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山陽匯諸軍
三國第一後勤大師,蕭何算什麽? 作者:蓮花落地成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氏此戰大敗而歸,但是除了東郡前線的東武陽和陽平,並沒有丟掉真真被袁氏控製的地盤,損失的兵馬也都是客軍的人人馬。雖然說陶謙的丹陽兵損失的讓袁術頗為心痛,但是陶謙本來就不是袁氏的臣屬,這一敗之後說不定還會靠攏袁氏,也不能說全是壞事。
至於那張燕和楊奉的人馬,那根本就是消耗了一批內部的不安定因素,方便袁氏更好的控製河內和河東地區。
但是隨著戰事推進,劉備軍控製了徐州的東海郡和任城國之後,山陽郡、魯國和沛縣這兗州、豫州和徐州三州交界的區域裏,袁氏就形成了一個一個巨大的突出部,深入劉備軍如今的領地。
其中包括了,南平陽、鄒縣、高平、湖陸和公丘與蕃縣。而南陽平和鄒縣四麵都是劉備軍的勢力,算是真正的陷入了劉備軍的重圍之中。而高平和亢父在西,公丘和蕃縣在東分別組成了這個突出部的根部,而湖路縣澤可以說是這個防線的底部,掌握著高平、公丘和蕃縣的後勤補給路線。
這個區域,曾經是袁氏重兵布防用於限製劉備軍的防線,城池都經過加固,不可能輕易放棄。而劉備軍想要避免新占領的任城國、魯國以及東海郡免於持續的騷擾,就必須要占領南平陽和鄒縣。於是,劉備軍和袁氏軍隊再次在任城國進入來了對峙狀態。
剛剛取勝的劉備軍士氣正盛,太史慈大軍攻占了昌慮和合鄉,從側後兩個防線威脅公丘和蕃縣的防線。徐晃率領五千兵馬,進占桃鄉,牢牢卡住了向南平陽運送物資和支援的路線。而隨著劉備取勝之後,帶張飛和血衣騎等精銳迴到任城,則是牢牢的卡住了亢父和高平一線的兵馬向北的路線。這樣,一時之間,這一帶南北兩線,劉備軍是精英匯聚,兩萬多精銳東西夾擊,要打垮這個區域的敵人。
而袁氏則是將旗下最能征慣戰的孫堅所部、袁芳所率領的兗州精銳,喬瑁帶領的豫州精兵,甚至紀靈前來支援的揚州兵馬,總計也達到了八萬人馬。他們各守城池,分別占據防線上的重要城池,一副要把劉備軍堵死在山陽郡的架勢。
事實上,袁氏也正是在這麽做。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加固了前線的城池,更是加固了後方的莘縣和戚縣的防禦,突出的目的就是把劉備軍東麵的黃忠和太史慈所部與西麵劉備和顧南行所部分開。
這樣,劉備軍無法集中兵力那也就無法發起會戰,或者要以極其劣勢的兵力去麵對袁氏的大軍。
可以說,此刻劉備軍麵對的風險實際上並不比五路伐齊的時候更好,甚至所麵臨的風險更大。
這一迴,不到三萬劉備軍被分割在了兩個戰場,麵對八萬連成一線隨時可以調動的袁氏大軍。而劉備軍的目標卻是要拿下兩座城池。
雖然鄒縣城池尚未加固過,但是南平陽可是全麵要塞化了,就為了在去年劉備軍的進攻中抵禦劉備軍可能的進攻。
這座城池裏有七千人駐守,還有足夠他們吃一年的糧食,再加上對袁氏忠心耿耿的子弟袁舉統帥。想要攻破這座城池,非得五六萬人不可。
而這些都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黃忠和太史慈所帶領的兵馬,此刻都駐紮在新占領的東海郡中。賈詡和糜竺此刻就算是恨不能變身三頭六臂,也不能一時之間理順這大郡之中紛繁複雜的關係。
要知道,這東海郡分成東中西三個部分。三個部分交通也算不上方便,隻有陸路沒有水路。在這種情況下,給養的運輸很困難。不同區域的世家豪族傾向性也有不同。
東海郡西部豪強雖然討厭陶謙但是他們並不討厭袁氏,尤其是在袁氏給他們許諾了不少好處的情況下。
這也意味著,黃忠和太史慈的主力並不能如同他們橫行徐州那樣毫無顧忌的進攻,借完錢糧就離開。他們若是如此做,那就意味著隨時有可能後路不保補給斷絕。
一旦遭遇一場大敗,那東海郡西部就要全部丟掉,剛剛得到的魯國北部很可能大半也要重新迴到袁氏控製之下。
更關鍵的是,損兵折將對一直走精兵路線的劉備軍,那要補充起來,就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甚至不知道會不會損失更多的領土。
是以在任城的軍議之上,當陳宮提議放棄東海郡西部,留下偏師配合糜氏部曲和投降的郡兵守衛東海郡東部和中部,主力調迴魯國。讓主力大軍能夠通過泗水連成一氣,而後進可攻退可守的建議提出之後,不少人都覺得這方法確實是很不錯。
這樣隻是少占據了兩個縣,但卻能夠極大的改善劉備軍的軍事態勢。正如占據東武陽也牽製了劉備軍不少兵力一樣,多占領土地是好的,可是卻也會牽製劉備軍數量有限的精銳。
但是徐庶提出反對意見道:“公台此策雖妙,但是有三點不利。”
“哦?這倒要向元直兄請教了!”陳宮作揖詢問。
“其一,要新勝之兵退卻,此不利士氣。其二,要拋棄新附之人,此不利名聲。其三,退守泗水,坐等敵人完善防線,此不利進攻。”徐庶慷慨陳詞,說得倒都是事實。
“自高平到蕃縣,袁氏重兵把守,急切又如何攻取?東海新附,糧草皆有賴後方補充。山高路遠,待到秋收之後,我等能夠召集大軍,怕是已經斷糧了。”陳宮也不甘示弱,他如今也把顧南行那套管理方法學去,對於糧草消耗等等也是極其敏感。
相比於東海郡中部,有沂水可以與劉備軍控製區相連,西部可以有海路交通。東海郡西部所有的給養都要走陸路支撐,兩萬人馬人吃馬嚼,當地又已經被陶謙搜刮一空,那自然是靡費異常。顧南行就算是再怎麽在青州搞輪更養畜牲,也很難滿足這樣規模的運輸。
聽到兩人爭論之後劉備安撫兩人道:“元直與公台所言皆頗有道理,謝謝二位一心為公,替我軍考慮。四弟,你何不說說你的見解?”
至於那張燕和楊奉的人馬,那根本就是消耗了一批內部的不安定因素,方便袁氏更好的控製河內和河東地區。
但是隨著戰事推進,劉備軍控製了徐州的東海郡和任城國之後,山陽郡、魯國和沛縣這兗州、豫州和徐州三州交界的區域裏,袁氏就形成了一個一個巨大的突出部,深入劉備軍如今的領地。
其中包括了,南平陽、鄒縣、高平、湖陸和公丘與蕃縣。而南陽平和鄒縣四麵都是劉備軍的勢力,算是真正的陷入了劉備軍的重圍之中。而高平和亢父在西,公丘和蕃縣在東分別組成了這個突出部的根部,而湖路縣澤可以說是這個防線的底部,掌握著高平、公丘和蕃縣的後勤補給路線。
這個區域,曾經是袁氏重兵布防用於限製劉備軍的防線,城池都經過加固,不可能輕易放棄。而劉備軍想要避免新占領的任城國、魯國以及東海郡免於持續的騷擾,就必須要占領南平陽和鄒縣。於是,劉備軍和袁氏軍隊再次在任城國進入來了對峙狀態。
剛剛取勝的劉備軍士氣正盛,太史慈大軍攻占了昌慮和合鄉,從側後兩個防線威脅公丘和蕃縣的防線。徐晃率領五千兵馬,進占桃鄉,牢牢卡住了向南平陽運送物資和支援的路線。而隨著劉備取勝之後,帶張飛和血衣騎等精銳迴到任城,則是牢牢的卡住了亢父和高平一線的兵馬向北的路線。這樣,一時之間,這一帶南北兩線,劉備軍是精英匯聚,兩萬多精銳東西夾擊,要打垮這個區域的敵人。
而袁氏則是將旗下最能征慣戰的孫堅所部、袁芳所率領的兗州精銳,喬瑁帶領的豫州精兵,甚至紀靈前來支援的揚州兵馬,總計也達到了八萬人馬。他們各守城池,分別占據防線上的重要城池,一副要把劉備軍堵死在山陽郡的架勢。
事實上,袁氏也正是在這麽做。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加固了前線的城池,更是加固了後方的莘縣和戚縣的防禦,突出的目的就是把劉備軍東麵的黃忠和太史慈所部與西麵劉備和顧南行所部分開。
這樣,劉備軍無法集中兵力那也就無法發起會戰,或者要以極其劣勢的兵力去麵對袁氏的大軍。
可以說,此刻劉備軍麵對的風險實際上並不比五路伐齊的時候更好,甚至所麵臨的風險更大。
這一迴,不到三萬劉備軍被分割在了兩個戰場,麵對八萬連成一線隨時可以調動的袁氏大軍。而劉備軍的目標卻是要拿下兩座城池。
雖然鄒縣城池尚未加固過,但是南平陽可是全麵要塞化了,就為了在去年劉備軍的進攻中抵禦劉備軍可能的進攻。
這座城池裏有七千人駐守,還有足夠他們吃一年的糧食,再加上對袁氏忠心耿耿的子弟袁舉統帥。想要攻破這座城池,非得五六萬人不可。
而這些都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黃忠和太史慈所帶領的兵馬,此刻都駐紮在新占領的東海郡中。賈詡和糜竺此刻就算是恨不能變身三頭六臂,也不能一時之間理順這大郡之中紛繁複雜的關係。
要知道,這東海郡分成東中西三個部分。三個部分交通也算不上方便,隻有陸路沒有水路。在這種情況下,給養的運輸很困難。不同區域的世家豪族傾向性也有不同。
東海郡西部豪強雖然討厭陶謙但是他們並不討厭袁氏,尤其是在袁氏給他們許諾了不少好處的情況下。
這也意味著,黃忠和太史慈的主力並不能如同他們橫行徐州那樣毫無顧忌的進攻,借完錢糧就離開。他們若是如此做,那就意味著隨時有可能後路不保補給斷絕。
一旦遭遇一場大敗,那東海郡西部就要全部丟掉,剛剛得到的魯國北部很可能大半也要重新迴到袁氏控製之下。
更關鍵的是,損兵折將對一直走精兵路線的劉備軍,那要補充起來,就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甚至不知道會不會損失更多的領土。
是以在任城的軍議之上,當陳宮提議放棄東海郡西部,留下偏師配合糜氏部曲和投降的郡兵守衛東海郡東部和中部,主力調迴魯國。讓主力大軍能夠通過泗水連成一氣,而後進可攻退可守的建議提出之後,不少人都覺得這方法確實是很不錯。
這樣隻是少占據了兩個縣,但卻能夠極大的改善劉備軍的軍事態勢。正如占據東武陽也牽製了劉備軍不少兵力一樣,多占領土地是好的,可是卻也會牽製劉備軍數量有限的精銳。
但是徐庶提出反對意見道:“公台此策雖妙,但是有三點不利。”
“哦?這倒要向元直兄請教了!”陳宮作揖詢問。
“其一,要新勝之兵退卻,此不利士氣。其二,要拋棄新附之人,此不利名聲。其三,退守泗水,坐等敵人完善防線,此不利進攻。”徐庶慷慨陳詞,說得倒都是事實。
“自高平到蕃縣,袁氏重兵把守,急切又如何攻取?東海新附,糧草皆有賴後方補充。山高路遠,待到秋收之後,我等能夠召集大軍,怕是已經斷糧了。”陳宮也不甘示弱,他如今也把顧南行那套管理方法學去,對於糧草消耗等等也是極其敏感。
相比於東海郡中部,有沂水可以與劉備軍控製區相連,西部可以有海路交通。東海郡西部所有的給養都要走陸路支撐,兩萬人馬人吃馬嚼,當地又已經被陶謙搜刮一空,那自然是靡費異常。顧南行就算是再怎麽在青州搞輪更養畜牲,也很難滿足這樣規模的運輸。
聽到兩人爭論之後劉備安撫兩人道:“元直與公台所言皆頗有道理,謝謝二位一心為公,替我軍考慮。四弟,你何不說說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