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半個月後,我接到了孟雪曉的迴信,看著那娟秀而整潔的文字,一如她的樣子與溫暖的性格,展開信紙的時候,仿佛時間都慢了下來,我細細地讀道:
“……聽到你說的那些事,在醫學院中很是常見。你讓我想起以前我的學生時代,那時不太成熟,總是笑料百出。我想你在那裏的學習生活已經徹底習慣了吧,如果你有什麽不明白的話,你可以請教一下我給你說的我的那幾個同學,現在他們畢竟也是研究生了嘛,而且也有一定的實際經驗,所以有他們的指點總是好的……”
孟雪曉說得一點沒有錯,她的那幾個在讀研的同學的確很不錯,時不常過來看我一下,問下我的學習近況,有沒有什麽問題之類,有時我還能進入他們的實驗室裏去,這對我的一些課程有極好的幫助。所以在那時我在學業方麵的確是不錯的。
不過,給她迴信並不是一種能短時間寫完的事,我的筆尖放在紙,久久不能寫出一個字,在腦海中反複醞釀第一句話,生怕在字裏行間讓她發現什麽,怕她發現什麽呢?怕她發現我的字句會不會太過炙熱,我從來不會問她的感情情況,不過,她也很少提到楊中軍,隻是說他訓練任務很多,隻有任務結束能休假的時候,他才能攢假來看她。
有一次我給孟雪曉寫信道:
“……你說的的確也是,他們都很照顧我的學業,不是有一句話這樣說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當然了,朋友有時得交往啊。好在他們已經有了一些不菲的薪水,能讓我這個小學弟在經濟上不用承擔太多的費用,當然了,有時還是應該請他們撮一頓的。怎麽說我不能小氣,是吧……”
孟雪曉迴道:
“……如果你覺得現在經濟上有一些困難的話,反正我每個月的津貼不會怎麽用。再說我現在已經轉用誌願兵了,開始有工資了,我把它寄給你吧。畢竟人家幫助你那麽多,你得好好感謝人家是吧?有時人與人的交往時的一些太誇張的費用就不必花了,但是該花的還是要花的。花錢,也是一門學問……”
那時孟雪曉已經轉成士官了,每個月還是一點點工資的,於是從那時起她每個月便堅持給我三百元的生活費。剛開始我說什麽不要,自已的生活費省點花的話,一個月還是可以的,而且那幾個研究生學長學姐有時也會給我介紹一下小工賺點錢,當然這些錢我就拿來請他們撮一下,雖然大多時間他們總是搶著付帳,但是哪能讓他們付呢?其實從這些上我覺得看來孟雪曉還挺罩得住的嘛。
我曾開玩笑給孟雪曉寫道:
“……嗬嗬,你每個月把你工資寄給我,那可是你嫁人的老本啊?要知道如果哪天我工作的話,我想一時半會兒也還不上的,而你剛好等著錢要嫁人的話,那不是成了我的錯了……”
“……我說你啊,什麽時候變成這麽油嘴滑舌的呢?你老姐隻有你這麽一個小弟,我不照你,我去照誰呢……”
我們寫給對方的信件中,都會夾一葉葉子,在那段時間,學院裏不同樹木的葉子都會被我摘下一葉,夾在信封中間,然後讓她猜會是從哪裏摘下的,不過她十次有九次都能猜中,而對麵她給我的信件中的葉子,我隻有傻眼的份了,後來我將我們所有的通信放在家中,我稱它們為……來葉信。
那一年,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都來學院裏招人,從某種情況來說,成都軍區比蘭州軍區吸引人多了。為什麽?你打開中國的地圖就在知道什麽迴事了,那是一片帶著土黃色的大地,它一定沒有成都軍區轄區的環境好一點,當然除西藏分軍區以外。
但是,我選擇了蘭州軍區,原因很簡單,因為孟雪曉在那裏啊。
剛開始選擇參軍絕對不是因為報效國家,不是為以後的工作中上升刷履曆,更不是為了響應醫大的號召。
我隻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能離她近一點,僅此而已。
接待我是一個叫張洋的少校軍醫官,那時我對軍銜還沒有什麽感覺,戴著眼鏡的他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不過,看到成都軍區的人很吃香,而他那兒都可以撒把米羅鳥了。
當時,我問他的第一句話是:“我去了可以自己選擇地區麽,隻要在新疆的南疆就行了。”
“可以。”張洋很幹脆的迴答道。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招兵的家夥叫張洋,他說的可以自願選擇主要看個人意見完全是糊弄了我一下。到了部隊才知道,新兵連哪有時間讓你寫信的,而且想個人選擇那是癡人說夢話。如果真的能個人選擇的話,一些偏一點的地方誰也不願去,那邊防怎麽辦?
革命工作不是要聽從安排的麽?不是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麽?以至於後來我在一家軍醫院裏遇到他時,才知這丫就是那家醫院政委,心裏馬上想到,看來老子還真的讓他給忽悠了,也許他當時也覺得當初說話太忽悠了吧,在軍醫院裏對我還是那麽好了一點。
那時我各科的成績不錯,在大一的暑假被孟雪曉介紹到一個已經畢業後,在一家很牛叉醫院做專科醫生的學長那裏實習,這在班上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畢竟我們最少要三年學習後才能實習。我第一次實習的那家醫院的名字在整個西南都很響亮,人們叫它華西醫院。
第二年的時候,我在急診室裏實習,還得到一個a+。
所以對於我參軍的這件事,我們班的輔導員是不太讚同,他說我以後一定是個名醫的料子。
但是,人生總是充滿變數的,本來可以成為名醫的我,可以救治許多人的我,最後卻成了一名特種兵,成了與死神與伍的我。
學校搞了一個大型歡送會後,那天晚上我喝酒了,到天亮時才躺了一下,第二天一早,在迷迷糊糊中就被拉上車,然後塞上了列車。
每節車廂的前後有兩名老兵,我們不能隨處走動,不能吸煙和大聲吵鬧,新兵們也沒有什麽心情吵鬧,有的還沉浸在和親人的分離之中。
上車後我就睡著了,一覺居然睡到第二天的早上,餐車推來的時候,我才被邊上的人給搖醒。本想去洗個臉,洗手間那邊早已排起隊伍來。兩邊的老兵在那裏聊著天,沒有管我們這邊。
吃了早餐後,我又繼續睡,都不知道為什麽有那麽多的瞌睡。一個老兵過來看到我迷迷糊糊的樣子後,意味深長地笑道:
“睡吧,睡吧,好好睡吧。這樣的日子可不多。”
其實他這麽說,我沒吃過豬肉,但也見過豬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我們進了新兵連後能有好好好睡覺的機會就很好少了,這和大學裏的軍訓一個尿性。
列車快到蘭州的時候,和我一起參軍的四個同學,在兩名大軍區軍官的勸說下,決定去大軍區,隻有我一個人決定去新疆軍區,不是我不喜歡在大軍區,而是孟雪曉在新疆。
我一個人在那裏,昏昏欲睡在列車上,第三天的下午後總算到站了。我是第一次坐那麽長時間的車,當時給我的映象就是以後打死也不要坐火車了,太漫長了,當下地麵的時候時,感覺地麵好像人還像在車上一樣的在移動。
下車後老兵開始在那裏指揮列隊了。然後新兵們在車站裏亂哄哄的一團。這時張洋已經不知去哪裏了,昨天他走的時候對我說道:
“好好在新兵連裏呆著吧,到時我再來接你。”然後好像想起什麽一樣拍了拍了我的肩說道:
“不管怎麽樣,靠自已最好。”
我點了點頭,如果說在我的軍隊生涯中,學會做一個合格的軍人第一句話是什麽的話,我想是這一句話了。做人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自已最好。
新疆處於亞洲大陸的邊緣,大部分地方降雨量少,植被稀少,屬於典型的幹燥氣候,所以一到這個地方,會給人一種皮膚幹燥,嘴唇出血,頭發靜電的感覺,剛來流鼻血更是常事,內地水嫩的小鮮肉在這裏呆個一個月,外表就會顯得成熟許多。
我們被塞在十幾輛東風軍用卡車上,用了差不多四個多小時後才到目的地。當我們腿有些發麻地跳下車時,身體稍微差一點兒的早在車上吐了個昏天暗地的。
當看清眼前的營地時,我們的心情就像那個營盤一樣的荒涼起來了。那是地方像什麽樣子呢?外麵一層黃磚圍牆,一排葉子掉光了的白楊樹,偌大的操場是用石板墊成的大部分地方還是沙土,幾排低矮的土磚平房不用想就知道是我們的宿舍了,不過,光看那簡陋程度,估計牧民們的羊圈比這營房還要好多了。
看到這情形,沒有一個人心裏不荒涼荒涼的,這和想象中的軍隊的距離也相差太大了吧?我們那一屆的兵都是喜歡在雜誌網上調侃的80後,那些柏油馬路、高樓大廈、網吧、迪廳ktv都見多不多了,美國的軍事大片都被我們們看得一遍又一遍的。所以大多數認為參軍了吧,什麽凱拉夫頭盔、防彈背心都是一人一件、穿上都很拉風、什麽軍事基地的話要麽就是一排飛機或一排坦克,最差勁的也是幾幢迷彩大樓吧?因為電影裏是這麽演的。
但現實是看到像民房一樣的營盤時,我們以為迴到六十年代了,不,是五十年代。
“……聽到你說的那些事,在醫學院中很是常見。你讓我想起以前我的學生時代,那時不太成熟,總是笑料百出。我想你在那裏的學習生活已經徹底習慣了吧,如果你有什麽不明白的話,你可以請教一下我給你說的我的那幾個同學,現在他們畢竟也是研究生了嘛,而且也有一定的實際經驗,所以有他們的指點總是好的……”
孟雪曉說得一點沒有錯,她的那幾個在讀研的同學的確很不錯,時不常過來看我一下,問下我的學習近況,有沒有什麽問題之類,有時我還能進入他們的實驗室裏去,這對我的一些課程有極好的幫助。所以在那時我在學業方麵的確是不錯的。
不過,給她迴信並不是一種能短時間寫完的事,我的筆尖放在紙,久久不能寫出一個字,在腦海中反複醞釀第一句話,生怕在字裏行間讓她發現什麽,怕她發現什麽呢?怕她發現我的字句會不會太過炙熱,我從來不會問她的感情情況,不過,她也很少提到楊中軍,隻是說他訓練任務很多,隻有任務結束能休假的時候,他才能攢假來看她。
有一次我給孟雪曉寫信道:
“……你說的的確也是,他們都很照顧我的學業,不是有一句話這樣說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當然了,朋友有時得交往啊。好在他們已經有了一些不菲的薪水,能讓我這個小學弟在經濟上不用承擔太多的費用,當然了,有時還是應該請他們撮一頓的。怎麽說我不能小氣,是吧……”
孟雪曉迴道:
“……如果你覺得現在經濟上有一些困難的話,反正我每個月的津貼不會怎麽用。再說我現在已經轉用誌願兵了,開始有工資了,我把它寄給你吧。畢竟人家幫助你那麽多,你得好好感謝人家是吧?有時人與人的交往時的一些太誇張的費用就不必花了,但是該花的還是要花的。花錢,也是一門學問……”
那時孟雪曉已經轉成士官了,每個月還是一點點工資的,於是從那時起她每個月便堅持給我三百元的生活費。剛開始我說什麽不要,自已的生活費省點花的話,一個月還是可以的,而且那幾個研究生學長學姐有時也會給我介紹一下小工賺點錢,當然這些錢我就拿來請他們撮一下,雖然大多時間他們總是搶著付帳,但是哪能讓他們付呢?其實從這些上我覺得看來孟雪曉還挺罩得住的嘛。
我曾開玩笑給孟雪曉寫道:
“……嗬嗬,你每個月把你工資寄給我,那可是你嫁人的老本啊?要知道如果哪天我工作的話,我想一時半會兒也還不上的,而你剛好等著錢要嫁人的話,那不是成了我的錯了……”
“……我說你啊,什麽時候變成這麽油嘴滑舌的呢?你老姐隻有你這麽一個小弟,我不照你,我去照誰呢……”
我們寫給對方的信件中,都會夾一葉葉子,在那段時間,學院裏不同樹木的葉子都會被我摘下一葉,夾在信封中間,然後讓她猜會是從哪裏摘下的,不過她十次有九次都能猜中,而對麵她給我的信件中的葉子,我隻有傻眼的份了,後來我將我們所有的通信放在家中,我稱它們為……來葉信。
那一年,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都來學院裏招人,從某種情況來說,成都軍區比蘭州軍區吸引人多了。為什麽?你打開中國的地圖就在知道什麽迴事了,那是一片帶著土黃色的大地,它一定沒有成都軍區轄區的環境好一點,當然除西藏分軍區以外。
但是,我選擇了蘭州軍區,原因很簡單,因為孟雪曉在那裏啊。
剛開始選擇參軍絕對不是因為報效國家,不是為以後的工作中上升刷履曆,更不是為了響應醫大的號召。
我隻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能離她近一點,僅此而已。
接待我是一個叫張洋的少校軍醫官,那時我對軍銜還沒有什麽感覺,戴著眼鏡的他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不過,看到成都軍區的人很吃香,而他那兒都可以撒把米羅鳥了。
當時,我問他的第一句話是:“我去了可以自己選擇地區麽,隻要在新疆的南疆就行了。”
“可以。”張洋很幹脆的迴答道。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招兵的家夥叫張洋,他說的可以自願選擇主要看個人意見完全是糊弄了我一下。到了部隊才知道,新兵連哪有時間讓你寫信的,而且想個人選擇那是癡人說夢話。如果真的能個人選擇的話,一些偏一點的地方誰也不願去,那邊防怎麽辦?
革命工作不是要聽從安排的麽?不是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麽?以至於後來我在一家軍醫院裏遇到他時,才知這丫就是那家醫院政委,心裏馬上想到,看來老子還真的讓他給忽悠了,也許他當時也覺得當初說話太忽悠了吧,在軍醫院裏對我還是那麽好了一點。
那時我各科的成績不錯,在大一的暑假被孟雪曉介紹到一個已經畢業後,在一家很牛叉醫院做專科醫生的學長那裏實習,這在班上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畢竟我們最少要三年學習後才能實習。我第一次實習的那家醫院的名字在整個西南都很響亮,人們叫它華西醫院。
第二年的時候,我在急診室裏實習,還得到一個a+。
所以對於我參軍的這件事,我們班的輔導員是不太讚同,他說我以後一定是個名醫的料子。
但是,人生總是充滿變數的,本來可以成為名醫的我,可以救治許多人的我,最後卻成了一名特種兵,成了與死神與伍的我。
學校搞了一個大型歡送會後,那天晚上我喝酒了,到天亮時才躺了一下,第二天一早,在迷迷糊糊中就被拉上車,然後塞上了列車。
每節車廂的前後有兩名老兵,我們不能隨處走動,不能吸煙和大聲吵鬧,新兵們也沒有什麽心情吵鬧,有的還沉浸在和親人的分離之中。
上車後我就睡著了,一覺居然睡到第二天的早上,餐車推來的時候,我才被邊上的人給搖醒。本想去洗個臉,洗手間那邊早已排起隊伍來。兩邊的老兵在那裏聊著天,沒有管我們這邊。
吃了早餐後,我又繼續睡,都不知道為什麽有那麽多的瞌睡。一個老兵過來看到我迷迷糊糊的樣子後,意味深長地笑道:
“睡吧,睡吧,好好睡吧。這樣的日子可不多。”
其實他這麽說,我沒吃過豬肉,但也見過豬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我們進了新兵連後能有好好好睡覺的機會就很好少了,這和大學裏的軍訓一個尿性。
列車快到蘭州的時候,和我一起參軍的四個同學,在兩名大軍區軍官的勸說下,決定去大軍區,隻有我一個人決定去新疆軍區,不是我不喜歡在大軍區,而是孟雪曉在新疆。
我一個人在那裏,昏昏欲睡在列車上,第三天的下午後總算到站了。我是第一次坐那麽長時間的車,當時給我的映象就是以後打死也不要坐火車了,太漫長了,當下地麵的時候時,感覺地麵好像人還像在車上一樣的在移動。
下車後老兵開始在那裏指揮列隊了。然後新兵們在車站裏亂哄哄的一團。這時張洋已經不知去哪裏了,昨天他走的時候對我說道:
“好好在新兵連裏呆著吧,到時我再來接你。”然後好像想起什麽一樣拍了拍了我的肩說道:
“不管怎麽樣,靠自已最好。”
我點了點頭,如果說在我的軍隊生涯中,學會做一個合格的軍人第一句話是什麽的話,我想是這一句話了。做人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自已最好。
新疆處於亞洲大陸的邊緣,大部分地方降雨量少,植被稀少,屬於典型的幹燥氣候,所以一到這個地方,會給人一種皮膚幹燥,嘴唇出血,頭發靜電的感覺,剛來流鼻血更是常事,內地水嫩的小鮮肉在這裏呆個一個月,外表就會顯得成熟許多。
我們被塞在十幾輛東風軍用卡車上,用了差不多四個多小時後才到目的地。當我們腿有些發麻地跳下車時,身體稍微差一點兒的早在車上吐了個昏天暗地的。
當看清眼前的營地時,我們的心情就像那個營盤一樣的荒涼起來了。那是地方像什麽樣子呢?外麵一層黃磚圍牆,一排葉子掉光了的白楊樹,偌大的操場是用石板墊成的大部分地方還是沙土,幾排低矮的土磚平房不用想就知道是我們的宿舍了,不過,光看那簡陋程度,估計牧民們的羊圈比這營房還要好多了。
看到這情形,沒有一個人心裏不荒涼荒涼的,這和想象中的軍隊的距離也相差太大了吧?我們那一屆的兵都是喜歡在雜誌網上調侃的80後,那些柏油馬路、高樓大廈、網吧、迪廳ktv都見多不多了,美國的軍事大片都被我們們看得一遍又一遍的。所以大多數認為參軍了吧,什麽凱拉夫頭盔、防彈背心都是一人一件、穿上都很拉風、什麽軍事基地的話要麽就是一排飛機或一排坦克,最差勁的也是幾幢迷彩大樓吧?因為電影裏是這麽演的。
但現實是看到像民房一樣的營盤時,我們以為迴到六十年代了,不,是五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