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1][2]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1]
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1][2]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1]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曆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誌,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係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麵,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3]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本名
杜甫
別稱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杜草堂、老杜、詩聖
字號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人物關係
杜嗣業
孫子
熱點關注
精析公元758年的一次詩詞大會,最擅長七律的杜甫竟然拿了倒數第一名
公元758年,也就是唐肅宗元年,李唐王朝兩省中書舍人賈至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求和於眾同仁。他這一發起不要緊,兩省僚友紛紛響應,幾乎驚動了大唐詩壇的半壁江山。詩佛王維、詩聖杜甫、邊塞詩領軍人物岑參都積...
ta說2019-05-21
解讀杜甫憑什麽是詩聖?
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曆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嚐盡種種的痛若。從個人生活來說,這實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這種大不幸卻成為杜甫藝術生命的大幸。...
2018-05-21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2]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於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4],有誌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5]。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曆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誌,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係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麵,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3]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本名
杜甫
別稱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杜草堂、老杜、詩聖
字號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人物關係
杜嗣業
孫子
熱點關注
精析公元758年的一次詩詞大會,最擅長七律的杜甫竟然拿了倒數第一名
公元758年,也就是唐肅宗元年,李唐王朝兩省中書舍人賈至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求和於眾同仁。他這一發起不要緊,兩省僚友紛紛響應,幾乎驚動了大唐詩壇的半壁江山。詩佛王維、詩聖杜甫、邊塞詩領軍人物岑參都積...
ta說2019-05-21
解讀杜甫憑什麽是詩聖?
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曆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嚐盡種種的痛若。從個人生活來說,這實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這種大不幸卻成為杜甫藝術生命的大幸。...
2018-05-21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2]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於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4],有誌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5]。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
</p>
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1][2]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1]
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1][2]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1]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曆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誌,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係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麵,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3]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本名
杜甫
別稱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杜草堂、老杜、詩聖
字號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人物關係
杜嗣業
孫子
熱點關注
精析公元758年的一次詩詞大會,最擅長七律的杜甫竟然拿了倒數第一名
公元758年,也就是唐肅宗元年,李唐王朝兩省中書舍人賈至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求和於眾同仁。他這一發起不要緊,兩省僚友紛紛響應,幾乎驚動了大唐詩壇的半壁江山。詩佛王維、詩聖杜甫、邊塞詩領軍人物岑參都積...
ta說2019-05-21
解讀杜甫憑什麽是詩聖?
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曆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嚐盡種種的痛若。從個人生活來說,這實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這種大不幸卻成為杜甫藝術生命的大幸。...
2018-05-21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2]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於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4],有誌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5]。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曆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誌,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係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麵,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3]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本名
杜甫
別稱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杜草堂、老杜、詩聖
字號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人物關係
杜嗣業
孫子
熱點關注
精析公元758年的一次詩詞大會,最擅長七律的杜甫竟然拿了倒數第一名
公元758年,也就是唐肅宗元年,李唐王朝兩省中書舍人賈至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求和於眾同仁。他這一發起不要緊,兩省僚友紛紛響應,幾乎驚動了大唐詩壇的半壁江山。詩佛王維、詩聖杜甫、邊塞詩領軍人物岑參都積...
ta說2019-05-21
解讀杜甫憑什麽是詩聖?
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曆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嚐盡種種的痛若。從個人生活來說,這實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這種大不幸卻成為杜甫藝術生命的大幸。...
2018-05-21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2]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於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4],有誌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5]。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