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顧南行妙計聚三軍,長安震動熄戰火
三國第一後勤大師,蕭何算什麽? 作者:蓮花落地成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劉備問自己,顧南行自然是隻能把自己準備好的計策給這些人講一下了。
“其實,公台和元直所慮都極是。若是我大軍在東海郡以西,長期與袁氏對陣。無論是從泰山郡運糧或是從郯縣運糧都靡費甚多,等到秋天收獲之後,也難以武裝大軍圍攻南平陽和鄒縣,最終還是要拋棄這些地方。但若是直接拋棄城池領地,有對我軍頗為不利,有損聲望士氣。不過我倒是有個想法,或許能夠兩全其美。”
“四弟快講,是什麽辦法?”
劉備一聽這個來了精神,馬上詢問起來。
“不過是略微調整了公台的計劃,讓我軍主力無需從泰山郡入魯國迴泗水沿線,而是直接從合鄉順流而下,往高平與我們匯合。這樣,我軍在前線牽製著袁氏兵馬,哪怕我們撤出東郡西部。當地士紳和官員也會好好考慮,是不是要背叛。我想在我們失敗之前,他們不會。隻要到了秋天,我們就可以召集足夠的兵馬,解決南陽平和鄒縣的敵人。”
顧南行把自己的計劃公開,然後還配上了關於如何分配糧草的辦法。
也就是黃忠和太史慈需要多少糧食,以及用多久才能夠將隊伍帶到與劉備軍集合的位置上。
同時,還有如何運輸以及前進才能夠保證主力在高平前線建立一個穩固的據點。可以給可能陷入敵人攻擊的黃忠和太史慈部隊提供更多的糧草支持。
至於野戰之中可能麵對的情況,顧南行也考慮到了。可是,當劉備軍主力和黃忠率領的騎兵兵合一處之後,足足有五千精銳騎兵。就憑這一支騎兵,顧南行就覺得袁氏幾乎不敢和劉備軍展開野戰,也足以保護自己的步兵安全。
而兩支騎兵的距離有多遠呢?從高平到合鄉,騎兵們大概需要五天才能夠集中到一個地方。而這個過程,就是最兇險的一段時間,隻要劉備軍能夠保證這段時間裏的安全,那麽騎兵所到,袁氏是真的要與劉氏在這支騎兵的支持下展開野戰麽?
而如今屢戰屢敗的袁氏之中,除了孫堅軍,哪一個沒在劉備軍手上吃虧?顧南行認為隻要虛設旗幟,放到營寨裏,渡過這幾天是毫無問題的。
“此計甚妙,不傷士氣,也並不兇險。隻是,這騎兵匯合之後,如何掩護步兵,倒是還需要商議!”
劉備給這個策略定調之後,眾人馬上積極起來,不管是陳宮還是徐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畢竟,這個計劃本身就是兩人計劃的一個結合。
群策群力之下,一個頗有賈詡風格的計劃就這麽誕生了。顧南行看到這個計劃的最終方案,不由得這麽感慨。
得說這首席謀士的風格真的會影響所有人,這賭對手猶豫犯錯的方式真是太過於賈詡了。
當然,顧南行這套辦法還是太過保守,賈詡本人最初讓太史慈進攻的時候,那可是試圖連臧縣也攻取,然後直接一鍋燴了袁氏整條防線。但是,袁氏也並不是傻子,沒成功而已……
於是,戰事就真的按照顧南行的計劃發展,徐晃從桃鄉南下,匯合劉備軍卡住高平北部的據點。而趙雲和張飛所率領的騎兵半途轉向,與太史慈的騎兵匯合。然後黃忠大軍從合鄉出發,在騎兵的掩護下,前往劉備軍營地與劉備軍匯合。
這個過程裏,袁氏的兵馬是動也沒動,根本就如同顧南行預測的一樣,他們本就不是來進攻的,也不想冒著風險,與劉備軍真的來一場決戰。
這種情況,其實隻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袁氏調集這些兵馬一開始,就是打定主意占據地利和劉備軍展開一場消耗戰。
他們其實沒有想過要利用劉備軍主力被東西分割的局麵做一些危險的嚐試,他們隻是把劉備軍精銳主力拖在這裏罷了。
就算真的拖到秋收,劉備再次征集郡兵之後,沒有主力配合,他們最多拿下南平陽和鄒縣。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直到某一方耗不起,才能結束這場對峙。
毫無疑問,這就是袁氏五路伐齊大敗以後,想到的新戰法。進攻是進攻不了的,打是打不動的。但是,我們可以消耗!
袁氏手中有冀州、豫州和揚州,外加半個並州、半個兗州和司隸校尉的一部分,如今陶謙大敗,徐州也開始向袁氏靠攏。
而劉備再厲害,如今也最多算控製了兩州之地,顯然不能與袁氏相提並論。困住劉備,展開消耗戰,迫使劉備軍精銳與袁氏對峙,最後拖垮對方看上去是一個可行的策略。
隻不過,顧南行對此隻能說如果袁氏真這麽想,隻能說是想得太美了。在顧南行力推了數據化的管理方式之後,整個劉備軍的治下,錢糧稅賦的收集和管理比起其他地方那種粗放的管理方式,可不隻是先進了一代。
顧南行不管是選擇對峙區域,還是紮營和配屬兵力都會考慮到後勤的消耗問題。實際上,如今劉備軍中大多數掌事的文官都會計算,正如陳宮會建議調整大軍位置一樣。
所以,顧南行很有信心,這麽對峙下去糧食先跟不上的一定是袁氏的兵馬。哪怕他們背靠城池和河流結果也是白搭。
而且由於劉備軍的戰力優勢,劉備軍依舊可以自由的調動兵力,隨時支援其他戰場,或者是被圍攻的城池。
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真的盡在掌握,到六月二十二,顧南行安排好前線事宜之後,都準備迴去繼續管理青兗兩州的政務了。
畢竟,他長時間不在,那堆積的事物也會越來越多。還有他心愛的馬場,育種情況也需要他迴去關注一下。
而劉備則是再次安排了眾將的任務,都開始為軍隊訓練和比賽做起了規劃。隻是沒想到,此刻突然變數來了!
在遙遠的長安,天子所在的朝堂上發生的大事,再一次改變了天下的局勢,讓劉氏和袁氏這場衝突被打上了一個突然的休止符。
“其實,公台和元直所慮都極是。若是我大軍在東海郡以西,長期與袁氏對陣。無論是從泰山郡運糧或是從郯縣運糧都靡費甚多,等到秋天收獲之後,也難以武裝大軍圍攻南平陽和鄒縣,最終還是要拋棄這些地方。但若是直接拋棄城池領地,有對我軍頗為不利,有損聲望士氣。不過我倒是有個想法,或許能夠兩全其美。”
“四弟快講,是什麽辦法?”
劉備一聽這個來了精神,馬上詢問起來。
“不過是略微調整了公台的計劃,讓我軍主力無需從泰山郡入魯國迴泗水沿線,而是直接從合鄉順流而下,往高平與我們匯合。這樣,我軍在前線牽製著袁氏兵馬,哪怕我們撤出東郡西部。當地士紳和官員也會好好考慮,是不是要背叛。我想在我們失敗之前,他們不會。隻要到了秋天,我們就可以召集足夠的兵馬,解決南陽平和鄒縣的敵人。”
顧南行把自己的計劃公開,然後還配上了關於如何分配糧草的辦法。
也就是黃忠和太史慈需要多少糧食,以及用多久才能夠將隊伍帶到與劉備軍集合的位置上。
同時,還有如何運輸以及前進才能夠保證主力在高平前線建立一個穩固的據點。可以給可能陷入敵人攻擊的黃忠和太史慈部隊提供更多的糧草支持。
至於野戰之中可能麵對的情況,顧南行也考慮到了。可是,當劉備軍主力和黃忠率領的騎兵兵合一處之後,足足有五千精銳騎兵。就憑這一支騎兵,顧南行就覺得袁氏幾乎不敢和劉備軍展開野戰,也足以保護自己的步兵安全。
而兩支騎兵的距離有多遠呢?從高平到合鄉,騎兵們大概需要五天才能夠集中到一個地方。而這個過程,就是最兇險的一段時間,隻要劉備軍能夠保證這段時間裏的安全,那麽騎兵所到,袁氏是真的要與劉氏在這支騎兵的支持下展開野戰麽?
而如今屢戰屢敗的袁氏之中,除了孫堅軍,哪一個沒在劉備軍手上吃虧?顧南行認為隻要虛設旗幟,放到營寨裏,渡過這幾天是毫無問題的。
“此計甚妙,不傷士氣,也並不兇險。隻是,這騎兵匯合之後,如何掩護步兵,倒是還需要商議!”
劉備給這個策略定調之後,眾人馬上積極起來,不管是陳宮還是徐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畢竟,這個計劃本身就是兩人計劃的一個結合。
群策群力之下,一個頗有賈詡風格的計劃就這麽誕生了。顧南行看到這個計劃的最終方案,不由得這麽感慨。
得說這首席謀士的風格真的會影響所有人,這賭對手猶豫犯錯的方式真是太過於賈詡了。
當然,顧南行這套辦法還是太過保守,賈詡本人最初讓太史慈進攻的時候,那可是試圖連臧縣也攻取,然後直接一鍋燴了袁氏整條防線。但是,袁氏也並不是傻子,沒成功而已……
於是,戰事就真的按照顧南行的計劃發展,徐晃從桃鄉南下,匯合劉備軍卡住高平北部的據點。而趙雲和張飛所率領的騎兵半途轉向,與太史慈的騎兵匯合。然後黃忠大軍從合鄉出發,在騎兵的掩護下,前往劉備軍營地與劉備軍匯合。
這個過程裏,袁氏的兵馬是動也沒動,根本就如同顧南行預測的一樣,他們本就不是來進攻的,也不想冒著風險,與劉備軍真的來一場決戰。
這種情況,其實隻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袁氏調集這些兵馬一開始,就是打定主意占據地利和劉備軍展開一場消耗戰。
他們其實沒有想過要利用劉備軍主力被東西分割的局麵做一些危險的嚐試,他們隻是把劉備軍精銳主力拖在這裏罷了。
就算真的拖到秋收,劉備再次征集郡兵之後,沒有主力配合,他們最多拿下南平陽和鄒縣。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直到某一方耗不起,才能結束這場對峙。
毫無疑問,這就是袁氏五路伐齊大敗以後,想到的新戰法。進攻是進攻不了的,打是打不動的。但是,我們可以消耗!
袁氏手中有冀州、豫州和揚州,外加半個並州、半個兗州和司隸校尉的一部分,如今陶謙大敗,徐州也開始向袁氏靠攏。
而劉備再厲害,如今也最多算控製了兩州之地,顯然不能與袁氏相提並論。困住劉備,展開消耗戰,迫使劉備軍精銳與袁氏對峙,最後拖垮對方看上去是一個可行的策略。
隻不過,顧南行對此隻能說如果袁氏真這麽想,隻能說是想得太美了。在顧南行力推了數據化的管理方式之後,整個劉備軍的治下,錢糧稅賦的收集和管理比起其他地方那種粗放的管理方式,可不隻是先進了一代。
顧南行不管是選擇對峙區域,還是紮營和配屬兵力都會考慮到後勤的消耗問題。實際上,如今劉備軍中大多數掌事的文官都會計算,正如陳宮會建議調整大軍位置一樣。
所以,顧南行很有信心,這麽對峙下去糧食先跟不上的一定是袁氏的兵馬。哪怕他們背靠城池和河流結果也是白搭。
而且由於劉備軍的戰力優勢,劉備軍依舊可以自由的調動兵力,隨時支援其他戰場,或者是被圍攻的城池。
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真的盡在掌握,到六月二十二,顧南行安排好前線事宜之後,都準備迴去繼續管理青兗兩州的政務了。
畢竟,他長時間不在,那堆積的事物也會越來越多。還有他心愛的馬場,育種情況也需要他迴去關注一下。
而劉備則是再次安排了眾將的任務,都開始為軍隊訓練和比賽做起了規劃。隻是沒想到,此刻突然變數來了!
在遙遠的長安,天子所在的朝堂上發生的大事,再一次改變了天下的局勢,讓劉氏和袁氏這場衝突被打上了一個突然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