一個人,文思遠比不得阿娘,才學更是難以望祖父項背。”
她始終麵上帶笑,似乎從來都是這樣一個溫和的人。
崔寄自然知道她是自謙之言,隻是這樣年歲便如此內斂而不張揚又沉得住氣的少年人,顯然也是不多的。他除了心下暗讚此人許是天性如此,要麽便是關家家風傳承如此,而不論是怎樣的緣故,總是難得的。
洗好葵菜,天已經漸漸暗下去。
阿璀正想進廚房去端了羊肉出來清洗處理,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會景忙從她手上搶了東西去,並順勢將她趕出了廚房。
“你怎麽一個人迴來了?祖父呢?”阿璀瞅著會景,問。
“先生稍後便迴來。”會景護崽子一般護著自己今天大早辛苦下山買迴來的菜肉們,“先生留崔先生共進晚膳,我先迴來做飯的。”
說完又催阿璀躲開,不要擋著自己的路。
阿璀撇撇嘴,也不與他分辨,隻朝院子裏坐著的崔寄笑道:“看來崔先生今晚是吃不到我的好手藝了。”
那邊會景卻很不給麵子地揭她的老底,也甚有禮地朝崔寄解釋道:“崔先生勿怪,我家娘子除了切膾的手藝甚好之外,其他那些廚房灶上的手藝實在一言難盡。崔先生若是不嫌棄,還是我來做些家常吃食吧。我家先生不多時便迴來了,今日慢待之處,還請崔先生見諒。”
“哪裏的話,懷闕先生客氣了。”崔寄笑答,不過他聽著會景先前那話,大約也是猜出關璀做飯的手藝怕不是一般的差。
隻是這關家娘子才學非凡,卻自謙自持;但在廚藝之道上明明實在不咋的,卻偏偏甚是自信。
他有些好笑地看向關璀,卻見她從屋旁牆角扒拉出一把輕便的鐵彎鋤。
那鐵彎鋤小巧,用來扒土正好。
崔寄就這麽瞧著關璀提溜著小鋤頭往屋後竹子林裏頭去了,此時天色已暗,他有些不放心,心下又好奇她要做什麽去,便起身跟上去了。
誰知他剛走近,卻見關璀又折返迴來。
迎麵撞上跟過來的崔寄,阿璀有些驚訝,不過很快又反應過來,解釋道:“我想去林子裏挖一壇酒出來的,隻是剛走到這裏,瞧著林子裏有些黑,想點盞燈去。崔先生略坐坐,我稍後便來。”
那邊山澤已經問會景要了盞燈送來,崔寄伸手接過,笑道:“我陪你一道。”
林子裏雖然黑,但阿璀的膽子向來不算小,也從來沒有怕黑的時候,隻是當下還是感念崔寄的心細妥帖。她也不推辭,便與崔寄並肩往林子裏去了。
屋後這塊竹林子其實很大,隻是當初建造此處山居時,也是為了安全考慮便圈進來一小片進來院子裏。後院的邊緣是以竹籬間錯山石加固的,幾乎完全掩在竹林裏,從外邊瞧過去,根本看不清院牆。
而在靠近院牆的地方修築了個小亭,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亭子旁邊有塊突出的巨石,而那石頭下麵便藏了些酒。
這些酒也都不是什麽名貴的酒,多是先前關先生給山下村民幫忙,村民們送的謝禮。
往日裏關先生給村民的看病看傷,從來不收診金,就連藥材也都是他貼補了過去;村民們但凡稻穀菜苗等等害了病沒法子解決,也多來求關先生幫忙相看解決,每每手到病除。又因關先生從不收銀錢,百姓樸實,過意不去,故而常送些菜蔬糖酒等等表達感謝。
關先生不欲傷村民心意,故而這些家常物什大多時候都是讓會景收下的。
隻是關先生不常飲酒,時間久了這酒就越堆越多,所以會景便尋了這麽個好地方來藏酒。
“山中藏酒,甚有意趣。”到了地方,崔寄瞧著關璀在山石旁蹲下去,便將燈燭往關璀跟前送了送,笑道。
關璀抬頭看了他一眼,沒有看清他說什麽,隻瞧見燭光照耀下,他的麵容朗然如玉。
也不知怎的心下幾分歡喜親近越發顯然,她笑問:“崔先生擅飲酒麽?”
崔寄搖搖頭,也笑答:“早些年東征西討,總睡不安穩,那時候常飲些酒,不過這兩年倒不太飲酒了。”
“那正好。”關璀玩笑道,“那便好騙了。祖父這裏大約是沒什麽名貴好酒的,我還怕崔先生喝慣了名酒,咱們這些粗濁酒水崔先生喝不慣呢。”
“我不挑。”崔寄但笑,他看著關璀用鋤頭扒拉泥土草植的身影,她帶給自己的是一直未曾消散的熟悉感覺。
今日之所見,與那日巷子裏之所見,在他麵前的這個人,是熟悉的。
而那日關家小娘子送到自己手裏的那篇文章,永州府衙送到吳平手裏的那封信,那些文筆字句那些謀略籌劃,那些筆墨裏透出來的璀璨,卻似乎是陌生的。
這樣一個人總讓他忍不住去探尋吧。
“還有件事情想問你。”崔寄忍不住開口,“你先前在永州,是不是留了封信給吳平?信的內容是關於解決糧價暴漲危機的計策。”
“啊,這壇看起來不錯,瞧著似乎有些年份。”關璀吭哧吭哧挖出一壇酒,扒拉掉壇子周圍的泥土,小心翼翼捧在手上。突然似乎察覺崔寄說了什麽,她輕輕顛了顛酒壇子,偏頭去瞧崔寄,笑問:“您方才說了什麽?”
崔寄隻當她方才過於專注挖酒沒聽清,便又複述問了一遍。
關璀一愣,大概是沒想到這事情崔寄是如何知道的:“崔先生如何知道此事?”
崔寄便簡單講述了來龍去脈,最後道:“說起來,也是件湊巧的事情。”
“確實湊巧。”關璀一手托著酒壇,一手提著彎鋤,站起身來,她看向崔寄,問道,“不知此計,於當前的永州而言可用處?不知那位吳刺史可否將此法施行了?”
“你既借關先生之名提了此法,吳平自然重視。這兩日還未收到消息,約莫再過些時日,便會有消息了。”崔寄護著燈燭,與關璀一道往迴走。
“我能力有限,能做的事情不多。此法既然吳刺史在做了,說起來也是我的幸運了,但望能於百姓有所裨益吧。”關璀邊走邊道。
她始終麵上帶笑,似乎從來都是這樣一個溫和的人。
崔寄自然知道她是自謙之言,隻是這樣年歲便如此內斂而不張揚又沉得住氣的少年人,顯然也是不多的。他除了心下暗讚此人許是天性如此,要麽便是關家家風傳承如此,而不論是怎樣的緣故,總是難得的。
洗好葵菜,天已經漸漸暗下去。
阿璀正想進廚房去端了羊肉出來清洗處理,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會景忙從她手上搶了東西去,並順勢將她趕出了廚房。
“你怎麽一個人迴來了?祖父呢?”阿璀瞅著會景,問。
“先生稍後便迴來。”會景護崽子一般護著自己今天大早辛苦下山買迴來的菜肉們,“先生留崔先生共進晚膳,我先迴來做飯的。”
說完又催阿璀躲開,不要擋著自己的路。
阿璀撇撇嘴,也不與他分辨,隻朝院子裏坐著的崔寄笑道:“看來崔先生今晚是吃不到我的好手藝了。”
那邊會景卻很不給麵子地揭她的老底,也甚有禮地朝崔寄解釋道:“崔先生勿怪,我家娘子除了切膾的手藝甚好之外,其他那些廚房灶上的手藝實在一言難盡。崔先生若是不嫌棄,還是我來做些家常吃食吧。我家先生不多時便迴來了,今日慢待之處,還請崔先生見諒。”
“哪裏的話,懷闕先生客氣了。”崔寄笑答,不過他聽著會景先前那話,大約也是猜出關璀做飯的手藝怕不是一般的差。
隻是這關家娘子才學非凡,卻自謙自持;但在廚藝之道上明明實在不咋的,卻偏偏甚是自信。
他有些好笑地看向關璀,卻見她從屋旁牆角扒拉出一把輕便的鐵彎鋤。
那鐵彎鋤小巧,用來扒土正好。
崔寄就這麽瞧著關璀提溜著小鋤頭往屋後竹子林裏頭去了,此時天色已暗,他有些不放心,心下又好奇她要做什麽去,便起身跟上去了。
誰知他剛走近,卻見關璀又折返迴來。
迎麵撞上跟過來的崔寄,阿璀有些驚訝,不過很快又反應過來,解釋道:“我想去林子裏挖一壇酒出來的,隻是剛走到這裏,瞧著林子裏有些黑,想點盞燈去。崔先生略坐坐,我稍後便來。”
那邊山澤已經問會景要了盞燈送來,崔寄伸手接過,笑道:“我陪你一道。”
林子裏雖然黑,但阿璀的膽子向來不算小,也從來沒有怕黑的時候,隻是當下還是感念崔寄的心細妥帖。她也不推辭,便與崔寄並肩往林子裏去了。
屋後這塊竹林子其實很大,隻是當初建造此處山居時,也是為了安全考慮便圈進來一小片進來院子裏。後院的邊緣是以竹籬間錯山石加固的,幾乎完全掩在竹林裏,從外邊瞧過去,根本看不清院牆。
而在靠近院牆的地方修築了個小亭,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亭子旁邊有塊突出的巨石,而那石頭下麵便藏了些酒。
這些酒也都不是什麽名貴的酒,多是先前關先生給山下村民幫忙,村民們送的謝禮。
往日裏關先生給村民的看病看傷,從來不收診金,就連藥材也都是他貼補了過去;村民們但凡稻穀菜苗等等害了病沒法子解決,也多來求關先生幫忙相看解決,每每手到病除。又因關先生從不收銀錢,百姓樸實,過意不去,故而常送些菜蔬糖酒等等表達感謝。
關先生不欲傷村民心意,故而這些家常物什大多時候都是讓會景收下的。
隻是關先生不常飲酒,時間久了這酒就越堆越多,所以會景便尋了這麽個好地方來藏酒。
“山中藏酒,甚有意趣。”到了地方,崔寄瞧著關璀在山石旁蹲下去,便將燈燭往關璀跟前送了送,笑道。
關璀抬頭看了他一眼,沒有看清他說什麽,隻瞧見燭光照耀下,他的麵容朗然如玉。
也不知怎的心下幾分歡喜親近越發顯然,她笑問:“崔先生擅飲酒麽?”
崔寄搖搖頭,也笑答:“早些年東征西討,總睡不安穩,那時候常飲些酒,不過這兩年倒不太飲酒了。”
“那正好。”關璀玩笑道,“那便好騙了。祖父這裏大約是沒什麽名貴好酒的,我還怕崔先生喝慣了名酒,咱們這些粗濁酒水崔先生喝不慣呢。”
“我不挑。”崔寄但笑,他看著關璀用鋤頭扒拉泥土草植的身影,她帶給自己的是一直未曾消散的熟悉感覺。
今日之所見,與那日巷子裏之所見,在他麵前的這個人,是熟悉的。
而那日關家小娘子送到自己手裏的那篇文章,永州府衙送到吳平手裏的那封信,那些文筆字句那些謀略籌劃,那些筆墨裏透出來的璀璨,卻似乎是陌生的。
這樣一個人總讓他忍不住去探尋吧。
“還有件事情想問你。”崔寄忍不住開口,“你先前在永州,是不是留了封信給吳平?信的內容是關於解決糧價暴漲危機的計策。”
“啊,這壇看起來不錯,瞧著似乎有些年份。”關璀吭哧吭哧挖出一壇酒,扒拉掉壇子周圍的泥土,小心翼翼捧在手上。突然似乎察覺崔寄說了什麽,她輕輕顛了顛酒壇子,偏頭去瞧崔寄,笑問:“您方才說了什麽?”
崔寄隻當她方才過於專注挖酒沒聽清,便又複述問了一遍。
關璀一愣,大概是沒想到這事情崔寄是如何知道的:“崔先生如何知道此事?”
崔寄便簡單講述了來龍去脈,最後道:“說起來,也是件湊巧的事情。”
“確實湊巧。”關璀一手托著酒壇,一手提著彎鋤,站起身來,她看向崔寄,問道,“不知此計,於當前的永州而言可用處?不知那位吳刺史可否將此法施行了?”
“你既借關先生之名提了此法,吳平自然重視。這兩日還未收到消息,約莫再過些時日,便會有消息了。”崔寄護著燈燭,與關璀一道往迴走。
“我能力有限,能做的事情不多。此法既然吳刺史在做了,說起來也是我的幸運了,但望能於百姓有所裨益吧。”關璀邊走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